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清仑乱少妇|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码|亚洲三区无码视频|婷婷六月中文字幕

<blockquote id="qcsuu"></blockquote>
  • <rt id="qcsuu"></rt>
  • <dl id="qcsuu"><cite id="qcsuu"></cite></dl>
  • <cite id="qcsuu"></cite>
  •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時間:2024-07-18 11:34:25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必備】成語典故作文素材(通用41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yīng)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成語典故作文(通用4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成語典故作文素材(通用41篇)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1

      以貌取人

      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后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叫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子羽的體態(tài)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開始認(rèn)為他資質(zhì)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xué)習(xí)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后來,子羽游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yù)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他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質(zhì)能力的好壞,結(jié)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質(zhì)能力的好壞,結(jié)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釋讀】以:根據(jù);貌:外貌;。汉饬。根據(jù)外貌來判別人的品質(zhì)才能。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2

      不恥下問

      解釋:

      不以向地位、學(xué)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好學(xué)。恥:羞恥。

      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圣人。然而孔子認(rèn)為,無論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xué)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鬃勇牭竭@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xiàn)啊。”

      那時,衛(wèi)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xué),為人正直。當(dāng)時社會有個習(xí)慣,在最高統(tǒng)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音shi)號。按照這個習(xí)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后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rèn)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么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币馑际钦f孔圉聰敏又勤學(xué),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xué)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xué)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3

      食不甘味

      戰(zhàn)國后期,有齊、秦、楚、燕、韓、魏七國,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國是最為強(qiáng)大,它經(jīng)常侵犯其他國家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見楚威王,要挾說:“ 如果楚國不服從秦國,秦國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聞聽大怒,下令把秦國使者驅(qū)逐出境。但楚威王又因?qū)嵙Σ蛔愣箲]不安,如果強(qiáng)秦發(fā)兵入侵該如何辦呢?恰在這時說客蘇秦(曾任趙國相國、武安侯)前來拜他勸楚威王與趙、魏等國聯(lián)合起來抗秦。楚威王一聽,十分高興,說:“非常感謝你的妙計,我正為這件事‘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現(xiàn)在就按你的計策去做!

      【釋讀】甘味:感到味道好。吃東西都覺得沒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或身體不好,吃東西也不香。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4

      三寸之舌( sān cùn zhī shé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通暢用來形容人善于辯論,據(jù)理力爭。

      公元前257年,秦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請求援兵,同時締結(jié)聯(lián)合抗秦的盟約。平原君決定帶20個文武雙全的勇士同去,但挑來挑去,還缺一個人。

      后來,一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己推薦自己。平原君覺得平時對他毫無印象,考問了他一番后,勉強(qiáng)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驚人的毛遂,其實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到楚國后,他和同行的19個人談?wù)撈鹛煜麓笫,頭頭是道,大家對他的學(xué)問和辯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與楚平王會談那天,兩人從早晨一直談到中午,還未談出結(jié)果。19個門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奮勇上殿去看看情況。

      毛遂按著劍從容不迫地走上了臺階。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卻紫握劍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說:“大王敢當(dāng)著我主人的面對我如此無禮,不過是倚仗楚軍人多勢眾罷了。但現(xiàn)在您跟我距離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軍再多也沒有用!

      接著,毛遂義正詞嚴(yán)地從歷史到現(xiàn)實分析了楚、趙兩國的關(guān)系…說明趙國派使臣來締約聯(lián)合抗秦,乃是為了救助楚國,而不只是為了趙國自己。

      楚王覺得毛遂說得有理,就與平原君一起舉行了締約儀式。這樣,聯(lián)合抗秦的大事圓滿辦成。

      平原君帶一行人回到趙國后,和人談起毛遂這次的功勞,感慨萬分他說:“我今后再也不敢談?wù)撟R別人才的事了。我識別過的人才,多達(dá)上千人,少說也有幾百人。自以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過我的眼睛,但卻偏偏沒有識別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國寶。毛先生對楚國的那一席話,勝過了百萬雄師!”

      從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為上賓。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5

      守株待兔

      【典故】

      相傳在戰(zhàn)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zāi)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于發(fā)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dāng)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xiàn)。

      【釋讀】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jīng)驗,不知變通。

      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xué),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xué),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fēng)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dāng)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xì)細(xì)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jì)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xué)。每天的學(xué)習(xí)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fù)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xué)業(yè)上能認(rèn)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揠苗助長

      【典故】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有一天,他又荷著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一點(diǎn)也沒長大,于是苦心思索著有什么辦法可以使稻子長高一點(diǎn)。

      忽然,他靈機(jī)一動,毫不猶豫的卷起褲管就往水田里跳,開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點(diǎn)。傍晚,農(nóng)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diǎn)子,讓咱們田里的稻苗長高了不少。”農(nóng)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子聽到家里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這時,他發(fā)現(xiàn)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釋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可以學(xué)宋國農(nóng)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順序,如果一心只想早點(diǎn)完成就破壞它的次序,到頭來不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無成。

      鑿壁偷光

      【典故】

      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出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贝说溆挚蓪懽鳌拌彵诮韫狻、“鑿壁借輝”、“穿壁借光”、“偷光鑿壁”,或簡稱“鑿壁”、“偷光”、“匡壁”等。

      【釋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勤苦讀書,要勤奮

      懸梁刺股

      【典故】

      形容發(fā)憤讀書的典故。懸梁,語見《太平御覽》卷61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孫敬好學(xué),時欲寤寐(打瞌睡),懸頭至屋梁以自課”;刺股,語出《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乃夜發(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課。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學(xué)富五車

      【典故】

      形容書多或?qū)W識豐富的典故。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術(sh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他的學(xué)說多差錯而雜亂),其言也不中(正當(dāng))!焙笕吮阋浴拔遘嚒薄ⅰ拔遘嚂、“書五車”、“五車竹簡”、“惠施車”等來表示書多;用“學(xué)五車”、“學(xué)富五車”等來表示讀書多或?qū)W問大。

      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yuǎn)大抱負(fù)的人?伤r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jìn)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rèn)真學(xué)習(xí)歷史,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rèn)真學(xué)習(xí)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xué)問大有長進(jìn)。他曾幾次進(jìn)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yīng),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dān)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yuǎn)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fù)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rèn)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fù)有心人,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xué)習(xí)和訓(xùn)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fā)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濫竽充數(shù)

      【典故】

      據(jù)《韓非子》記載,齊宣王愛聽吹竽,又好講排場。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看到這個機(jī)會,就到齊宣王那里去,請求參加這個吹竽隊。齊宣王就把他編在吹竽隊里,并且給他很高的薪水。這位根本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隊里,拿著竽裝腔作勢。這樣一天天混過去,不曾被人發(fā)現(xiàn)。

      等到齊宣王死了,齊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齊宣王不同,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歡叫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來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釋讀】

      西方諺語說,你可以在某時欺騙某一些人,卻不能一直欺騙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硬裝做會吹竽,終有露出馬腳之時。

      這個故事也說明南郭先生不善于運(yùn)用良好的學(xué)習(xí)條件。在齊宣王300人的吹竽隊里,與其他299名樂師相處,學(xué)習(xí)資源還算豐富。但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diǎn),滿足于濫竽充數(shù),自欺欺人,只能落個逃之夭夭的下場。

      洛陽紙貴

      【典故】

      形容著作風(fēng)行一時,人人爭相傳抄的典故。典出《晉書左思傳》:“及賦成,時人未之重!捕ɑ矢χk有高譽(yù),思造(拜訪)而示之。謐稱善,為其賦序。張載為注《魏都》,劉逵注《吳》、《蜀》而序之。……司空張華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余,久而更新!谑呛蕾F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世說新語?文學(xué)》也有:“庾仲初作《揚(yáng)都賦》成,以呈庾亮,亮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云可三《二京》,四《三都》(與《二京賦》鼎足而三,與《三都賦》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

      藏之名山

      【典故】

      形容作品很有價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視的典故。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zé),雖萬被戮,豈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6

      不求甚解

      【出處】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釋義】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個大概,F(xiàn)多指學(xué)習(xí)、辦事等不認(rèn)真;不求深入了解。

      【成語故事】

      陶淵明十八歲那年為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陶淵明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為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閑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zhí)著于字句的解釋;每當(dāng)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為家里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7

      開卷有益

      【出處】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太平)御覽》第三卷;因事有闕(缺);暇日追補(bǔ)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釋義】

      開卷:打開書本;益:益處;收獲。打開書來看;就會有收獲。

      【成語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nèi)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對于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規(guī)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nèi)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當(dāng)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么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么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并不覺得勞神。

      于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bǔ)上,并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xué)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yīng)手。當(dāng)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dāng)時讀書的風(fēng)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后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8

      舊病復(fù)發(fā)

      薛蟠在酒席上調(diào)戲柳湘蓮,遭到柳湘蓮的一頓毒打后,覺得沒有面子在京城呆下去,于是想與手下員工一起外出做生意,請示薛母,母親沒有主意,寶釵認(rèn)為應(yīng)該讓他去試一試,如果舊病復(fù)發(fā)也沒辦法,如果徹底改變同性戀倒也是好事。

      舊病復(fù)發(fā)的意思是:比喻老毛病又犯了。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9

      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xué)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jīng)常為這事發(fā)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xué)習(xí)。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xué)習(xí),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闭f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于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xué)習(xí)。

      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于他堅持不懈地發(fā)奮讀書,終于成為一位學(xué)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xué)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杰出的文學(xué)家奠定了基礎(chǔ)。這以后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fēng)土、人情、物產(chǎn)為內(nèi)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語言諸方面都達(dá)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xué)巨著《三都賦》終于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xué)杰作《兩都賦》相比。由于當(dāng)時還沒有發(fā)明印刷術(shù),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yīng)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杰出的作品風(fēng)行一進(jìn)。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10

      出人頭地

      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由于書讀得多,字也認(rèn)得多,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稱贊。在一片贊揚(yáng)聲中,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書房門上手書一聯(lián),以顯示自己的才華,聯(lián)文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lián)貼出之后,有一位老者專程來到蘇家,向蘇軾“求教”,請?zhí)K軾認(rèn)一認(rèn)他帶來的書,書上全是寫著周朝時史籀創(chuàng)制的字。蘇軾開始滿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過書一看,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rèn)識,這對驕傲自滿的蘇軾是當(dāng)頭一棒,他頓時面紅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沒說什么,便含笑而去。蘇軾這時才感到自己太驕傲了,于是將書房門前對聯(lián)的上下聯(lián)前各添了兩個字,使思想境界為之升華,一幅具有遠(yuǎn)大抱負(fù)的對聯(lián)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立志讀盡天下書,發(fā)憤識遍天下字。”

      此后,蘇軾發(fā)奮讀書。二十歲的時候,已學(xué)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蘇轍一起參加了京城的考試。當(dāng)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學(xué)士歐陽修。歐陽修對當(dāng)時文壇崇尚詭怪奇澀的文風(fēng)很是反感,一律不加錄取。當(dāng)他看到一篇《刑賞忠厚論》時,十分高興,便準(zhǔn)備取為第一。由于試卷是密封的`,歐陽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誰寫的。他想了想,覺得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鞏之外,可能不會有別人了。為了避嫌,歐陽修就把蘇軾的卷子判為第二。等到發(fā)榜公布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寫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鞏,而是個叫蘇軾的年輕人,心里便有些過意不去。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1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漢時候,有一位勇猛善戰(zhàn)的將軍,名叫李廣,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zhàn)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李廣雖然身居高位,統(tǒng)領(lǐng)千軍萬馬,而且是保衛(wèi)國家的功臣,但他一點(diǎn)也不居功自傲。他不僅待人和氣,還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給他的賞賜,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賞賜統(tǒng)統(tǒng)分給官兵們;行軍打仗時,遇到糧食或水供應(yīng)不上的情況,他自己也同士兵們一樣忍饑挨餓;打起仗來,他身先士卒,英勇頑強(qiáng),只要他一聲令下,大家個個奮勇殺敵,不握犧牲。這是一位多么讓人崇敬的大將軍啊!

      后來,當(dāng)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大將軍平時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在人們心目中,李廣將軍就是他們崇拜的`大英雄。

      漢朝偉大的史學(xué)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李有著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的真誠和高尚的品質(zhì)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yán)于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12

      后來居上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jié),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么轟轟烈烈,卻能把一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diào)到朝廷當(dāng)主爵都尉——一種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說要實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了。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nèi)心里那么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一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布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一把汗,擔(dān)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里以后,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后,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dāng)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后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dāng)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一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碼劈柴一樣,是“后來者居上”啊!漢武帝當(dāng)然聽得出這是發(fā)牢騷。于是,轉(zhuǎn)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xué)習(xí)啊!你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后來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13

      狗尾續(xù)貂

      晉武帝司馬炎死后,他的叔叔趙王司馬倫野心很大,他趁晉惠帝司馬衷剛即位,國家還不夠穩(wěn)定的時候,就和手下一起計劃一項陰謀,篡奪了王位。司馬倫在當(dāng)上皇帝后,竟然胡亂封官,讓他自己的親戚朋友、甚至是家里的仆人和差役,都當(dāng)了大官或是成為他的近侍官員。當(dāng)時的近侍官員都使用珍貴的貂尾作為帽子的妝飾,可是司馬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找不出那么多的貂尾,只好用相似的狗尾代替。

      因為司馬倫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而這些官員既沒有真才實學(xué),又不為人民辦事,碉知道欺壓百姓,胡作非為,令老百姓感到非常痛恨,就編了諺語諷刺他們:“貂不足,狗尾續(xù)!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14

      朝三暮四

      戰(zhàn)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yǎng)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養(yǎng)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只猴子四顆栗子。幾年之后,老人的經(jīng)濟(jì)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shù)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于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nèi)w粟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

      猴子們聽了,都認(rèn)為早上怎么少了一個?于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么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nèi)w,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的粟子已經(jīng)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15

      后生可畏

      出處《論語·子罕》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也!

      釋義贊揚(yáng)少年聰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故事元朝的大臣徹里帖木耳,處理公務(wù)精明干練,善于決斷。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fèi)了許多錢財,并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quán),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種制度。

      后來,他升任相當(dāng)于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師伯顏表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有位御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贊成的。因此不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dāng)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除科舉制度的詔書,準(zhǔn)備頒發(fā)下去。書還未下達(dá),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會怨恨的!辈佱樹h相對地說:“如果繼續(xù)實行科舉考試制度,世上貪贓枉法的.人還要多!痹S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制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嗎?”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參政一個人可以任用!”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dāng)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dāng)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diǎn),于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dá)的廢除科舉制席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磥,皇帝特意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只好勉強(qiáng)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聽讀完詔書后,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有個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說:“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

      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dāng)官的,現(xiàn)在宣讀皇上關(guān)于廢除科舉制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lǐng)頭人,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后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離開。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16

      莊周夢蝶

      戰(zhàn)國時哲學(xué)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肚f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后,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

      后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唐李商隱名作《錦瑟》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痹娭蓄~聯(lián)即用此典。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17

      感恩圖報

      解釋:對于別人給自己施與恩惠表示感激,并想辦法報答。圖:謀求。

      春秋時候,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lǐng)吳國的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來攻打我們,我一定重重地獎賞他!箍上]有一個人想到好辦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個年輕的打漁郎跑來找鄭定公說:「我有辦法讓伍子胥不來攻打鄭國!灌嵍ü宦,馬上問打漁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車子?」打漁郎搖搖頭說:「我不用士兵和車子,也不用帶食物,我只要用我這根劃船的槳,就可以叫好幾萬的吳國士兵回去吳國!故鞘裁礃拥拇瑯敲磪柡ρ?打漁郎把船槳夾在胳肢窩下面,跑去吳國的兵營找伍子胥。

      他一邊唱著歌,一邊敲打著船槳:「蘆中人,蘆中人;渡過江,誰的恩?寶劍上,七星文;還給你,帶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記得,漁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漁郎手上的船槳,馬上問他:「年輕人,你是誰呀?」打漁郎回答說:「你沒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槳嗎?我爸爸就是靠這根船槳過日子,他還用這根船槳救了你呀!刮樽玉阋宦牐骸肝蚁肫饋砹!以前我逃難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先生救過我,我一直想報答他呢!原來你是他的兒子,你怎么會來這里呢?」

      打漁郎說:「還不是因為你們吳國要來攻打我們鄭國,我們這些打漁的人通通被叫來這里。我們的國君鄭定公說:『只要誰能夠請伍將軍退兵,不來攻打鄭國,我就重賞誰!』希望伍將軍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經(jīng)救過您,不要來攻打鄭國,也讓我回去能得到一些獎賞!刮樽玉銕е屑さ恼Z氣說:「因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著當(dāng)上大將軍。我怎么會忘記他的恩惠呢?我一定會幫你這個忙的!」伍子胥一說完,馬上把吳國的士兵通通帶回去。打漁郎高興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鄭定公。一下子,全鄭國的人都把打漁郎當(dāng)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漁的大夫」,鄭定公還送給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為了報答打漁郎的爸爸幫助過他,他不但不攻打鄭國還讓打漁郎得到獎賞,這就叫做“感恩圖報”。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18

      開誠布公

      “開誠布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為成語“開誠布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并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jìn)爵稱王,他嚴(yán)詞拒絕,并認(rèn)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經(jīng)擔(dān)任了這么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么成效,卻要加官進(jìn)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粗氐囊晃粚④,在攻打曹魏時當(dāng)前鋒。因為違反節(jié)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yán)守軍令狀規(guī)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dān)責(zé)任,請求后主批準(zhǔn)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diǎn)和錯誤。這在當(dāng)時是罕見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軍中。他一生清貧,并無什么產(chǎn)業(yè)留給后代。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19

      有備無患

      【拼音】:yǒubèiwúhuàn

      【解釋】:患:禍患,災(zāi)難。事先有準(zhǔn)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成語故事】:

      有一次,宋、齊等十二個國家聯(lián)合攻打鄭國,眼看自己國家的兵力不足,鄭國的國君急忙請晉國調(diào)停,晉國也很爽快答應(yīng),于是趕緊與十二個國家商量,請他們停止攻打鄭國。十二國家因為懼怕強(qiáng)大的.晉國,雖然心里非常不愿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為了答謝晉國,鄭國的國君派使者送給晉國許多美女、樂器、樂師等。收到這些禮物,晉悼公十分高興,并且將一半的美女賞給功臣魏絳。沒想到而魏絳不但一口拒絕,并且還勸晉悼公在國家強(qiáng)盛時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處于危險之中,在享樂時應(yīng)該想到國家可能碰到的困難和危險,這樣才能隨時做好應(yīng)付的準(zhǔn)備。晉悼公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見。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20

      春秋時,楚莊王即位已經(jīng)三年,白天打獵,晚上喝酒,對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們對他不滿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他的死罪!”

      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對莊王說:“我有個謎請大王猜猜!鼻f王說:“你說吧!蔽榕e說:“楚國有一只大鳥,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么鳥?”

      楚莊王說:“這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沖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jīng)明白了。”

      從那天開始,楚莊王振作起來,認(rèn)真治理國家,楚國也漸漸強(qiáng)大起來。最后,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成了春秋五霸。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21

      暗無天日

      清朝康熙年間,盱眙縣知縣朱宏祥被提升為閩浙總督。他到廣東不到半載,就使廣東全省利興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廣東以前,這里的往來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兇手,一個個都成了無頭冤案。譬如:朱肇運(yùn)主仆兩命盡喪;吳學(xué)伊主仆3命盡喪;謝俊卿男女5命盡喪。這些人的死,都是兇手將他們的肚子剖開,將石頭放進(jìn)他們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

      據(jù)說,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認(rèn)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訴他上述兇殺案是老龍舡戶干的`。

      朱宏祥聽到這一報告后,就到廣東東北老龍津這個地方去捉拿兇手,結(jié)果擒獲了50多名駕船人。經(jīng)審訊,才知道他們是以舟渡商旅為名,誆客人登上他們的船,再通過放蒙藥或燒悶香使客人昏迷,然后下手將客人剖腹納石,沉入水底。這些船戶結(jié)幫為害,致使這個地方社會極端黑暗。

      暗無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動勢力統(tǒng)治下社會的黑暗。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22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rèn)為重耳日后必有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shè)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dāng)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xiàn)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dāng)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隊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dāng)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qiáng)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隊伍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隊伍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pú)。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diǎn),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現(xiàn)在常用來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之一。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23

      推心置腹

      漢平帝的大司馬王莽篡奪漢朝政權(quán)以后,各地爆發(fā)了農(nóng)民起義,其中聲勢最大的是赤眉軍和綠林軍。公元23年,農(nóng)民軍在昆陽(今河南葉縣)與王莽的42萬大軍展開決戰(zhàn),其中一個叫劉秀的將領(lǐng)十分活躍。在這一戰(zhàn)役中,王莽被打得慘敗,幾乎全軍覆沒。不久,農(nóng)民軍就攻進(jìn)了京城,殺死了王莽;首鍎⑿蛔馂樘熳樱瑒⑿阋蛄⒘舜蠊,被封為蕭王。

      劉秀是一個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讓劉玄做皇帝。劉秀在黃河以北一邊與反對劉玄的零散農(nóng)民軍作戰(zhàn),一邊擴(kuò)充自己的勢力。公元24年,劉秀在魏州和蒲陽大敗赤眉軍,收編了投降的部隊,封降軍的主帥為列侯,其他帶兵的軍官也都任命了官職。

      可是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擔(dān)心將來被劉秀消滅。劉秀看出他們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項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將仍舊回舊部,統(tǒng)率原來所屬的兵馬;他自己則只帶很少的.隨從,到各投降部隊去巡視,并不對他們加以戒備,以表示對他們的絕對放心。這些投降的官兵見劉秀把他們當(dāng)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慮,互相議論說:“蕭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來了,放在別人的腹中,我們還有什么可擔(dān)心的?難道還不該為他赴湯蹈火嗎?”所以,官兵對劉秀十分服從!逗鬂h書·光武帝本紀(jì)》里的原話是:“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報死乎!”

      后人根據(jù)這段歷史,將“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為“推心置腹”的成語。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24

      滔滔不絕

      “滔滔不絕”也作“滔滔不竭”。這個成語出自五代后唐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

      唐玄宗李隆基有個宰相叫張九齡,以善于言談而出名。他見唐玄宗疏于朝政,就多次進(jìn)言勸諫。張九齡主張任人唯賢,廣攬人才,并設(shè)置了選拔人才的專門機(jī)構(gòu)。每當(dāng)他與賓客們談?wù)撈鸾?jīng)書時,總是“滔滔不竭”,意思是他說話像滾滾流水連續(xù)不斷。后來由于得罪權(quán)貴李林甫,張九齡被罷免了宰相職務(wù)。

      【出處】 五代·后唐·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wù),每與賓客議論經(jīng)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釋讀】滔滔:形容流水不斷。絕:完結(jié)。像流水那樣毫不間斷。指說話很多,一說就是滔滔不絕,連續(xù)不斷。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25

      兵不血刃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陶侃傳》,默在中原,數(shù)與石勒等戰(zhàn),賊畏其勇,陶侃討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東晉的屯騎校尉郭默作戰(zhàn)勇敢,曾與后趙的建立者石勒等作過戰(zhàn),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貫驕橫跋扈,把誰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為泄私憤竟然殺死了平南將軍劉胤。事后,還大膽偽造詔書,誣諂劉胤謀反,向各州郡通報。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導(dǎo)怕朝廷無力懲處他,不但不向他問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職。

      陶侃知道這件事后,一方面上書朝廷請求討伐郭默,一方面寫信給王導(dǎo),要求他采取果斷措施。信中有兩句話寫得非常有力:“郭默殺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當(dāng)州官。難道他殺害宰相,也就讓他當(dāng)宰相不成!”

      王導(dǎo)讀了這封信,受到很大的觸動,便派了陶侃率軍去討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領(lǐng)兵作戰(zhàn)十分厲害,聽說他親自來討伐,非常焦急,打算率軍離開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還未離城,陶侃的大軍就已經(jīng)將江州團(tuán)團(tuán)圍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己不是陶侃對手,怕城破后難逃性命;想開城門投降,又怕朝廷要?dú)⑺腵頭,真是左右為難。他手下的一名叛將見大勢已去,將他逮捕后開城門投降。陶侃終于不戰(zhàn)而取得勝利,平定了這次叛亂。

      【出處】《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yuǎn)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yuǎn)邇來服!

      【釋讀】兵:武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jīng)戰(zhàn)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26

      對牛彈琴

      戰(zhàn)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yōu)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nèi)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fēng)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弦,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里卻無動于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diào),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yīng),繼續(xù)悠閑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lǐng),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后,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于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最后,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出處】

      漢·牟融《理惑論》:“昔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轉(zhuǎn)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載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釋讀】

      比喻說話不看對象,或?qū)τ薮赖娜酥v深奧的道理。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27

      沉魚落雁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漢代王昭君是個才貌雙全的美人。漢元帝為了安撫北匈奴,就選她與單于結(jié)為姻緣。在離家的途中,她看到遠(yuǎn)飛的大雁,不由得引起無盡的鄉(xiāng)思,觸景生情她彈起琴弦。一群飛雁聽到琴聲竟忘記了抖動翅膀而跌落在地上。昭君便得了“落雁”的美稱。

      但是,其實“沉魚落雁”根本就不是指女子的漂亮。

      魚見了她就潛入水底、雁跌落至地,這二者,誰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么?它們都是因為害怕。換句話說,任何一個丑八怪都可以導(dǎo)致“沉魚落雁”的.結(jié)果。因為鳥魚根本不懂得毛嬙、麗姬是否美麗,只是因為高度的警覺,在求生本能下,聽見、看見一點(diǎn)異常的動靜就趕緊躲藏起來,保護(hù)自己。所以莊子才會說,誰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麗呢?

      因此,莊子當(dāng)初講這個故事,其實不是稱贊女性的美貌,而是說美貌沒什么意義。

      但后來,大家在稱贊一個女人長得很漂亮,就說她有“沉魚落雁”的容貌!

      【出處】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來就轉(zhuǎn)用“沉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美麗!痘鹿僮拥苠e立身》戲文:“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釋讀】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28

      城狐社鼠

      “城狐社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別人的權(quán)勢,為非作歹的壞人。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謝輥傳》,對曰:“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晉朝時候,朝廷上有個左將軍叫王敦,他的長史官是謝輥,他倆常在一塊議論朝廷上的`事情。有一天,王敦對謝輥說:“劉隗這個人,奸邪作惡,危害國家,我想把這個惡人從君王身邊除掉,以此來報效朝廷。你看行嗎?”

      謝鯤想了一想,搖著頭說:“使不得呀,劉隗的確是個壞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貍,恐怕把城墻弄壞;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毀壞了神社廟宇。如今這個劉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貍、社廟里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勢力相當(dāng)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聽了謝輥的話,雖然心里不高興,也只好罷休。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29

      安然無恙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于趙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處理,趙威后是一個很能干的婦女。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后。趙威后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齊國使者聽了很不高興地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xiàn)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趙威后笑著說:“不是,如果沒有收成,怎么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么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jié)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趙威后和使者的`對話的原文是: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這也就是后來演化出的“安然無恙”這個成語。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30

      小心翼翼

      宋朝時有個很有學(xué)問的人,名叫賈黃中,他五歲起跟父親讀書。

      由于父親的嚴(yán)格要求,賈黃中十五歲就考中進(jìn)士,當(dāng)了校書郎。 賈黃中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時,有一年鬧災(zāi)荒,百姓餓死不少。賈黃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飯,救活了幾千人。他在金陵任職的時候,發(fā)現(xiàn)府庫內(nèi)藏有幾十匣金銀寶貝,價值連城,馬上清理上報朝廷。宋太宗十分高興,夸獎他說,若不是他廉潔奉公,這些前朝的寶貝一定會丟失;還召見賈黃中的母親,贊揚(yáng)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親。

      但是,賈黃中辦事過分認(rèn)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當(dāng)機(jī)立斷。后來他被派往外地任職,在向太宗辭行時,太宗告誡他說:“做事恭謙,小心謹(jǐn)慎,不論是做君的還是做臣的`都應(yīng)該這樣,但是大過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

      賈黃中死時,家中很窮,皇帝特地賜錢三十萬,又給他老母親白銀三百兩,以表彰他為官廉潔無私,他母親教子有方。

      【釋讀】翼翼:比喻 恭敬慎重的樣子。形容謹(jǐn)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出處】《詩經(jīng)·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31

      江郎才盡

      《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fā)生在張協(xié)與江淹之間。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xué)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dāng)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dāng)他年紀(jì)漸漸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nèi)容 平淡得一無可取。于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jīng)很久了,現(xiàn)在應(yīng)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里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jù)說從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其實并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jīng)用完了,而是他當(dāng)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務(wù)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fèi)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節(jié)選自《應(yīng)用寫作》1995年第8期《但愿“江郎”才不盡》)

      【出處】 鐘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后為詩,不復(fù)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赌鲜贰そ蛡鳌罚骸把湍颂綉阎械梦迳P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釋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文思漸衰竭,本領(lǐng)漸盡。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32

      小時了了

      漢朝末年(東漢),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xué)的人,名叫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于辭令,小小年紀(jì),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dāng)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fù)盛名的李元禮,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余都是當(dāng)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

      守門人通報后,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么親戚關(guān)系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guān)于禮節(jié)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dāng)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

      其中有一個中大夫陳韙,恰恰后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后,他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后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故表面上雖是贊揚(yáng)的話,骨子里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yīng)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贊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

      【釋讀】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后定有作為。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33

      李代桃僵

      漢武帝時,設(shè)有采集各地歌謠和整理制訂樂譜的機(jī)構(gòu),名叫“樂府”。后來,人們就把這一機(jī)構(gòu)收集并制譜的詩歌,稱為“樂府詩”。后人把樂府詩分為十二類,《相和樂歌辭》便為其中一類,原本是民間歌謠。而這辭里有一名篇《雞鳴》,講述了漢朝望族盛衰無常的.生活現(xiàn)狀。

      當(dāng)時社會太平,一片繁榮昌盛,卻一種怪現(xiàn)象,出身卑微的人一旦得了勢,就馬上成為顯赫一時的皇親國戚。但是他們作威作福,最后不得不淪為刀下亡魂。

      傳說有兄弟五人,均為好逸惡勞、游手好閑的浪蕩子,偶然他們得到了皇帝的常識,當(dāng)上了侍中郎。從此他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榮華富貴享之不盡,成了鐘鳴鼎食之家。

      所住宅第,黃金雕花的閣門,屋頂琉璃黃瓦,凌空的樓閣,紅色的閣道猶如飛翔在天空,真仿佛仙子所居。廳堂之上,各種精致的酒樽應(yīng)有盡有。他們可以徹夜狂歡,酒酣耳熱之時,還有美麗的女樂工奏樂助興。在后花園的池塘之內(nèi),三十六對鴛鴦?wù){(diào)情戲水,好不盡興。

      后來,五兄弟有人犯了罪,一朝成了階下囚,不得不受刑。這時其他兄弟各掃自家門前雪,毫不惦念手足之情,互相傾扎,丑態(tài)百出。

      為此,百姓間流傳著一首歌謠:“兄弟五人,皆為侍中郎,五日一時來,觀者滿路旁。黃金絡(luò)馬頭,颎颎何惶惶。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蟲來嚙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人們借此嘆息:井邊之桃樹與李樹相依為伴,蟲蛀桃樹,往往李樹代桃樹受蛀而枯萎僵死。李樹尚能夠以身代為提醒,他們兄弟之情誼連李樹不如!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34

      半夜雞叫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學(xué)雞叫,然后把剛剛?cè)胨拈L工們喊起來下地干活。日子一長,長工們對雞叫得這樣早產(chǎn)生了懷疑。小長工小寶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里,他獨(dú)自躲在大車后邊觀察院內(nèi)動靜,不一會兒,只見周扒皮悄悄來到雞窩跟前,伸長脖子學(xué)雞叫,隨后又用棍子捅雞窩,直到公雞都叫了起來,他才離開。

      小寶把看到的情況告訴了長工們,大家非常氣憤,都到地里睡覺去了。天亮后,周扒皮到地里一看,長工們都在睡覺,他舉起棍子又罵又打。長工們不甘心受壓迫,他們想了個對付周扒皮的辦法:當(dāng)天夜里,正當(dāng)周扒皮在雞窩跟前學(xué)雞叫的時候,躲在暗處的小寶喊了聲:“捉賊!”早已準(zhǔn)備好的長工們紛紛跑來,對著周扒皮一陣亂打。地主婆聞聲趕來,說明被打的'是老東家,大家這才住手,并故意表現(xiàn)出驚訝的樣子。地主婆無可奈何地扶著狼狽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里去,長工們見狀都高興得笑起來。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35

      三人成虎

      戰(zhàn)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zhì)。戰(zhàn)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zhì),臨行前對魏王說:現(xiàn)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dāng)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jīng)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xiàn)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yuǎn)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dāng)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36

      摩肩接踵

      春秋時期,齊國相國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給他走正門,說齊國沒人就派這個矮人來。晏嬰說齊國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揮汗成雨,揮袖成云。齊國的出使規(guī)矩就是無能的使臣只能去見無能的國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釋讀】摩:摩擦。踵:腳后跟。 肩碰著肩,腳碰著腳。形容人多擁擠。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薄端问贰だ铒@忠傳》:“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歸附者踵接。”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37

      食不甘味

      戰(zhàn)國后期,有齊、秦、楚、燕、韓、魏七國,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國是最為強(qiáng)大,它經(jīng)常侵犯其他國家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見楚威王,要挾說:“ 如果楚國不服從秦國,秦國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聞聽大怒,下令把秦國使者驅(qū)逐出境。但楚威王又因?qū)嵙Σ蛔愣箲]不安,如果強(qiáng)秦發(fā)兵入侵該如何辦呢?恰在這時說客蘇秦(曾任趙國相國、武安侯)前來拜他勸楚威王與趙、魏等國聯(lián)合起來抗秦。楚威王一聽,十分高興,說:“非常感謝你的妙計,我正為這件事‘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現(xiàn)在就按你的.計策去做!

      【釋讀】甘味:感到味道好。吃東西都覺得沒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或身體不好,吃東西也不香。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38

      學(xué)富五車

      春秋戰(zhàn)國之交,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經(jīng)濟(jì)基礎(chǔ)的變革,政治的動蕩,引起了學(xué)術(shù)文化的變化和進(jìn)步,私人講學(xué)也開始興起。私人講學(xué),把知識傳授給統(tǒng)治階級的下層以至民間,打破了貴族和史官對于知識的壟斷,這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大進(jìn)步。隨之而來的,是私人藏書的'出現(xiàn)。最早致力于私人講學(xué)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詩》、《書》、《禮》、《樂》、《易》、《春秋》等書籍。戰(zhàn)國時學(xué)術(shù)空氣十分活躍,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xiàn)了新的著作。相傳蘇秦有書數(shù)十篋,著名的哲學(xué)家惠施“其書五車”,形容學(xué)識豐富的成語“學(xué)富五車”就是由此而來

      而竹簡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紀(jì)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紀(jì)的東晉。

      是中國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圖書。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 出現(xiàn)了學(xué)術(shù)上百家爭鳴的局面,竹簡成為各家著書說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

      如:老子、莊子、孟子、孔子、孫子等。

      成語“學(xué)富五車”中的五車其實就指五車竹簡書。

      學(xué)富五車”和“才高八斗”都是稱譽(yù)學(xué)識淵博的。學(xué)識怎樣用車載量呢?原來這里有兩個典故。

      我國古人已開始用竹片或木片作為信息載體。用以書寫的竹片叫做“簡”,又稱“策”;用于書寫的木片,叫做“方”,又稱“犢”。

      “學(xué)富五車”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書五車!被菔┦菓(zhàn)國時哲學(xué)家,很有才學(xué),是名家的代表人物。這里是說惠施是個有學(xué)問的人,道術(shù)很多,他讀的書要用五輛車子拉。后來人們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車”等來表示對飽學(xué)之士的稱贊。王安石《贈外孫》:“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車書!庇谩皩W(xué)五車”來表示讀書多或?qū)W問大。

      “學(xué)富五車”的典故,反映了在相當(dāng)一個歷史時期內(nèi)所使用的傳播手段。這么多的簡冊,運(yùn)輸、存放都很麻煩,人們常形容說:“汗馬牛”、“充棟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棟”的成語。

      “八斗”是南朝謝靈運(yùn)稱頌三國魏國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dú)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見無名氏《釋常談》)看來,謝靈運(yùn)對自己的才學(xué)也是相當(dāng)自負(fù)的。以后,人們便把“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可嘆》詩中寫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盡陳王(即曹植)八斗才!痹谶@里,詩人借用了“才高八斗”這一典故。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39

      異曲同工

      西漢時期有名文學(xué)家司馬相如和揚(yáng)雄都是以詞賦見長,司馬相如是漢景帝時期的人,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辭藻華麗;揚(yáng)雄是漢成帝時人,作品有《甘泉賦》《河?xùn)|賦》,主張修政。唐朝文學(xué)家韓愈評價說“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出處】唐朝·韓愈《進(jìn)學(xué)解》:“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釋讀】不同的曲調(diào)演得同樣好。比喻話的說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dá)到成效。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40

      養(yǎng)虎為患

      遠(yuǎn)古的時候,地廣人稀。那時的人們除了種地之外,靠山近水的`大都以漁、獵為生。每當(dāng)北風(fēng)吹來,大雪飄飄之際,人們便進(jìn)山打獵。這次進(jìn)山他們收獲不小,竟用陷阱連著捕獲了一雄一雌兩只猛虎。大家將兩只猛虎綁住,一個獵人便循著猛虎的蹤跡,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這只小虎崽還剛剛睜開雙眼,連奶還沒有斷,他睜著雙眼看著獵人,一點(diǎn)也不害怕。獵人看到小虎崽毛絨絨、胖乎乎。憨態(tài)可掬,分外喜愛。獵人一時高興便將小虎意抱回了家中。獵人的妻子和小孩看到獵人帶回一只小虎崽,覺非覺好玩,小孩子去撫摸小虎崽,小虎崽更不怕他,就與他玩耍開了。

      小虎崽在獵人家人的飼養(yǎng)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長大,變成了一只大老虎。但它并不傷人,吃飽了便在村里村外閑逛,逛累了就找個樹蔭趴下睡一覺,這樣,人虎處得十分融洽,虎見人不避,人見虎也不躲,都習(xí)以為常。春風(fēng)吹拂,冰消雪化,河水解凍了,人們收起獵具,開始下河捕魚了。

      獵人沿河捕魚,十幾天后才回家,可到家一看,不禁大吃一驚,他發(fā)現(xiàn)家中飼養(yǎng)的那只老虎嘴角上殘留著血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卻都不見了。獵人感到一種不祥正向他逼近,他被一種巨大的恐懼籠罩了。還沒等他回過神來,那只老虎猛地向他撲去,只幾口便將他咬死了。

      【釋讀】比喻縱容敵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 篇41

      縱虎歸山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閑之輩,勸曹操盡早除掉劉備。劉備為麻痹曹操,裝做種菜不問政治。曹操滅了呂布后,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shù),曹操給了五萬軍馬,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

      【出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nèi)也!热耄蛷(fù)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安宦牎!

    【成語典故作文素材】相關(guān)文章:

    杯弓蛇影成語典故08-01

    有關(guān)成語典故12-08

    成語典故:不貪為寶08-02

    不教而誅的成語典故12-30

    曲高和寡的成語典故04-03

    迎刃而解成語典故12-15

    塞翁失馬成語典故08-01

    成語典故(精選50則)12-18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08-02

    關(guān)于交友的成語典故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