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清仑乱少妇|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码|亚洲三区无码视频|婷婷六月中文字幕

<blockquote id="qcsuu"></blockquote>
  • <rt id="qcsuu"></rt>
  • <dl id="qcsuu"><cite id="qcsuu"></cite></dl>
  • <cite id="qcsuu"></cite>
  •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送友人教學(xué)設(shè)計

    時間:2024-07-11 12:51:30 教學(xué)設(shè)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送友人教學(xué)設(shè)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xué)設(shè)計的準(zhǔn)備工作,借助教學(xué)設(shè)計可以提高教學(xué)效率和教學(xué)質(zhì)量。那么寫教學(xué)設(shè)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送友人教學(xué)設(shè)計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友人教學(xué)設(shè)計

    送友人教學(xué)設(shè)計 1

      【教學(xué)目標(biāo)】

      1、反復(fù)誦讀,品味詩歌的煉字藝術(shù)。

      2、抓住主要意象,學(xué)習(xí)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體會詩中那種豪邁而不悲傷的情感基礎(chǔ)。 3、感受詩人送別友人的真摯而復(fù)雜的感情,樹立積極向上的正確友情觀。教學(xué)重點:品味詩歌的煉字藝術(shù)

      教學(xué)難點:把握詩歌傳統(tǒng)意象所蘊涵的深刻含義。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前面我們在學(xué)習(xí)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中談到,在古代,由于交通的阻塞、信息的不暢,交通工具落后,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十分看重別離,別離也成為詩歌中吟詠的一個主要題材。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xué)習(xí)李白的送別詩:《送友人》

      屏顯:《送友人》詩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送別一個什么樣的友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我們一起走進李白和他的名作《送友人》。

      對于詩仙李白,我們都很熟悉,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指名講解。補充。

      屏顯:李白(701──762),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fēng)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寫作背景:這首詩是玄宗天寶末(約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別友人時所作。宣城是南齊大詩人謝朓居住和任太守之地,景色優(yōu)美。謝朓是南北朝時著名詩人,李白非常崇拜他,曾在《將進酒》一詩中贊到:“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李白對宣城素來獨有情衷。

      你從詩中哪里能讀出這是首送別詩?

      二、整體感知

      1、指導(dǎo)朗讀

      (1)自由朗讀,讀準(zhǔn)字音,讀出節(jié)奏。

      ①“此地一為別”中“一”怎么讀?“一”在作為“單數(shù)”和“表序數(shù)”時讀第一聲。在“一、二、三聲”前,讀第四聲。在“四聲”時讀“二聲”。所以,“此地一為別”中的“一”讀四聲。“不”字的讀音呢?②明確本詩各聯(lián)的節(jié)奏,用“/”來劃分。師生通過共同分析,明確除首聯(lián)是“2—1—2”的節(jié)奏外,其余三聯(lián)可劃分為“2——3”節(jié)奏。屏顯: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2)指名朗讀,點評。

     。3)欣賞朗讀。屏顯:

     。4)放聲朗讀。

      2、對照注釋,讀懂詩句,感知詩意。

      1屏顯:

      注釋:北郭:這里指城墻以北。郭,外城。

      白水:白,白色。明凈的水

      為別:分別。為,動詞,作。

      孤蓬:又名飛蓬,枯后根斷,常隨風(fēng)飛旋。這里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友人。征:遠行

      浮云:漂浮的云

      游子:離家遠游的人,這里指友人。故人:老朋友,這里指詩人自己。

      自茲:自,從;茲,此。從此

      蕭蕭:馬的叫聲班馬:離群的馬。這里指載人遠離的馬。班,離群。

      譯文: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fēng)飄蕩,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3、你從詩中哪里能讀出這是首送別詩?

      預(yù)設(shè):詩題“送”;“一為別”;“蕭蕭班馬鳴”。

      4、讀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預(yù)設(shè):孤獨、傷感、失落,表達依依不舍與離情別緒。三、精讀品味,理解詩意。

      何謂“友”?志同道和者。即具有共同的追求,有相近的興趣、愛好。李白是天才,才高八斗,能被他視作“友”的,絕不是一般人。有個例子,很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杜甫曾和李白交往,分別后,杜甫寫過十首懷念、贊美李白的詩歌,但李白卻沒有寫過一首有關(guān)杜甫的詩。連詩圣都沒怎么看在眼里,頂多當(dāng)做了小弟弟、粉絲,可見李白交友確實目高于頂。這位友人是誰?詩沒有交代,也無資料可考,成了一個引讀者無限遐想的千古之謎。

      詩怎樣寫的?

      精讀首聯(lián):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詩人在什么地方送別有人?首聯(lián)交代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jīng)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并肩緩轡,不愿分離。從什么詩句中看出詩人和友人是騎馬而行的?——蕭蕭班馬鳴。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lián)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皺M”字,形容詞作動詞用,橫亙。有突然出現(xiàn)阻住視線、前路之意。勾勒青山的靜姿!袄@”字描畫白水的動態(tài),用詞準(zhǔn)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可以將“橫”字改為“!焙汀耙佟薄芭P”嗎?不能。“!薄耙佟睂懗隽松降耐α⑴c高聳,但卻少了雄偉的氣勢。“臥”,雖然寫出了橫亙之態(tài),卻缺少雄偉之氣。“橫”字寫出了山的橫亙與綿延,寫出了青山橫亙外城北面的雄偉氣勢,突出了山的靜態(tài)美。

      “繞”字可以換成“流”“奔”字嗎?“流”字用得過平,沒有寫出送別地點的突出的地貌特征!氨肌弊忠蛩乃恐、流速之快,而抹殺了水的柔美。而“繞”有縈回環(huán)繞之意,寫出了波光鱗鱗的流水緩緩繞過城東潺潺而過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動態(tài)美。

      詩人描繪了一個怎樣的送別環(huán)境?怎樣描寫的?詩人運用工整的對偶句,動靜結(jié)合,寫出了送別環(huán)境中山雄偉的靜態(tài)美和水潺潺流動的動態(tài)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

      為什么要從描繪美麗的送別環(huán)境入筆?以美景襯離情,以樂襯悲,這就為全詩奠定了感情的基調(diào)。

      品味頷聯(lián):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頷聯(lián)由景入情。抒發(fā)了怎樣的情?孤獨、傷感、失落。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孤蓬萬里

      2征。為什么說“孤蓬萬里征”表現(xiàn)了詩人當(dāng)時很孤獨呢?孤蓬。你們知道蓬草嗎?這是一種很小很輕的草,隨風(fēng)飄飛,古人總喜歡用“征蓬”來象征天涯游子。為什么詩人在“蓬”前面用了一個“孤”字?更加突出孤獨。怎么理解“孤獨”?是因即將遠征的朋友孤獨。朋友還未遠征,可李白就已擔(dān)憂,說明他對友情非常珍視。這讓我們想起王維的詩句:“勸君更近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肮屡睢笔且环N浸透了詩人情感的事物,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意象,這首詩中還寫了哪些意象?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班馬。

      這一聯(lián),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zhuǎn),將上聯(lián)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飛蓬、轉(zhuǎn)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diào)戲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時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边@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guān)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品味頸聯(lián):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比喻、對偶的修辭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隨風(fēng)飄浮,好像友人即將遠離,行蹤不定,任意西東;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離開大地,好像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形象地表現(xiàn)了依依惜別之情。

      “落日”給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天要黑了,時間很晚了。一般而言,送別都比較早,因為被送別的人還要趕長長的路。這么晚了才分別,有悖于常情。只能說明,送別的人和被送別的人,卿卿我我,不忍分別,舍不得分別,所以,時間一再被推遲。這就很有意思了。這沒有言明的友人,真是非比尋常。莫非是不能言明?該不會是位紅顏知己吧?這,你們可要去問李白。

      頸聯(lián)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云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把最后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此時此景,更令詩人感到離別的不舍。這兩句“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尾聯(lián):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詩人會哭嗎?“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nèi)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從“蕭蕭班馬鳴”中你讀出什么?馬都依依不舍,何況人呢。那這是用了什么手法?借馬寫人。為什么要在馬字前加班字?“班”字的本義是將一塊玉石從中分開。《說文解字》說:“班,分瑞玉。從玨,從刀。”意思是說“班”的含義就是將一塊美玉從中分開,它的結(jié)構(gòu)是由“玨”和“刀”組成的。這個字是個典型的會意字。從金文、篆文字形來看,就是兩塊玉中間插著一把刀,表示將美玉從中分開!鞍囫R”就蘊含著“分別”。

      “蕭蕭馬鳴”出自《詩經(jīng)·車攻》,這里也是化用典故。言外之意,離別自古有之,這是一種無奈,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暗含寬解、勸慰之意。

      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末聯(lián)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馬,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你還知道哪些寫馬的詩句?這些詩句蘊含著怎樣的情感?屏顯:馬鳴風(fēng)蕭蕭——悲壯馬作的盧飛快——豪邁、喜悅雪上空留馬行處——惆悵馬上相逢無紙筆——悲傷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雄豪

      3古道西風(fēng)瘦馬——悲涼

      回到尾聯(lián),此景此情,蕭蕭馬鳴,浮云落日,略顯惆悵與感傷,可完全不會感到灰心頹廢。這就是李白,樂觀豁達,豪放灑脫的李白。

      這首詩寫于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左右。李白二十五歲起“辭親遠游”,仗劍出蜀東游。那時的李白漫游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所謂志同道合,天涯難遇一知己,為了實現(xiàn)自己與朋友的理想,所以縱然有萬般的不舍還是蕭灑的揮別。

      四、合作探究

      詩歌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有什么關(guān)系?

      點撥: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斑馬;或明麗,或悵然,或惜別,但感而不傷。這與李白的達觀是一致的。借景抒情。

      五、小結(jié)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diào)。這正是評家深為贊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六、拓展延伸

      李白的著名送別詩。

      1、《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4、《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5、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狂風(fēng)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

      七、作業(yè)

      1、背誦

      2、比較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思想感情和表達上的異同。

    送友人教學(xué)設(shè)計 2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知識與技能

     、倮斫饫畎姿蛣e詩的特色,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

     、谑毂橙

      2、過程與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賞析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詩人送別友人的真摯而復(fù)雜的感受,樹立積極向上的正確友情觀

      教學(xué)重點難點

      1、理解李白這首送別詩的特色

      2、把握“孤蓬”這一詩歌傳統(tǒng)意象,掌握重要的表達技藝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1、賞析“橫”和“繞”的表達作用。點撥:如將“橫”字改為“!焙汀耙佟庇泻尾町?

      “!薄耙佟睂懗隽松降耐α⑴c高聳,但卻少了雄偉的第1頁氣勢!皺M”字寫出了山的橫亙與綿延,寫出了青山橫亙外城北面的雄偉氣勢,突出了山的靜態(tài)美。

      2、賞析“繞”字的表達作用。點撥:如換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過平,沒有寫出送別地點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繞”字卻寫出了波光鱗鱗的流水緩緩繞過城東潺潺而過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動態(tài)美。

      3、“青”“白”顏色詞的選用的表達作用?

      寫出了色彩明麗的送別環(huán)境。

      4、總結(jié):

      詩人運用工整的對偶句,動靜結(jié)合,寫出了送別環(huán)境中山雄偉的靜態(tài)美和水潺潺流動的動態(tài)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雖是別離,卻全不見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diào),反而給人以色彩明麗、節(jié)奏明快的感覺。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1、理解“孤蓬”這一意象。

      蓬草隨風(fēng)飛轉(zhuǎn),飄泊無根,而離別遠行之人,本如蓬草,離開了家鄉(xiāng)也就如同離開了根,隨著生活遭遇之風(fēng)而飛轉(zhuǎn),前路漫漫而迷惘,更著一“孤”字,憐惜愈甚。此聯(lián)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飄泊天涯的深切關(guān)懷。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比喻的修辭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隨風(fēng)飄浮,好像友人即將遠離,行蹤不定,任意西東;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離開大地,好像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形象地表現(xiàn)了依依惜別之情。

      2、詩人表現(xiàn)這種感情的手法是怎樣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寫了一幅離別的畫面,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本詩結(jié)尾有什么特色?

      以場景作結(jié),襯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馬,離群的馬。詩人離別之情卻不明說,卻以寫馬襯托。連馬兒臨別之時也不禁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3、評價詩人送別詩的情感基調(diào)。

      新穎別致,不落窠臼。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相互映襯,色彩明麗。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而又豁達樂觀。

      4、板書設(shè)計:

    送友人教學(xué)設(shè)計 3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知識與能力:能夠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把握意象所蘊含的深刻含義,了解李白詩作的豪放風(fēng)格。

      2、過程與方法:反復(fù)誦讀,品味詩歌語言,簡單學(xué)習(xí)詩歌鑒賞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詩人送別友人的真摯而復(fù)雜的感情,樹立積極向上的正確友情觀。

      教學(xué)重點難點:

      1.把握詩歌傳統(tǒng)意象所蘊涵的深刻含義。

      2.理解李白這首送別詩的特色。

      課前幾分鐘讀李白送別詩幾首

      復(fù)習(xí)導(dǎo)入

      同學(xué)們,你們學(xué)過李白寫的詩嗎?(預(yù)設(shè):《靜夜思》《贈汪倫》《望廬山瀑布》)請大家齊讀《贈汪倫》,想一想: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對汪倫依依惜別之情)

      李白的一生,朋友遍天下。他有許多送別詩,今天,我們又將學(xué)習(xí)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送友人》。 新課教學(xué) 初讀感知

      1、齊讀《送友人》,正音,理解詩題。

      2、讀了這首詩,那你讀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預(yù)設(shè):孤獨、傷感、失落)

      問題引領(lǐng),分析研討

      1、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孤蓬萬里征)

      2、為什么說“孤蓬萬里征”表現(xiàn)了詩人當(dāng)時很孤獨呢?(孤蓬)

      3、你們知道蓬草嗎?這是一種很小很輕的草,隨風(fēng)飄飛,古人總喜歡用“征蓬”來象征天涯游子。

      4、為什么詩人在“蓬”前面用了一個“孤”字?(更加突出孤獨)

      5、請問是詩人孤獨?(即將遠征的朋友孤獨,朋友還未遠征,可李白就已擔(dān)憂,說明他對友情非常珍視)

      6、“孤蓬”是一種事物,那這首詩中還寫了哪些事物?你可以找出來嗎?(預(yù)設(shè):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班馬)

      7、詩人是如何來描繪青山白水的?(預(yù)設(shè):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8、“橫”寫出了青山什么特點?(連綿、靜態(tài)美)那“繞”呢,寫出了流水什么特點呢?(動態(tài)美)(你知道其他古詩句中用字用得特別好的例子嗎?預(yù)設(shè)“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我這里也有兩例,出示PPT: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9、雖是別離,可全不見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diào),反而給人以色彩明麗、節(jié)奏明快的感覺。詩人又是怎樣來描繪浮云落日這美景的呢?(預(yù)設(shè):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與落日,本是兩種自然景觀,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嗎?有什么作用呢?(預(yù)設(shè):比喻,天空中的浮云隨風(fēng)漂浮,好像友人即將遠行,行蹤不定。夕陽徐徐而下,不忍離去,就好像此時的詩人舍不得又友人的離去。所以這首詩詩人借浮云和落日來表達自己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10、送君千里,終須一別。詩人又是怎樣與友人作這最后一別的呢?(預(yù)設(shè):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大家想一想:詩人當(dāng)時對友人說什么了嗎?(預(yù)設(shè):說了,要珍重,后會有期!沒有說,只寫了馬兒蕭蕭長鳴)此時無聲勝有聲,不需要太多的話語,一次次灑脫的揮手告別,包含著詩人對友人最誠摯的祝福。)

      11、無論是青山流水還是浮云落日,無論是孤蓬飄飛還是班馬嘶鳴,這些事物在古詩里面,我們稱之為“意象”。那你知道什么叫意象嗎?(簡單介紹“意象”“意境”的概念)

      12、其實,古人特別喜歡借助意象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兩句詩不知大家聽說過嗎?(出示PPT: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你可以說出這兩句詩中的意象嗎?)

      13、(出示PPT)背景鏈接:這首詩寫于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左右。李白二十五歲起“辭親遠游”,仗劍出蜀東游。那時的李白漫游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所謂志同道合,天涯難遇一知己,為了實現(xiàn)自己與朋友的理想,所以縱然有萬般的不舍還是蕭灑的揮別。)

      14、此景此情,蕭蕭馬鳴,浮云落日,略顯惆悵與感傷,可完全不會感到灰心頹廢。這就是李白,樂觀豁達,豪放灑脫的`李白。 反復(fù)誦讀古詩:齊讀,分角色讀,指名讀,注意朗讀時的重音、停頓及語氣。

      15、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拓展延伸:賞析《送元二使安西》(機動安排)

      我們了解了以《送友人》為代表的李白的送別詩豪放灑脫的風(fēng)格,下面來看看王維的 《送元二使安西》,找一找意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結(jié)束語:李白的一生,風(fēng)流倜儻,豪邁灑脫,明月相伴,美酒相隨,朋友遍天下,詩作傳古今,我們在八年級下學(xué)期還將會學(xué)習(xí)他的《渡荊門送別》,在那里我們會再一次與他相約。今天的課就到這里,同學(xué)們再見!

    送友人教學(xué)設(shè)計 4

      學(xué)習(xí)目的: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李白送別詩的特色,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

      2、背誦、默寫全詩。

      過程與方法:

      誦讀法、賞析法、討論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詩人送別友人的真摯而復(fù)雜的感受,樹立積極向上的正確友情觀

      學(xué)習(xí)重點:

      理解李白這首送別詩的特色和送別友人的真摯而復(fù)雜的感受,學(xué)習(xí)難點:

      把握“孤蓬”這一詩歌傳統(tǒng)意象,掌握重要的表達技藝。

      學(xué)習(xí)過程:

      一、情境導(dǎo)入。

      “好男兒志在四方”古代許多文人立志遠圖,報效國家或羈旅他鄉(xiāng),然而古代道路崎嶇坎坷,交通工具落后,親友之間一別多年再會難期,所以他們更重別離,因而備酒餞行,折柳相送,以詩相贈,來表達離愁別緒。所以,多數(shù)送別詩情調(diào)低沉,李白的一生,朋友遍天下。他有許多送別詩,那么他的送別詩是否也是這樣?咱們今天就一起來學(xué)習(xí)他送別詩中的一首佳作——《送友人》。

      二、詩歌朗讀。

      1、聽讀。

     。1)聽準(zhǔn)字音。

     。2)聽準(zhǔn)節(jié)奏。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péng)/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zī)/去,蕭蕭/班馬/鳴。

      2、多種形式朗讀。

      三、詩意理解。

      1、重點字詞。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

      【2】白水:清澈的水。

      【3】一:助詞,加強語氣。名做狀。

      【4】別:告別。

      【5】孤蓬:詩人用“孤蓬”喻指遠行的朋友。

      【6】征:遠行。

      【7】浮云游子意:以浮云飄飛無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8】茲:此。

      【9】蕭蕭:馬的呻吟嘶叫聲。

      【10】班馬:離群的馬,這里指載人遠離的馬。

      2、翻譯詩歌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

      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fēng)飄蕩,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四、詩歌賞析。

      首聯(lián)“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jīng)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并肩緩轡,不愿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lián)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確是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皺M”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tài)。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頷聯(lián)“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這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蓬草那樣隨風(fēng)飛轉(zhuǎn),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guān)懷。落筆如行云流水,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lián)“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切景切題。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隨風(fēng)飄浮,象征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留戀而感到難舍難分。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征。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聯(lián)兩句,情意更切!皳]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皳]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那么內(nèi)心的感覺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末聯(lián)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可謂鬼斧神工。

      小結(jié):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diào)。這正是評家深為贊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最出彩的是最后兩句,揮手告別自然灑脫,同時以離群之馬的嘶鳴作為結(jié)尾,又給人

      以悠然不盡的惆悵,黯然銷魂,盡在不言中。人說李白是詩仙,這一首五言律詩《送友人》充滿了詩情畫意,訴說離別之情,掃盡千萬首送別唐詩。

      五、問題探究

      1、首聯(lián)“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有何作用?

      【1】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描繪了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

      【2】點出送別地點,烘托了作者的送別之情。

      2、這首詩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馬”這些物象來表現(xiàn)“游子意”的?請作簡要分析。

      “孤蓬”離根后隨風(fēng)而去,不知何處落腳,寫出了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漂浮不定,寫出了游子行蹤不定;

      “班馬”為離群之馬,分手之際,蕭蕭長鳴,寫出游子離別友人的孤獨和惆悵。

      關(guān)于蓬的意象解讀:

      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情意的人、景、物。在詩歌中,作者想要表達自己的感情,又不想直接表達的時候,就會用一些景物、物品等來表達,這些景物、物品,就叫做意象。

      “孤蓬”意象:孤蓬,又名飛蓬,枯后根斷,隨風(fēng)飄飛,且飄泊無依。在古詩文中,“孤蓬”常常象征著天涯游子。游子離開家鄉(xiāng),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斷根;游子行無定點,居無定處又如同蓬草的飄泊無依。

      所以,一般來說,當(dāng)詩人孤身在外,或送別友人,感嘆自己或友人身世飄零的時候,思鄉(xiāng)念友的時候,便用蓬草來寄托心曲。李白的《送友人》一詩中,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

      此地一分別,友人就要像那隨風(fēng)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離開了家鄉(xiāng)也就如同離開了根,隨著生活遭遇之風(fēng)而飛轉(zhuǎn),前路漫漫而迷惘。李白運用“蓬”的意象,著一“孤”字,更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飄泊天涯的深切關(guān)懷。情意深摯感人!芭畈荨痹诠旁娭羞可以是詩人自嘆身世。

      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出使邊塞時寫了《使至塞上》:“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他在感慨自己像隨風(fēng)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邊境。

      3、頸聯(lián)用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頸聯(lián)是很工整的對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離開大地一樣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

      4、請簡要分析尾聯(lián)中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離別時揮手告別的動作表現(xiàn)了依依惜別的心情;馬鳴猶作別離之聲,襯托了離情別緒。

      5、這首詩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故人情”?

      【1】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2】對友人的漫長孤獨旅程和未來命運的深切關(guān)懷之情。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

      六、主題概括:

      這首詩通過描寫清麗如畫的送別環(huán)境,營造出深情美好的送別氣氛,抒發(fā)了作者對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關(guān)懷和依依惜別之情。

      七、課堂檢測。

      (一)填空題。

      1、從內(nèi)容上來看,這是一首詩。送別

      2、詩中的“青山、白水"色彩明麗,給人以之意,表現(xiàn)出李白的高貴品格感而不傷達觀

      3、詩中交代送別地點及環(huán)境的句子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4、詩中借馬的蕭蕭長鳴,表現(xiàn)友人不忍離去的詩句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詩中比喻友人離家遠游,行蹤難定的詩句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6、詩中借比喻的修辭手法來表達詩人與友人難舍難分之情的詩句是。浮云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二)簡答題。

      1、首聯(lián)用什么詞語勾勒出怎樣的送別環(huán)境?

      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出青山的靜態(tài),“繞”描畫出白水的動態(tài),描摹出一幅青山秀麗的送別圖景。

      2、請將首聯(lián)所展現(xiàn)的畫面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

      遠遠望去,青翠的山巒靜靜地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好一幅動靜相生、寥廓秀麗的圖景!

      3、“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边\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作用?

      比喻。它的表達作用是形象地抒發(fā)了詩人對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關(guān)懷和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八、作業(yè)布置。

      背誦默寫這首詩。

      結(jié)束語:李白的一生,風(fēng)流倜儻,豪邁灑脫,明月相伴,美酒相隨,朋友遍天下,詩作傳古今,我們在九年級還將會學(xué)習(xí)他的《行路難》等詩,在那里我們會再一次與他相約。今天的課就到這里,同學(xué)們再見!

    送友人教學(xué)設(shè)計 5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知識與技能

     、倮斫饫畎姿蛣e詩的特色,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

     、谑毂橙

      2、過程與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賞析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詩人送別友人的真摯而復(fù)雜的感受,樹立積極向上的正確友情觀

      教學(xué)重點難點

      1、理解李白這首送別詩的特色

      2、把握“孤蓬”這一詩歌傳統(tǒng)意象,掌握重要的表達技藝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1、賞析“橫”和“繞”的表達作用。點撥:如將“橫”字改為“!焙汀耙佟庇泻尾町?

      “!薄耙佟睂懗隽松降耐α⑴c高聳,但卻少了雄偉的氣勢!皺M”字寫出了山的橫亙與綿延,寫出了青山橫亙外城北面的雄偉氣勢,突出了山的靜態(tài)美。

      2、賞析“繞”字的表達作用。點撥:如換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過平,沒有寫出送別地點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繞”字卻寫出了波光鱗鱗的流水緩緩繞過城東潺潺而過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動態(tài)美。

      3、“青”“白”顏色詞的選用的表達作用?

      寫出了色彩明麗的送別環(huán)境。

      4、總結(jié):

      詩人運用工整的對偶句,動靜結(jié)合,寫出了送別環(huán)境中山雄偉的.靜態(tài)美和水潺潺流動的動態(tài)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雖是別離,卻全不見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diào),反而給人以色彩明麗、節(jié)奏明快的感覺。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1、理解“孤蓬”這一意象。

      蓬草隨風(fēng)飛轉(zhuǎn),飄泊無根,而離別遠行之人,本如蓬草,離開了家鄉(xiāng)也就如同離開了根,隨著生活遭遇之風(fēng)而飛轉(zhuǎn),前路漫漫而迷惘,更著一“孤”字,憐惜愈甚。此聯(lián)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飄泊天涯的深切關(guān)懷。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比喻的修辭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隨風(fēng)飄浮,好像友人即將遠離,行蹤不定,任意西東;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離開大地,好像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形象地表現(xiàn)了依依惜別之情。

      2、詩人表現(xiàn)這種感情的手法是怎樣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寫了一幅離別的畫面,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本詩結(jié)尾有什么特色?

      以場景作結(jié),襯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馬,離群的馬。詩人離別之情卻不明說,卻以寫馬襯托。連馬兒臨別之時也不禁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3、評價詩人送別詩的情感基調(diào)。

      新穎別致,不落窠臼。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相互映襯,色彩明麗。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而又豁達樂觀。

      4、板書設(shè)計:

      動靜結(jié)合有聲有色以景襯情情景交融

    【送友人教學(xué)設(shè)計 】相關(guān)文章:

    送友人詩詞12-04

    唐詩《送友人》01-16

    《送友人》古詩賞析11-30

    李白《送友人》鑒賞02-22

    《送友人》古詩賞析04-04

    李白《送友人》鑒賞08-31

    送友人的離別贈言詩句11-04

    《江夏送友人》古詩賞析12-08

    李白的送友人原文及翻譯11-23

    《湖口送友人》閱讀練習(xí)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