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國成語故事:攀龍附鳳 推薦度:
- 中國成語故事 推薦度:
- 中國成語故事:曲突徙薪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jīng)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1
有一天,更羸(léi)和魏王站在一個高臺上,仰頭望見有鳥在天空中飛。
更羸對魏王說:“請大王看看,我能夠只拉弓不發(fā)箭而把鳥射下來。”
魏王不相信地說:“難道你的射術(shù)能夠到達這樣的水平嗎?”
更羸很自信地說:“能夠。”
過了一小會兒,一只雁從東方飛來,更羸拿起弓拉了一下空弦,那只雁就一下子栽落到地上。
魏王驚嘆說:“你射箭的本領(lǐng)居然能夠到達這樣一種地步!”
更羸說:“這是一只受傷的孤雁阿!”
魏王說:“先生是怎樣明白的呢?”
更羸回答說:“它飛得很緩慢,叫聲很悲慘。飛得慢,是因為舊傷疼痛;叫得慘,是因為長久失群。由于它的'舊傷沒有長好而害怕的情緒又沒有去掉,所以一聽見弓弦響,就急忙往高處飛,這就引起傷口破裂,從高空掉下來了。”
這個成語此刻常用來比喻受過驚恐見到一點動靜就個性害怕的人。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2
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大夫,名叫祁黃羊。一天,晉平公召見祁黃羊,問:“現(xiàn)在南陽縣缺個縣令,你看派誰去比較合適呢?”祁黃羊說:“叫解狐去吧。”晉平公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們見了面彼此連招呼都不打,你怎么會推薦他到這樣重要的地方當(dāng)縣令呢?”祁黃羊笑了笑,說:“您并沒有問我的仇人是誰,而是問我什么人能勝任南陽縣令,因此,我就把我認(rèn)為最合適的解狐推薦給您!庇谑牵瑫x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結(jié)果解狐充分發(fā)揮他的才干,受到了當(dāng)?shù)匕傩盏姆Q贊和歡迎。
后來,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xiàn)在朝廷缺個法官,你覺得誰可以勝任呢?”祁黃羊很誠懇地說:“祁午去做法官再合適不過了。”晉平公十分驚訝地說:“祁午是你的'兒子啊,你推薦自己的兒子,難道不怕別人說閑話嗎?”祁黃羊說:“您是問我誰可以當(dāng)法官,并沒有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啊。”晉平公于是就派祁午當(dāng)了法官。祁午辦事十分公正,處理案件果斷公正,受到了百姓的愛戴。
祁黃羊的行為受到了許多人的贊揚,連孔子都稱贊說:“祁黃羊這樣做很對,他推薦人,對外不排斥仇人,對內(nèi)不回避兒子。像祁黃羊這樣的人,可真是大公無私呀!”
后來,人們就用“大公無私”這個成語,來形容某人辦事公道、顧全大局、毫無私心。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3
1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唇亡齒寒
春秋時期,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jīng)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墒窃跁x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jīng)過虞地。而虞、虢這兩個國家山水相連,他們的祖先又都姓姬,所以相處的十分和睦。
“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yīng)借道的!
晉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
晉獻公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個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dāng)時就滿口答應(yīng)下來。
虞國大夫?qū)m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
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xiàn)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
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yuǎn)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人隊借道虞國,輕而易舉地滅掉了虢國。晉軍得勝歸來,借口整頓兵馬,駐扎在虞國,然后發(fā)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又滅掉了虞國,活捉了虞公。
荀息特意找回寶玉和良馬,當(dāng)面歸還給晉獻公。晉獻公望著失而復(fù)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出處】《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共虞、虢之謂也!
【解釋】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覺得冷,比喻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國家、人際之間的關(guān)系。
【近義詞】榮辱與共、唇齒相依、息息相關(guān)、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生死相依、互相關(guān)注、輔車相依、巢毀卵破、巢傾卵破、休戚相關(guān)
【反義詞】隔岸觀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床異夢、勢不兩立
【押韻詞】零碎不全、百舉百全、吃水忘源、金玉之言
【謎語】口無遮擋
【例句】我們兩廠關(guān)系密切,~,我們哪能不幫你們渡過難關(guān)?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唇亡齒寒點評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比喻兩者利害相關(guān),互相依存。宮之奇用這個恰當(dāng)?shù)谋扔,指出了虢、虞兩個小國的命運是息息相關(guān)的。虞公沒有聽信宮之奇的勸諫,只顧得貪圖眼前利益,缺乏遠(yuǎn)見和納諫情懷,結(jié)果既損害了虢,也葬送了虞的江山,自己還淪為了俘虜。唇亡齒寒的教訓(xùn)實在是太深刻了。
2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差強人意
吳漢是劉秀的一個部下,平常不太喜歡說話,個性也是直來直往。
剛開始,劉秀沒有很注意他,后來聽到一些將軍常常稱贊吳漢,才開始注意吳漢,還拜他做大將軍。從此以后,吳漢幫劉秀打了許多次勝仗,立下不少功勞。
吳漢不但勇敢,對劉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做戰(zhàn),總是緊緊跟著劉秀,而且只要劉秀沒睡,他也就恭敬的站在一旁,不肯先睡。
偶爾輸了,每個人都提不起勁來,吳漢總是鼓勵大家不要悲觀,應(yīng)該振作起來,準(zhǔn)備繼續(xù)作戰(zhàn)。
有一次,劉秀輸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將軍也失去斗志。可是吳漢卻和士兵們一起整理武器,審閱兵馬。
劉秀知道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這些垂頭喪氣的將軍們,很感嘆地說:“總算還有吳將軍叫人滿意!
差強人意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chā qiáng rén yì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二回:“算來還是張翰風(fēng)的《古詩錄》差強人意!
【解釋】差:尚,略;強:振奮。勉強使人滿意。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形容尚能令人滿意
【近義詞】白璧微瑕
【反義詞】大失所望、事與愿違
【年代】古代
【例句】這篇作文雖然不夠成熟,但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尚能~。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差強人意點評
故事里的吳漢心態(tài)特別好,我們也要向他學(xué)習(xí),這樣對生活和學(xué)習(xí)都是有好處的。差強人意這個成語很容易用錯,之所以有人將“差強人意”理解成“使人感到差勁”是將“差”字作“不好”、“差勁”解(音chà)了。所以小朋友們一定要注意,不要用錯了噢~
3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道聽途說
春秋時代,齊國有個人叫毛空,他愛聽那些沒有根據(jù)的傳說,然后再把自己聽到的津津有味地講給別人。
有一次,毛空聽到一只鴨和一塊肉的事,他覺得非常稀奇,便告訴給艾子。
他說:“有一個人,養(yǎng)了一只非凡能生蛋的鴨,那鴨一天能生一百多個蛋!
他見艾子笑了,又說:“那天,從天上掉下一塊肉,那塊肉長有三十丈,寬有十丈!
艾子笑著問道:“真的嗎?有那樣長的肉嗎?”
毛空急忙說:“噢,那就是長二十丈!
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長了!
艾子說:“你說的那只鴨是誰家養(yǎng)的?你說的那塊肉掉在了什么地方?”
毛空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最后只好說:“我是在路上聽別人說的!
道聽途說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dào tīng tú shuō
【出處】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边x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
【解釋】道:道路;途:路途。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jù)的傳聞。
【近義詞】捕風(fēng)捉影、無稽之談、空穴來風(fēng)
【反義詞】言之有據(jù)、有根有據(jù)、言之鑿鑿
【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年代】古代
【例句】我們說話必須言必有據(jù),千萬別道聽途說。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道聽途說點評
道聽途說是一種背離道德準(zhǔn)則的行為,而這種行為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不僅是道聽途說,而且四處打聽別人的隱私,然后到處傳說,以此作為生活的樂趣,實乃卑鄙之小人。我們能做的首先是不要傳播沒有根據(jù)的事情,不要對別人的隱私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每個人都有不想被打擾的一面,拒絕道聽途說從自身做起。
4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班門弄斧
魯班是戰(zhàn)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個年輕的木匠漫不經(jīng)心地走到一個大紅門的房子前,舉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說:“我這把斧子,別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頭這么一弄,就會做出漂亮無比的東西來。”
旁邊的人聽了,覺得他太夸口,就指著身后的大紅門說:“小師傅,那你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
年輕的木匠傲慢地說:“不是我吹牛,告訴你們,我曾經(jīng)當(dāng)過魯班的學(xué)生,難道還做不出這樣一扇簡單的大門來,簡直是笑話!
眾人聽了,忍不住大笑起來,說:“這就是魯班先生的家,這扇就是他親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
那位年輕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班門弄斧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bān mén nòng fǔ
【出處】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日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解釋】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lǐng),不自量力。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賓語;含貶義,表示能力不如人 。
【近義詞】布鼓雷門、貽笑大方、東施效顰
【反義詞】虛懷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自愧不如
【年代】古代
【例句】我不是文藝行家,可不敢在您這位老“藝術(shù)家”面前~,談?wù)撐乃嚒?/p>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班門弄斧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應(yīng)該學(xué)會謙虛,做到活到老,學(xué)到老,學(xué)越多,就知道越多,就不會有班門弄斧的行為。 班門弄斧的新解:退一步說,敢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的人,應(yīng)該也是一個大膽、機智、靈敏,有一定學(xué)問的人。社會的進步是因為有這些具有“班門弄斧”精神的人前仆后繼,不斷努力,不斷創(chuàng)新,從無知到有知,在從有知到追趕,直到超越前人。如果我們泛泛無半點學(xué)識,也就談不上什么“班門弄斧”。作為學(xué)生,我們就更應(yīng)該有“班門弄斧”之精神。因為只有在嘗試與實踐過程中才能獲得新知,有所進步。“弄斧”不是專利權(quán),“魯班”也并非唯一。只要你舞得精彩,舞之有道,大家就會為你喝彩!
5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防微杜漸
東漢和帝即位后,竇太后專權(quán)。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為文武大官,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quán)。
看到這種現(xiàn)象,許多大臣心里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丁鴻很有學(xué)問,對經(jīng)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后的專權(quán)他十分氣憤,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
幾年后,天上發(fā)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dāng)時認(rèn)為不祥的征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quán)勢對于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xiàn)象。
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己殺。
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yīng)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才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防微杜漸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fáng wēi dù jiàn
【出處】《后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zé)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解釋】微:微。欢牛憾伦。粷u:指事物的開端。比喻在壞事情壞思想萌芽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fā)展。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
【近義詞】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反義詞】養(yǎng)癰遺患
【年代】古代
【例句】我們要加強對學(xué)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防微杜漸點評
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導(dǎo)致禍患的降臨,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然而,其中隱藏著的卻是千百年來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一條無可辯駁的客觀規(guī)律。所以對于自己的過失,不能不重視,更不能開脫和原諒,絕對不能有那種僅此一回,下不為例的想法哦!
6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諱疾忌醫(yī)
春秋時,蔡國有個著名的民間醫(yī)生,叫秦越人。他周游列國,熱心為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
有一次,他來到一個國家,見一家死了人,尸首已放了好幾天,便問明病人臨死前的癥狀,斷定這是假死,還能救活。他先給病人扎了針,然后灌下藥,稍侯片刻,死人居然活過來了。全城的人都十分驚訝,稱他是神醫(yī)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shù)。扁鵲的名聲從此傳布列國,他的真名反被人們忘卻。
蔡國國君蔡桓公聽說自己的國中居然出了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見見,便命人布告四方。
扁鵲見到布告,忙回國,晉見桓公。他款步入廳,來到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對桓公說:[主公有病,病在皮膚,若不及時醫(yī)治,恐怕要嚴(yán)重起來;腹宦牐阌行┎豢,搖頭說到:[我身體很好,沒有病。 扁鵲走后,桓公對左右冷笑道:[做醫(yī)生的,都想賺錢,只會給沒病的人看病,這才容易顯示自己醫(yī)術(shù)高明。
過了十天,扁鵲提著藥籃去見桓公。桓公正坐在御園中玩賞。扁鵲來到桓公面前,看著他的臉色,憂郁地說:[主公有病,病在血脈,若不抓緊醫(yī)治,將會更加嚴(yán)重。]桓公心里十分不樂,扭轉(zhuǎn)頭,竟是不理。扁鵲只好退了出來。
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心情沉重地說:[主公有病,病在腸胃,再不醫(yī)治,將更加嚴(yán)重!]桓公聽后,勃然作色。扁鵲十分惋惜,喟然長嘆,搖頭而去。
又過了十天,扁鵲第四次來見桓公,一見桓公,二話不說,急撤身而出。桓公見扁鵲這次來得蹊蹺,派人去問,扁鵲痛心地說:[病在皮膚,可用藥水熱敷,病到血脈,可用針灸治療,病入腸胃,可用湯藥;現(xiàn)在病入骨髓,沒有辦法了。]說罷,扁鵲整理行裝,星夜向秦國逃去。
過了五天,諱疾忌醫(yī)的桓公渾身疼痛,果然病倒了。忙派人去找扁鵲,但是已經(jīng)晚了,桓公就這樣死去了。
諱疾忌醫(yī)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huì jí jì yī
【出處】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guī),如諱疾而忌醫(y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解釋】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愿醫(yī)治。比喻掩飾缺點、錯誤,不愿改正。
【用法】連動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比喻不認(rèn)錯
【近義詞】文過飾非
【反義詞】激濁揚清
【年代】古代
【例句】對錯誤采取~的態(tài)度很不明智。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諱疾忌醫(yī)點評
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有了病,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老老實實地醫(yī)治。有了缺點錯誤,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認(rèn)認(rèn)真真地改過。否則,一誤再誤,病情會越來越沉重,錯誤會越來越嚴(yán)重,以至發(fā)展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4
【成語】: 分道揚鑣
【拼音】: fēn dào yáng biāo
【解釋】: 分路而行。比喻目標(biāo)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元志是當(dāng)時的洛陽令,他很有才識,看不起那些無能的官僚。
一天,他乘車在街上出巡。百姓見這前呼后擁的威勢,都紛紛回避。正巧,前面又聲勢浩大地走來一隊人馬。原來,為首的是大官僚李彪。按理,元志官小,要給李彪讓路?稍酒豢献專崖范伦。
事情鬧到孝文面前。李彪請皇帝評判。孝文帝笑道:還是分道揚鑣吧!
鑣:馬嚼子。揚鑣:驅(qū)馬前行。分道揚鑣即提起m勒口驅(qū)馬前進,指分路而行。比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道路。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5
晨鐘暮鼓
【成語故事】洛陽附近龍門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長約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萬尊,藝術(shù)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內(nèi)供奉的是盧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龍門奉先寺》描寫僧侶的晨鐘暮鼓生活:“天闕象緯逼,云臥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fā)深省!
【典故】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長掛情! √啤だ钕逃谩渡街小吩
【釋義】暮:傍晚。佛教規(guī)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令人警悟的話
【近義詞】暮鼓晨鐘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6
1
挺身而出
唐朝時期,開國皇帝李淵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爭權(quán)奪利。李建成是皇太子,可是他的威望不如李世民。李建成怕皇位被李世民奪去,便同李元吉聯(lián)合起來,密謀殺死李世民。李世民得到消息立刻同心腹房玄齡等商量對策,決定先下手為強。他派人伏兵于玄武門,等到李建成一入朝便出其不意把他射死,同時把李元吉也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馮立、謝叔方等糾集精兵兩千人來攻李世民。這時,宿衛(wèi)將領(lǐng)敬君弘帶兵駐守玄武門,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在這場激烈的戰(zhàn)斗中,敬君弘表現(xiàn)得勇往直前。他的親信曾開誠布公地勸阻他道:“事情還不知究竟怎樣發(fā)展,等待援兵到來擺好陣勢再打也不晚呢!”可是敬君弘充耳不聞,奮不顧身地指揮反擊。他這種臨難不懼、挺身而出的精神得到了李世民的極大賞識。
2
不得人心
唐玄宗時,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企圖篡位奪權(quán),他領(lǐng)兵十萬侵占中原。朝廷派封常清、高仙芝征剿,但由于安居樂業(yè)的生活過得太久,兵士缺乏戰(zhàn)斗能力,交戰(zhàn)之后敗得潰不成軍,只得退守潼關(guān)。玄宗又將因病在家休養(yǎng)的西平郡王、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請出山抵擋來勢洶洶的敵人。哥舒翰認(rèn)為安祿山名義上是為除去奸賊楊國忠,實際是陰謀搶奪大唐江山,不得人心,應(yīng)采取分化瓦解的對策,先不出戰(zhàn),待他內(nèi)部離心離德,然后選擇有利時機,出城將他一舉殲滅?墒切诼犘拧芭衍姏]有防備”的話,加上楊國忠見哥舒翰兵權(quán)在握,唯恐對自已不利,屢次奏請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兵,玄宗頻繁派出使者責(zé)令哥舒翰御敵。哥舒翰萬般無奈,只得領(lǐng)兵出關(guān),結(jié)果敗得一塌糊涂,自已也不幸被俘虜。
3
自慚形穢
晉懷帝時期,有一位知名人士叫衛(wèi)玠。二十七歲那年突然死去,流言蜚語流傳:“衛(wèi)玠是被人‘看’死的!”原來衛(wèi)玠生下來就眉清目秀、有一種特別的氣質(zhì),說話、走路、接人、待物皆與一般孩子不同,人見人愛。衛(wèi)玠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達官貴人。衛(wèi)玠進城時經(jīng)過市場,人們見到他都十分驚訝,侃侃而談地議論說:“他多像用玉雕成的人哪……”全場的人都嘆為觀止。衛(wèi)玠的舅舅王濟是驃騎將軍,也很有風(fēng)采。但他見到小外甥就感慨道:“衛(wèi)玠和我站在一起就像明珠在我身邊,我的形象太難看了,他好像是一顆明珠在身旁閃爍,熠熠發(fā)光啊!”衛(wèi)階雖然長得異?∶,又才氣無雙,但是體弱多病,弱不禁風(fēng)。衛(wèi)玠到了建鄴京師的人們都想見他。他走到街上,看他的人將他圍得水泄不通,沒過幾天,衛(wèi)玠由于勞煩過度,很快就死了。
4
一發(fā)千鈞
公元前252年,漢景帝劉啟即位。三年后吳王劉濞不滿中央削減諸侯王封地的措施,便聯(lián)合四面八方的諸侯王起兵叛亂。便有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八王之亂”。在吳王劉濞宮廷里任郎中的枚乘極力反對叛亂,曾進行過開誠布公的勸阻,他呈上《諫吳王書》,書中采取比喻的方法暗示劉濞不要冒險。他推心置腹地說:“形勢危急就像一根細(xì)線在高空中懸掛著千鈞的重物,下垂的地方又是萬丈深淵,在這生死存亡的緊急關(guān)頭如果能聽忠言相勸,國家就可以轉(zhuǎn)危為安了!笨墒莿㈠ǜ韭牪贿M去,還是聯(lián)合其他諸侯反叛。結(jié)果正像枚乘所預(yù)計的,“八王之亂”很快被平定了。他對吳王勸諫的比喻,成為“一發(fā)千鈞”的成語,這個成語也可作“千釣一發(fā)”。
5
行將就木
春秋時期,晉懷公即位后仍然不許公子重耳返回晉國。重耳風(fēng)塵仆仆逃到蒲城,晉國就派軍隊去討伐蒲城。蒲城的百姓打算與晉軍決一死戰(zhàn),保衛(wèi)公子重耳。重耳為了不使蒲城人民受難,帶領(lǐng)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等謀士逃到狄國。狄國人很尊敬重耳,把婀娜多姿的美女叔隗、季隗獻給重耳。重耳看中了季隗娶她為妾,將叔隗賞給了趙衰。后來季隗為重耳生了兩個兒子,取名伯倏和叔劉。叔隗也給趙衰生了一個兒子,取名趙盾,后來成為晉國宰相。重耳在謀士們的敦促下,決定離開狄國尋找回晉國執(zhí)政的機會。臨別時重耳依依不舍地對季隗叮囑道:“我處境好了就來接你。請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來你再嫁別人!奔沮舐犕甏嗽挏I如雨下,她開誠布公地說:‘我今年二十五歲,等上二十五年我怕是行將就木了,你還是早點來接我吧!”
6
萬人之?dāng)?/p>
項羽世代都是楚國名將,項羽年少時學(xué)文學(xué)武都沒有什么成就。叔父項梁開誠布公地責(zé)備他說:“你學(xué)什么都學(xué)不好!表椨饏s理直氣壯地說:“識字只不過記記姓名,劍術(shù)只能對付一個人,我要學(xué)就學(xué)可以敵萬人(萬人之?dāng)?的學(xué)問!表椓郝犃撕艽蟪砸惑@,于是教他兵法。項羽對兵法愛不釋手,可也只從大的方面學(xué),并不深究細(xì)節(jié)。有一次秦始皇出巡錢塘江,項羽和項梁也在旁邊觀看,項羽看到秦始皇的車駕浩浩蕩蕩,威嚴(yán)盛大,他指著秦始皇說:“此人我可以取而代之!表椓簢樀萌珞@弓之鳥,趕緊捂住項羽的嘴巴、從此項梁認(rèn)為項羽定能成就大事。叔侄暗暗積蓄力量,以報秦殺祖之仇。后來陳勝拉起反秦大旗,項羽跟隨項梁在會稽舉兵響應(yīng),項羽勇猛善戰(zhàn),三年內(nèi)就成為各路諸侯統(tǒng)帥。當(dāng)時他威服諸侯,分割天下,分封王侯,一切政事全由項羽一人出令,項羽自稱西楚霸王,成就了霸王之業(yè)。
7天翻地覆
《紅樓夢》第二十五回:賈府的趙姨娘和馬道婆合謀陷害鳳姐和寶玉。馬道婆用紙剪了兩個紙人,寫上鳳姐和寶玉的生日。又剪了五個青面鬼,拿針釘了,用巫術(shù)作法,害得鳳姐和寶玉發(fā)起狂病。王夫人與賈母見了放聲大哭,賈府上上下下登時驚慌失措……三天以后,寶玉和鳳姐連氣息都快沒了,人們忙著為他倆淮備后事,王夫人與賈母哭得死去活來。這時有人來向賈母開誠相見地報告:“兩口棺材都備齊了……”賈母更是心如刀絞,氣得怒發(fā)沖冠,大罵不止:“是誰叫做的棺材?把做棺材的人給我抓來打死……”又哭又鬧,把賈府鬧個天翻地覆。后來,來了癲皮和尚和跋腳道士,用法術(shù)治好了寶玉突如其來的病,這才平息了這場風(fēng)波。
8
司空見慣
唐朝時期,劉禹錫和李紳,都是唐代的赫赫有名的`文學(xué)家。李紳做過“司空”的官職,劉禹錫做過蘇州刺史。他們兩人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情誼很深。劉禹錫因為政治革新被貶職,司空李紳設(shè)宴款待他,席間命歌妓著霓裳羽衣以歌舞勸酒。酒過三巡,劉禹錫感慨萬千,詩興大發(fā),即席賦詩一首。詩中寫道:“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fēng)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9
日下無雙
南朝梁時期,有個名叫伏挺的人,學(xué)富五車,文章寫得好,還喜歡摹仿宋代才高八斗的詩人謝靈運寫的五言山水詩,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有個散文家任昉是他父親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也經(jīng)?渌f:“這個孩子日下無雙。”梁武帝蕭衍見了他,也是贊賞有加,把他比作孔子的學(xué)生顏淵,讓他做參軍。當(dāng)時,參軍是王府和將軍府中的重要幕僚,他擔(dān)任這個職務(wù)時才只有十八歲。伏挺性格溫和,與世無爭。朝中官員都能與他和睦相處。他在家里開講《論語》,滿朝文武官員都來聽課,都認(rèn)為他講得很好。他后來因收受別人的賄賂,害怕被查處,逃到外面做道士,直到被朝廷赦免才敢露面。邵陵王蕭綸是梁武帝的第六個兒子,也是個博學(xué)多才的人,喜歡寫詩作文,他見伏挺是個人才,就與他交為知心朋友。伏挺在他勸說下回家還俗,重新做起官來。伏挺死后,留下《亦說》十卷,文集二十卷。
10
牢不可破
東晉時期,北方前秦苻堅親自率領(lǐng)水陸大軍八十萬入侵。當(dāng)時東晉大將朱序鎮(zhèn)守襄陽,密密麻麻的符堅大軍把襄陽城圍得水泄不通。這時朱序的母親韓氏住在城里,她登上城樓去探望,看見襄陽西北角首當(dāng)其沖,料定敵人必定從西北角進攻,她馬上帶領(lǐng)一百多個婢女,并動員城中婦女重新筑一道新城。這道新城一共有二十多丈長,筑得牢不可破。后來,敵人果然集中兵力去攻打西北角,舊城很容易便土崩瓦解被攻破了。當(dāng)敵人乘勝追擊準(zhǔn)備進攻新城時,因新城筑得堅如磐石,敵人對它無可奈何。當(dāng)時的人便把新城叫做“夫人城”。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7
開臺鑼鼓
馬烽《〈呂梁英雄傳〉起頭的話》:在這八年的斗爭當(dāng)中,人民用血淚寫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現(xiàn)出無數(shù)民兵英雄。一九四四年晉綏邊區(qū)群英大會上,單說出色的`民兵英雄,就有一百二十四位。這些人物當(dāng)中,有的是爆炸大王;有的是神槍能手;有的是破擊英雄;有的是鋤奸模范;有的是智勇雙全的領(lǐng)導(dǎo)人;有的是天才卓越的指揮員……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本領(lǐng)。真是花開萬朵,朵朵鮮紅。象許多民兵英雄,英勇斗爭驚天動地的戰(zhàn)跡;象圍困蒲閣寨、圍困婁煩、圍困三交、圍困岔口等史無前例的模范戰(zhàn)斗,要一一介紹出來,恐怕三年五載也說不完。如今只寫一個故事,雖然僅是一個小村子里的事情,但也可以看出晉綏解放區(qū)人民在八年抗日戰(zhàn)爭中,艱苦斗爭的輪廓。這些閑言淡語,只當(dāng)作一段開臺鑼鼓吧!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8
東漢末年,劉表擁兵十萬,稱雄荊州。他外表儒雅,但內(nèi)心多疑。當(dāng)時曹操和袁紹都想拉攏劉表,但劉表卻不知道該歸順誰。有一天,劉表的屬下韓嵩(sōnɡ)說:“曹操一旦擊敗了袁紹,就會移兵進攻我們,那時將軍您就難以抵抗了。所以歸附曹操乃是萬全之策!眲⒈碚f:“如今天下大亂,未知所定,我也難以適從。目前曹操住在許昌,你替我前去探一下他們的虛實如何?”韓嵩說:“我是您的.臣下,自當(dāng)為您效勞,就是赴湯蹈火,我也勇往直前,在所不辭。如果將軍已作出歸順曹公的決策,那么派我進京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您主意未定,就派我進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義就不能再為將軍效勞了。那時,將軍就不要為難我了!眲⒈砗滢o地要他去一趟再說。
韓嵩到了京城后,受曹操控制的漢獻帝封他為零陵太守。劉表得知后,認(rèn)為這是韓嵩對自己的叛逆,準(zhǔn)備等韓嵩回來后就殺了他。韓嵩一進門,劉表大罵:“韓嵩逆賊,竟敢叛我!”韓嵩說:“我早已有言在先。今日是將軍辜負(fù)我,不是我辜負(fù)將軍!”劉表啞口無言。劉表的妻子見此情景,便悄悄地勸諫道:“韓嵩是本地頗有影響的人物,況且他理直氣壯,誅殺他恐難以服眾。”劉表自知理虧,只得下令赦免了韓嵩死罪。
后來,人們就用“赴湯蹈火”來形容即使面對滾燙的熱水和熊熊大火,也勇往直前,比喻不避艱險。湯,熱水。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9
三國時期,袁紹身邊有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學(xué)習(xí)武藝,不過直到二十三歲才開始讀《論語》、《詩經(jīng)》等書籍。崔琰為人耿直,很有見識,朝廷的官員們對他十分推崇,連曹操都很敬重他。當(dāng)時,袁紹手下的士兵非常殘暴,甚至挖開墳?zāi)箽墧橙说氖,于是崔琰勸說袁紹命令士兵不要這樣做,袁紹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就聽取了他的建議,并且封他為騎都尉。
崔琰后來跟隨曹操的時候,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崔琰就反對說:“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都是立長子,怎么能立小兒子呢?這是不可以的!”曹植雖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對人才的識別方面,有著獨到之處。崔琰有個堂弟名叫崔林,年輕時沒有什么成就和名望,親戚朋友都瞧不起他。但是崔琰卻對這位堂弟相當(dāng)器重,常常對別人說:“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yuǎn)至!币馑际钦f,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后來,崔林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lián)沃鞑、御史中丞等官職,后來在魏文帝曹丕朝中?dān)任司空,被封為安陽鄉(xiāng)侯,成為魏國的重臣。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材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器,后來常用以比喻一個人成材成名較晚。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10
髀肉復(fù)生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蜀志.先王傳》。東漢末年,劉備在割據(jù)爭雄的混戰(zhàn)中失敗后,投奔到荊州刺史劉表那里。劉表對待劉備很好,吃、住、行都安排得妥貼周密。一晃劉備都在荊州閑住了五年。一天,劉備和劉表在一起閑談,不一會兒劉備去廁所解手,在廁所里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大腿,禁不住流下眼淚。回到屋時臉上還沾有淚痕。劉表見他這副模樣,忙問原因,劉備說:"沒什么,過去我是身不離馬鞍,大腿上的'肌肉很結(jié)實。自從來到你這里后,無憂無慮,享盡清福。這些年由于不再騎馬打仗,大腿上的肉又肥又松。唉,人快老了,卻一點功業(yè)都沒完成,一想這件事,我的心中就很痛苦。
現(xiàn)一般用此典故比喻長久安逸,無所作為。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11
聲色俱厲
【成語故事】唐朝翰林學(xué)士韋綬的.兒子韋溫在父親死后出來做官,但他始終牢記父親的遺訓(xùn)不能當(dāng)翰林學(xué)士。唐文宗非常賞識韋溫的才干,決定任命他為翰林學(xué)士,但韋溫拒不接受。唐文宗聲色俱厲去問他為什么,他只好承認(rèn)是父命難違。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12
春秋時候,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lǐng)吳國的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來攻打我們,我一定重重地獎賞他。”可惜沒有一個人想到好辦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個年輕的打漁郎跑來找鄭定公說:“我有辦法讓伍子胥不來攻打鄭國。”鄭定公一聽,馬上問打漁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車子?”
打漁郎搖搖頭說:“我不用士兵和車子,也不用帶食物,我只要用我這根劃船的槳,就可以叫好幾萬的吳國士兵回去吳國。”是什么樣的船槳那么厲害呀?打漁郎把船槳夾在胳肢窩下面,跑去吳國的兵營找伍子胥。
他一邊唱著歌,一邊敲打著船槳:“蘆中人,蘆中人;渡過江,誰的恩?寶劍上,七星文;還給你,帶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記得,漁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漁郎手上的船槳,馬上問他:“年輕人,你是誰呀?”打漁郎回答說:“你沒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槳嗎?我爸爸就是靠這根船槳過日子,他還用這根船槳救了你呀!蔽樽玉阋宦牐骸拔蚁肫饋砹!以前我逃難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先生救過我,我一直想報答他呢!原來你是他的兒子,你怎么會來這里呢?”
打漁郎說:“還不是因為你們吳國要來攻打我們鄭國,我們這些打漁的人通通被叫來這里。我們的國君鄭定公說:‘只要誰能夠請伍將軍退兵,不來攻打鄭國,我就重賞誰!’希望伍將軍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經(jīng)救過您,不要來攻打鄭國,也讓我回去能得到一些獎賞!蔽樽玉銕е屑さ恼Z氣說:“因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著當(dāng)上大將軍。我怎么會忘記他的恩惠呢?我一定會幫你這個忙的!”伍子胥一說完,馬上把吳國的士兵通通帶回去。打漁郎高興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鄭定公。一下子,全鄭國的人都把打漁郎當(dāng)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漁的大夫”,鄭定公還送給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為了報答打漁郎的爸爸幫助過他,他不但不攻打鄭國還讓打漁郎得到獎賞,這就叫做“感恩圖報”。
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對于別人給自己施與恩惠表示感激,并想辦法報答。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13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fā)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jīng)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shù)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zhàn)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覺喉嚨里好像著了火,許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yuǎn)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墒撬匕l(fā)現(xiàn),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干旱的地區(qū)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yuǎn)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里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么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zhàn)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里,想個什么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干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里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yuǎn)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jié)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zhàn)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里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于率領(lǐng)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14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xué),經(jīng)常關(guān)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xué)習(xí),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dāng)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xué)習(xí)。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xué)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zhǔn)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15
項羽在少年時代不喜好讀書寫字,改學(xué)擊劍,也不肯好好學(xué)。叔父項梁很賭氣,項羽說:“學(xué)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xué),我要學(xué)習(xí)抵?jǐn)橙f人的本領(lǐng)!表椓河谑墙趟鴷,他很高興,但也只求略知粗心,不肯認(rèn)真鉆研。 聽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健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中國成語故事07-02
中國成語故事12-17
簡短的中國成語故事07-06
中國成語故事:曲突徙薪08-03
古代中國成語故事:攀龍附鳳01-26
中國成語故事:狐假虎威07-03
中國成語故事15篇01-31
中國成語故事(15篇)02-25
中國成語故事:畫龍點睛07-03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