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小故事 推薦度:
- 文言文小故事 推薦度:
- 文言文小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文言文小故事【錦集15篇】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xué)生時代,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jīng)典的文言文吧?現(xiàn)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文言文的類型有哪些,你見過的文言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小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小故事1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笆沉忭毴ぁ!逼淙俗宰o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眴栒咴唬骸氨蓖烈嘤写宋锓?”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chǎn),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注釋】
仕:(仕途)在……做官。
并:連同。
或:有人。
去:去除。
欲:想要。
何:哪里。
而:卻。
坐:因為,由于。
【寓意】
其寓意是諷刺那些不懂裝懂的
人。告誡人們: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裝懂。如果不懂裝懂,就難免露餡出丑。
文言文小故事2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彼炫脲橐。
【注釋】
市:集市。
女,同“汝”,人稱代詞,你。
反,通“返”,返回。
彘:讀“zhì”,意為豬。
適:恰巧。
特……耳:不過……罷了。
非與戲:不可同……開玩笑。
今子欺之:現(xiàn)在你欺騙他。子:你,對對方的稱呼。
而:則,就。
成教:教育有效果。
【啟示】
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父母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這種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文言文小故事3
衛(wèi)青傳 漢書
衛(wèi)青字仲卿。其父鄭季,河?xùn)|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侯家。平陽侯曹壽尚武帝姊陽信長公主。季與主家僮衛(wèi)媼通,生青。
元光六年,拜為車騎將軍。元朔元年春,衛(wèi)夫人有男,立為皇后。其秋,青復(fù)將三萬騎出雁門,李息出代郡。青斬首虜數(shù)千。明年,青復(fù)出云中,西至高闕,遂至于隴西,捕首虜數(shù)千,畜百余萬,走白羊、樓煩王。遂取河南地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戶封青為長平侯。
元朔五年春,令青將三萬騎出高闕。匈奴右賢王當(dāng)青等兵,以為漢兵不能至此,飲醉,漢兵夜至,圍右賢王。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其愛妾一人騎數(shù)百馳,潰圍北去。漢輕騎校尉郭成等追數(shù)百里,弗得,得右賢裨王十余人,眾男女萬五千余人,畜數(shù)十百萬,于是引兵而還。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青為大將軍,諸將皆以兵屬,立號而歸。上曰:“大將軍青躬率戎士,師大捷,獲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戶!
蘇建為右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后將軍,左內(nèi)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咸屬大將軍,斬首數(shù)千級而還。月余,悉復(fù)出定襄,斬首虜萬余人。蘇建、趙信并軍三千余騎,獨逢單于兵,與戰(zhàn)一日余,漢兵且盡。信故胡人,降為翕侯,見急,匈奴誘之,遂將其余騎可八百奔降單于。蘇建盡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青。青問其罪,正閎、長史安、議郎周霸等:“建當(dāng)云何?”霸曰:“自大將軍出,未嘗斬裨將,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將軍之威!遍b、安曰:“不然。兵法‘小敵之堅,大敵之禽也。’今建以數(shù)千當(dāng)單于數(shù)萬,力戰(zhàn)一日余,士皆不敢有二心。自歸而斬之,是示后無反意也。不當(dāng)斬!鼻嘣唬骸扒嘈业靡苑胃酱镄虚g不患無威而霸說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職雖當(dāng)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專誅于境外,其歸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風(fēng)為人臣不敢專權(quán),不亦可乎?”官吏皆曰“善”。遂囚建行在所。
春,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各五萬騎,步兵轉(zhuǎn)者踵軍數(shù)十萬,而敢力戰(zhàn)深入之士皆屬去病。趙信為單于謀曰:“漢兵即度幕,人馬罷,匈奴可坐收虜耳!蹦讼みh北其輜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適直青軍出塞千余里,見單于兵陳而待,于是青令武剛車自環(huán)為營,而縱五千騎往當(dāng)匈奴,匈奴亦縱萬騎。會日且入,而大風(fēng)起,沙礫擊面,兩軍不相見,漢益左右翼繞單于。單于視漢兵多,而士馬尚強,戰(zhàn)而匈奴不利,薄莫,單于遂乘六騾,壯騎可數(shù)百,直冒漢圍西北馳去。昏,漢匈奴相紛挐,殺傷大當(dāng)。
元封五年,青薨,謚曰烈侯。
(選自《漢書·衛(wèi)青傳》,有刪改)
翻譯:
衛(wèi)青,字仲卿。他的父親鄭季,是河?xùn)|平陽人,擔(dān)任縣吏,在平陽侯家裹當(dāng)差。平陽侯曹壽娶了漢武帝的姐姐陽信長公主。鄭季與主人家奴婢衛(wèi)媼私通,生衛(wèi)青。
元光六年,衛(wèi)青擔(dān)任車騎將軍。元朔元年春天,衛(wèi)夫人生了個男孩,她被立為皇后。這年秋天,衛(wèi)青又率領(lǐng)三萬騎兵攻打匈奴,出兵雁門關(guān),李息出兵代郡。衛(wèi)青殲滅敵軍幾千人。第二年,衛(wèi)青又出兵云中郡,西到高闕,直到隴西,殲滅敵軍幾千人,獲牲口百余萬頭,趕跑了白羊王和樓煩王。漢朝就把河南地區(qū)設(shè)為朔方郡。劃三千八百戶封衛(wèi)青為長平侯。
元朔五年春天,漢朝命令車騎將軍衛(wèi)青統(tǒng)率三萬騎兵出高闕。匈奴右賢王面對衛(wèi)青等部,以為漢軍不能到他那裹,喝醉了酒。漢兵夜間趕到,包圍了右賢王,右賢王驚恐,連夜逃走,僅帶著他的.一個愛妾和幾百個精壯騎兵飛跑,沖破漢軍包圍圈北去。漢朝輕騎校尉郭成等追了幾百里,沒有追上,俘虜右賢王屬下小王十多人、男女人眾一萬五千多人、牲口數(shù)十上百萬頭。于是衛(wèi)青率軍回來。軍到邊塞,天子派使者捧著大將軍印,就在軍中任命車騎將軍衛(wèi)青擔(dān)任大將軍,諸將都把部隊歸大將軍統(tǒng)率,大將軍建立官號而歸。天子說:“大將軍衛(wèi)青親率戰(zhàn)士征戰(zhàn),出師大捷,捉獲匈奴王十余人,增封衛(wèi)青食邑八千七百戶。”
蘇建擔(dān)任右將軍,郎中令李廣擔(dān)任后將軍,左內(nèi)史李沮擔(dān)任強弩將軍,都歸大將軍統(tǒng)率,殲滅敵軍幾千人而還。一個多月之后,全都再出定襄郡攻打匈奴,殲滅敵軍一萬多人。右將軍蘇建和前將軍趟信兩軍合并計有騎兵三千多人,獨遇單于大軍,跟他們交戰(zhàn)一天多,漢軍將盡。前將軍趙信原是匈奴人,投降漢朝后被封為翕侯,這時他看到情況危急,匈奴又來引誘他,便率領(lǐng)他的殘余騎兵約八百人奔降單于。右將軍蘇建全軍覆滅,只身逃脫,回到大將軍大營。大將軍就蘇建所犯罪行詢問軍正閎、長史安和議郎周霸等人說:“蘇建該當(dāng)何罪?”周霸說:“從大將軍出兵以來,還沒有殺過副將,現(xiàn)在蘇建丟棄部隊,可以殺掉他,以顯示將軍的威嚴(yán)!遍b和安說:“不對!兵法說:‘小部隊?wèi)?zhàn)斗力再強,也要被強大的敵人打敗。,現(xiàn)在蘇建拿幾千人抵擋單于幾萬人,力戰(zhàn)一天多,士兵都不敢有二心。他自己回來請罪卻要殺他,這種做法等于告訴后來者作戰(zhàn)失敗之后不要再回來。蘇建不當(dāng)殺!贝髮④娬f:“我有幸以皇上的親戚在部隊裹任職,不怕沒有威信。而周霸卻拿樹立威信勸我,很失為臣之意。即使為臣有權(quán)斬將,但是以位高受寵的大臣而不敢擅權(quán)專殺于國境之外,而回去向天子匯報,讓天子自己去處理,以此表明做臣子的不敢專權(quán),不也是很好嗎?”軍人們都說“好”。于是把蘇建裝進囚車,送到皇帝的巡行所在處。
春天,武帝派大將軍衛(wèi)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領(lǐng)五萬騎兵,另有步兵和運輸部隊緊隨其后有數(shù)十萬人,那些敢于死戰(zhàn)不怕深入敵陣的士卒都屬于霍去病;羧ゲ¢_始準(zhǔn)備從定襄出發(fā),直指單于部。后捉到俘虜,俘虜說單于在束面,于是皇帝改令霍去病從代郡出發(fā),令衛(wèi)青從定襄出發(fā)。郎中令李廣為前將軍,太仆公孫賀為左將軍,主爵趟食其為右將軍,平陽侯曹襄為后將軍,都屬大將軍衛(wèi)青指揮。趙信為單于出計謀說:“漢朝軍就是度過大漠,兵馬也非常疲乏了,我們可以坐收俘虜!庇谑菃斡诎演w重都運送到北方非常遠的地方,衹將精兵布署在沙漠北面等待漢軍。這時恰好衛(wèi)青的部隊出塞一千多里,看到單于率軍在等待漢軍,衛(wèi)青即命士兵用武剛車環(huán)繞布成陣營,派出五千騎兵前去沖擊匈奴軍,匈奴也派一萬余騎兵來攻。這時正是日落時分,刮起大風(fēng),沙礫撲面,兩軍互相看不見,漢軍派出左右兩側(cè)部隊包抄單子。單于看見漠兵眾多,而且兵強馬壯,打下去對匈奴不利,便趁著黃昏乘著六匹騾拉的車,帶著幾百名精壯騎兵沖破漢軍的包圍向西北逃去。
文言文小故事4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獨奔,甚艱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麗。心相愛樂,問:“何夙夜踽踽獨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憂,何勞相問!鄙唬骸扒浜纬顟n?或可效力不辭也!迸鋈辉唬骸案改肛澷T,鬻妾朱門。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將遠遁耳。”問:“何之?”曰:“在亡之人,烏有定所!鄙裕骸氨謴]不遠,即煩枉顧。”女喜從之。生代攜襆物,導(dǎo)與同歸。女顧室無人,問:“君何無家口?”答云:“齋耳!迸唬骸按怂技选H鐟z妾而活之,須秘密勿泄!鄙Z之。乃與寢合。使匿密室,過數(shù)日而人不知也。生微告妻。妻陳,疑為大家媵妾,勸遣之,生不聽。偶適市,遇一道士,顧生而愕。問:“何所遇?”答言:“無之!钡朗吭唬骸熬硇皻饪M繞,何言無?”生又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將臨而不悟者!”生以其言異,頗疑女。轉(zhuǎn)思明明麗人,何至為妖,意道士借魘禳以獵食者。無何,至齋門,門內(nèi)杜不得入,心疑所作,乃逾垝坦,則室門已閉。躡足而窗窺之,見一獰鬼,面翠色,齒巉巉如鋸,鋪人皮于榻上,執(zhí)彩筆而繪之。已而擲筆,舉皮如振衣狀,披于身,遂化為女子。睹此狀,大懼,獸伏而出。急追道士,不知所往。遍跡之,遇于野,長跪求救,請遣除之。道士曰:“此物亦良苦,甫能覓代者,予亦不忍傷其生!蹦艘韵壏魇谏,令掛寢門。臨別約會于青帝廟。生歸,不敢入齋,乃寢內(nèi)室,懸拂焉。一更許,聞門外戢戢有聲,自不敢窺,使妻窺之。但見女子來,望拂子不敢進,立而切齒,良久乃去。少時復(fù)來,罵曰:“道士嚇我,終不然,寧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壞寢門而入,徑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妻號。婢入燭之,生已死,腔血狼藉。陳駭涕不敢聲。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憐之,鬼子乃敢爾!”即從生弟來。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遠!眴枺骸澳显赫l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钡朗吭唬骸艾F(xiàn)在君所!倍摄等,以為未有。道士問曰:“曾否有不識者一人來?”答曰:“仆早赴青帝廟,良不知,當(dāng)歸問之!比ド夙暥,曰:“果有之,晨間一嫗來,欲傭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道士曰:“即是物矣!彼炫c俱往。仗木劍立庭心,呼曰:“孽鬼!償我拂子來!”嫗在室,惶遽無色,出門欲遁,道士逐擊之。嫗仆,人皮劃然而脫,化為厲鬼,臥嗥如豬。道士以木劍梟其首。身變作濃煙,匝地作堆。道士出一葫蘆,拔其塞,置煙中,飗飗然如口吸氣,瞬息煙盡。道士塞口入囊。共視人皮,眉目手足,無不備具。道士卷之,如卷畫軸聲,亦囊之,乃別欲去。
陳氏拜迎于門,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謝不能。陳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術(shù)淺,誠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問:“何人?”曰:“市上有瘋者,時臥糞土中,試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倍梢嗔(xí)知之,乃別道士,與嫂俱往。見乞人顛歌道上,鼻涕三尺,穢不可近。陳膝行而前。乞人笑曰:“佳人愛我乎?”陳告以故。又大笑曰:“人盡夫也,活之何為!”陳固哀之。乃曰:“異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閻羅耶?”怒以杖擊陳,陳忍痛受之。市人漸集如堵。乞人咯痰唾盈把,舉向陳吻曰:“食之!”陳紅漲于面,有難色;既思道士之囑,遂強啖焉。覺入喉中,硬如團絮,格格而下,停結(jié)胸間。乞人大笑曰:“佳人愛我哉!”遂起,行已不顧。尾之,入于廟中。迫而求之,不知所在,前后冥搜,殊無端兆,慚恨而歸。既悼夫亡之慘,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愿即死。方欲展血斂尸,家人佇望,無敢近者。陳抱尸收腸,且理且哭。哭極聲嘶,頓欲嘔,覺鬲中結(jié)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腔中。驚而視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猶躍,熱氣騰蒸如煙然。大異之。急以兩手合腔,極力抱擠。少懈,則氣氤氳自縫中出,乃裂綹帛急束之。以手撫尸,漸溫,覆以衾裯。中夜啟視,有鼻息矣。天明竟活。為言:“恍惚若夢,但覺腹隱痛耳!币暺铺,痂結(jié)如錢,尋愈。異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為妄。然愛人之色而漁之,妻亦將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還,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哀哉!”
文言文小故事5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之,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fù)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
【注釋】
食:食物。
聞已:聽罷。
益:增加。
更:改變。
空:空口。
口爽:口味敗壞。
返:同“反”,反而的意思。
文言文小故事6
「 原文: 」
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zhèn)粵將軍署,時為放風(fēng)箏之戲,適落于將軍署之內(nèi)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進。將軍方與客對弈,見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莊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將軍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鼻f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睉(yīng)聲云:“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譯文:
粵中部的莊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聲。(他的`)家在鎮(zhèn)粵將軍署旁邊,有一次放風(fēng)箏玩耍,(風(fēng)箏)恰好落到將軍署的內(nèi)院中,莊有恭直接進入要求歸還。所有衙役都認(rèn)為他歲數(shù)小而忽略了他,沒有來得及阻擋他進入。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狀態(tài)與眾不同,急促喝問他說:“小孩從哪來的?”莊有恭實話回答。將軍說:“你讀書了沒有?曾經(jīng)學(xué)過對對子嗎?”莊有恭回答說:“對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難的!” 將軍問:“能對幾個字的對子?”莊有恭回答:“一個字能對,一百個字也能對!睂④娨詾樗诖蹬,于是就指著廳里張貼的畫讓他做對子,說:“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鼻f有恭說:“就是這里一盤棋,便可以對呀!睉(yīng)聲對道:“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文言文小故事7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注釋】
宣王:齊國國君。
竽(yú):古代樂器名。
必:定,必須。
處士:古代稱有學(xué)問、品德而沒有做官的人為處士。這里帶有嘲諷意味。
請:請求。
說:同“悅”。
廩食:官府供食。廩:糧倉。食:供養(yǎng)、給……吃。
立:繼承了王位。
【啟示】
強調(diào)個人應(yīng)該勤學(xué)苦練,使自己具有真才實學(xué)。
文言文小故事8
陽信某翁者,邑之蔡店人。村去城五六里,父子設(shè)臨路店宿行商。有車夫數(shù)人,往來負(fù)販,輒寓其家。
一日昏暮,四人偕來,望門投止,則翁家客宿邸滿。四人計無復(fù)之,堅請容納。翁沉吟,思得一所,似恐不當(dāng)客意?脱裕骸暗笠幌瘡B宇,更不敢有所擇!睍r翁有子婦新死,停尸室中,子出購材木未歸。翁以靈所室寂,遂穿衢導(dǎo)客往。入其廬,燈昏案上。案后有搭帳,衣紙衾覆逝者。又觀寢所,則復(fù)室中有連榻。四客奔波頗困,甫就枕,鼻息漸粗。惟一客尚朦朧,忽聞床上察察有聲,急開目,則靈前燈火照視甚了。女尸已揭衾起。俄而下,漸入臥室。面淡金色,生絹抹額。俯近榻前,遍吹臥客者三?痛髴郑謱⒓凹,潛引被覆首,閉息忍咽以聽之。未幾女果來,吹之如諸客。覺出房去,即聞紙衾聲。出首微窺,見僵臥猶初矣?蛻稚,不敢作聲,陰以足踏諸客。而諸客絕無少動。顧念無計,不如著衣以竄。才起振衣,而察察之聲又作?蛻謴(fù)伏,縮首衾中。覺女復(fù)來,連續(xù)吹數(shù)數(shù)始去。少間聞靈床作響,知其復(fù)臥。乃從被底漸漸出手得褲,遽就著之,白足奔出。尸亦起,似將逐客。比其離幃,而客已拔關(guān)出矣。尸馳從之。客且奔且號,村中人無有警者。欲叩主人之門,又恐遲為所及,遂望邑城路極力竄去。至東郊,瞥見蘭若,聞木魚聲,乃急撾山門。道人訝其非常,又不即納。旋踵尸已至,去身盈尺,客窘益甚。門外有白楊,圍四五尺許,因以樹自障。彼右則左之,彼左則右之。尸益怒。然各濅倦矣。尸頓立,客汗促氣逆,庇樹間。尸暴起,伸兩臂隔樹探撲之?腕@仆。尸捉之不得,抱樹而僵。
道人**良久,無聲,始漸出,見客臥地上。燭之死,然心下絲絲有動氣。負(fù)入,終夜始蘇。飲以湯水而問之,客具以狀對。時晨鐘已盡,曉色迷蒙,道人覘樹上,果見僵女,大駭。報邑宰,宰親詣質(zhì)驗,使人拔女手,牢不可開。審諦之,則左右四指并卷如鉤,入木沒甲。又?jǐn)?shù)人力拔乃得下。視指穴,如鑿孔然。遣役探翁家,則以尸亡客斃,紛紛正嘩。役告之故,翁乃從往,舁尸歸?推嬖自唬骸吧硭娜顺,今一人歸,此情何以信鄉(xiāng)里?”宰與之牒,赍送以歸。
文言文小故事9
。ㄒ唬┪恼髅髁(xí)字《書林紀(jì)事》
【原文】文征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dāng)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譯文】文征明監(jiān)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biāo)準(zhǔn),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于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fā)精致美好。
。ǘ┭ψT學(xué)謳
【原文】薛譚學(xué)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薛譚向秦青學(xué)習(xí)唱歌,還沒有學(xué)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xué)盡了,于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jié),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云。薛譚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xù)學(xué)習(xí)。從此以后,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仁,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傺涂炭嘧詣,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jīng)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后,常常談?wù)撎煜麓笫拢瑠^不顧身。以至于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yǎng)罷了。他經(jīng)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yīng)當(dāng)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ㄋ模┧抉R光好學(xué)《三朝名臣言行錄》
【原文】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xí),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司馬光幼年時,擔(dān)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yīng)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xué)習(xí)討論,別的兄弟已經(jīng)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于)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jīng)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五)歐陽修苦讀《歐陽公事跡》
【原文】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xí)円雇鼘嬍,惟讀書是務(wù)。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垷o垢勤學(xué)《鶴林玉露》
【原文】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執(zhí)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譯文】張九成被貶官到橫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間一扇短窗,每天天將亮?xí)r,他總是拿著書本站在窗下,就著微弱的晨光讀書。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四年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頭上,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
。ㄆ撸┩趺嵘乱棺x《宋學(xué)士文集》
【原文】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鲎鹣ド希瑘?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譯文】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xué)堂,去聽學(xué)生念書。聽完以后,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后,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由是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里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八)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宋濂
【原文】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發(fā)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 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 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或有所聞。
【譯文】我幼年時候,就喜好讀書,因為家里貧寒,沒有辦法買到書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閱,親手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到時歸還。遇到天寒,硯臺里結(jié)成堅冰,手指頭不能屈伸,(仍然堅持抄寫)一點也不敢偷懶。抄寫完,立刻送人家,從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別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我所以能夠讀了許多書。
到了成年,更羨慕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人,又恐怕沒有大師、名人來開導(dǎo)自己,曾經(jīng)跑到百里以外,拿著經(jīng)書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前輩請教。先輩是德高望重的人,學(xué)生擠滿屋子,他說話態(tài)度從沒有流露一點客氣。我(畢恭畢敬地)站著侍候在先輩的左右,向他提出問題,詢問道理,彎著腰,側(cè)著耳朵專心地請教;有時遭到了斥責(zé),態(tài)度越發(fā)恭敬,禮節(jié)越發(fā)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話;等待他高興了,就向他請教問題。所以我雖然很愚笨,還是得了知識,增長了見聞。
。ň牛⿴煏缯搶W(xué)
【原文】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昂尾槐T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譯文】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jīng)七十歲了,想要學(xué)習(xí)主,但是恐怕已經(jīng)晚了!睅煏缁卮鹫f:“為什么不點上蠟燭呢?”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就象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就象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就象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平公說:“講得好。
。ㄊ┏涕T立雪《宋史》
【原文】楊時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譯文】楊時到洛陽求見程頤。楊時大概當(dāng)時有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的時候,程頤偶爾坐著打瞌睡。楊時與游酢站在門外等著沒有離開。等到程頤醒后,門外積雪已經(jīng)一尺多厚了。
。ㄊ唬╄彵诮韫狻段骶╇s記》
【原文】匡衡勤學(xué)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fā)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
【譯文】匡衡勤奮好學(xué),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xiāng)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于是匡衡成了大學(xué)問家。
。ㄊ┢咪洝睹魇贰堜邆鳌
【原文】溥幼好學(xué),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shù)次,后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譯文】張溥從小就酷愛學(xué)習(xí),凡是所讀的書一定要親手抄寫,抄寫后朗誦一遍,就把它燒掉,又要重新抄寫,像這樣反復(fù)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筆的地方,指掌上長了老繭。冬天手指凍裂,每天要在熱水里洗好幾次,后來他把讀書的房間題名為“七錄”。
。ㄊ⿲W(xué)弈
【原文】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譯文】弈秋是僵最會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xué)習(xí),卻學(xué)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ㄊ模├钌撋茖W(xué)者
【原文】王生好學(xué)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這曰:“或謂君不善學(xué),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xué)乎?”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xué)而不思則罔’,蓋學(xué)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zé)o所成,何心謂之善學(xué)也?”王生益慍,不應(yīng)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xué)者不恥下問,擇善者所應(yīng)有邪?學(xué)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
【譯文】王生愛好學(xué)習(xí)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于學(xué)習(xí),是真的嗎?”王生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于學(xué)習(xí)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過'學(xué)習(xí),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學(xué)習(xí)貴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么成就,根據(jù)什么說你善于學(xué)習(xí)呢?”王生更惱恨,不理睬李生,轉(zhuǎn)身就跑。過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于學(xué)習(xí)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dāng)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希望聽到真理。∥业脑掃沒說完,你就變了臉色離支,幾乎要拒絕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學(xué)習(xí)的人所應(yīng)該具有的(態(tài)度)呢?學(xué)習(xí)的人最大的忌諱,沒有超過自己滿足,你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紀(jì)大了,貽誤了歲月,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聽完他的話,感到震驚,醒悟過來,道歉說:“我真不聰明,今天才知道你說得對。我把你的話當(dāng)作座右銘,用來展示明顯的警戒。”
文言文小故事10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
孔子年老時,開始周游列國。在他六十四歲那年,來到了楚國的葉邑(今河南葉縣附近)。
葉邑大夫沈諸梁聽說孔子來到了葉邑,便熱情地接待了孔子,他雖然知道孔子是一個思想家、政治家,有許多優(yōu)秀的'學(xué)生,但他不知孔子的為人如何,便去問孔子學(xué)生子路。
子路雖然跟隨孔子多年,但一時卻不知怎么回答,就沒有作聲。
以后,孔子知道了這事,就對子路說:
“你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為人呀,努力學(xué)習(xí)而不厭倦,甚至于忘記了吃飯,津津樂道于授業(yè)傳道,而從不擔(dān)憂受貧受苦;自強不息,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紀(jì)!@樣的話呢?”
孔子的話,顯示出他由于有遠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實。
文言文小故事11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痹唬骸肮峦邍L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注釋】
候:拜訪,問候。
履行:實踐,做。
綏:安,安撫。
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
師:學(xué)習(xí)。
【方言證古】
老父:對父親的'敬稱。老,表示敬稱的詞頭。
家君:對他人父親的尊稱。
君:對他的尊稱。
文言文小故事12
一、郢書燕說。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誤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國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毖嘞喟淄,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xué)者,多似此類。
翻譯:古時候,有個人從楚國的郢都寫信給燕國的相國。這封信是在晚上寫的。寫信的時候,燭光不太亮,此人就對在一旁端蠟燭的仆人說:“舉燭。”(把蠟燭舉高一點)可是,因為他在專心致志地寫信,嘴里說著舉燭,也隨手把“舉燭”兩個字寫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舉燭”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聰明地說,這“舉燭”二字太好了。舉燭,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舉薦人才擔(dān)任重任。燕相把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訴了燕王,燕王也很高興,并按燕相對“舉燭”的理解,選拔賢能之才,治理國家。燕國治理得還真不錯。
國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寫信的意思,F(xiàn)在的學(xué)者,大多像這樣(斷章取義,穿鑿附會)。
二、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弊雍痹唬骸拔乙圆回潪閷殻粻栆杂駷閷,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被锥嬖唬骸靶∪藨谚,不可以越鄉(xiāng),納此以請死也!弊雍敝弥T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后使復(fù)其所。
翻譯:宋國有人得了塊玉,拿去獻給當(dāng)權(quán)的大官子罕。子罕不受。獻玉的人說:“給做玉器的師傅看過,說是件寶物,才敢貢獻的!弊雍钡溃骸澳愕膶毼锸沁@塊玉,我的寶物是'不貪’;我若是收下你這塊玉,你和我的寶物豈不都喪失了嗎?還不如各人留著各自的寶物好。
那人聽后跪下磕頭,說:“我是個小小老百姓,藏著這么貴重的寶物,實在不安全,獻給您也是為了自家的平安!”子罕于是在本城找個地方讓其住下,介紹加工買賣玉石的商行幫他把玉琢磨好,賣了個好價錢,然后讓他帶著錢回家做老板去了。
三、工人善琴。
萬歷末,詹懋舉者守潁州。偶召木工。詹適彈琴,工立戶外,矯首畫指,若議其善否耳。呼問之曰:“頗善此乎?”曰:“然!笔怪畯,工即鼓前曲一過,甚妙。詹大驚異,詰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見一老人貿(mào)薪入城,擔(dān)頭常囊此,因請觀之。聞其彈,心復(fù)悅之,遂受學(xué)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賤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庇衷唬骸肮俳韵虏,工有琴,即老人所貽,今以獻公。”果良琴也。詹乃從竟學(xué),一時琴師莫能及。
翻譯:萬歷年間,詹懋舉任潁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彈琴,木工站在窗外,抬頭畫指,好像在評價好壞。叫來問他:“你很擅長彈琴嗎?”木工答說“是”。讓他彈,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剛才詹懋舉彈的曲子,彈得很好。詹很驚訝,問從哪學(xué)來的。木工回答說:“家在西郊外,見一老人進城賣柴,總把琴裝在口袋里掛在擔(dān)頭,于是請讓看看。聽他彈奏,心里很高興,于是向他學(xué)琴!闭步o他錢,他不要,說:“我,貧賤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勞!庇终f:“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贈的,現(xiàn)在獻給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舉于是跟著木工學(xué)琴,學(xué)完以后,當(dāng)時的琴師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
四、執(zhí)竿入城
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zhí)之,不可入,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并不是圣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么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后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于是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五、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狗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買履譯文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jīng)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褂洲D(zhuǎn)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六、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譯文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于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庇腥苏f:“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么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yīng)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文言文小故事13
1、劉廷式不負(fù)婚約
朝士劉廷式,本田家。鄰舍翁甚貧,有一女,約與廷式為婚。后契闊數(shù)年,廷式讀書登科,歸鄉(xiāng)閭。訪鄰翁,而鄰翁已死;女因病雙瞽,家極困餓。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辭以疾,仍以傭耕,不敢姻士大夫。
廷式堅不可:“與翁有約,豈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與成婚。閨門極雍睦,其妻相攜而后能行,凡生數(shù)子。廷式嘗坐小譴,監(jiān)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為之闊略。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宮而妻死,哭之極哀。
【譯文】
朝廷命官劉廷式本為農(nóng)家子。鄰居家老翁很貧窮,有一女兒,與廷式約為婚姻。后離別多年,廷式讀書考中進士科,回鄉(xiāng)里尋訪鄰家老人而老人已去世,其女兒也因病而雙目失明,家中極為困苦饑荒。廷式托人到鄰家重申以前的婚約,而女子的家人以女子的疾病推辭,且以為靠傭耕為生的人家,也不敢與士大夫通婚姻。
廷式堅持不退婚,說:“先前與老人有約定,怎么能因為老人去世、女兒有疾病就違背婚約呢?”最終還是與她成了婚;楹蠓蚱揸P(guān)系極為和睦,他妻子要攙扶著才能行走,生了幾個孩子。廷式曾因過錯而當(dāng)小有貶謫,監(jiān)司本欲罷其官,因贊賞他的美德行事,遂寬免了他。后來廷式管理江州太平宮而妻子去世,他哭得很哀傷。
【附】
蘇軾曾問劉廷式曰:“哀生于愛,愛生于色。子娶盲女,與之偕老,義也。今君愛從何生,哀從何出乎?”庭式曰:“吾知喪吾妻而已。吾若緣色而生愛,緣愛而生哀,色衰愛弛,吾哀亦忘,則凡揚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為妻耶?“蘇軾深感其言。
2、韓云門與盲女偕老
項城韓云門,名堳(méi),聘戚氏女,未幾,兩目失明。戚謂韓郎年少能文,必成遠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欲毀婚而終女子于家。
韓之父母將許之,云門毅然不可,如禮迎娶以歸。戚不得已,媵(yìng)以美婢。云門曰:“人情見則欲動,不若無見,以全我居室之好!彼烨叉具。后以壬子拔貢舉于鄉(xiāng),出為教諭。摯婦偕行,伉儷無間。
【譯文】
河南省商丘縣有個人叫韓云門,名堳,與戚家的女兒定下婚姻關(guān)系 ,不久,戚家的女兒雙目失明了。戚家(親戚)認(rèn)為韓云門年紀(jì)輕輕就能作文章,以后肯定會成大器,但是許配一個瞎女,是不適合與他相配的,想要退婚讓女兒終老在家。
韓云門的'父母準(zhǔn)備答應(yīng),但韓云門堅決不同意,仍然按照禮數(shù)將(盲女)迎娶回家。戚家(親戚)無奈,只好以一美婢從嫁。韓云門說:“人們見到漂亮的侍女感情就要激動,還不如不見,用來保全我夫妻的和諧關(guān)系。”于是把侍女退了回去。后來韓云門在壬子年因中舉而選入國子監(jiān)作生員,(被派)去外地出任縣掌祭祀、教育的官吏。韓云門帶著妻子同行, 夫妻親密無矛盾。
文言文小故事14
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晝?nèi)崭该撸≌叽差^盜酒飲之。大兒謂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禮!」
說到偷,孔融有倆兒子,五六歲時趁孔融睡著了,偷他的酒喝。因為古有明訓(xùn)啊,長輩賜酒喝要行禮的,叫「酒而成禮」。于是大兒子就說,你怎么不行禮,小兒子表示嗤之以鼻,偷還講什么形式主義?
文言文小故事15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dāng)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箣D曰:「敬聞命!构┚迫庥谏袂埃埩孀J。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贡阋七M肉,隗然已醉矣。
說到喝酒,不能不提劉伶。劉伶酒癮特別重,跟他老婆要酒喝。老婆把酒倒了,酒瓶子砸了,哭著求他,說你喝酒太多,不是養(yǎng)生的辦法,一定戒酒才對。劉伶說,好好好,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仙面前賭咒發(fā)誓才能行。快準(zhǔn)備酒肉祭祀神仙吧。結(jié)果劉伶在神仙面前扯了一圈淡,把祭神的酒肉消滅掉了。
【文言文小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小故事(精選)08-22
文言文小故事05-21
文言文小故事06-13
(精選)文言文小故事07-23
文言文小故事08-05
【精選】文言文小故事08-19
文言文小故事(熱門)08-18
文言文小故事[推薦]08-16
文言文小故事【優(yōu)選】08-16
(熱門)文言文小故事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