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天末懷李白閱讀答案
在社會的各個領(lǐng)域,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量地做些閱讀題,就有可能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天末懷李白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末懷李白閱讀答案1
閱讀下面杜甫的兩首詩,回答14—19題。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注】天寶三載(744年),李白遇杜甫于洛陽,深結(jié)厚誼。后李白往江東,杜甫赴渭北長安。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照,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論文:此處指論詩。
天末懷李白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秋作于秦州。時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還。天末:天的盡頭。秦州地處邊塞,如在天之盡頭。秋水:秋日風(fēng)波。
14.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杜甫對李白的思念和崇敬。
B.兩首詩都是律詩,形式規(guī)整,言簡而義豐。
c.“何時”與“幾時”都表現(xiàn)出對李白音訊的期盼。
d.“冤”字指屈原和李白都曾蒙受魑魅小人的冤枉。
15.“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lián),意思是“我在渭北看到春樹想到江東,你在江東望著暮云念著渭北”,上下文互含其詞而見意。下面不屬于這種用法的一項是(3分)
A.紅粉樓中應(yīng)計日,燕支山下莫經(jīng)年。(杜審言《贈蘇綰書記》)
B.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c.風(fēng)含翠筱娟娟凈,雨浥紅蕖冉冉香。(杜甫《狂夫》)
d.綠光風(fēng)動麥,白碎日池翻。(楊萬里《春晚往永和》)
16.與“文章憎命達”一句所表達的文學(xué)觀不同的一句是(2分)
A.詩到能遲轉(zhuǎn)是才
B.詩窮而后工
c.貧老愁病入詩佳
d.賦到滄桑句始工
17.這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而側(cè)重點不同,請具體寫出有哪些不同。(5分)
18.《春日憶李白》說李白的詩“飄然思不群”,《夢游天姥吟留別》就有這樣的特點,請你寫出開篇第一句:“
19.律詩中間兩聯(lián)要求對偶。請寫出杜甫《春夜喜雨》中最著名的一聯(lián)對偶句。(2分)
答案:
14.(3分)c(“何時”是對與李白見面的`期盼)
15.(3分)B(此種技法稱為“互體”。A.紅粉樓中應(yīng)計日想著燕支山下之人,燕支山下也應(yīng)思念著紅粉樓中之人而不經(jīng)年。c.有雨筱翠才凈,經(jīng)風(fēng)紅蕖才香。d.有日才顯綠光;因風(fēng)日池才翻。B上下句無此關(guān)系)
16.(2分)A(此句是清代袁枚《箴作詩者》中的詩句,主張作詩要反復(fù)斟酌,寫出自己的見解)
17.(5分)參考答案:第一首著重從詩歌成就上高度評價李白。如詩壇上無與倫比的地位;詩歌的風(fēng)格清新、俊逸等。第二首著重從人生命運的坎坷不平這一方面為李白蒙受的冤屈鳴不平。
【評標】每一點1分。意思對即可。
18.(2分)答案: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評標】錯一個字該句不得分。
19.(2分)答案: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評標】錯一個字該句不得分。
天末懷李白閱讀答案2
天末懷李白注
杜甫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還至湖南。
戲贈杜甫
李白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15.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杜詩頷聯(lián)中“鴻雁”代指音信;“江湖”一語雙關(guān),既可指路途,又可指充滿兇險的社會。
B.杜詩頸聯(lián)議論精辟,借李白命運多舛、奸邪小人幸災(zāi)樂禍,道出許多才智之士的共同命運。
C.李詩前兩句交代了正午之時詩人在飯顆山上與杜甫相遇的情形,為下文自然發(fā)問做鋪墊。
D.杜詩沉郁深廣,表達感情較為強烈;李詩直白淺易,飽含戲謔意味,有譏笑杜甫瘦苦之意。
16.兩首詩是如何表達李、杜之間深厚情誼的?請簡要分析。
答
15. D (“有譏笑杜甫瘦苦之意”錯誤,李詩結(jié)尾兩句是作者以此勸慰朋友杜甫,詩歌當(dāng)不了飯吃,不要為了寫詩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此仆嫘χ,實為肺腑之言,表明對朋友的關(guān)切,極其感人,因而沒有“譏笑”之意。)
16. (一)杜詩:
。1)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詩人不言自己心境,卻反問遠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經(jīng)意的寒暄,反表達了對朋友的關(guān)切之情。
(2)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人用魑魅喜人過比喻李白長流夜郎,遭人誣陷,表達了對李白艱難處境的'同情。
。3)運用了想象的修辭手法。通過想象朋友遇赦時鴻雁不到,江湖多險,表達了對朋友的無比思念;還通過想象朋友可能與被讒放逐、自沉汨羅的屈原傾訴內(nèi)心的憤懣,表達了對朋友不幸命運的同情。
。ǘ├钤姡哼\用問答的方式。末兩句一問一答,新穎別致,給人以信增親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話而實為肺腑之言,體現(xiàn)了李白與杜甫之間的真摯友誼。
天末懷李白閱讀答案3
天末懷李白①
杜甫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注】①當(dāng)時李白因永王李嶙案被流放夜郎,后還至湖南。
閱讀題目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頷聯(lián)的“鴻雁”暗喻書信,以設(shè)問的方式,引起思考;“江湖秋水多”的回答則暗喻山高水闊,書信難達。
B.頸聯(lián)中,杜甫認為優(yōu)秀文章與其作者的坎坷命運有緊密聯(lián)系,這與歐陽修“窮而后工”的觀點基本一致。
C.尾聯(lián)中,作者表示要將此詩投入汨羅江,向冤魂訴說自己與屈原相似的遭遇和悲慘的結(jié)局,飽含深情。
D.本文語言平淡質(zhì)樸,但意境闊遠,情感深沉豐富、抑揚跌宕,很好地體現(xiàn)了杜甫詩“沉郁頓挫”的風(fēng)格。
16.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閱讀題目
15.C ( “投詩贈汨羅”投的詩并非“此詩”,也不是真的將其投入汨羅江中。其次,應(yīng)該是向冤魂訴說李白而非自己與屈原相似的遭遇。)
16.①“君子意如何”及頷聯(lián)的山高水闊,傳信不達,體現(xiàn)對李白的擔(dān)憂、思念。②杜甫認為文才出眾者總是命運多舛,表達對李白的勸慰,以及對小人的憤恨。③杜甫認為李白應(yīng)該與冤魂屈原共語,表明李白與屈原遭遇相似,表達對李白的同情、贊美。(每點2分)
天末懷李白閱讀答案4
【原文】:
天末懷李白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注釋】: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晚唐大詩人,號稱“詩圣”。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的詩號稱“詩史”。這首詩為詩人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時所作。時李白坐永王事長流夜郎,途中遇赦還至湖南,杜甫因賦詩懷念他。
這首詩為詩人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時所作。時李白坐永王事長流夜郎,途中遇赦還至湖南,杜甫因賦詩懷念他。天末,即天邊。
天末:天邊。
君子:指李白。
憎:忌恨。
過:失誤。
【翻譯】:
涼風(fēng)習(xí)習(xí)來自天邊的夜郎,老朋友啊你心情可還舒暢。
鴻雁何時能捎來你的音信?江湖水深總有不平的風(fēng)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鬼怪正喜人經(jīng)過可作食糧。
你與屈原有共冤共語之處,請別忘了投詩祭奠汨羅江!
【賞析】
《天末懷李白》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思念李白的抒情名詩。此詩以涼風(fēng)起興,對景相思,設(shè)想李白于深秋時節(jié)在流放途中,從長江經(jīng)過洞庭湖一帶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李白深切的牽掛、懷念和同情,并為他的悲慘遭遇憤慨不平。
這首懷念友人的抒情詩,感情十分強烈,但不是奔騰浩蕩一瀉千里的表達出來,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轉(zhuǎn),縈繞心際,低回婉轉(zhuǎn),沉郁深微,實為古代抒情名作。詩因秋風(fēng)感興,在看似不經(jīng)意的寒暄中表現(xiàn)出最關(guān)切的心情,言淺情深,意象悠遠。接著以無邊揣想之辭,代人著想,可見“懷”之深遠。摯友遇赦,急盼音訊,故問“鴻雁幾時到”;瀟湘洞庭,風(fēng)波險阻,因慮“江湖秋水多”,這又足可見出詩人想念之殷切。由對友人深沉的懷念,進而發(fā)為對其身世的同情:“一憎一喜,遂令文人無置身地!边@二句詩道出了自古以來才智之士的共同命運,是對無數(shù)歷史事實的高度總結(jié)。由于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讒放逐、自沉汨羅的愛國詩人屈原,詩人飛馳想象,遙想李白會向屈原的冤魂傾訴內(nèi)心的憤懣:“欲共冤魂語,投詩贈汨
【閱讀訓(xùn)練】:
(1)請分析首聯(lián)在詩中的作用。(3分)
(2)古人評尾聯(lián)說:“不曰吊而曰贈,說得冤魂活現(xiàn)!庇钟腥苏f:“贈字說得精神,若用予字,則淺矣!闭堊骱單。(4分)
。3)“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為何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4分)
(4)頸聯(lián)“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有極為感人的藝術(shù)力量,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其表達上有哪些特點?
(5)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哪些情感?
(6)首句給全詩奠定了怎樣的基調(diào)?試結(jié)合詩句簡析。
(7)古人講究煉字,你認為本詩中最發(fā)人深思的是哪一個字?為什么?
【參考答案】:
。1)奠定了全詩悲愁的`情感基調(diào)(2分),表達了詩人對李白的關(guān)心和思念(1分)。
。2)用“予”用“吊”只寫出同情(2分),用“贈”才能寫出李白和屈原同冤(2分)。
。3)通過形象的手法,富有情感的議論,(2分)高度概括了自古以才華出眾者命途多舛的歷史事實,抒發(fā)了詩人的悲憤之情。(2分)
(4)此二句議論中抒情,用“魑魅喜人過”,李白長流夜郎,是遭人誣陷,意味深長。一“憎”一“喜”,前后兩句形成對比,道出了自古以來才智之士的共同命運,是對無數(shù)歷史事實的高度總結(jié)。這不但表明自己的對友人李白處境的同情,而且蘊含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
(5)①對李白的無比思念(懷念)。②對李白不幸身世(命運)的深切同情。③自身內(nèi)心深處的悲苦。
。6)首句以秋風(fēng)起興,給全詩籠罩一片悲愁。時值涼風(fēng)乍起,景物蕭疏,悵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兩句,已覺人海滄茫,世路兇險,無限悲涼,憑空而起。
。7)最后一句“投詩贈汨羅”,用一“贈”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載同冤,斗酒詩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詩相贈以寄情。這一“贈”字之妙,正如黃生所說:“不曰吊而曰贈,說得冤魂活現(xiàn)。”
天末懷李白閱讀答案5
天末懷李白
杜甫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注:天末:天邊。
君子:指李白。
憎:忌恨。
過:失誤。
這首詩為詩人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時所作。時李白坐永王璘事長流夜郎,途中遇赦還至湖南,杜甫因賦詩懷念他。天末,即天邊。
閱讀練習(xí)一
。1)請分析首聯(lián)在詩中的作用。(3分)
(2)古人評尾聯(lián)說:不曰吊而曰贈,說得冤魂活現(xiàn)。又有人說:贈字說得精神,若用予字,則淺矣。請作簡析。(4分)
。3)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為何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4分)
參考答案
。1)奠定了全詩悲愁的情感基調(diào)(2分),表達了詩人對李白的關(guān)心和思念(1分)。
。2)用予用吊只寫出同情(2分),用贈才能寫出李白和屈原同冤(2分)。
。3)通過形象的比喻手法,富有情感的議論,(2分)高度概括了自古以才華出眾者命途多舛的歷史事實,抒發(fā)了詩人的悲憤之情。(2分)
閱讀練習(xí)二
(1)頸聯(lián)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有極為感人的藝術(shù)力量,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其表達上有哪些特點?
(2)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哪些情感?
3.首句給全詩奠定了怎樣的基調(diào)?試結(jié)合詩句簡析。
4.古人講究煉字,你認為本詩中最發(fā)人深思的是哪一個字?為什么?
參考答案
(1)此二句議論中抒情,用魑魅喜人過,比喻李白長流夜郎,是遭人誣陷,意味深長。一憎一喜,前后兩句形成對比,道出了自古以來才智之士的共同命運,是對無數(shù)歷史事實的高度總結(jié)。這不但表明自己的對友人李白處境的同情,而且蘊含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
(2)①對李白的無比思念(懷念)。②對李白不幸身世(命運)的深切同情。③自身內(nèi)心深處的悲苦。
。3)首句以秋風(fēng)起興,給全詩籠罩一片悲愁。時值涼風(fēng)乍起,景物蕭疏,悵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兩句,已覺人海滄茫,世路兇險,無限悲涼,憑空而起。
(4)最后一句投詩贈汨羅,用一贈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載同冤,斗酒詩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詩相贈以寄情。這一贈字之妙,正如黃生所說:不曰吊而曰贈,說得冤魂活現(xiàn)。
閱讀練習(xí)三:
。1)首句給全詩奠定了怎樣的基調(diào)?試結(jié)合詩句簡析。(2分)
(2)古人評尾聯(lián)說:不曰吊而曰贈,說得冤魂活現(xiàn)。請談?wù)勀愕睦斫狻#?分)
(3)你認為杜甫在這首詩中,表達出什么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首句以秋風(fēng)起興,給全詩籠罩一片悲愁。時值涼風(fēng)乍起,景物蕭疏,悵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兩句,已覺人海蒼茫,世路兇險,無限悲涼,憑空而起。
( 2).最后一句投詩贈汨羅,用一贈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載同冤,斗酒詩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詩相贈以寄情。這一贈字之妙,正如黃生所說:不曰吊而曰贈,說得冤魂活現(xiàn)。
(3) 表達了作者對李白深切的牽掛、懷念和同情,并為他的悲慘遭遇憤慨不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晚唐大詩人,號稱詩圣。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的詩號稱詩史。這首詩為詩人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時所作。時李白坐永王璘事長流夜郎,途中遇赦還至湖南,杜甫因賦詩懷念他。
【天末懷李白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天末懷李白04-21
天末懷李白古詩賞析04-02
天末懷李白原文及賞析11-25
《天末懷李白》原文及賞析02-21
《天末懷李白》意思及原文翻譯12-22
《天末懷李白》原文及賞析[必備5篇]02-22
李白古風(fēng)閱讀答案04-28
游俠李白閱讀答案11-27
李白《送別》閱讀練習(xí)及答案06-19
送友人李白閱讀答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