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清仑乱少妇|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码|亚洲三区无码视频|婷婷六月中文字幕

<blockquote id="qcsuu"></blockquote>
  • <rt id="qcsuu"></rt>
  • <dl id="qcsuu"><cite id="qcsuu"></cite></dl>
  • <cite id="qcsuu"></cite>
  •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時間:2024-09-24 10:19:08 高一 我要投稿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xué)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我們應(yīng)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上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通用10篇)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1

      【學(xué)生分析】

      一、學(xué)生在初中時曾經(jīng)學(xué)過陶潛的《桃花源記》,對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學(xué)習基礎(chǔ),可以此作為突破口。

      二、學(xué)生已初步具備思辯的能力,都有主動探究的天性,都潛藏著“自我實現(xiàn)的創(chuàng)造力”(馬斯洛),可以據(jù)此作為解讀本文的鑰匙。

      三、學(xué)生對古代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種較高層次的文化需求,也有與他人平等交流的渴望,本教材的內(nèi)容安排能在教大程度上滿足學(xué)生的這一心理。

      【教學(xué)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利用辭的體例和押韻的特點朗讀并背誦全文,培養(yǎng)學(xué)生的古詩文的語感能力。

      2.在誦讀中感受陶潛的歸隱情結(jié),體悟作者情感,并能對作者的思想進行簡單辨析。

      3.學(xué)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發(fā)展想象能力、思辯能力和批判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五讀法:在五讀的過程中由淺入深地走進陶淵明的精神世界,每一讀要完成一項教學(xué)任務(wù)。

      2.對話法: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和良好氛圍,進行教師與學(xué)生以及學(xué)生之間的平等交流。

      3.探究法:對照序言、文本和注釋資料,對本文的寫作時間進行淺層次的探究式學(xué)習。

      三、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

      1.引導(dǎo)學(xué)生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陶潛的隱士情懷,以一種“同情的理解”態(tài)度對待陶潛在本文中的情感取向。

      2.引導(dǎo)學(xué)生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本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意義和歷史局限,感受陶潛的人文精神,進而砥礪自我人生修養(yǎng)。

      3.引導(dǎo)學(xué)生從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奠定精神的底子。

      【教學(xué)重點】

      1.誦讀詩歌的要領(lǐng)、方法引導(dǎo)及其能力培養(yǎng)。

      2.解讀陶潛這一隱逸詩人的形象及其意義探討。

      【教學(xué)難點】

      1.“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的正確理解

      2.關(guān)于本文是否寫實的淺層研究性探討。

      【設(shè)計思想】

      1.新課標要求“誦讀古典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并在閱讀與鑒賞中明確指出“教師應(yīng)激發(fā)學(xué)生誦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xué)生誦讀的習慣”。本單元的教學(xué)目標是“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重視誦讀”。依據(jù)以上兩點,特確定用“五讀法”帶動整個教學(xué)過程。

      2.新課標在閱讀與鑒賞“教學(xué)建議”中特別指出,“閱讀教學(xué)是學(xué)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教師既是學(xué)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xué)生閱讀的促進者”;在第三條中又指出,“積極倡導(dǎo)自主、合作、探究的學(xué)習方式”,據(jù)此為鞏固和加深對較難問題的理解,特采用對話法和探究法以完成教學(xué)任務(wù)。

      3.輔助手段:幻燈片投影儀投影膠片

      4.課時安排:2課時

      【預(yù)習準備】

      1、明確誦讀要求——讀出語調(diào);讀出語氣;讀出語速;讀出語頓;讀出語意。

      2、收集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課下題注為準,有條件的也可網(wǎng)上查閱,制作“作者擋案”若干,課堂上交流。

      3、收集陶潛的相關(guān)作品,如《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飲酒》、《五柳先生傳》等。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走進陶淵明

      一、導(dǎo)入課文

      我們在初中時曾背過陶潛的《桃花源記》,不知同學(xué)們是否還有印象?(師生一同背誦“土地平曠……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中悠閑自得的田園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們來學(xué)習他的另一篇文章《歸去來兮辭》,來走進陶淵明的精神世界,去解讀他的歸隱情結(jié)。(板書課題、作者)

      現(xiàn)在先讓我們看一看同學(xué)們制作的“作者擋案”卡片,比一比誰與陶潛走得最近?(師生交流,選擇的投放)

      (解說:解讀文學(xué)作品,離不開知人論世,用師生同背和制作卡片的形式既可以喚醒學(xué)生的知識積累,又可以督促學(xué)生關(guān)注文本尤其是注釋,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可謂一舉三得。)

      二、走進陶淵明

      (一)讀:學(xué)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文意

      過程:1.學(xué)生自由朗讀,要求

     、僖蛔忠辉~讀,讀準字音,了解詞義,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詞,理會文義。

     、诮Y(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教師循環(huán)指導(dǎo)。

     、壅页鏊醒喉嵉淖郑趽Q韻的地方做出標記,反復(fù)朗讀由換韻開的段落和層次。

      2.交流體會,思路提示(幻燈片1)

     、俚谝欢危簹w--悲――追――非。

     、诘诙危阂--微/奔――門――存――樽/顏――安――關(guān)――觀――還――桓。

     、鄣谌危河唯D―求――憂/疇――舟/丘――流――休。

     、艿谒亩危褐D―期――耔――詩――疑。

      3.學(xué)生根據(jù)思路韻腳提示,朗誦詩歌,初步感受陶淵明的歸隱情結(jié)。

      (二)讀:教師范讀課文,理清層次脈絡(luò)

      過程:

      1.朗讀指導(dǎo),利用詩體“辭”的特點,幫助誦讀,注意

     、僭娕c文不一樣,詩中每停頓一處即為一句,不管是逗號還是句號。本詩除去開頭一句“歸去來兮”獨立處理外,共有60句。兩句為一組,四句為一節(jié),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可作稍長停頓。(據(jù)此理清全篇層次脈絡(luò))

      ②六字句是全篇的主要形式,按三拍讀,比如:舟/飄飄/而吹衣。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讀,如:既自/以心/為形役。個別的五字句也同樣,如: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還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則都當整句來讀,末字適當?shù)匮娱L時間。

      2.教師范讀,朗讀時節(jié)奏要整齊,音韻要鏗鏘,要讀得悅耳動聽甚至動心。

      3.交流體會,理清全篇的脈絡(luò)線索。(幻燈片2)

      敘事線索:辭官—歸途—抵家—室內(nèi)生活—涉園—外出—縱情山水—如何度過余生。

      情感線索:自責自悔——自安自樂——樂天安命

      (解說:整理“情感線索”時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若學(xué)生預(yù)習充分或理解程度較好,可順勢引導(dǎo);若預(yù)習不夠充分或?qū)ψ髡咔楦幸粫r不能把握,則可將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到“悟讀課文”后順勢引出。)

      4.學(xué)生根據(jù)詩體“辭”的特點及脈絡(luò)線索嘗試背誦,進一步感受陶淵明的歸隱情結(jié)。

      (三)讀:學(xué)生悟讀課文,領(lǐng)悟陶淵明的歸隱情結(jié)。

     、、指名朗讀第一段《歸去來兮辭》

      過程:1.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一,在封建社會里,人們要建功立業(yè),要“大濟蒼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往往是和仕途緊緊聯(lián)系起來的,陶潛此時卻不愿為官,那么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是什么?請依據(jù)文本作答。

      (“田園將蕪”“心為形役”“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2.教師追問,從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如何?請用自己的話作答。

      (自責、自悔→“田園將蕪”“心為形役”,自恕、_→“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3.教師追問,陶潛的這種“心為行役”視入仕為“迷途”的心情,你能找出他的相關(guān)詩句證明嗎?(幻燈片3)

      4.設(shè)問:結(jié)合此詩和本段內(nèi)容,可看出陶潛有什么樣的情結(jié)?

      5.小結(jié):鄙棄_,向往田園的歸隱情結(jié)之一。(板書)

      (解說:學(xué)生在回答時,不求答案,意思對即可,下同)

      ⑵、涵詠(緩慢的吟誦)第二段

      過程:

      1、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二,對一個厭倦_束縛和世俗條框的人而言,如今終于可以擺脫了,如果你處在這種情景,你有何感受?

      2、涵詠本段,要求通過涵詠(緩慢的吟誦)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陶潛這一隱逸詩人的形象,最后達到當堂成誦。

      (解說: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每個學(xué)生都動起來,若學(xué)生有困難,教師可作如下指導(dǎo)。先一邊緩緩地吟誦、細細地品味,一邊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靈動的畫面——詩人的外貌、神態(tài)、言行、心理等,邊讀邊想,便能逐漸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與詩人同樂同嘆,同悲同喜。對語言涵詠品味得漸熟后,便脫離書本,試著背誦,直至能當堂成誦。)

      3、師生對話,學(xué)生暢談感受。

      (解說:對話時要求學(xué)生依據(jù)文本作答,不能大而無邊,可隱含如下思路展開:歸途中的歸心似箭——抵家時的欣喜若狂——室內(nèi)中的舒適安逸——園中時的流連往返)

      4.教師追問,從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潛有什么樣的歸隱情結(jié)?提示:與下面的詩句具有相同的心境。(幻燈片4)

      5、小結(jié):一詩一賦,表達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閑適自在的歸隱情結(jié)之二。(板書)

     、、角色朗讀第三段

      過程:1.男生朗讀此段,女同學(xué)注意聽,男同學(xué)的朗讀感情處理恰不恰當?

      2.男同學(xué)朗讀,女同學(xué)評價。評價要點,若好,好在哪里,若不好,糾正,并說說為什么這么處理。

      3.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三,細讀該段,你讀出了什么?請用“從……中我讀出了……”句式回答。

      4.師生對話。

      5.小結(jié),中國士大夫?qū)憚趧,都是倡?dǎo)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琴書詩酒的歸隱情結(jié)之三。(板書)

     、、默讀第四段

      過程:1.默讀本段。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四,有人認為本文結(jié)尾一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包含著悲觀消極的思想,試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談?wù)勀銓@個問題的看法。

      2.學(xué)生討論交流,允許互相質(zhì)疑。

      (解說:此題的設(shè)置主要培養(yǎng)學(xué)生的思辯能力,答案不求,能自圓其說即可肯定,但要注意依據(jù)文本作答,若學(xué)生能夠聯(lián)系陶潛的其他作品,則更應(yīng)肯定。因有一定的難度,故而采用默讀的方式,以使學(xué)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間。)

      3.小結(jié):詩人回歸田園,崇尚自然,是他質(zhì)樸真實、率性而行的本性。他無法忍受_對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趨同,以求保存他的社會政治理想和人格價值,從字里行間我們不也體味到濟世不得的痛苦與回歸田園的無奈了嗎?因此,本文陶淵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歸田園的歡悅,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憂傷,應(yīng)有完整的認識。陶潛順應(yīng)自然,樂天安命有別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學(xué)家,也有別于煉丹學(xué)道求長生的道學(xué)家,這是他痛苦訣擇后為守衛(wèi)自己的精神家園所獲得的人生真悟,此乃其樂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的歸隱情結(jié)之四。(板書)

      (四)讀:學(xué)生分組競賽朗讀,體會感悟詩人的形象。

      過程:1.學(xué)生分組競賽按序朗讀一段,比一比哪一小組讀的。評比標準

     、僮x準字音句讀,讀出一定的語氣、語調(diào)和語頓,不能讀破句。

     、诼曇粢R清脆響亮,讀出抑揚、輕重、緩急。

      ③情緒飽滿,讀出一定的情感、氣勢。

      2.順勢引導(dǎo),梳理詩人形象的結(jié)構(gòu)層次:呼喚歸去——閑適生活——隱逸情懷——抒懷言志(板書)

      (五)讀:學(xué)生齊讀全篇,要求熟讀成誦,瑯瑯上口。

      三、課堂小結(jié)

      陶潛,入仕為官、大濟蒼生是他的初衷,鄙棄_、歸隱田園是他的覺醒,淡泊明志、閑適自在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的努力實踐,詩酒琴書是他的生活情趣,樂天知命、追求自由是他的人生真悟。讀《歸去來兮辭》,是了解陶潛的歸隱情結(jié),了解中國文人精神文化的一個窗口。

      四、布置探究性作業(yè):提供兩個探究性題目,以供參考

      1.參照序言(以講義形式印發(fā))和文本,比較本文注釋①和20xx年版注釋①,推敲本文的寫作時間,并思考編者如此改動,是否合理?

      2.重讀本文,你又讀出了什么,請以“我眼中的陶潛們”為話題寫一篇隨筆或提綱式的發(fā)言稿。

      第二課時走出陶淵明

      一、導(dǎo)入過渡:上一節(jié)我們以“五讀”的形式走進陶淵明的心靈,今天再讓我們以“探究”的形式走出陶淵明的精神世界,去了解更多的陶潛們,F(xiàn)在就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同學(xué)們的研究成果。

      二、探究性學(xué)習交流(一):參照序言和文本,比較本文注釋①和00年版注釋①,推敲本文的寫作時間,并思考編者如此改動,是否合理?

      1.學(xué)生研究成果分類、展示。

      (解說:這一過程“分類”是關(guān)鍵,教師可在課前先調(diào)查了解,以掌握課堂的研究走向并消除對話中的無序狀態(tài)。)

      2.師生∕生生對話。

      (解說:為使此題的探究能更深入,教師要收集盡量多的資料,以備對話之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偻跞籼撛刚疚脑谥\篇上的毛病,說既然是將歸而賦,則既歸之事,也當想象而言之。但從問途以下,都是直敘的話,顯得自相矛盾。即所謂前“前想象,后直述,不相侔!

      ②周振甫先生的見解:“《序》稱《辭》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為‘追錄’、‘直述’,豈有‘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等景色?亦豈有‘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籌’、‘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為未歸前之想象,不言而喻矣!

     、坼X鐘書先生在《管錐篇》中認為本文自“舟遙遙以輕飏”至“亦崎嶇而經(jīng)丘”,“敘啟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諸況,心先歷歷想而如身正一一”,其謀篇機杼與《詩經(jīng)?東山》寫征人尚未抵家,而想象家中情狀相類。)

      3.小結(jié):陶潛此文寫于將歸之際,人未歸而心已先歸,其想象歸程及歸后種.種情狀,正顯得歸意之堅和歸心之切。如果都作為追敘和實錄來看,反而失去強烈的情緒色彩和想象的空靈意趣,而且如周振甫先生所說,也不符合寫作時間的實際。須知陶淵明是一位很富于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詩人,他的《桃花源記》,就以豐富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一個幽美逼真的世外桃源,而成為‘烏托邦’的始祖。這種浪漫主義的想象,乃是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重要特色,也正是構(gòu)成《歸去來兮辭》謀篇特點的秘密所在。因此,本文注釋①的改動體現(xiàn)了編者精益求精、科學(xué)理性的精神,就這點而言不也正是我們探究此題的又一收獲嗎?

      (解說:若學(xué)生有不同見解,能自圓其說,教師應(yīng)鼓勵學(xué)生在課后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三、探究性學(xué)習交流(二):重讀本文,你又讀出了什么,請以“我眼中的陶潛們”為話題寫一篇隨筆或發(fā)言稿。

      1.激情引讀:讓我們再讀一讀這一篇美文吧,初讀的時候,也許我們讀到的只是陶潛,我們再來讀,展開來讀,細細讀,用心讀,還可以讀到什么?

      2.師生∕生生對話。

      (解說:學(xué)生可能會找屈原、李白、蘇軾等文人學(xué)士素材;也可能從李樂薇、霍金等現(xiàn)、當代知名人士甚至學(xué)生自身入手。教師也要準備好相關(guān)材料,尤其是對學(xué)生思想狀況的了解,更要深入。)

      3.重溫經(jīng)典,溫故知新:表情朗讀全篇,讓審美愉悅在讀聲中升華。

      四、課堂小結(jié)

      對本文,歐陽修曾有“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的慨嘆。那是因為文中體現(xiàn)的人生態(tài)度和思想感情能喚起人們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強烈共鳴。他的灑脫恬淡、質(zhì)樸真率、超世拔俗,他崇尚自然的天性和努力實踐,他對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獨立人格的追求向往,他對人生所作的哲學(xué)思考,連同他的作品一起,為后人筑了一個“巢”,一個精神的家園。陶淵明是超越時代的,他永遠是人們守衛(wèi)心靈凈土的一盞明燈。

      五、布置情感性作業(yè)

      1.一詩一文一世界,就讓這些優(yōu)美的文字永遠留在我們心底吧,做到?jīng)]有錯字、別字、漏字、多字。

      2.在這堂課中,是否有什么觸動了你的心弦?那么趕緊記下來吧,把它整理到你的“素材庫”中去。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2

      【教學(xué)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學(xué)習、把握詩中的節(jié)奏和旋律,培養(yǎng)學(xué)生閱讀詩歌的能力。

      2、通過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詩人情感發(fā)展的脈絡(luò),體驗詩人對勞動人民真摯、熱烈的感情以及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提高審美能力。

      3、認識本詩通過記事寫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點,學(xué)習對比、反復(fù)、排比等表現(xiàn)方法。

      【教學(xué)重、難點】

      1、重點:

     、磐ㄟ^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詩人情感發(fā)展的脈絡(luò),體驗詩人對勞動人民真摯、熱烈的感情以及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

     、茖W(xué)習排比、反復(fù)、對比等修辭手法在詩中的運用和作用。

      2、難點:

      使學(xué)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詩歌中的真情實感,體會作者用情作詩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學(xué)方法】

      誦讀──鑒賞──討論分析──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xué)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xué)要點〗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清詩的抒情結(jié)構(gòu)。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我國現(xiàn)代詩人。代表性詩篇除課文外,還有《光的贊歌》、《我愛這土地》、《給烏蘭諾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國左翼美術(shù)家聯(lián)盟”。7月因為參加進步的美術(shù)活動而被捕,國民黨政府以“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_政府”罪判處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獄中生活使他由繪畫轉(zhuǎn)向了新詩寫作!洞笱吆萤ぉの业谋D贰肪褪沁@樣誕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陰冷,鐵窗臨風,窗外曉雪飛舞,望著漫天飛舞的雪花,這位只有二十三歲的詩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養(yǎng)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沖擊著詩人的心。這是詩人第一次用“艾青”這個名字呈現(xiàn)給中國勞苦大眾的一首贊美詩。它在《春光》雜志一卷三期上發(fā)表之后,立即轟動了全國,并受到了茅盾、胡風等文學(xué)前輩的好評。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詩朗讀錄音帶,以引起學(xué)生學(xué)習的動機和興趣。

      2、學(xué)生試讀,除要求準確、清楚之外,還要注意表達出本詩的節(jié)奏和旋律。

      3、理出本詩的抒情結(jié)構(gòu),初步說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節(jié))懷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節(jié))眷念感激──勤勞善良無私。

      第三部分(9~11節(jié))同情控訴──命運悲慘。

      第四部分(12~13節(jié))謳歌贊美──靈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體會構(gòu)思特點

      詩人在構(gòu)思本詩時,把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jù),時而記人寫事,時而直抒胸臆;時而回憶歷史,進而直面現(xiàn)實;時而寫保姆,時而寫詩人自己;時而詳寫,時而略寫,任意揮灑,無拘無束。請學(xué)生舉例說明。在充分討論的基礎(chǔ)上,可作如下的歸納:

      第一部分,詩人告訴我們,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這是寫本詩的導(dǎo)火線。在具體安排上,卻一開始交代大堰河與我的關(guān)系,她沒有姓,沒有名,缺少獨立的人格。這樣的安排是為了突出詩人強烈的.感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動下,回憶大堰河對我的撫愛。為了充分地表現(xiàn)這種愛,詩人不惜筆墨進行鋪排,又寫他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襯托大堰河的可親可敬。

      第三部分,用敘述方法,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一家人的悲慘遭遇。這是詩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緩的筆調(diào),邊敘述,邊嘆息,更顯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詩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詩人的感情到了極致,往往要拋棄具體的敘述或描寫,借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噴發(fā)似的激情,第12、13節(jié)便是明證。第13節(jié),感情烈,語句卻最少。詩人的選擇是正確的,語言羅嗦,就難以充分表現(xiàn)自己心中的強烈的激情。

      四、分段朗讀,揣摩體會詩的節(jié)奏和旋律

      朗讀提示:

      第一部分:第1、2節(jié)充滿懷念和同情,語調(diào)舒緩。第3節(jié),感情沉痛、悲哀,語調(diào)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著重寫回憶,感情上時喜時悲,變化不定。朗讀時也要隨之節(jié)奏多變,構(gòu)成變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寫大堰河死的凄涼,節(jié)奏應(yīng)放慢。

      第四部分,是獻給大堰河的贊美詩,感情熾熱,因而要節(jié)奏強烈,旋律加快。最后一節(jié),詩人的感情已走向_,朗讀時也應(yīng)熱情奔放,把火山噴發(fā)似的感情傳達出來。

      五、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主要對作者艾青做了大致了解,初步體會了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初涉了詩歌所表達的感情。通過反復(fù)朗讀,對詩歌的層次及層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詩歌的結(jié)構(gòu)。

      六、布置作業(yè)

      課外反復(fù)朗讀課文,注意思考作者從哪些角度對大堰河進行塑造這一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xué)要點〗

      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詩歌的表現(xiàn)特點。

      〖教學(xué)過程〗

      一、討論分析大堰河形象

      1、布置預(yù)習思考題:

     、艔哪男┑胤奖憩F(xiàn)出大堰河對詩人有慈母般的愛?

     、拼笱吆拥那趧诩儤恪捄裆屏、只求奉獻的精神品質(zhì)在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來?

     、菫槭裁凑f大堰河的形象意義決不僅僅是對大堰河個人的謳歌與贊美?

     、缺驹姵送ㄟ^對大堰河形象的塑造進行抒情外,還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進行抒情。這具體表現(xiàn)在何處?

      2、根據(jù)預(yù)習提綱,學(xué)生自學(xué),再分小組討論。討論后,每組派代表一名回答一題,經(jīng)師生評議、補充,統(tǒng)一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參考答案〗

      第1題:主要表現(xiàn)在第4、5、8節(jié)里。在第4節(jié),用八個排比句集中寫大堰河對乳兒的愛。這八句實在是八個出色的細節(jié),把她的愛心寫得非常具體、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兩句首尾反復(fù),起了點化、強調(diào)感情的作用。在第5節(jié),敘寫“我被生我的父母領(lǐng)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發(fā)問道:“啊,大堰河,你為什么要哭?”顯而易見,從哭聲中傳達出來的是對乳兒的愛。這種間接表現(xiàn)的方法是十分有力的。在第8節(jié),進一步寫大堰河對乳兒之愛,其細節(jié)有切糖、夸畫、贊兒、夢做“婆婆”等。特別是那個夢,表現(xiàn)她具有美麗、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寫得浪漫,富有幻想、激情。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愛至極致,不禁做起夢來。她的夢可以看作對乳兒的祝福,當然也表現(xiàn)出她個人的精神要求。不過,她很本分,知道自己地位低下,不配享受這幸福,所以她不敢把夢對人說。

      第2題:在第4節(jié),描寫她在家整天做家務(wù),帶孩子,忙得不可開交,在第7節(jié),用6個排比句集中寫她在乳兒家勞動,年復(fù)一年,始終“含著笑”,顯得那樣勤勞純樸,寬厚善良。為了乳兒,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喂豬、熬湯、收麥曬豆……什么都肯干,表現(xiàn)出無私的奉獻精神。

      第3題: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和不幸遭遇,在舊社會頗有典型性。詩人在第12節(jié)里明確寫道:這首詩是“呈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庇纱丝梢,“大堰河”是千千萬萬勞動婦女的化身,是人類的保姆。詩人對她的謳歌和贊美,實質(zhì)上是對廣大勞動婦女的謳歌和贊美。

      第4題:第1、2、12、13節(jié)都是詩人直抒胸臆。

      3、討論小結(jié):

      這首詩選擇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細節(jié),多側(cè)面地展示了她豐富的個性。大堰河勤勞純樸、善良無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萬勞動婦女的共同品質(zhì),她的悲劇命運很有典型性。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詩人對勞動婦女的深切同情,也表達了對舊社會的憤怒控訴。

      二、賞析詩歌藝術(shù)特點

      1、是借敘事抒情。這首詩幾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選擇日常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大量細節(jié)構(gòu)成一幅幅畫面,由詩人飽含深情的筆墨把它們化成敘事性的詩句,給人強烈的畫面感和情感沖擊力。例如詩的第4節(jié),詩人連續(xù)用8個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個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這個勤勞、善良、樸實、貧苦的農(nóng)村婦女形象,在敘事中抒發(fā)強烈的懷念、贊美、愛戴之情。

      2、是對比、反復(fù)、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

      提問:本詩哪些地方運用了上述手法?舉出例子后,請談?wù)勊鼈兯鸬淖饔谩?/p>

      明確:學(xué)生可從重點語段如第4節(jié)中的八個排比句,第7節(jié)中六個排比句,第4、6、7、8、9、11節(jié)開頭和結(jié)尾詩句的反復(fù),第4、6節(jié)的對比等來回答。

      妙用對比:兩個家庭生活對比,體現(xiàn)社會制度不合理;兩家的不同待遇對比,顯示詩人的愛憎;生前的操勞和死后的凄慘;美麗夢境和凄慘死亡對比,深刻表現(xiàn)了文章主題。

      大量反復(fù):表現(xiàn)特有的感情,使詩句一唱三嘆,增強表達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內(nèi)容凝煉,形式整齊,也有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

      三、激活思維,探究閱讀

      (學(xué)生自由發(fā)言,答案不盡一致,但只要有閃光點,教師都給予肯定和贊許)

      探究課題:

      關(guān)于“紫色的靈魂”的理解:

      觀點一:紫色是悲哀、不幸或傷痛、死亡的象征。

      觀點二:紫色應(yīng)是高貴的象征。

      觀點三:特級教師韓軍則認為:“痛苦”和“高貴”不矛盾,靈魂因“承受太多苦難”而“尊貴、偉大”!

      四、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通過對重點問題的探討進一步了解了人物形象和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分析了該詩的藝術(shù)特色。這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但并不排斥敘事,甚至是細節(jié)描寫,因此一定要讓學(xué)生反復(fù)閱讀,充分體會詩人滿懷的激情。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也是此詩一大特點,教師可以讓學(xué)生在反復(fù)閱讀中體會并學(xué)習這些修辭手法。

      五、布置作業(yè)(二選一)

      1、復(fù)習課文所學(xué),聯(lián)系生活現(xiàn)實,給母親寫首頌歌。

      2、課外閱讀艾青詩作《我愛這土地》、《礁石》、《給烏蘭諾娃》等,寫一篇評論談?wù)勀銓Π嘣姷恼J識。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3

      【教材分析】

      1.培養(yǎng)學(xué)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xué)科的任務(wù),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队晗铩放旁诒締卧牡诙n,作為一首象征派朦膿詩的經(jīng)典之作,特將它列為精講課文。鑒賞詩歌應(yīng)在反復(fù)朗讀的基礎(chǔ)上,著重分析意象,品味語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從課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帶有濃郁古典氣息的現(xiàn)代詩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義,抓住這點可以讓學(xué)生拓展深化,掌握詩歌最重要的鑒賞方法——通過意象解讀詩人的情感。

      【學(xué)情分析】

      高一的新生正處在學(xué)習角色的轉(zhuǎn)變期,從初中的學(xué)習內(nèi)容轉(zhuǎn)變到高中的學(xué)習內(nèi)容上,對許多詩歌藝術(shù)手法和鑒賞技巧還處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中,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dǎo)和點撥,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分析鑒賞方法。

      【課標要求】

      1.培養(yǎng)閱讀詩歌的興趣,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xué)修養(yǎng)。

      2.學(xué)習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詩歌的藝術(shù)特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感悟詩歌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丁香姑娘》MTV,學(xué)生和老師踏歌入場。

      二、導(dǎo)入

      同學(xué)們,在中國現(xiàn)代詩壇上,有一位現(xiàn)代派詩人,用心感動過無數(shù)個孤獨寂寞的靈魂。他的名字叫——戴望舒。提起戴望舒,無人不會想起那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1927年,22歲的戴望舒創(chuàng)作了《雨巷》,在詩壇一舉成名,并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雨巷,痛快地淋一場芬芳的丁香雨吧!

      (一)朗讀

      1.聽朗讀,熟悉內(nèi)容,初步體會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

      2.自由朗讀,請同學(xué)們自由朗讀后,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jié)讀給大家聽,再告訴我們一點朗讀技巧。

      朗讀展示:

      預(yù)設(shè)

      1.讀第一節(jié)(讀)。詩中有種憂愁的感覺,我們應(yīng)該用心去讀,想象詩人寫詩時的心情。

      2.讀第四節(jié)(讀)。“她靜默地走近”這一句要讀得輕而緩,把丁香姑娘那種輕巧緩慢的腳步聲讀出來,而后面“像夢一般凄婉迷!睉(yīng)讀出一種淡淡的憂愁。

      3.讀第二節(jié)(讀)。這一節(jié)有三個“丁香”,要讀出不一樣的味道。例如“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個“丁香”讀的時候音調(diào)要放低,讀出憂愁的感覺。

      4.“丁香一樣的顏色”是說姑娘很美,要讀出喜歡、欣賞的感覺,可以讀輕快一點!岸∠阋粯拥姆曳肌笔菍懴阄,要讀出心馳神往的感覺,“丁香”兩個字要拖長一點,讀的時候面部表情應(yīng)該是陶醉狀,好像嗅到了花香一樣,再配一個伸出右手向外拉開的動作。

      5.讀第5節(jié)(讀)。“她靜默地遠了,遠了”這一句中“遠了”重復(fù)出現(xiàn),前一個“遠了”應(yīng)讀得稍重,后一個“遠了”要輕讀,讀出丁香姑娘虛無飄渺的身影漸漸遠去的感覺,讀出詩人心中的無限悵惘。

      6.想讀第一節(jié)(讀)!搬葆逶谟崎L、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這兩個“悠長”之間的停頓應(yīng)該長一些,這樣更能體現(xiàn)雨巷幽深、綿延不絕的特點。

      (二)分析詩歌的意象

      1.剛才在朗讀的時候,同學(xué)們把握到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憂傷。那么,詩人是通過哪些意象傳達出這種憂傷的呢?

      三個意象:寂寥的雨巷、丁香花、頹圮的籬墻。

      2.那為什么這些意象能表現(xiàn)憂傷的心情呢?

      雨:迷茫、潮濕、陰冷;大家見過江南的雨嗎?梅雨季節(jié)一下就是一個多月。確實是陰冷、潮濕。

      巷:陰暗、狹窄、悠長。

      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的'小巷,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突出陰暗、清冷、寂寥的環(huán)境特征。

      頹圮的籬墻:這個籬笆墻是頹圮的,就是讓人感覺有種破敗、凄涼的氣氛。

      丁香花:是白色的,白色代表凄涼,看見白色的丁香不免使人產(chǎn)生憂愁的情緒。

      丁香花:在雨中飄落,讓人感到凄涼。

      3.這幾個意象中,哪個意象是最美的?

      丁香。你們見過丁香花嗎?(ppt展示丁香花,展示丁香花的特點。)

      丁香花開在暮春,很容易凋落。詩人面對著丁香花傷春、傷感、落寞。我們看看古代的詩人是怎樣寫丁香花的。

      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朵较场防瞽Z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獨自愁。——《代贈》李商隱

      從上面這些詩詞名句中可以看出,丁香歷來都被當作什么的象征?

      愁怨

      (三)分析丁香姑娘的美

      丁香雖美,但只是一個陪襯,它是誰的陪襯呢?下面我們來探究或想象丁香姑娘的美。

      合作探究:男生做第一題,分析丁香姑娘美在哪里,在書上圈點勾畫。請女生做第二題,想象你心目中的丁香姑娘,用充滿詩意的語言表述出來。請大家準備3分鐘。

      學(xué)生展示預(yù)設(shè):

      1.外表美,丁香姑娘她有一頭烏黑發(fā)亮的長發(fā),發(fā)髻上扎著一朵紫色的花結(jié),穿著白色的長裙,撐著一把紫色傘,靜靜地彳亍在雨巷中,眼里含著絲絲憂郁如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從詩中“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

      2.氣質(zhì)美,丁香姑娘就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一顰一蹙都顯得嫵媚動人而又哀愁,憂郁氣質(zhì)。

      3.超凡脫俗的美:丁香姑娘很苗條,走路輕飄飄的,所以詩人說“我身旁飄過這女郎”她就像不經(jīng)意間降落凡塵的仙子!。

      4.古典美:在古老而寂寥的雨巷里,在這古樸又悠長的石板路上,丁香姑娘撐著一把油紙傘,與周圍的環(huán)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顯現(xiàn)了丁香姑娘的古典美。

      學(xué)生還可能回答到:心靈美,自然美等等,只要言之成理。

      (四)探究丁香姑娘的象征意義

      1.象征愛情

      丁香姑娘就是詩人心中完美的女神?梢姡@是一首什么詩?情詩

      詩人在歌唱他朦朧的愛情,雖然苦澀,但并不凄涼。因為佛說“前世的五百次……”

      “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茫茫人海中,能夠相逢就是緣分?v然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但誰又能忘記,那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拓展延伸:

      那個可望而不可即的丁香姑娘,讓我想起初中時學(xué)過的《詩經(jīng)》里的一首詩!遁筝纭吠瑢W(xué)們有印象嗎?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這兩首詩中的愛情有著共同的結(jié)局。這愛情都是虛無縹緲的,都沒有結(jié)果。

      2.象征理想

      同學(xué)們,《雨巷》中的姑娘除了像丁香,還像什么?像夢

      在文學(xué)作品中,“夢”通常指什么?美好的事物、理想

      《再別康橋》中有“尋夢,撐一支長篙”

      夢是美好理想的象征,而丁香姑娘像夢,因此,丁香姑娘也能成為美好理想的象征。

      歸納一下的話,丁香姑娘象征著美好的愛情,丁香姑娘象征著美好的理想。(屏幕顯示這兩句話)

      拓展延伸:

      象征手法的使用,使得這首詩成為現(xiàn)代派的典范之作。如果只把它看作愛情詩,那就太狹隘了。下面,有一首郭沫若的詩,(屏幕顯示《爐中煤——眷念祖國的情緒》第一節(jié))請同學(xué)們齊讀一遍,告訴我,“年輕的女郎”象征了什么。(生齊讀)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4

      【教學(xué)設(shè)想】

      主要是想借項鏈的故事,通過馬蒂爾德這個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幫助學(xué)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懂得真善美的人生該如何去經(jīng)營。設(shè)置探討三重原因和三重啟發(fā),重在讓學(xué)生深層次挖掘文本,并最終走出文本,走向生活。

      【三維目標】

      1、分析馬蒂爾德悲劇人生的三重原因。

      2、探究莫泊桑作品的三重啟發(fā)。

      3、培養(yǎng)學(xué)生積極生活和學(xué)習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xué)重難點】

      1、逐層研討分析三個原因。

      2、對比尋找人生啟發(fā)。

      【教學(xué)方法】

      探討式、對比式、啟發(fā)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新課導(dǎo)入

      有人這樣說過:最偉大的藝術(shù)家并不是創(chuàng)作得最多的藝術(shù)家,而是啟發(fā)得最多的藝術(shù)家……他留下許多東西讓我們?nèi)プ匪鳎ソ忉,去研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xué)習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的一部作品——《項鏈》,透過他的文字,我們究竟能有哪些啟發(fā)和收獲呢?(板書:題目)

      二、新課推進

      1、小說到底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呢?

     、偬崾荆宏P(guān)注第8頁的倒數(shù)第三段,我們能捕捉到哪些信息?

      信息一:一個高嗓門說話,不注意形象的看上去很老的女人形象。

      信息二:曾經(jīng)的一次晚會上馬蒂爾德是美麗動人,受人歡迎的。

      信息三:只需微不足道的一點小事就能把你斷送或者把你拯救出來!

      提煉詞語:一個女人、一串項鏈、一場晚會

     、诰烤故昵暗哪莻晚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請同學(xué)用簡潔的語言復(fù)述故事的經(jīng)過。

      明確:得-借-失-賠-還-識

     、垴R蒂爾德一生的悲劇概括:一夜風光,十年青春。(板書)

      2、分析悲劇的原因

     、夙楁湷闪诉@曲悲劇的直接原因,所有的故事都圍繞著它展開,它在這里起了線索的作用。

      ②可是我們再想想,她為什么要借項鏈?晚會上非要佩戴項鏈嗎?鮮花也很好啊,她為什么沒有采納丈夫的意見?

      在闊太太面前顯得窮酸相。項鏈能抬高自己的身價,是她的虛榮心在作怪。她的虛榮心在文中還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悲劇原因之二,個人原因)

      開頭:馬蒂爾德的夢想與痛苦;拿到請?zhí)麜r:傷心生氣惱怒流淚;

      晚會日期接近:憂慮不安焦躁;借項鏈時:顧慮遲疑;晚會上:陶醉換了滿意。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彼耘c其說是項鏈改變了她的命運,不如說是她的虛榮心、貪圖享樂讓她一步步走上了艱辛的生活。沒有她的虛榮心,就沒有這么多巧合。

     、鬯倪@種人性的劣根是與生俱來的嗎?是什么滋長了她的愛慕虛榮和貪圖享樂?是社會。她究竟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環(huán)境?她的`身邊生活著一群怎樣的人?(社會原因)

      這種性格的產(chǎn)生是有著典型的環(huán)境背景的。

      她沒有陪嫁財產(chǎn),沒有可以指望得到的遺產(chǎn),也沒有任何方法讓一個有錢的體面的男子來結(jié)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她只好嫁給了教育部的一個小書記員!绣X才能進入上流社會。

      她丈夫從半夜起就在一間安靜的小客廳睡著了,客廳里還躺著另外三位先生,他們的太太也正在盡情歡樂!敃r的社會氛圍

      馬蒂爾德的夢想;所有的男賓都注意她;路瓦栽拿回請?zhí)麧M臉得意之色;想要請?zhí)娜撕芏;她的朋友假項鏈買個昂貴的盒子抬高身價。——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上流社會奢靡的生活

      總結(jié):以上我們分析了馬蒂爾德悲劇的原因,項鏈作為全文的線索值得我們?nèi)セ匚丁D敲词裁词恰绊楁湣蹦?“項”就是頸項,就是脖子。項鏈,就是套在脖子上垂掛胸前的裝飾品,多用金銀、珍寶或珠玉制成,價值昂貴。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說“在女子充當男子附屬品的社會里,娘兒們的頸項上、耳朵上的鏈兒、環(huán)兒都是古代奴隸身上的鏈銬演化來的。它們好像是富貴的象征,其實是苦難的標記!笨梢哉f,主人公瑪?shù)贍柕聜人的悲劇就是法國當時社會的悲劇。

      三、新課探究

      1、然而在這場變故中,馬蒂爾德有沒有收獲什么呢?(學(xué)生探討)

      明確:勤勞、簡樸、堅韌、擔當、愛情、平和的心態(tài)。十年還債,她用堅韌的性格,譜寫了一曲令人贊嘆的英雄之歌;十年艱辛換來自己靈魂的升華;十年悲苦讓瑪?shù)贍柕伦叱隽颂摶玫拿造F,回到了實實在在的生活,收獲了一份相濡以沫的愛情……一條項鏈的故事讓一個女人得到了啟發(fā),獲得了重生,找到了自我。

      2、受到到啟發(fā)的只有馬蒂爾德嗎?回首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我們究竟收獲了什么?(學(xué)生練筆寫感受)

      示例:真善美的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洗去鉛華,返璞歸真

      3、我們的啟發(fā)僅限于此嗎?為什么會有瑪?shù)贍柕逻@個不朽的典型形象,這個故事為什么會如此耐人尋味?

      明確:作者的寫作技巧。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jié),戛然而止的留白藝術(sh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筆法。

      四、新課總結(jié)

      雖然結(jié)尾處戛然而止,告訴我們那是一串假項鏈,但是在這部作品中我們?nèi)匀徽业搅苏嬲你@石,彌足珍貴,熠熠生輝,那就是莫泊桑字里行間留給我們的啟發(fā),有寫作的啟發(fā),空白藝術(shù)的回味無窮,有人生的啟發(fā),生活的實在與擔當,讓我們懷揣著這份收獲,更好地投入寫作,更熱情地投入生活!

      板書設(shè)計

      一夜風光,十年青春

      愛慕虛榮(個人)項鏈(線索)腐化奢華(社會)

      真善美人生

      【教學(xué)反思】

      為深化學(xué)生對馬蒂爾德形象的了解,我采用了對比和逐層解讀的方式,盡可能能回歸教材和回歸生活。因為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最后一重啟發(fā)尚未完成,于是我順勢將其變成了學(xué)生的課后思考題目。在具體操作中,還有許多不夠藝術(shù)的地方。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5

      教學(xué)目標:

      1、了解作者及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2、反復(fù)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xué)重難點:

      1、反復(fù)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xué)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復(fù)習鑒賞詩歌的方法:一、知人論世。二,體會詩人的情感。三、抓住意象

      意象:詩歌中蘊涵著詩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營造出的客觀景物和主觀情 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藝術(shù)境界或氛圍。(幻燈)

      在詩歌中,由一個或幾個意象所形成的氛圍,這個氛圍有一個特定的名稱:意境。

      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營造了一個寧靜,幽深,略帶感傷的意境。

      二、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學(xué)習發(fā)文,開始受法國象征派影響。1928年開始創(chuàng)作現(xiàn)代派詩歌。著有詩集:《我的記憶》(《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詩稿》《災(zāi)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響,意象朦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戰(zhàn)爆發(fā)后)詩歌表現(xiàn)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情感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積極、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短暫的一生,很不平靜。小時候一場天花,在他臉上留下疤痕,生理上這種缺陷,常常使他變成別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來在詩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還是常常受到來自同行的嘲笑。文學(xué)上剛有點成就時,他喜歡上好友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平,但并沒有得到回應(yīng)。戴望舒以跳樓相要挾,最后勉強答應(yīng)和他訂婚,但要結(jié)婚條件是:要他出國留學(xué),有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迫于無奈,1932年他去法國,當時生活很困難,靠翻譯生活。三年后聽到施絳平移情別戀的消息,他匆匆回國。結(jié)束了他近八年的戀情。第二年,1936年,與小他12歲的穆麗娟結(jié)婚,這場婚姻僅維持四年。1940年倆人離婚。兩年后,戴又與小他21歲的楊靜結(jié)婚。生了兩個女兒,到1948年又以離婚結(jié)束。建國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國家新聞出版署工作,負責法文翻譯,但此時他哮喘病非常嚴重。1950年二月去世。)

      被譽為"雨巷詩人"的戴望舒,以短暫而傳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國抒情詩人的內(nèi)在品質(zhì),以至在他離世50多年后,詩歌依然名重詩壇,今天我們來學(xué)習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三、賞析全詩

      (一)聽朗誦,正字正音(幻燈)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頹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悵(chóu chàng)

      (二)學(xué)生自讀詩歌,整體感知

      學(xué)生自由朗讀,談?wù)勛约旱某踝x體驗。整體感受詩歌。

      師引導(dǎo):你覺得這是一首什么詩,你認為它美嗎,美在何處?

      (意象美、意境美、音節(jié)美,至少要說出音節(jié)美:押韻、復(fù)沓、重疊)

      (目的,引導(dǎo)學(xué)生自讀習慣,自己理解詩歌。)

      (三)再讀本詩(找學(xué)生讀)

      1、說說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圍。

      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開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圖景?

      2、 同桌交流,找出本詩的意象。(幻燈)

      明確:丁香、雨巷、油紙傘、籬墻,

      3、首先看題目,這首詩最明顯的意象就是“雨巷”:

      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細雨,兩邊是靜默的人家,偶爾有人匆匆走過,意境充滿了朦朧美。可以“虛化”為一條“追求之路”,希望渺茫,徘徊不前.

      我們再看油紙傘,有一種古典,神秘,懷舊的感覺。還有頹圮的籬墻,更有一種破敗,凄涼。這兩個意象和雨巷一起構(gòu)成一個凄清,破敗,空寂的意境,是這個故事發(fā)生和主人公出現(xiàn)的一個大的背景。

      4、詩中一個重要的人物是:“丁香姑娘”,(幻燈)

      5、作者為何“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為什么不是國色天香的牡丹? 不是不勝涼風的嬌羞的水蓮花? 不是一支春帶雨梨花?而非要是丁香呢?

      丁香花,丁香形狀象結(jié),開在暮春時節(jié),開花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愁怨。如李商隱的詩“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詩“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等等。

      6、丁香姑娘的形象?

      明確:美麗,高潔,結(jié)著愁怨,彷徨; 冷漠, 凄清,又惆悵;太息,凄婉迷茫;靜默,消散

      (四)主旨理解

      1、詩人對“丁香姑娘”是怎樣的感情?

      明確:追求,向往

      2、那么,這個“姑娘”代表什么呢?結(jié)合下課后第二題。

      明確:(1)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姑娘就是姑娘,詩人當時22歲,說他沉醉于愛情,這是首愛情詩。

      (2)結(jié)合時代背景,姑娘是我心中的理想。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6

      教學(xué)目標

      1、感受課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zhí)攸c。

      2、學(xué)習本文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諷喻的目的。

      教學(xué)重難點

      學(xué)習本文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教學(xué)課時

      兩課時

      預(yù)習學(xué)案

      1、了解作者與寫作背景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西安市)人,晚唐杰出的詩人。為別于杜甫,后人稱之“小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以別于“李杜”)。著作有《樊川文集》(因其別墅在樊川(長安縣),故名)。

      本文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唐敬宗荒淫失法,自即位以來大興土木,廣征聲色。文章借秦建阿房宮為題,借古諷今,意在諷喻皇帝借鑒秦亡的歷史教訓(xùn),否則將重蹈其覆轍。

      2、了解文體

      賦,是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它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diào)的和諧,描寫事物極盡鋪陳(詳細地敘述)夸張之能事,而于結(jié)尾部分往往發(fā)一點議論,以寄托諷諭之意。

      二、賞析學(xué)案

      1、文章題為“阿房宮賦”,都鋪陳夸張地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這樣寫的用意何在?在寫作上起何作用?

      回答提示:第一段:極力描寫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

      第二段:極力描寫阿房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阿房宮這樣的建筑、生活說明秦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因而殘酷剝削、橫征暴斂——導(dǎo)致滅亡,就以作者意在借古諷今,并為下文的議論做好了鋪墊。

      2、為議論的兩段概括主旨,注意體會作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回答提示:第三段:秦搜刮虐待百姓導(dǎo)致滅亡(不恤民力導(dǎo)致滅亡)。

      第四段:諷喻唐統(tǒng)治者要愛護人民不要重蹈秦的覆轍。

      3、課文末出現(xiàn)了四個“后人”,都分別說的是什么人?

      回答提示:“后人哀之而不鑒之”的“后人”暗指唐統(tǒng)治者。

      其余第一個“后人”指秦以后的統(tǒng)治者;

      第二個暗指唐統(tǒng)治者(敬宗李湛);

      第三個暗指敬宗以后的統(tǒng)治者;

      第四個暗指唐統(tǒng)治者(敬宗之類)。

      4、文末一段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根據(jù)是什么?請從文中找出來(二條)。

      回答提示:其一: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其二: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

      倚疊如山。

      5、本文借古諷今,你還學(xué)過這樣的文章嗎?舉例說說。

      回答提示:《六國論》以六國破滅弊在賂秦,以諷喻宋王朝要以六國為鑒、不應(yīng)為遼和西夏積威之所劫而一味納幣輸絹以求茍安。

      6、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課文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宮。寫建筑,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而細繪宮中樓、廊、檐、長橋復(fù)道、歌臺舞殿之奇;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備加渲染;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xiàn)了賦體的特色。然而鋪陳阿房官規(guī)模大,宮室多、美女眾、珍寶富并非作者作賦的目的。透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統(tǒng)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征暴斂,正是導(dǎo)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豆盼挠^止》的篇末總評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笨梢姡恼虑懊嫠M行的.動人描繪乃是為后面的正義宏論張本,為篇末歸結(jié)秦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諷諭現(xiàn)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chǔ)。

      7、作者描寫阿房宮建筑的宏偉壯麗,僅用了一百多字,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阿房宮的建筑的?為什么會有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

      分析: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總寫和細寫相結(jié)合的寫法。

      總寫部分,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案矇喝儆嗬铩,言其占地之廣,“隔離天日”,狀其樓閣之高;“驪山”兩句,寫其倚山傍水,氣勢非凡。

      細寫部分,作者工筆重彩,精描細繪。先寫重摟疊閣、長廊高檐,不計其數(shù);再以長橋如龍、復(fù)道似虹映襯宮宇之宏偉、摟閣之高大。上面所述,寫的還只是建筑之外觀。接著,作者的筆觸,又深入建筑內(nèi)部。歌臺舞殿是互文的寫法,臺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謂宮內(nèi)處處皆是輕歌曼舞!耙蝗罩畠(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則承“暖響”“冷燦”兩句,進一步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nèi)歌舞盛況。這幾句,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yù)作鋪墊。

      這一節(jié)中,作者由遠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紹了阿房宮之奇觀。敘述中時有前后照應(yīng)之妙筆。如寫樓閣“各把地勢”就與前文“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這一廣闊背景相連。敘述中時有貼切生動之比喻,例“長橋臥波,復(fù)道行空”,用筆經(jīng)濟,形象生動。敘述中也間有動態(tài)描寫,像寫“二川”,寫歌舞,狀聲摹形,引人入勝。再加上大量對偶排比句式的運用,致使文句音節(jié)鏗鏘,兼有音韻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幾十個字,阿房宮之豐姿盛態(tài)就顯現(xiàn)于讀者眼前。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7

      教學(xué)目標

      1.指導(dǎo)學(xué)生通過朗讀積累“陰、陽、乘、燭、以、及”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導(dǎo)學(xué)生通過反復(fù)閱讀欣賞精彩的寫景片段。

      3.體會本文簡明生動的語言風格。

      教學(xué)重點及難點

      1.積累相應(yīng)實詞、虛詞。

      2.背誦全文。

      課時分配

      三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中國版圖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為有名,被稱為“五岳”,它們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譽為“五岳”之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xué)習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記》,領(lǐng)悟泰山的高峻雄偉。

      二、作家作品

      姚鼐(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也稱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記名御史等,參與編修《四庫全書》。辭官后,先后在江寧、揚州等地講學(xué)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軒詩文集》、《九經(jīng)說》等書。他編選的《今體詩選》《古文辭類纂》,歷來負有盛譽。在創(chuàng)作方面,姚鼐師承劉大櫆,劉大櫆師承方苞,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辭著名。

      《登泰山記》練習

      1.紅色字注音或解釋正確的一組是( )

     、僮跃⿴煶(chéng趁,冒著)風雪

     、谄Р划(dāng擋)道者

     、(梅)以欹(qī傾斜)為美

     、苡幸晕娜水嬍抗埋敝[明告鬻(yù買)梅者

     、萁{皓駁色,而皆若僂(lǚ脊背彎曲)

     、抻璞痉俏娜水嬍浚适茉(hòu辱罵)厲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2.下列對各句中紅色字解說正確的一項( )

      ┏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

      ┗再拜獻大將軍足下  ┗至于誓天斷發(fā)

      A.兩個“足下”意義相同,兩個“至于”不同

      B.兩個“足下”意義不同,兩個“至于”相同

      C.兩個“足下”意義不同,兩個“至于”也不相同

      D.兩個“足下”意義相同,兩個“至于”也相同

      3.與例句中紅色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明燭天南

      A.乳二世        B.多可喜,亦多可悲

      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抶而仆之

      4.與“汶水西流”中紅色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蜂擁大呼,勢如山崩

      B.亭西有岱祠

      C.前辟四窗

      D.人皆得以隸使之

      5.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p>

      A.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

      B.石之鏗然有聲者

      C.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語者

      D.顧視無可置者

      6.紅色字意義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 )

      ①A.梅以曲為美      B.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

      C.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D.以旌其所為

      ( )

     、贏.江寧之龍蟠      B.梅之欹之疏之曲

      C.視五人之死      D.兒之成,則可待乎

      ( )

      7.文學(xué)文化常識填空

     、偻┏桥墒乔宕⑽挠绊懽畲蟮囊粋流派。散文風格以________著稱。其創(chuàng)始人是__________,劉大

      和______繼承并發(fā)展了他的結(jié)論,三人并稱為“桐城三祖”。

     、邶徸哉涫乔宕笃谥乃枷爰液臀膶W(xué)家。與《病梅館記》反映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他的《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________,________!

      ③“是月丁未”其中“丁未”是天干地支記時法,十天干分別是甲、乙、丙、丁、____、____、____、____壬、癸;十二地支分別是子、丑、寅、卯、____、____、____、____、申、酉、戌、亥。

     、堋拔焐昊蕖逼渲小盎蕖笔侵皋r(nóng)歷記年的______,農(nóng)歷稱初一為“____”,稱十五為“______”。

      8.翻譯下列句子:

     、佼斊浞帜媳闭撸砰L城也! ②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③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  、芗绕眨耸寞熤。

     、莸乐忻造F冰滑,磴幾不可登。

      參考答案

      1.C 2.C 3.A 4.B 5.B

      6.①A ②A

      7.

      ①雅潔 方苞 姚鼐

     、谖覄裉旃囟稊\ 不拘一格降人才

      ③戊 己 庚 辛 辰 巳 午 未

     、苋 朔 望

      8.

     、僭谀顷幑群完柟饶媳狈纸缣幍,是古時齊國所筑的長城。

     、谖娜水嬍康牡満崃业竭@種地步啊!

     、郯衙放善嫘喂譅,弄成病態(tài)為職業(yè)來賺錢。

      ④為它們(病殘的梅)流了三天淚后,于是發(fā)誓要治好它們。

     、萆降郎厦月F氣,非常光滑,那些臺階幾乎不能攀登。

      一朵小花

      高一(4) 鄭佩麗

      一朵小花在黎明破曉時悄悄地綻放。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輕輕地揉開了她的眼睛,微風溫柔地拂去她臉上的塵埃,鳥兒的低語悄悄沒過她的耳際。她探頭望著湖水中自己玉石般透亮、光滑的面龐,臉上綠嫩嫩的,沒有一絲緋紅,但卻泛著光,閃著生命的色彩。

      綠葉陪她玩耍,青草給她講動聽的童話,她盡情地享受著世界的美麗、純凈與動聽,周圍充盈的滿是幸福的空氣。這世界太美了!

      但是有一天,樹上垂下了一串紫藤蘿,她們那高貴的紫色深深地迷住了小綠花。那紫色輕飄飄地仿佛要蒸發(fā)成一片朦朧的霧,又沉甸甸地想要沉淀出無比濃郁的紫。小綠花看看自己,傷心地低下了頭。不久,一絲月季又在小綠花身邊開放了,她們紅的像胭脂,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小綠花癡癡地望著身邊絢麗的色彩,憂郁和苦惱在她透明碧綠的心里沉積。

      燦爛的夏天里,所有的鮮花都盛開了,斑斕的色彩讓小綠花眩目了,她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多么的特珠,她擁有的是花所不該有的綠色。她試圖讓太陽的光芒將自己染成金色,但那綠卻從骨子里緩緩滲出,凝成更濃的綠。她傷心透了,一遍遍地問自己為什么和別的花不一樣。傷心的'她已聽不進任何人的勸慰,于是漸漸收攏了花瓣……

      風變得蕭瑟了,空氣也令人窒息,她感到暴風雨臨近了,她知道花兒的死期很快就要到了,但她一點也不畏懼……

      雨墜了下來,打在她的身上,很疼。

      慢慢地,她失去了知覺……

      又一個清晨來臨了,湖邊彌漫著淺淺的霧。小綠花抖落滿頭的霧水,睜開了雙眼,陽光又灑在了她的身上。她發(fā)現(xiàn)自己還活著,但紫藤蘿消失了,月季不見了,滿眼的,都是綠色……

      綠色,你誘人,你神秘,你充滿活力;

      綠色,牽動風的心,你吸引光的注意,你涌動著生命的旋律;

      綠色,你是春的衣襟,你是夏的背影,你是萬物的靈魂,你是生靈的眼睛!

      小綠花陶醉在綠色的波濤里;不再傷心,不再失意;她為自己擁有綠色而驕傲。她不在乎綠色的無處不在,不在乎綠色的默默無聞。因為綠色不似那些嬌艷的色彩轉(zhuǎn)瞬即逝,他是不變的永恒……

      小綠花又幸福地在湖邊綻開了,在微風中翩翩起舞,輕聲低唱,你可聽見了小綠花的聲音:堅強、自信……

      【評語】

      本文以童話的形式,生動形象的抒寫了一朵小花的自信的獲得。這朵小花有特殊顏色——綠色,綠色是春天生命的色彩,也是百花爭妍時的陪襯色,本文正是抓住了這個特點,細膩生動的描寫了小花早開時的幸福,百花盛開時的失落,只有單調(diào)的綠色的懊惱,于是她不畏懼暴風雨,不畏懼在疼痛中失去知覺,可醒來后,滿眼的百花凋殘中,只有自己還活著,仍涌動著生命的活力,于是,知道了自己是永恒的顏色,幸福的低唱著:堅強、自信。生動活潑的筆調(diào),形象清晰的展示了自信的獲得。

      《登泰山記》教學(xué)反思

      一篇序言中說:“語文學(xué)科要讓學(xué)生學(xué)會依憑語言領(lǐng)悟語者的思想感情,依憑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這一學(xué)習過程本質(zhì)上是語言和精神同構(gòu)共生的過程。忽視精神搞語言訓(xùn)練,丟開語言抓精神培養(yǎng),都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學(xué)生的語文水平!蔽业倪@個教學(xué)案例,就是努力讓學(xué)生的語言和精神同構(gòu)共生的實踐和嘗試,自己覺得還是頗有收獲的。

      一、優(yōu)化教材

      古文教學(xué)最忌串講,事無巨細,重點常被淹沒。采用導(dǎo)游的方式處理教材,既能突出重點,又脈落分明。比如,讓學(xué)生為泰山作廣告,實際上是讓學(xué)生疏通第一段課文,同時讓學(xué)生多方向獲取資料,培養(yǎng)自學(xué)能力。課文第二段內(nèi)容比較繁瑣,而讓學(xué)生設(shè)計出登山線路,牽一線而帶全段,并完成了課后相關(guān)練習。介紹重點景觀,實際上是學(xué)習課文的二三兩段,這是全文的精華所在。

      2、 角色扮演

      學(xué)習心理學(xué)中有一條很好的教育方法是角色扮演,也即讓學(xué)生模仿別人的角色來行事。實驗表明,在角色扮演中所花的力氣越大,改變態(tài)度的效果就越好,取得的學(xué)習成效越高。學(xué)生坐在課堂上,他們已經(jīng)厭倦了旁觀被動的角色。讓學(xué)生當一回導(dǎo)游,將艱深的古文學(xué)習與鮮活的導(dǎo)游工作結(jié)合起來,既能讓學(xué)習在一種輕松形象的情境下進行,又能增添他們新的生活體驗。

      3、審美表達,豐富學(xué)生的語感。

      高大雄偉的泰山,不僅豐富了學(xué)生的想象,還特別適合審美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xué)生全面的智力發(fā)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shù),那是不可思議的!眱(yōu)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guī)律,語文教學(xué)中應(yīng)創(chuàng)設(shè)情境,寓教于樂,實現(xiàn)審美主義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tǒng)一,讓學(xué)生借助范文,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chǎn)生共鳴,在聽說讀寫訓(xùn)練中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地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

      不足:教師是學(xué)習活動的引導(dǎo)者和組織者,學(xué)生才是語文學(xué)習的主人。但在課堂中,教師沒有做好組織者、點撥者的工作,沒有采用太多鼓勵性評價語言。特別是在學(xué)生出錯時,引導(dǎo)、鼓勵還不夠。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8

      教學(xué)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本文的字、詞、句的意義及用法。

      2、學(xué)習本文嚴謹?shù)淖h論結(jié)構(gòu)。

      3、學(xué)習本文布局謀篇的特點。

      4、本文是史論,是借古諷今之作,理解文中闡發(fā)的“盛”“衰”;“得”“失”;“成”“敗”;“損”“益”;“興”“亡”的道理。

      德育目標:

      1、明白“憂勞興國,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謙受益,滿招損”“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義的啟示。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xué)生閱讀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學(xué)習本文的論證法:例證法,正反對比論證法。

      教學(xué)重點:

      1、文中關(guān)鍵字、詞、句。

      2、文章議論思路。

      3、如何通過正反說理突出中心論點。

      教學(xué)難點:理解本文內(nèi)容與題目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xué)方法:誦讀法,探究引申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1、舉出所學(xué)過的歐陽修的文章。(《醉翁亭記》)。

      2、與《醉翁亭記》對比導(dǎo)出《伶官傳序》(如果說《醉翁亭記》通過寫醉翁亭的秀麗風光,通過勾勒太守與民同樂的畫面來抒發(fā)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話,那《伶官傳序》則是通過寫后唐莊宗接受和執(zhí)行其父親遺命等一串故事,通過總結(jié)寵幸伶人這一教訓(xùn),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我們就來學(xué)習歐陽修的《伶官傳序》。)

      3、由學(xué)生介紹歐陽修。

      4、關(guān)于序。

      5、背景介紹。

      二、學(xué)習新課。

      1、朗讀課文:學(xué)生朗讀,教師正音。

      2、共同研討:共同翻譯全文,解釋個別詞,字義,說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齊讀課文,教師指導(dǎo):①讀出重音,體現(xiàn)這種強調(diào)的意義來。(豈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②讀出節(jié)奏,體現(xiàn)出文氣的急切舒緩來。(“方其”領(lǐng)起底個分句一氣貫通,有聲勢,不可一世的氣概。)③讀出對比,體現(xiàn)出文章的抑揚變化來。④讀出玉器,體現(xiàn)出作者的`感情傾向來。

      三、研討本文嚴謹?shù)乃季S線索。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并用現(xiàn)代漢語表述。(雖由天命,豈非人事哉?——盛衰成敗,由于人事。)

      2、為了證明中心論點,作者采用了什么論據(jù)?怎樣過度到分析中去的?(論據(jù):莊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實。過度:莊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

      3、簡述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實。

      4、作者從論證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正反對比論證)

      5、作者從莊宗得天下的史實中得到了怎樣的結(jié)論?(“皆自于人”,“憂勞興國,逸豫之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用現(xiàn)代漢語將作者的這些結(jié)論說說。(“謙受益,滿招損”,“防微杜漸”“以史為鑒”“力戒驕奢”“勵精圖治”“居安思!)

      7、 小結(jié):本文在論證結(jié)構(gòu)上有一條嚴謹?shù)乃季S線索,它按照“提出論點——例證分析——得出結(jié)論”的方式進行議論,中心突出,結(jié)構(gòu)嚴謹。

      8、處于北宋時期的歐陽修,為何要寫《伶官傳》呢?并冠以短序?

      9、師結(jié):以古喻今,告戒當時的統(tǒng)治者,要汲取歷史的教訓(xùn),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不應(yīng)滿足于表面的繁榮。

      四、課堂延伸:

      1、思考:你學(xué)了這篇課文后,從莊宗這一史實和作者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fā)?(小事不小,玩物喪志,事在人為,以古為鏡)

      2、總結(jié):古人說得好:以銅味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歷史的教訓(xùn)不能忘,要謹記:憂勞興國,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不再重復(fù)古人的悲劇!

      3、課后作業(yè):①掌握課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②掌握關(guān)鍵字、詞。③背誦此文。

      《伶官傳序》譯文

      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枝箭賜給莊宗,并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后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鼻f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后宗莊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人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里,使人背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舊把箭收進宗廟。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綿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當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生前報仇的志向已經(jīng)完成,他那神情氣慨,是多么威風!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安定,一人在夜里發(fā)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yīng),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頭發(fā)來對天發(fā)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么那樣的衰敗差勁呢!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這樣的嗎?還是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睉n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因此,當他興盛時,普天下的豪杰,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數(shù)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極小的錯誤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jié)果陷于困窮,難道僅只是溺愛伶人有這種壞結(jié)果嗎?于是作《伶官傳》。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憐人也哉!作《伶官傳》。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9

      教學(xué)設(shè)想

      1.教學(xué)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史論,而大半篇幅用于敘述秦王朝興亡的歷史過程,實際上是以史實作論據(jù),論證秦的迅速滅亡是由于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因此,教學(xué)重點應(yīng)是最后一段。

      史論敘史不同于史傳,它是高度概括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帶有主觀色彩;本文又是用駢體寫的,這種色彩就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要講清這一點就很難。此外,還要考慮到本文的背誦量較大,要使學(xué)生既能背得順暢,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

      2.教學(xué)方法。

      課文練習只要求背誦最后三段,也是出于不增加學(xué)生負擔的考慮,但從教學(xué)的需要來看,背誦全文是大有好處的。為此,擬采用誦讀教法。

      背誦應(yīng)有嚴格要求,但個別地方可以放寬。如第2段列出九國的順序是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而第5段則是,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據(jù)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基本排列方法是以山東六大國置前,三小國置后,至于六大國中孰前孰后并無一定的準則。背誦時就不一定非照原文順序不可。其次,第2段還列出20個人名,是舉例性的,不過是作此隨手拈出(例如樂毅是制兵的人,而被列入通意一類),背誦時不一定一一背出,也不必照原文的順序。總之,要從總體著眼,只要不違背作者本意,就可以不計較個別字眼,當然,關(guān)鍵的字眼決不容許出現(xiàn)錯誤,這是背誦長文(千字以上)的原則。

      3.課時安排。

      本文擬用3課時誦讀。

      第一課時:簡介作者及《過秦論》寫作意圖,分析全文布局,誦讀第1、2兩段。

      第二課時:誦讀第3、4段。

      第三課時:誦讀第5段。

      預(yù)習安排

      1.朗讀課文2-3遍,要求字音準確。

      補充注音如下:殽(xio)函 膏腴(y) 合從(zng)(以下約從從散之從皆讀zng)翟景之翟讀zhi(凡姓皆如此讀)墨翟之翟讀d(名) 召(sho)滑之滑、王寥之寥皆依今讀。

      鏃(z) 笞(chī) 因利乘(chng) 萬乘 (shng)之勢 將(jing)數(shù)百之眾

      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是一篇史論,為什么大半篇幅是敘事?作者這樣敘事有什么目的?

      2.文章將秦統(tǒng)一全國的過程劃分為幾個階段?為什么這樣劃分?

      第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作者和《過秦論》寫作意圖。

      賈誼的《過秦論》共有上、中、下三篇。我們學(xué)的是上篇,文中概括敘述了秦王朝的興亡過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政,最后指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它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這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了中篇,作者對這個觀點作了分析,并進一步指出秦二世不顧天下之嗷嗷,繼續(xù)實行暴政,重之以無道,然后從正面提出治理天下的原則:牧民之道,務(wù)在安之而已。這是作者為文的本意所在。下篇主要指責秦王朝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

      君主--子嬰的過失。

      《過秦論》鮮明地表現(xiàn)了賈誼的政治立場。

      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政論家、文學(xué)家。洛陽人。18歲時以能讀詩書、善屬文,為郡人所稱譽,廷尉吳公薦于漢文帝,被任為博士。不久,被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后為梁懷王太傅。32歲時郁郁而死。

      賈誼生活在西漢初期,由于此前經(jīng)過500多年的戰(zhàn)爭破壞,社會經(jīng)濟凋敝,人口減少,所以他極力主張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批評時政!哆^秦論》就是為宣傳這種主張寫的。論古是為了說今,這是讀本文時首先應(yīng)該注意的一個問題。

      二、粗略分析全文布局。

      1.先按表達方式將全文分為兩部分。

      (一)記敘部分:寫秦王朝的興亡過程(前四段)

      (二)議論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最后一段)

      2.再分析記敘部分的層次,可分兩大層。

      (1)興起的過程(前三段)

      (2)滅亡的過程(第四段)

      可以一邊討論一邊板書要點,最后形成下表(表中圓括號的數(shù)字表示段落順序):

      三、誦讀第1段。

      在誦讀練習中以提問方式明確本段的內(nèi)容要點:

     、偾氐牡乩韮(yōu)勢;②秦孝公的政治雄心--統(tǒng)一天下;③基本國策(耕戰(zhàn)、連衡)及成果。

      史實補充:①外連衡而斗諸侯--這是跟上文內(nèi)立法度......修守戰(zhàn)之具相對應(yīng)而言,其實這是后來的政策。有些教參上甚至把它跟連衡政策的創(chuàng)立人張儀聯(lián)在一起,這是不正確的,張儀相秦是在秦孝公死后十年,即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由此可見,史論敘史不同于史傳,重在會意。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史記?魏世家》:三十一年(即秦孝公22年,公元前340年),......秦將商君詐我將軍公子而襲奪其軍,破之。秦用商君,東地至河。東至河。即秦得河西之地。這是秦以詐力奪取諸侯土地的一個突出的例子。按:這是秦取河西地的開始,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魏又獻河西地少梁(今陜西韓城南)。

      四、誦讀第2段。

      提問:本段敘述了哪幾位秦國國君時期的'事?(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國君。)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莊襄王死于前247年,其間長達90年,作者是怎樣敘述這90年間的歷史的?

      討論后,歸納如下:

     、 將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間的事情集中到一點上來寫:秦的領(lǐng)土日益擴大引起諸侯恐懼,以諸侯反襯秦。孝文、莊襄二朝則一筆帶過。這是從總體上看。

     、 寫秦擴大領(lǐng)土,按南、西、東、北四個方位說,顯出其軍事力量無比強大;寫諸侯,按合從締交約從離衡從散約解的順序說,并極力渲染其聲勢,以反襯秦人困諸侯之易(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這是從局部來說的。

      ③ 統(tǒng)觀此段敘史,近乎藝術(shù)概括方式,本質(zhì)是真實的,但客觀的歷史過程并非如此。

      史實補充:合從締交,相與為一--蘇秦說六國從親,約在前334--前332年之間,其時蘇秦任從約長,并佩六國相印。秦兵不敢窺函谷關(guān)十五年。這是第一次合從。前318年,蘇秦再次約從六國共攻秦,楚懷王為從長。至函谷關(guān),秦出兵擊六國,六國兵皆引而歸(《年表》中作五國)。這是第二次合從。此外,前298年,魏、齊、韓三國曾聯(lián)合攻齊。還有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國兵敗秦于河外,這已不在上述87年之內(nèi)了。從上述史實可以看出,所謂九國之師只是一種籠統(tǒng)的說法,這也說明史論敘史跟史傳的不同。

      背誦要求:①可以從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直接過渡到嘗以十倍之地②于是六國之士......制其兵這一段可略讀。

      五、留作業(yè)。

      背誦第1、2段;準備誦讀第3、4段。

      第二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

      背誦第1、2段。

      用提問過渡:本文題目是過秦,這兩段說到秦的過錯沒有?(沒有,雖然也表現(xiàn)了秦的詐力政策,但在斗爭中使用詐力是每一方都會有的,只是看誰用得更好。)既然如此,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為下文作鋪墊,以統(tǒng)一過程中的強大跟后來的迅速滅亡做對比。)所以,下段就先說秦的過錯。

      二、誦讀第3段。

      先默讀一遍,說說秦始皇的過錯是什么。

      找出寫過錯的那一層(于是廢先王之道......陳利兵而誰何)試用幾個字來概括秦始皇的對內(nèi)政策。(愚民、弱民、以民為敵。)

      劃分全段層次并答問:

      ① 首句寫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只有一個意思,卻連用四句來表達,為什么?(這是中國空前的統(tǒng)一,是很了不起的,值得加以鋪排;極言秦王朝的無比強大。)

     、 次寫擴大版圖,有什么作用?(仍是極言秦王朝的強大。)要求注意士不敢彎弓而抱怨一句,是用來烘托秦始皇的威勢,可算是虛寫。如要實解就會出現(xiàn)矛盾,前218年,張良曾雇力士刺始皇于博浪沙,誤中副車。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10

      【學(xué)習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zhuǎn)的陳情技巧。

      【學(xué)習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學(xué)習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第一課時

      學(xué)習內(nèi)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課前準備:

      1、作者簡介: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yǎng)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xiāng)里。

      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xiàn)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wěn)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yīng)召。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為理由婉言辭謝。

      2、解題:

      體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陳述已見的一種奏章(如《出師表》)。

      “陳”是陳述的意思,情:

      (1)情況(事實);

      (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3、朗讀全文,注意劃線字的讀音。

      《陳情表》賞析評點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開篇述異常凄苦的身世,即能攖人心,動人情,已有墮淚之沖動矣!)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童;煢煢獨立,形影相吊。(“門衰祚薄,煢煢獨立”進一步強化了身世之苦,同時也交代了與祖母劉相依為命,不能廢離的根本原因。)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嘗廢離。(開篇之所以動人,一是因為特,二是因為真。特指的是作者的身世獨特,讓人感嘆噓唏;真指的是將烏鳥私情置于苦難的身世背景下,越發(fā)顯得其真誠。情真是陳情的內(nèi)在動因。)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一前一后,中無間隔,營造一種急迫的氛圍,作者內(nèi)心盡忠與盡孝進退兩難的矛盾因而形成。)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一特一尋,一拜一除將詔令出仕的急切氣氛進一步強化,也將作者內(nèi)心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一責一逼,一催一臨,真有將作者架于火上煎烤的味道。)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將內(nèi)心之矛盾之情直接點化,進退狼狽表達的確是實情。)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11-25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06-29

    高一語文上冊《過秦論》教案(精選11篇)01-11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范文10-22

    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11-18

    寬容高一上冊語文教案10-14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精選14篇)11-08

    人教版高一語文上冊《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11-04

    邊城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10-14

    秋水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