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人物的故事【常用15篇】
愛國人物的故事1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zhèn)守寧波、紹興、臺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于敵的明軍前往阻擊。
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fā)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臺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臺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
接著,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余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zhàn)特點,創(chuàng)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臺(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臺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墻,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臺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ń、上峰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xù)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
史稱臺州大捷,亦稱臺州九戰(zhàn)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并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余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后戚繼光在薊州鎮(zhèn)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后遭誣陷,奪職回鄉(xiāng)。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chuàng)見,戚繼光的優(yōu)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愛國人物的故事2
二:《馮如》——造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由美國萊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 他們沒想到,只過了幾年時間,中國人就自己研制出了飛機。這個有志氣的中國人叫馮如。馮如12歲那年,他要出國謀生,父母舍 不得他走,他說:“大丈夫四海為家,一輩子守在家里,不是我的志愿!”
他來到美國,刻苦學習機械、電學等各種知識和技術。一九零四年,他聽到祖國的東北被日俄侵略,中國人被任意屠殺的.時候,氣憤極了。當時美國萊特兄弟剛 發(fā)明了飛機,馮如就想,如果中國有了飛機,守住邊疆?,外國就不敢欺負了。他對朋友們說:“我決定自己研制飛機,然后駕機回去,報效祖國。如果不成功, 我情愿去死!庇谑撬奶幩褜べY料,鉆研學習,又用籌集到的很少一點資金,開始研制。父母親想他,希望他回國探親,他表示:“飛機不成,誓不返國!
1909年,馮如成功地制出了飛機。他駕駛著自己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上空飛行,航程超過了萊特兄弟的首次記錄。美國報紙刊登文章說:“中國人的航空技 術超過西方”。馮如后來回國籌辦航空事業(yè),在一次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犧牲,年僅29歲。他為振興中華做出了令人難忘的貢獻。
愛國人物的故事3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科學家在19xx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yè)的研究生,很快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終于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科學家沒有接受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于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科學家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科學家?guī)е簧肀绢I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yè),F在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科學家設計并主持建造的。
愛國人物的故事4
朱自清就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發(fā)動內戰(zhàn),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zhàn)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就運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就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齊,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十分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但就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就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職責。”
兩個月后,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zhàn)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zhàn)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guī)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fā)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zhàn):“我就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 钡锉け徽,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愛國人物的故事5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時代最盛,武丁通過一連串戰(zhàn)爭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而為武丁帶兵東征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后婦好。甲骨文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fā)生戰(zhàn)爭,雙方相持不下,就在這時,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保衛(wèi)國家。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后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后,武丁讓她擔任統(tǒng)帥。
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那時作戰(zhàn),出動的人數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規(guī)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據記載婦好攻打羌方的時候一次帶兵就有一萬三千多人。也就是說占都城十分之一的x隊都交給她了。
婦好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tǒng)帥,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僅能夠率領x隊東征西討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還主持著武丁朝的各種祭祀活動。她為了國家,不懼危難挺身而出,出兵救國的`精神讓人撫掌稱嘆,她不僅僅是華夏民族的驕傲,更是女子楷模。
愛國人物的故事6
南開中學的創(chuàng)辦者張伯苓十六歲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yè)后,他參加了“甲午海戰(zhàn)”,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wèi)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于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國的富強,個人才有尊嚴。為此,張伯苓不余遺力地創(chuàng)辦學校,希望能以教育培養(yǎng)振興中華的人才,其愛國熱情讓人感動。
愛國人物的故事7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tǒng)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后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尸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yè)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zhàn)爭,南宋面臨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迸R刑前,監(jiān)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愛國人物的故事8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zhàn)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zhàn)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fā)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zhàn):“我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愛國人物的故事9
楊儒就是清朝駐俄國公使。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開始和俄國政府談判我國東北問題。當時,俄國政府借口鎮(zhèn)壓義和團,派兵占領東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談判桌上逼迫中國代表承認他們在東北的特權,永遠霸占東北。楊儒堅決不同意,拒絕在俄國人擬定的條約文本上簽字。俄國人威脅他:條約文本已由沙皇批準,一字不能改。你不簽字,就不必談判。俄中兩國也就無“友好”可談。楊儒不怕對方的威脅,回答說:“我寧愿與你們決裂,寧愿被我國政府治罪,也決不簽字!我不能出賣祖國的權益。”
俄國代表又假意安慰說:“你們政府已授權給你,出問題責任也不在你呀!如果你簽字,貴國政府要治你的罪,我們俄國會出面保護你的!睏钊甯械绞苣蟮奈廴,氣憤地說:“你何出此言!我是中國的官員,怎么會尋求你們的保護呢?那不就太無顏面嗎?我難道會那樣做嗎?”
楊儒因為擔憂國事,心情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談判歸來,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傷,一病不起。可是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肯向俄國人屈服。
后來,清朝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同意楊儒的'意見,拒絕簽約。楊儒的斗爭勝利,他不愧是一位有氣節(jié)的外交官。
愛國人物的故事10
廉頗
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有一位出名的武將叫廉頗。他不但武藝高強,箭法出眾,還善于用兵打仗。秦國、齊國這些大國常來攻打趙國,趙王用廉頗為統(tǒng)帥,多次打敗了敵軍。敵軍聽到廉頗的名字,都很害怕。可后來,趙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認為廉頗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將領趙括代替他。趙括驕傲輕敵,使趙軍打了大敗仗,趙國也險些亡國。
趙王想重新起用老將廉頗,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將軍身體怎么樣,是否還愿意為國效力。廉頗見到趙王的使者,高興極了。為了表示自己威風不減當年,還能夠上陣打仗,為國立功,他一頓飯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鎧甲,躍上戰(zhàn)馬,拉弓射箭,舞槍刺殺,果然身手不凡。他對使者說:“你看我,雖然老了,可是能吃飯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萬死不辭,馬上回去領兵參戰(zhàn)!”
使者走了以后,廉頗日夜盼望趙王的調令,可一直沒等到。原來那個使者接受了一個叫郭開的壞人賄賂,故意在趙王面前說了瞎話,說廉頗飯量雖好,可一會兒工夫拉了三次屎。趙王聽了,認為廉頗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調用他。
廉頗為趙國的安寧奮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為國出力,對人說:“我真想有一天,還能夠率領趙國的兵士沖鋒陷陣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報效祖國。這就是愛國英雄們的本色。
岳飛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zhàn)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4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苯鹑斯ゴ蚬爸荨①裰,劉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痹里w于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zhàn),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后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fā)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效力。后來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yè),回到了國內?汕宄畬Ρ緡瞬挪恍湃危裥掼F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盡管有才干,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知道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zhàn)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夠控制中國,雙方爭執(zhí)不下,最后達成“協(xié)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么也不提供。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終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來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茅以升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yè)的研究生,很快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終于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沒有接受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茖W家的貢獻是屬于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泵┮陨卮穑骸翱茖W雖然沒有祖國,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yè),F在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并主持建造的。
愛國人物的故事11
朱自清先生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谷諔(zhàn)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發(fā)動內戰(zhàn),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zhàn)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就運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先生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先生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
兩個月后,朱自清先生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愛國人物的故事12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tǒng)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21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岳飛“精忠報國”
愛國人物的故事13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時代最盛,武丁通過一連串戰(zhàn)爭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而為武丁帶兵東征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后婦好。甲骨文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fā)生戰(zhàn)爭,雙方相持不下,就在這時,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保衛(wèi)國家。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后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后,武丁讓她擔任統(tǒng)帥。
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那時作戰(zhàn),出動的人數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規(guī)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據記載婦好攻打羌方的.時候一次帶兵就有一萬三千多人。也就是說占都城十分之一的都交給她了。
婦好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tǒng)帥,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僅能夠率領東征西討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還主持著武丁朝的各種祭祀活動。她為了國家,不懼危難挺身而出,出兵救國的精神讓人撫掌稱嘆,她不僅僅是華夏民族的驕傲,更是女子楷模。
愛國人物的故事14
楊儒是清朝駐俄國公使。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開始與俄國政府談判我國東北問題。當時,俄國政府借口鎮(zhèn)壓義與團,派兵占領了東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談判桌上逼迫中國代表承認他們在東北的特權,永遠霸占東北。楊儒堅決不同意,拒絕在俄國人擬定的條約文本上簽字。俄國人威脅他:條約文本已由沙皇批準,一字不能改。你不簽字,就不必談判了。俄中兩國也就無“友好”可談了。楊儒不怕對方的威脅,回答說:“我寧愿與你們決裂,寧愿被我國政府治罪,也決不簽字!我不能出賣祖國的權益!
俄國代表又假意安慰說:“你們政府已授權給你,出了問題責任也不在你呀!如果你簽了字,貴國政府要治你的罪,我們俄國會出面保護你的!睏钊甯械绞芰四蟮奈廴,氣憤地說:“你何出此言!我是中國的官員,怎么會尋求你們的保護呢?那不就太無顏面了嗎?我難道會那樣做嗎?”
楊儒因為擔憂國事,心情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談判歸來,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傷,一病不起。可是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肯向俄國人屈服。
后來,清朝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同意了楊儒的意見,拒絕簽約。楊儒的斗爭勝利了,他不愧是一位有氣節(jié)的外交官。
愛國人物的故事15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傳為漢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鎮(zhèn)。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之一,"漢初三杰"(張良、韓信、蕭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謀,協(xié)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后,張良及時功成身退,避免了韓信、彭越等鳥盡弓藏的下場。張良在去世后,謚為文成侯(也稱謚號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稱張良為謀圣!妒酚洝分杏袑iT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記錄張良的生平。
【愛國人物的故事】相關文章:
愛國人物的故事05-15
關于愛國人物的故事10-23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11-09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03-06
愛國英雄人物故事03-05
愛國人物故事大全03-17
古代人物的愛國故事12-20
古代愛國人物故事簡短08-19
(優(yōu)選)愛國人物的故事15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