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清仑乱少妇|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码|亚洲三区无码视频|婷婷六月中文字幕

<blockquote id="qcsuu"></blockquote>
  • <rt id="qcsuu"></rt>
  • <dl id="qcsuu"><cite id="qcsuu"></cite></dl>
  • <cite id="qcsuu"></cite>
  •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時間:2024-12-01 12:20:3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大全(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察物體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大全(15篇)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

      (一)教材內(nèi)容

      “視圖與投影”是《課標》中“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nèi)容,每一學段要求不同:

      第一學段:“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第二學段:“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第三學段“:正式學習投影和三視圖的知識。

      所以在本冊中沒有給出視圖的概念,而是采用“從不同方向觀察”的表述。

      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jīng)驗,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jīng)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本冊通過讓學生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形體,○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能正確辨認兩個及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3.通過拼搭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通過各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不僅設計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呈現(xiàn)從不同方位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得到的三個圖形,讓學生用正方體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這就要求學生要根據(jù)已有的圖形的表象,不斷在頭腦中對這些表象進行組合和調整,最后再通過拼擺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四)具體編排

      例1

      教科書通過觀察小藥箱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使學生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時,可以分以下兩步進行。

      (1)提供相應實物,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是哪幾個面。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且發(fā)現(xiàn)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2)指導學生分別從正面、左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注意:①提供給學生的實物要足夠大,觀察時,視線都要垂直于被觀察物體的表面。否則學生在觀察的時候很難只看到一個面,會給教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②使學生明確,這里所說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于觀察者而言的。③還可以讓學生從右側面和背面觀察這個物體,描述所看到的形狀;蛱峁┮恍┢渌暮唵瘟Ⅲw圖形,如正方體、球、圓柱等,讓學生觀察,看一看觀察到的是什么形狀,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

      例2及“做一做”

     。1)例2

      通過讓學生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的活動,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前面學生學習的都是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物體,這里是進一步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煞忠韵聨撞竭M行。

     、僮寣W生根據(jù)頭腦中已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這些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結合這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判斷。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相應實物,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判斷。

     、谧寣W生實地進行觀察,檢驗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2)做一做

      呈現(xiàn)了從正面觀察兩個物體得到的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可能是觀察哪兩個物體的組合得到的,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根據(jù)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是哪兩個物體”要比“給出兩個物體,辨認從某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所要求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更高。教學時,可以將練習八中第2題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先想一想這兩個立體圖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據(jù)這兩個平面圖形的位置進行猜測,再驗證。

      練習八

      第2題,讓學生根據(jù)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所觀察的物體是什么立體圖形,使學生認識到從同一個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不能只根據(jù)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在教學例1時,已經(jīng)提醒教師做了一些鋪墊。這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根據(jù)頭腦中已經(jīng)具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進行猜測,再驗證。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再增加條件,使其他人能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而且可以讓學生仿照此題進行活動,加深學生的認識。

      第3題,呈現(xiàn)了從不同方位觀察兩個物體得到的三組圖形,讓學生判斷是觀察哪兩個物體的組合得到的,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由于有了第2題和例2的“做一做”的基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但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思維,例如:先根據(jù)從正面看到的圖形進行想像、猜測;再根據(jù)從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圖形對前面的猜測進行修正并得出結論。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相應的實物幫助學生判斷。

      例3及“做一做”

      (1)例3

      呈現(xiàn)觀察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一個簡單立體圖形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梢苑忠韵聨撞竭M行。

      ①讓學生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谧寣W生用4個小正方體在小組中擺出不同的立體圖形,再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觀察。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比較,并認識到從同一角度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③教師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讓學生進行拼擺,例如:用4個小正方體拼擺,先使從正面觀察這個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與例題中的相同(會有無數(shù)種可能);再使從左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也有無數(shù)種可能);最后,使從上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只有一種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提問“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了嗎”,使學生認識到僅僅依據(jù)從一個或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2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今天周老師和我們?nèi)?)班的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年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接觸過觀察物體了,今天的觀察物體咱們就從這個圖書柜開始。

      二、多重觀察,豐富認識。

      (一)初次觀察,認識三個面。

      1、觀察圖書柜,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

     。1)出示圖書箱,讓學生指一指、摸一摸、說一說這個圖書柜的正面、上面和側面。(2-3人)

     。2)小測試,看誰反應快,老師指圖書箱的一個面,學生快速搶答。

     。3)練習:想想做做第1題。

      ①(出示洗衣機的正面、側面、上面三張照片)想象一下這個家用電器原來的樣子,說說它是個什么家用電器?(出示洗衣機整體圖,驗證學生的想法。)這三張照片分別是洗衣機的那三個面?

     、冢ǔ鍪倦姳洌喝绻步o電冰箱的三個面分別拍三張照片?也請你們想象一下分別是什么樣的呢?(課件逐一展示三張照片,點名學生逐個回答。)

      總結:其實像圖書柜、洗衣機、電冰箱這樣的物體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一般情況下把有門的一面稱為它的正面,與門左右相鄰的兩個面是它的側面,頂上面是它的上面。

      2、觀察長方體,對比發(fā)現(xiàn)如何確定物體的正面。

     。1)觀察長方體,說說長方體的正面是什么顏色?(老師轉動三次,請學生說說三次看到的正面的顏色)

      小結:只要正對著我們的面就是它的正面。

      (2)小組活動,長方體擺在中間不動,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頭放低一點,說一說你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顏色的?(2-3分鐘)

      選擇兩組交流后思考:“為什么長方體擺在中間不動,你們卻看到了三個不同顏色的正面。”

      交流得出結論:像長方體這樣的立體圖形,不管坐在哪,只要是正對著我們的面就是它的正面。而像圖書柜這種生活中的物體一般情況下我們把有門的一面定為正面。

      【設計意圖:學生對于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是有一定的了解和生活經(jīng)驗的,因而選擇學生熟悉的圖書柜,從適合不同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合理地組織學習材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順利地從數(shù)學的角度認知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同時,通過生活中有門的物體和沒有門的立體圖形的對比觀察,讓學生在觀察、交流中認識怎樣來確定物體的正面。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知識、能力、情感的遷移!

     。ǘ┒斡^察,體會觀察位置不同,觀察結果不同。

      (1)學生觀察圖書柜

     。ㄊ孪仍趫D書柜兩側寫四(6)班和向陽小店,坐在兩側位置的同學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個信息)。

      有針對性地提問:①這個圖書箱從哪個班借來的?

      ②這個圖書箱是哪里買來的?

     、圩谥虚g的同學沒舉手,難道我們觀察得不仔細嗎?

      交流得出結論: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也就不同。

     。2)老師觀察圖書柜

      有針對性地提問:①想一想老師看到了幾個面?

     、诒饶銈兌嗫吹搅艘粋什么面?

      ③為什么會比你們多看到一個上面?

     、苣銈円蚕肟磫幔靠梢栽趺崔k?

      交流得出結論:觀察物體時還受到了高度的限制。

     。3)小小設計師

      小組合作設計:老師應該站在哪里? (3-4分鐘)

     、 只能看到正面。(交流時相機教學觀察方法,不僅要正對著門而且視線要低于上面。)

     、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右側面。

     、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左側面,還能看到上面。

      【設計意圖:“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于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不同、認識角度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即使相同的學習內(nèi)容、一樣的學習過程、同樣的學習環(huán)境,其學習的感受、體驗是不一樣的。在這里還由于每個學生所處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結果也就有所差異,適時提出三個巧妙的問題,讓學生在交流中,通過不同體驗的.交互與碰撞體會到觀察的角度不同,也就是觀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面也就不同。這時,教師也加入觀察的行列,和學生共同探究發(fā)現(xiàn),觀察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面也有可能不同。小小設計師的活動,鞏固了學生前兩次的觀察所得。三個環(huán)節(jié)遞進展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使學生的認知從對具體事物的外在觀察上升到超越事物本身的內(nèi)在的理性認識,這樣的觀察不僅是有趣、有序的,而且是有效、深刻的!

     。ㄈ┤斡^察,體會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談話:觀察物體是有學問的,有時我們能看到一個面,有時我們能看到兩個面,站在一個合適的角度,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三個面,那么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呢?

      1、活動探索:變換位置觀察長方體,一次最多能看到長方體的幾個面。

      出示活動要求:(1)把長方體放在桌子上固定不動。

     。2)先選一個位置看一下,能看到幾個面?

     。3)站起來換一個位置再看一下,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2、交流觀察活動體會。

      每組請代表交流小組內(nèi)的觀察結果,視頻展示,再次驗證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設計意圖:觀察長方體物體時,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當學生意見不一時,如何消除學生之間的紛爭?教師權威的武斷的裁決不是明智的舉措,那樣不會讓學生口服心服。這里,借助提前錄好的視頻,讓有不同意見的學生親自觀察,通過大屏幕能夠看到觀察的結果,人人擔當裁判的角色,真可謂“眼見為實”,棘手的問題在事實面前頓時化為烏有。】

     。ㄋ模┯^察正方體,不斷重組,消除疑點。

      1、觀察一個正方體: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出它們的形狀。

      2、觀察兩個正方體(橫著拼):從正面、上面和側面分別觀察出的是哪幅圖。

      3、觀察兩個正方體(豎著拼):從正面、上面和側面分別觀察出的是哪幅圖。

      4、小游戲,搭一搭。

      用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

     。1)從正面看到的是

     。2)從正面看到的是

     。3)再添加一個,用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從正面看到的還是

      【設計意圖:觀察正方體是從一個到兩個,兩個再到三個。從觀察一個正方體這個具體實物到觀察兩個正方體的實物找出相應的面,再到根據(jù)相應的視圖擺出三個正方體拼搭的實物。這一過程,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而給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和成功的機會,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引導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方向!

      三、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nèi)容通過一個具體的情境——四名同學分別從前面、后面和側面觀察一個熊貓實物玩具圖,通過學生的觀察,再結合書上給出的從四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圖,讓學生判斷四種形狀究竟是誰看到的。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并讓學生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都在進行對物體的觀察,他們從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經(jīng)積累了一部分的觀察體驗,對于處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該物體的形狀可能會不一樣這一事實,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只是在這節(jié)課學習以前學生的認識有的還比較模糊,有的還不很準確,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來幫助學生建立比較清楚的數(shù)學認識,從學科知識的角度來強化日常的生活經(jīng)驗,積累更加豐富的與數(shù)學有關的信息。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不一樣,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能夠運用“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觀察方法”辨認物體,體驗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獲得不同觀察結果的過程,發(fā)展直觀思想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會根據(jù)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探究新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 ↓

      鞏固應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1.實際切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照過相嗎?哪位同學給別人照過相?老師今天帶來了一臺照相機,誰想給大家拍照呢?(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拍照)

      師:你可真像個小攝影師!同學們想不想看看他拍得怎么樣?(教師操作,屏幕出示剛才在不同位置拍攝的照片)

      師:大家覺得拍得怎么樣?你最喜歡哪一張?這張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這位同學的哪一面呢?(學生討論、回答,課件點擊,對應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歡前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前面。

      生2:我最喜歡左面的,站在她的左邊,拍的是她的左面。

      2.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說得真不錯。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細觀察物體,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出示課題)

      【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師:(出示玩具熊貓)這是什么?(生答熊貓)大家看,老師手里的這只熊貓長什么樣子?

      生1:有兩只大大的黑眼睛,頭頂上的兩只耳朵也是黑色的。

      生2:手和腳是黑色的,肚皮是白色的。樣子很溫順。

      師: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只熊貓,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只熊貓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課件出示從前、后、左、右拍攝的熊貓照片)

      師: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看到了前面,它有白白的肚皮、粗粗的腿,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看到了右面,它有粗粗的腿和一只黑耳朵,和第三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了左面,它有粗壯的腿也有一只黑耳朵,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生4:我看到了后面,它的背部和頭部都是黑色的,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想統(tǒng)計一下人數(shù),請看到熊貓前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左面或右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師: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xiàn)在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

      生1:我看到了左面,剛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后面,剛才看到了左面。

      師:為什么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這是怎么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位置,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全面觀察。

      師: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恐龍?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位置去觀察)

      師:你在哪個位置觀察的?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師:這是老師繞著熊貓一圈拍攝到的錄像,我們來看一看吧!(課件展示玩具熊貓旋轉一圈的畫面,可以定格)

      (4)課間小歇。

      師:剛才我們觀察了熊貓,你們想不想到熊貓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熊貓都在干什么?(課件演示熊貓電影場景片段)

      (5)情感交流。

      師:看過之后,你想對熊貓說些什么?

      生1:那些小熊貓真可愛,我想養(yǎng)一只。

      生2:熊貓的世界真漂亮,我想去看一看。

      師:你們知不知道現(xiàn)在有多少只熊貓?今后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學生討論發(fā)言)

      【鞏固應用】

      1.做一做。

      師:(課件同步)這時,開來了一輛汽車,同學們都很好奇,圍著這輛汽車,想看個究竟。(課件出示四名學生圍著汽車圖)這是汽車的哪一面?(逐一設問)這四名同學分別看到了汽車的哪一面?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注意左側面和右側面的區(qū)別)

      2.擺一擺。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ㄒ唬┲涝诓煌较颍ㄇ懊妗⒑竺、左面、右面)上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ǘ┩ㄟ^觀察和想象,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ㄈ┞(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

      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難點關鍵:根據(jù)物體所呈現(xiàn)的形狀去確定觀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講授法

      學法: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書包,足球,同學、校門、教室的照片,微課,課件。

      課前準備工作:

      背誦古詩《題西林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我知道咱班的同學都喜歡故事,下面老師就和我們一起分享一則成語

      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問:看完了這則故事誰能告訴老師,這幾個盲人摸的是同一頭象,

      為什么他們描述出這頭大象的樣子不一樣呢?

      生:因為他們摸到的部位不同。什么原因導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

      師:站在不同的方向,導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覺到的大象的樣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樣子也會不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挖掘身邊素材,創(chuàng)設探究知識

     。1)觀察就是仔細看,老師拍了兩張咱們教室的照片,你們看看哪張照片是教室的前面?為什么?-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講座、鐘表……2號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

     。2)想一想:同是一間教室,怎么會看到不同的樣子呢?

      (因為拍攝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攝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后面的樣子,站在教室的后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樣子。)(板書前面、后面)

     。3)、歸納:因為我們所處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狀也不同。

     。ò鍟悍较虿煌 形狀不同)

      2、設計活動,再次體驗

      師:剛才小朋友表現(xiàn)的非常好,大多數(shù)同學已經(jīng)掌握了觀察的精髓。接下來我們?nèi)ビ^察一個實物書包。

      觀察之前有兩個問題:

     。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觀察書包,觀察書包的哪幾個面?—前后左右面,誰能先拿著書包向我們說說書包的前后左右面如何去辨認?

      生:匯報!(當我和書包方向一致時,我的前后左右就是書包的前后左右,所以書包)

     。2)師:你如何去觀察書包的四個面?

      生:下座位,其實就是變換方向

      師:還有沒有其它方法?—轉動書包

      看來方向改變的方法很多,就要我們看情況選擇適合我們的方法。

      師:現(xiàn)在看看活動要求,誰來讀讀:

      活動要求(三點): (布置2)

      1)、2人一組;

      2)、從四個面進行觀察;

      3)、對書包小聲說說:“我在書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

      重要的文字讀三遍,讓我們一起把紅色詞語讀三遍,好嗎?

      集體匯報,交流反饋

      1)、PPT演示書包前后左右四個面,分別說說:我在書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注意提示觀察的都是形狀而非顏色。)

      2)、同一個書包,為什么看到的樣子不同?

     。ò鍟鹤竺,右面,方向不同 形狀不同)

      3、解疑答惑,鞏固新知。

      我們今天知道了—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一定是不同的。

      這句話對嗎?想想?

      瞧,老師今天給我們帶來了個什么?足球,我們要從前后左右觀察這個籃球,

      你看到的都是什么圖形 —圓形。那么誰愿意把這句話修改一下?

      我們的結論: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還可更簡潔的說成: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不同的。

     。ò鍟嚎赡埽

      三、總結全課:我們今天學了

      從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不同的,F(xiàn)在讓我們稍作休息,來玩一個游戲吧!

      四、課間休息:(布置3)

      小游戲:考考大家,比比誰的反應快,我說動作你來做

      高舉左手,手放下;高舉右手,手放下。

      老師和大家一起做,高舉左手,老師怎么和大家的不一樣?老師做錯了?你們做錯了?呢我們?yōu)槭裁床灰粯?老師?右邊是哪邊?左邊呢?前面呢?后面呢?

      呢我換個方向站,你還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嗎?這樣站呢?呢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樣呢?我該怎么站?—后腦勺面向大家,這回對了嗎?

      我們一起來做一遍:高舉左手,手放下;高舉右手,手放下。

      五、鞏固練習

      1、游戲做完了,我們接下來要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了?來看這道題,誰愿意當個小老師給我們來講講?—播放試題微課

      2、誰能象剛剛的小老師一樣,再試試。

      下面那幅圖是淘氣看到的?(畫“√”)

      和他一樣嗎?你觀察的很仔細,獎給你個貼畫?誰來說下一道題。

      3、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么?連一連。

      你不但觀察仔細,而且反映的相對快,貼畫獎勵給你!下來就要所學知識解決點實際問題了,

      4、看!這有兩張學校大門的照片,誰來看看哪張是在學校外面拍的,為什么?另一張呢?

      看來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獎給你個貼畫?

      5、還有點時間。我們來一起分享幾組圖片好嗎?猜猜看!

      美好的時光美好的人!

      六、引用古詩,全課小節(jié):

      同學們,不同的方向觀察事物,看到的結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樣的這句話

      在生活中也適用,曾經(jīng)就有這么一首詩巧妙地寫出了這一數(shù)學現(xiàn)象,這就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讓我們在用這節(jié)課的知識再去體會這首詩的含義吧。

      七、實踐延學

      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觀察家里的物品,說給爸爸媽媽或好朋友聽,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師相信你一定說得非常好。

      八、板書

      觀察物體

      前面

      后面 可能

      方向 不同 形狀不同

      右面

      左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5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63頁~64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圍不一樣。

      2、 通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范圍越來越小。

      教學重點:觀察、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感覺。

      教學準備:一個圓柱體的茶葉盒或者餅干筒。

      教學過程:

      一、準備鋪墊

      1、 教師將一個圓柱體的餅干筒放在講桌上,讓學生分別蹲著看、站在講臺下看、站在講臺上看。

      2、 讓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么樣子,再讓看過的學生談一談看到的情況。

      3、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由低到高看物體,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ㄒ唬┯傻偷礁哂^察物體(第63頁)

      1、 在講桌上照書上的圖擺好教具,讓學生由下到上進行觀察,說出感覺有什么不同。

      2、 讓學生看書,并模擬書上的情景觀察講桌上的物體,體會由低到高不同的畫面。

      3、 標出觀察順序。

      4、 師:你在生活中有類似的經(jīng)歷嗎?和同學說一說。

      (二)由遠到近觀察物體(第64頁)

      1、 模擬情景,在講桌上擺一個房子模型,房子后面擺幾個高一點的長方體當作小樹。

      2、 讓4、5個學生在教室最后觀察,然后向前走到講桌近處觀察。

      3、 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兩次看到的畫面有什么不同。

      4、 讓觀察的同學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三、嘗試練習

      1、獨立解決書上“說一說”。

      2、指導學生完成“試一試”。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積極主動參與觀察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本課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所要觀察的是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在第一冊學過“位置與順序”,已經(jīng)知道長方體有前后、上下、左右6個面;在第二冊的“觀察物體”中,對“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形狀不一樣”也有所體驗。在這個認知基礎上,本節(jié)課要在觀察長方體的活動中,體驗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個面,發(fā)展空間觀念,同時,會辨認長方體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為今后從正面、側面和上面三個方向觀察物體打基礎。

      〖課堂實錄〗

      片段一

      師:今天我們來觀察物體,你們猜一猜要觀察什么物體呢?

     。ㄓ械膶W生說電視機,有的學生說房子,還有一位學生說外星人。全班同學笑了,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師:同學們學習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上課離不開講臺。今天老師就請大家觀察這張講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師:下面我們分五個小組活動,請第一小組先到前面來觀察這張講臺。

     。▽W生安靜下來)你們各自選擇一個位置觀察,再交換位置觀察,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指導這個小組學生變換觀察的角度,進行有序的觀察,為其他小組的觀察活動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組上來觀察時,班上最調皮的陽志江同學繞過桌子的側面,一下子就鉆進了講臺下層的格欄里躺下了。

      師:你在干什么呀?

      陽:老師您瞧,我在觀察講臺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見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見了。

     。ㄎ屹澰S地對他點點頭,學生觀察的興致更高了。)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講臺,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先匯報?請說一說你們是站在哪個位置觀察的,看到了什么?

     。ê⒆觽兊男∈峙e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的同學站在這里看(他指了指講臺桌的左側,一位同學插嘴說:這是旁邊。另一位學生又說:這是側面。)

      師:你們認為哪種說法好?

      生1:我認為左側面好,因為桌子有兩個側面。站在講臺桌的左側,我看到了講臺桌的左側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筆盒。

      師:喔,看到了兩個面。

      生2:我們組的同學站在講臺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講桌的`兩個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講臺桌的一角觀察,可以看到三個面:上面、側面和前面。我們組的結論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講臺桌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師:你們小組真能干,同學們還有補充的嗎?

      生4:我們組看到的講臺桌的形狀和生1是一樣的,不過,我站在這邊,

      (指了指講臺的右側,又想了想。)就是右側面。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還有不同的嗎?

      生2:我們組有的同學是蹲著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個面,蹲在側面就看到側面一個面。我們的結論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講臺桌的面的個數(shù)也不一樣。

      生3:我們組的同學還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個面。我們覺得最少可以看到一個面,最多看到三個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立體圖形,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三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幾何圖形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2.過程與方法

      借助用正方體搭立體圖形的活動,經(jīng)歷觀察、想象及驗證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辨認從前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模型的形狀。

      教學難點:根據(jù)從不同位置觀察一個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能用正方體進行拼搭。 教學準備

      課件、正方體模型、攝像頭、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師:當下我們的中國正在飛速發(fā)展,自主品牌越來越有競爭力,剛剛在汽車博覽會上就新發(fā)布了一款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無論是外形、動力還是空間都獲得一片好評,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出示圖片)

      2.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款車怎么樣?為什么攝像師對相同的一款車要拍這么多張照片呢?

      預設:

      生:方便全面觀察。

      3.師:看來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物體,通常我們從幾個方向觀察物體? 預設:

      生:從前面看、從上面看和從左面看。 (教師板書:從前面看、從上面看和從左面看)

      4.師:如果給你一個組合的立體圖形,你會觀察嗎?我們就從這三個方向進一步全面地觀察物體,看看大家能夠有什么收獲?(板書題目: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觀察同一立體圖形。

      (1)師:請看屏幕,這是由四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有三名同學進行了觀察:

      你能想象一下這三名同學分別是從哪幾個方向進行觀察的嗎?

      預設:

      生:小剛從上面看的,小麗從前面看的,小明從左面看的。

      (2)師:到底對不對呢?你們的桌子上也有四個小正方體,請你們搭出這個立體圖形,實際觀察一下。

      (3)出示活動建議。

      ①分別從前面、上面、左面觀察立體圖形。 ②在方格紙上拼擺出你看到的圖形。

     、垓炞C拼擺的圖形與觀察到的是否一樣。 (4)學生活動,師巡視。

      (5)匯報信息:(將學生作品貼黑板上)

      (6)集體反饋。

      問:誰的觀察結果和他的一樣?看看,我們剛才的判斷對嗎?

      (7)小結:我們分別從前面、上面、左面,觀察了這個立體圖形,通過從不同方向進行的觀察,對于這個觀察結果,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預設:

      生:通過觀察這個立體圖形,我們發(fā)現(xiàn):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觀察不同立體圖形。

      (1)師: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這個由老師搭成的立體圖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試試?

      (2)某學生任意將四個小正方體拼擺成下列幾何圖體。(教師黑板上貼出學生對應作品)

      預設:

      (3)師:請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幾何體從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狀。

      (4)學生動手操作。 (5)反饋交流,展示作品。 3.確定方法。

      (1)師:我們已經(jīng)觀察了兩個不同的幾何體,結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嗎?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應該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嗎?同桌討論一下。

      (2)集體交流。 (3)方法提煉。

      先確定幾何體的長、寬、高,

      從前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高這兩個要素; 從上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寬這兩個要素; 從左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寬和高這兩個要素。

      三、鞏固提高

      1.基礎練習。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物體的樣子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師(談話激趣):小朋友們,你們拍過照片嗎?老師給我們班的一位同學拍了幾張照片,你們想看嗎?(課件顯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從背面不能確定是誰)

      師:從背面看很難確定是誰,我們讓她轉過來看看。(課件顯示女孩的側面照片,學生發(fā)現(xiàn):從側面也不能確定是誰)

      師: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誰,應該從哪面拍呢?(生:正面)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正面,你們要立刻告訴我她的名字,好嗎?

      2.師(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課始讓學生在猜測中初步感知背面、側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詞,在學生興致勃勃的參與中,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二、合作探究,學會觀察

      1.確定自己的位置。

      (1)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可愛的機器貓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歡迎嗎?可是機器貓說了,小朋友們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靜靜地、仔細地觀察。(學生按要求四人一組圍著機器貓坐正)

      (2)師:請坐在機器貓前面的同學舉起手,請坐在機器貓后面的同學點點頭,請坐在機器貓左面的同學揮揮手,請坐在機器貓右面的同學鼓鼓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并通過不同的方式互動,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注意力。

      2.明確要求,觀察一個面。

      師:機器貓可愛嗎?請小朋友面向機器貓坐好,頭不要偏、不要動,仔細觀察:在你這個位置,看到了機器貓的哪些部位?分別是什么樣子的?

      (1)學生獨立觀察后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師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學生匯報交流,在交流的同時,有的學生忍不住扭過頭去看其他學生觀察的那幾個面)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學生通過觀察機器貓的一個面并進行交流,初步感受到從不同的面觀察機器貓是不一樣的。由于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強,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觀察的那幾個面,自然過渡到了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3.小組合作,觀察四個面。(觀察機器貓的前、后、左、右四個面)

      師: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機器貓的一個面,如果不影響他人觀察,自己又能從不同的`幾個面觀察,該怎么辦呢?(學生建議可以讓小組內(nèi)的同學互相換位置觀察)

      師:下面就請組內(nèi)的同學互相商量換位置進行觀察,可以多換幾次,爭取把4個面都看到,并把它每個面的樣子記在心里。

      (1)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時指導學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換座位)

      (2)全班交流。

      師:每個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個位置仔細觀察了機器貓,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們。(課件依次顯示機器貓的四個面,最后四個面同時固定在一個畫面上)

      師:這幾照片分別是從機器貓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給學生時間思考,再組織全班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先互相說一說,接著全班交流,在交流中達成共識: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機器貓的樣子也是不同的)

      師(小結):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體的樣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樣子綜合起來,才能形成對這個物體的全面認識。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還充裕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把課堂變成學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與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樣子。此時的課堂呈現(xiàn)一片生機勃勃、有條不紊的學習場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主動發(fā)現(xiàn)。學生不僅體會到了觀察物體的方法,而且在小組活動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商量,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合作的意識。

      三、鞏固運用,深化提高

      1.試一試。

      (1)觀察玩具恐龍(課本第67頁例1)。

      先指名學生說一說三位小朋友分別在恐龍的什么位置,再交流三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2)觀察數(shù)學書(課本第67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然后組織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課件出示三名學生觀察茶壺的場景,接著逐一出示茶壺圖片,讓學生思考分別是誰看到的。(先獨立思考、組內(nèi)交流,再組織全班交流)

      (2)課件逐一出示茶壺的底面和上面的圖片,讓學生想一想是從哪面觀察到的。

      (先讓學生猜想,再拿出茶壺讓學生觀察,驗證猜想是否正確)

      3.用一用。

      (1)課件依次出示從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體不同的幾個面,讓學生判斷拍的是哪個面,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如通過觀察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奮勇拼搏的側面照片和高舉五星紅旗的正面照片,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一些物體,仔細觀察并和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在層層深入的練習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樣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最后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延伸到課后,實現(xiàn)課堂內(nèi)外的有效統(tǒng)一。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9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67頁

      教學目標:

      1、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到簡單物體的正面、側面、背面的形狀。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生活。

      4、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5、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教具:

      課件、聰聰明明玩具、相片、相機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談話:11月1日是我們班的李彤同學的生日,媽媽帶她去公園照相,她可高興了,可是她拿了照片以后,怎么都不高興?你們想知道嗎?請聽他說:(這些照片,為什么沒照到我的臉呢?)

      同學們:你能幫她解答嗎?

      生:因為攝影師只拍的側面和她的后面。

     。2)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說得真不錯,因為人或物體都有各個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觀察某一面,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怎樣觀察物體。(出示課題:觀察物體)

      二、觀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今天,老師帶來聰聰和明明給同學們觀察,請同學們按自己現(xiàn)在的位置來觀察,說說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樣子?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一下。

      請組長回答:(聽了小組同學的發(fā)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0

      問:你看到了明明的那里?這是她的什么面?你在她的什么位置觀察?

      問:有誰跟他一樣的?請站起來。為什么?(同一方向觀察)

     。2)換位觀察

      下面,請同桌同學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觀察,看看你們看到的與剛才是一樣?同桌說一說。

      小結:對了我們要仔細觀察事物,因為觀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體一面也不一樣。(板書)

      三、深入了解

      剛才我們觀察了聰聰和明明,下面看看書本中小亮、小明、小紅他在觀察什么?(恐龍)是同一個位置嗎?下面的三副圖分別是誰看到的?為什么?(同桌說一說)

      出示p67電腦;(出示恐龍的側面、正面、后面)

      四、多種練習,鞏固知識

     。ǎ。┍纫槐日l的反應快。

      請小組長將同組的同學的'數(shù)學書收齊,面向后面的老師,把它豎在桌子上,然后仔細看老師出示的哪一面,就立刻跑到看到這一面的相應位置,看誰反應得最快?

     。2)在書本上連線(p70)

      (3)猜一猜

      師:大家都知道了怎么去觀察物體,那么請你來猜一猜這是什么物體?(門、飛機等)

     。4)來做一做導演

      請三位同學到廣臺示拍戲。

     。5)看圖片(電腦出示)

      下面老師帶同學們?nèi)タ纯次覀儗W校不同的一面。

      五、總結

      師:這節(jié)課學了什么?你覺得怎樣?

      六、后備題:(自由畫)

      出示機器人讓學生選擇從不同的角度去描畫不同的一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0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77頁“搭一搭”

      【教學目標】(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2)能根據(jù)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面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能根據(jù)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shù)量范圍。

      【教學重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空間圖形的平面和立體想象找出被遮擋住的小立方塊。

      【教具準備】小立方體(學生用),大立方體(教師用),比賽記錄紙(每小組一張)。

      教學前準備:(學生每四人一組)。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說明

      一、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立體

      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

      1、創(chuàng)設“比賽”情景一開展比賽,激發(fā)學生

     。1)觀察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學習興趣。

     。ㄒ(guī)則,無遮擋)

     。2)想一想,從正面看是什么形狀,從側面、從比較簡單的無遮擋實

      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狀?物入手,發(fā)現(xiàn)實物與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3)畫一畫

     。ㄉ鷨为毊嫵鰪恼、側面、上面觀察到的

      和想象的立體圖形)創(chuàng)設生與生交流環(huán)境

     。4)同組同學交流對比,討論修改后完成比賽記再到師與生交流環(huán)境

      錄紙項目一。最終實現(xiàn)交流互動。

     。5)各組代表上臺投影展示本組比賽作品。

     。6)師:你們畫出的.從三個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充分體現(xiàn)學生個性,

      與看到的立體圖形符合嗎?說說理由。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生:

     。7)師:這個立體圖形是個長方體,從正面看和

      從上面看或從側面看都沒有被遮擋小立方體,所以

      就比較直觀,容易觀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狀。

      2、創(chuàng)設“比賽”情景二

      (1)變換成以下的形狀,從不同方向再觀察,

      想象它的形狀,并畫出來。

     。2)畫一畫從比較簡單的無遮擋實

     。ㄉ鷨为毊嫵鰪恼、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觀察進入到有遮擋的

      和想象的立體圖形)實物觀察,培養(yǎng)學生空

      (3)同組同學交流對比,討論修改后完成比賽記間想象能力。由淺及深

      錄紙項目二由直觀到抽象,很符合

      (4)各組代表上臺投影展示本組比賽作品。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1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觀察物體這個內(nèi)容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并且已經(jīng)學習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識,但在數(shù)學課堂中還需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觀察、實踐的能力,讓孩子們通過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由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jù)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能力;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從課件動畫中學習公路交通安全和做個有愛心的人。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課件,教具:玩具象,學具:爛蘋果、文具盒、牛奶盒、茶杯、筆座、存錢罐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熱]

      談話:小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見到大家!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小朋友今天都穿的好漂亮啊,你覺得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和平時上課有什么不一樣嗎?(教室里有很多聽課的老師;今天是倪老師給我們上課......)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上課之前讓我們先來玩?zhèn)猜謎語的游戲好嗎?

      頭戴大紅帽,身披五彩衣,清晨唱一曲,紅日東方起。(猜一動物)

      一根枯枝開滿花,黃黃的臉兒笑哈哈,告訴人們春來了。(猜一植物)

      根據(jù)這兩個謎語,你有什么想法呢?

      師:觀察物體時要抓住特征,這樣以后這類謎語就再也難不到你了!這節(jié)課就讓老師成為大家的伙伴,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吧!有一位神秘的客人告訴老師,如果我們班的小朋友肯動腦筋、積極發(fā)言的話,她會來到我們的課堂表揚我們的,大家想不想得到她的表揚啊?(想。┠蔷妥屛覀冋J真聽講,用行動來歡迎她好嗎?(好。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快速地將教師融入到學生當中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課堂從一個愉快地氛圍中開始。兩個謎語,啟示學生觀察物體時要抓主要特征。介紹神秘客人,提出學習要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體驗成功打下基礎。]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探究。

      1、出示爛蘋果讓學生觀察。

     。1)將好的一面展現(xiàn)給學生讓大家觀察,指名回答所看所想。

     。2)一部分孩子會想吃,抽想吃的孩子代表到講臺上,從老師的角度觀察蘋果的底面。

     。3)將爛蘋果的底面展現(xiàn)給全體學生觀察。

      2、教師相機導入課題,:對,看東西要從不同的位置上觀察才清楚。像這樣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或者站在同一位置觀察物體的不同面看到的都會不一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爛蘋果入手,從而引出要從多個角度來觀察物體,很自然地導入課題。這樣可以讓學生覺得更貼近他們的生活,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出示實物玩具小象,引導學生初步感知。

      (1)請不同方位的小朋友談談你看到的小象是什么樣子的?

     。2)引入“前面”、“側面”、“后面”的概念。

     。3)小朋友都是觀察同一個小象,為什么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4)小朋友們觀察地真仔細,為了表揚大家,小象決定給大伙跳支舞。(撥動開關,玩具小象開始唱歌跳舞。)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實物教具,讓學生初步感知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不一樣。小象跳舞激發(fā)了孩子們繼續(xù)學習的熱情,活躍了課堂。]

      2、出示課件一動畫教學,了解新知。

     。1)小麗站在公路邊和人行橫道中間看到的汽車一樣嗎?各是什么面?

     。ㄖ该卮,同時滲透德育教育:注意公路交通安全,過公路走人行橫道。)

      (2)同一個垃圾筒為什么小明不知道?小麗知道嗎?為什么?

     。ㄍ澜涣鳌⒂懻摚

     。3)汽車在行駛途中,我們可以看到哪些面?

     。ㄖ该卮穑

     。4)站在正方體募捐箱前,三個小伙伴分別看到的是什么面?為什么大家看到的會不一樣呢?(板書: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

      (組內(nèi)交流,合作探究,反饋匯報)

     。5)拓展:三個小伙伴站在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幅畫,各自看到了什么圖形?

     。ㄈ嘟涣、討論,教師點撥)

     。6)滲透德育教育:我們應該象三個小伙伴學習做個有愛心的人,幫助有困難的人。

     。7)教師在黑板上出示神秘客人(笑臉娃娃),及時對孩子們課堂表現(xiàn)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運用動畫故事進行教學,抓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卡通動漫的特點,讓學生在看動畫的過程中愉快地學習,輕松地掌握學習目標。同時,自然而然地進行德育滲透,體現(xiàn)愉快教學。]

      三、合作交流,觀察物體。

      1、談話:剛才我們一起觀看了動畫片學習了觀察物體,小朋友你知道該怎么樣觀察了嗎?

      師:觀察物體除了從前后觀察,還可以從前后左右上下六個方向進行觀察。

      2、運用所學,分組觀察實物,各組分發(fā)學具。

      3、請各組同學從不同方向觀察學具,組內(nèi)交流。

      4、教師各組巡視指導。

      5、全班交流:通過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小結:同樣的物體,如果我們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就會看到不一樣的形狀。(板書:看到的形狀不一樣)

      7、師激勵孩子們:小朋友們表現(xiàn)真棒,神秘客人臉都笑紅了,它在表揚大家呢!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實踐,放手讓學生全面觀察,進一步驗證上一個環(huán)節(jié)所學到的知識,同時也促進了孩子們的合作探究意識。]

      四、實踐運用,發(fā)展思維。

      1、出示課本67頁兩幅主題圖,討論完成。

      2、出示課件練習題,進行鞏固練習。

     。1)笑笑和淘氣觀察汽車,他們各自看到汽車的哪一面?

     。ń處熤该卮穑鍪菊_答案。)

     。2)淘氣和笑笑與熊貓貝貝說話呢,哪一幅是淘氣看到的?

     。ㄖ该卮,出示答案)

     。3)小動物也學習!小貓和小猴在觀察大象時看到的是哪一面?連一連。

     。▽W生邊回答教師邊出示答案)

      (4)三個小朋友一起觀察茶壺,看到的分別是什么樣子?

     。ㄖ该卮穑粲欣щy,請其他小朋友幫助)

     。5)淘氣和笑笑各自觀察一個茶壺,他們看到的分別是什么樣子呢?

      (請班長指名一個小朋友回答)

      3、教師再次表揚小朋友:神秘客人出現(xiàn)跳舞,再次表揚大家。

      [設計意圖:根據(jù)課件提供的幻燈圖片,讓學生學會辨認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與空間觀念。再此練習過程中讓學生們體驗成功,體驗收獲,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激發(fā)了他們以后學習的動力。]

      五、課堂小結,師生互評。

      1、這節(jié)課很快就要結束了,你肯定有話對同學們或者老師說吧,你最想說什么呢?

      2、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設計意圖:在總結的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可更多地了解到學生對本堂課的反饋信息,利于課后教學反思;教師總結既點出本節(jié)課的精髓又對孩子們提出希望。]

      六、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請小朋友們回家觀看盲人摸象的故事,把你的想法跟爸爸媽媽說說。

      2、課后請同學們自己再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看會看到哪些不同的樣子?把你看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交流。

      [設計意圖:數(shù)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布置這兩項課外作業(yè)不僅可以鞏固本堂課的知識,還可以讓學生懂得生活就是一個大課堂,處處都有學問。]

      七、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2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猜圖游戲,激發(fā)熱情。(師:你看到的只是它的一半,猜一猜它是什么?)

     。2)提出質疑,學生解答。(師:猜得好快呀!誰來說說自己在猜的時候是怎么想的?)

      (3)揭示答案。

      二、自主探究

      1、探索發(fā)現(xiàn)(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1)觀察圖形,探索特征。

      看看這些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特點。(了解軸對稱圖形的一般特點,對稱軸的兩邊完全一樣)

      (對于學生的回答都給與肯定,尤其是當學生冒出“對稱”“完全重合”這樣高度凝練的詞語時應該用贊賞的語言給予鼓勵。)

     。2)折圖演示,得出結論。(師:剛才我們猜的這些圖形,對折以后,發(fā)現(xiàn)兩側的圖形都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

      (3)板書課題,提出質疑。(師:他們都是軸對稱圖形,請問軸在哪?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折痕就是軸對稱圖形的軸)

     。4)圖形演示,明確畫法。(師:折痕所在的直線就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課件演示,明確指出對稱軸要畫成一條直的虛線,而且要畫的長一些。)

     。5)再次質疑,嚴格區(qū)別。

      師:對稱軸指的是什么?生:一條直的虛線。

      師:軸對稱指的是什么?生:圖形的特征。(這兩個問題有點難度,學生需要老師的引導與點撥。)

      2、操作實踐

     。1)欣賞激趣,嘗試制作。(老師撕一個圖案,問學生想不想撕一個,演示并講清怎么撕的---把一張紙對折以后,在折痕的這邊撕出要的圖形的一半,就可以得到一個你喜歡的軸稱圖形。)

     。2)欣賞作品,牢記特征。(大家的小手可真巧,撕出了這么多漂亮的圖形,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特征?生答)

      師在課題下板書特征:對折后兩側能夠完全重合,有對稱軸。

      三、加深認識

     。ㄒ唬┗A練習,鞏固所學

      (1)圖片欣賞,加深感知。(PPT出示具有中國特色的臉譜以及民間剪紙,感受美的同時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2)重溫特征,辨圖解惑。(出示一張帶煙囪的小房子圖片,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學生認為不可,只有一門一窗。師換圖片出現(xiàn)一門兩窗,生判斷出是)

      得出結論:標準的軸對稱圖形不但圖形兩側要完全重合,而且圖形上的圖案也要完全重合。

     。3)獨立做題,驗證所學。(P13練習,先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再選出兩個軸對稱圖形并畫出它們的對稱軸,做完后集體訂正。電腦出示畫對稱軸的過程,讓學生看看自己畫的對稱軸標準不標準,并作出適當修改)

     。ǘ┚C合練習,拓展思維

      1、游戲—全體起立,跟著音樂做動作,音樂停時擺出一個對稱姿勢。再請三人上臺表演。

      2、搶答。觀察周圍哪些事物的形狀是軸對稱圖形。

     。ㄟ@樣設計,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檢查了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三)找出同一物體上的不同對稱軸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了對稱軸。那我們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它們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呢?它們的對稱軸在哪里呢?

      師:請同學們拿出桌上的長方形、正方形、圓,每人拿一種圖形,動手折一折,畫一畫它們的對稱軸,再把你的想法在組內(nèi)說一說。(學生動手折、畫、討論)

      指名學生上臺展示長方形的對稱軸

     。ǹ磥黹L方形的對稱軸還不止一條呢!那正方形的對稱軸又有幾條呢?那圓的對稱軸又有多少條呢?你們找到了嗎?)

      請找到最多條對稱軸的同學上來折。

      師:看來圓的對稱軸有許多許多,也就是無數(shù)條”。(師邊說,邊動手演示,最后課件展示)。

     。ㄍ瑢W們可真了不起,能夠找出同一物體上的不同的對稱軸,那請同學們再仔細找一找剛才這道題里星星的這個軸對稱圖形,它還有別的對稱軸嗎?學生找出星星的另外幾條對稱軸。)

      小結:看來我們認識的圖形,有的是軸對稱圖形,有的不是軸對稱圖形。有的軸對稱圖形只有一條對稱軸,有的有好幾條對稱軸,有的圖形,它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我們在找的時候一定要細心觀察。

      4、畫出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師:老師這節(jié)課還給大家?guī)砹藘晌慌笥,你們想見見他們嗎?/p>

      師:它們還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另一半給藏起來了,你們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它們的另一半嗎? (完成70頁練習,組內(nèi)展示學生的結果)

      5、提高練習,加深所學(PPT出示)

     。1)下面的數(shù)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0123456789

     。2)下面的英文字母,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ABCDEFGHMQ

     。3)下面的漢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喜工中由日口甲……

     。4)其實生活中的對稱圖形很多,老師搜集了一些對稱圖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對稱圖形! (學生欣賞)

      你們覺得這些圖形和建筑美不美?(美)

      看來生活中的對稱圖形很美,很美,它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加五彩繽紛。

      四、動手操作,升華知識

      展示剪紙拼貼畫,問:你們想不想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一幅美麗又有意義的畫。小組合作:剪你喜歡的對稱圖形,并拼貼成一幅漂亮的畫。(配樂剪軸對稱圖形比賽。)

      把剪得的作品貼在黑板上讓大家欣賞。

     。ㄔ跉g樂的音樂聲中競賽,目的是使學生的身心得到調節(jié);把學生作品貼在黑板上,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軸對稱圖形的美。)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結束語:對稱是一種美,是數(shù)學美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xiàn),希望大家能運用今天所學知識把我們生活裝扮得更美麗、更精彩!

      附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如果一條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

      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對稱軸: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初步滲透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師:同學們,你們?nèi)ミ^動物園嗎?動物園里都有什么呀?誰來說一說?老師今天也帶大家去動物園看一看,多么漂亮的孔雀呀!快來給它照個像!

      教師出示課件“觀察物體”。

      師: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誰照的嗎?

      學生分組活動,派代表說出答案,教師操作動畫,對答案予以鼓勵。

      師:你們說得很對!看!美麗的孔雀都開屏了!

      師:生活中,我們在觀察一個物體時,可能由于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對物體的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

      2.

      師: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們看到的'車的樣子都是怎樣的呢?

      師(拿出一個汽車玩具,走到教室中間):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老師手上的小汽車,然后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

     。ㄉㄟ^觀察,在小組內(nèi)自由述說自己看到的小汽車部位)

      師:還有誰看到小汽車得車頭?請舉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車尾。

      生:我看到的是車的左側面。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屏幕顯示三個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觀察小汽車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這三個小朋友也在觀察小汽車,他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是第幾幅圖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后)連線。

      師:如果我們想到高處去看看小汽車,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呢?你能試著畫一畫么?

      教師指導學生用玩具汽車做模型!分別觀察汽車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練習鞏固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大家都知道了怎樣去觀察物體。

      1.下面這些圖都是誰看到的呀?

      問:考慮一下,如果只給你一個角度的圖片,你能認出它嗎?

      2.老師這里有幾本書,根據(jù)你看到的畫面,你能知道老師拿得是什么書嗎?

      師: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

      三、教師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四、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前面

      后面

      側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4

      學習內(nèi)容:

      教材第2頁例2。教材第3~4頁練習一第3、6、7題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

      2.能根據(jù)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能根據(jù)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shù)量范圍。

      3.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直觀和有條理的思考,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能根據(jù)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行空間圖形的平面和立體想象來找出被遮擋住的小立方塊。

      教具運用:

      課件,小正方體積木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給出一個實物圖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讓同學畫不同的擺放方法,引導學習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

      【新課講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頁例2。

     。2)師:這是一個用3個小正方體搭出的立體圖形,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所畫下的形狀。同學們,你能不能用小正方體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3)學生小組合作操作。

      (4)各組展示本組搭好的作品。

     。5)師:請說一說你搭過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師:可以先根據(jù)正面圖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體圖形,再根據(jù)上面觀察到的圖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體圖形,最后根據(jù)左面圖形確定最后的立體圖形。根據(jù)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只有唯一的一種情況。

      【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2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頁練習一第3、6、7題。

      【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究了一個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呢?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

      設計提要:

      “觀察物體”重在“觀察”。本課設計了形式多樣的觀察活動,為學生展開空間想象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觀察物體”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觀察”的層面上,本課讓學生經(jīng)歷了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的過程,意在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第三,本課中大膽使用了攝像機這一現(xiàn)代化工具,恰倒好處地解決了學生“有觀察難表達”的問題。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P41,觀察物體(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活動,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兩組立體圖形組合而成的較復雜的物體時所看到的不同形狀。

      2、通過實際操作,結合學生的合理想象,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兩組立體圖形組合而成的較復雜的物體時所看到的不同形狀。

      2、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從某些角度觀察物體時,會發(fā)生遮擋的情況。

      教學準備:攝像機、多媒體課件、正方體、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層層推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二)。

      2、觀察一個正方體

      師:(出示一個正方體,如圖,并擺放到合適的位置。)同學們,這是一個正方體,我把它擺到這個位置上。請每個小組也拿出一個正方體,像老師這樣擺到你們桌子的正中央。開始吧!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個正方體,從你現(xiàn)在的方向看過去,你看到了什么?

      應變預設:

      學生觀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師要注意:1、指導學生調整觀察角度,盡可能垂直于被觀察的那個面的視角出發(fā)來觀察正方體;2、學生的回答可能會不完整,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完整的回答:我從( )方向看到( )個( )形。

      3、觀察二個正方體

      師:(添加一個正方體,如圖,拼成一個長方體)請各小組像老師這樣添上一個正方體。

      師:請同學們繼續(xù)觀察,現(xiàn)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們都還是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嗎?

      師:我們已經(jīng)在桌子上放了兩個正方體,為什么左、右兩邊的同學還是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

      應變預設:

      這樣的簡單的遮擋現(xiàn)象是第一課時的學習內(nèi)容,大部分同學應該能夠給出合理的解釋,如果還有人不清楚,可以適當給予提示,讓他們明白,這是由于遮擋的緣故。

      4、觀察三個正方體

      師:(再添加一個正方體,如下圖)請同學們再加上一個正方體,繼續(xù)觀察,現(xiàn)在,從正面觀察的同學,你們看到了什么?

      板書: 從正面看

      師:從正面觀察到的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呢?請同學們都一起到正面來看看!

      師:那從上面觀察會看到什么呢?現(xiàn)在,也請大家一起從上面觀察觀察。

      板書: 從上面看

      師:請同學們再一起來觀察左面,還是看到三個正方形嗎?

      板書: 從左面看

      應變預設:

      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從正面觀察的.同學,看到的是三個正方形;而從左側觀察的同學,仍然只看到一個正方形,這同樣是由于遮擋的緣故。

      [評析:從觀察一個正方體入手,再到觀察由兩個、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簡單立體圖形,這樣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又顯得自然、樸實、富有思考性。]

      二、仔細觀察,探究規(guī)律

      師:同學們真棒!不僅已經(jīng)學會了觀察一個正方體,而且還學會了觀察由一組正方體組成的物體,并且還能正確認識遮擋現(xiàn)象,你們真的了不起!

      師:如果我像這樣再加一個正方體(如下圖),這就成了一個由兩組正方體拼成的物體了。同學們想象一下,從正面、上面和左面觀察這個物體,你可能會看到怎樣的形狀呢?

      師: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師:現(xiàn)在,請各小組像老師這樣,再添加一個正方體。

      師:擺好了嗎?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是否與你剛才的想象相同呢?

      1、從正面觀察

      師:好,同學們,從正面觀察,你們看到怎樣的形狀?

      師:(把攝像機擺到正面,將這個物體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雖然這是由兩組正方體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擋的緣故,從正面觀察我們?nèi)匀恢豢吹搅诉@樣的三個正方形。

      板書: 從正面看

      2、從上面觀察

      師:現(xiàn)在我想問問,從上面觀察,你們看到的仍然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嗎?

      師:哦,“多了一個正方形”!好,老師這里就有一個正方形,誰能把它擺在黑板上合適的地方,拼出你從上面觀察到的形狀?

      應變預設:

      一般會擺出如下圖的兩種形狀,老師都應給予肯定,不過,黑板上只保留從正上方觀察到的如上左圖的形狀。

      師:(用攝像機拍攝這個物體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從上面觀察,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是由兩組正方體組成的,這一組有三個正方體,另一組有一個正方體,所以從上往下觀察,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四個正方形。

      板書: 從上面看

      [評析:充分利用前面的觀察成果,著眼于兩組與一組的不同展開教學,重點突出,學生的思維也更加集中。]

      3、從兩側觀察

      (1)從左側觀察

      師:現(xiàn)在,我們再從左側來觀察,你們看到的仍然只是這樣的一個正方形嗎?

      師:“不是”?那誰來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樣的形狀?

      師:哦,你們看到了“兩個正方形”!誰能上來擺一擺嗎?

      板書: 從左面看

      師:(把攝像機擺到左側)從左面看,我們清楚地看到這是由兩組正方體組成的。我們已經(jīng)知道前面一組是由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為什么從左面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

      (2)從右面觀察

      師:現(xiàn)在,請大家都到右側觀察觀察,看看你們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們看到的畫到紙上。開始吧!

      應變預設:

      指導學生在觀察時明確:這是由幾組正方體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組各是什么形狀?它們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問題,學生就會把看到的形狀畫出來了。

      師:畫好了嗎?誰愿意把你的作業(yè)拿出來讓大家欣賞欣賞?

      師:(把攝像機擺到右側)從右側觀察,我們?nèi)匀豢吹接袃山M正方體,我們看到的每一組都是一個正方形,它們組成了這樣的形狀。

      板書: 從左(右)面看

      應變預設:

      通過觀察這個立體圖形的右面,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也分別相同,這時,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師:請大家翻開課本P41頁,把例題3補充完整。

      [評析:由于舊知識的鋪墊,例題自然呈現(xiàn),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親身經(jīng)歷探究規(guī)律的過程,大膽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攝像機),適時解決了學生“有觀察難表達”的困難。]

      三、應用規(guī)律,拓展延伸

      師:如果我們把這兩組正方體適當分開,再把這一組豎著擺放,這就組成了教材P41頁做一做圖中的樣子,請看大屏幕:

      師: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然后獨立完成。

      提問:(1)從上面觀察,為什么紅色的這一組的正方體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這是由于遮擋的緣故)

      (2)為什么從左面看,綠色的小正方體不見了呢?(因為綠色的小正方體被前面紅色的小正方體擋住了。)

      (3)從右面看,會觀察到怎樣的平面圖形?(由上面兩個紅色正方形和下面一個綠色正方形組成的一個豎著擺放的長方形。)

      應變預設:

      “做一做”與例題3中的物體都是由兩組正方體拼組而成的。但是,由于它們擺放的位置不同,所以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形狀和所發(fā)生的遮擋現(xiàn)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問題,學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變化。

      師:(在綠色小正方體上面多加了一個綠色小正方體,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再次觀察這個圖形,看看和剛才的圖形比有什么變化?

      師:請同學們先猜想一下:現(xiàn)在從各個方向觀察這個物體,你會看到什么?和剛才看到的圖形比,有什么變化?小組的同學也可以討論討論。

      [評析:利用了教材上的“做一做”來作為學生的鞏固練習,并對這題練習進行充分挖掘,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拓展延伸,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四、動手拼組,大膽想象

      師:(課件出示)我從正面觀察,看到了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同學們猜一猜我觀察的物體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小組合作擺一擺。擺好之后,請老師看看!開始!

      師:同學們真有創(chuàng)意,擺出了這么多不同形狀的物體。請問老師觀察的這個物體是由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呢?

      師:看來,每個小組的答案各不相同。因為從正面看可能有遮擋的情況,我們還不能確定到底是有多少個正方體組成的。請大家接著看屏幕,(課件出示下圖形狀)從左面看,老師仍然只看到了這樣三個正方形,同學們,請你們再想想,老師觀察的這個物體究竟是怎樣的呢?

      從左面看 從正面看

      師:請同學們互相合作,調整一下你們已經(jīng)擺好的物體,使它從正面看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從左面看也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

      師:都擺好了!現(xiàn)在,請同學們告訴我,這個物體是由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呢?

      師:看來呀,仍然不能確定!那老師再給一個條件,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

      師:從上面觀察,老師看到了這樣的四個正方形。請你們根據(jù)這個條件,再次調整你們擺好的物體!

      應變預設:

      學生擺的時候要明確:1、這個物體一共是由三組正方體拼組而成的;2、至少有一組是有三個正方體的。

      師:看來,這次正方體的個數(shù)能夠確定了,每個小組都是用了五個正方體來擺這個物體。

      師:現(xiàn)在,哪個小組愿意用攝像機來展示你們的作品呢?

      [評析: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是憑空想象的,在這里,教師設計了動手操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的過程,切實體驗空間觀念的形成。]

      五、全課總結

      1、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2、下面,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美麗的圖畫。(課件播放廬山美麗的風景圖結合古詩《題西林壁》,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數(shù)學知識!)

      3、最后,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認識我們的世界,了解我們的世界,長大以后造福我們的世界!

      [評析:引導學生將數(shù)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緊密聯(lián)系,同時尋找大自然中的數(shù)學現(xiàn)象,深切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二)

      在這篇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注重設計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學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給學生提供充分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并利用攝像機這一先進的教學工具,使課堂變得新穎、有趣、更有實效!

      一、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這篇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層次分明。從教學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從觀察一個正方體入手,再到觀察由兩個、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簡單立體圖形,最后到觀察由兩組正方體組成的物體,這樣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學活動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間觀念不是憑空想象的。在教學中,我不僅設計多種多樣的觀察活動,而且注意設計需要學生進行想象、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讓學生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切實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三、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的使用

      本課中,我大膽使用了攝像機這一現(xiàn)代化工具,將實物圖發(fā)展為平面圖,使抽象而難以描述的圖形具體呈現(xiàn),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同時,也恰倒好處的解決了學生“有觀察難表達”的問題!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06-12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06-23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1-16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09-20

    (合集)《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1-16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經(jīng)典15篇]11-22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篇06-23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精品(4篇)12-16

    (合集)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篇12-01

    二年級《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