日本高清仑乱少妇|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码|亚洲三区无码视频|婷婷六月中文字幕

<blockquote id="qcsuu"></blockquote>
  • <rt id="qcsuu"></rt>
  • <dl id="qcsuu"><cite id="qcsuu"></cite></dl>
  • <cite id="qcsuu"></cite>
  •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格言

    時間:2021-08-12 20:25:11 格言 我要投稿

    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關的格言

      【文章導讀】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了就會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 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的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格言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關的格言

      【篇一】關于 文化的格言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2、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3、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傳》

      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6、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7、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學而》

      8、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策林》

      9、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0、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11、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1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1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15、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7、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

      1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19、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篇二】關于文化的格言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你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3、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警世通言》

      譯:盡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夸耀自己。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5、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準;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于師。——《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后發(fā)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

      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譯: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fā)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并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mdash;—《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yōu)點來學習;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wěn)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后來發(fā)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篇三】關于文化的格言

      1.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格言】相關文章: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格言06-09

    關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格言06-09

    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格言04-05

    50句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格言06-22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06-30

    傳統(tǒng)文化的格言06-22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春節(jié)03-24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春節(jié)03-24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過年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