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閱讀:《隋書·張文詡傳》節(jié)選
張文詡,河東人也。文詡博覽文籍,特精《三禮》,其《周易》《詩》《書》及《春秋三傳》,并皆通習。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碩學之士,其房暉遠、張仲讓、孔籠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詡時游太學,暉遠等莫不推伏之,學內翕然,咸共宗仰。右仆射蘇威聞其名而召之,與語,大悅,勸令從官。文詡意不在仕,固辭焉。
仁壽末,學廢,文詡策杖而歸,灌園為業(yè)。州郡頻舉,皆不應命。事母以孝聞。每以德化人,鄉(xiāng)黨頗移風俗。嘗有人夜中竊刈其麥者,見而避之,盜因感悟,棄麥而謝。文詡慰諭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州縣以其貧素,將加振恤,輒辭不受。每閑居無事,從容長嘆曰:“老冉冉而將至,恐修名之不立!”終于家,年四十。鄉(xiāng)人為立碑頌,號曰張先生。
[注]①禁:施禁咒語。(節(jié)選自《隋書·張文詡傳》,有刪改)
【小題1】下列句中的“以”與“州縣以其貧素”中的“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太醫(yī)以王命聚之
B.屬予作文以記之
C.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D.可以一戰(zhàn)
【小題2】下列對人物的分析評價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張文詡博覽群書,尤其精通《三禮》,《周易》、《詩》、《書》以及《春秋三傳》這些典籍,他都通曉熟悉。
B.張文詡博覽文籍,隋文帝招攬?zhí)煜旅宕T學之士時,房暉遠、張仲讓、孔籠等人都極力延請張文詡擔任太學博士。
C.張文詡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多次推辭做官,并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養(yǎng),希望自己有美名傳世。
D.張文詡博學多聞,不慕名利,善解人意,處處為他人著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教育別人,深受同鄉(xiāng)愛戴。
【小題3】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①固辭焉 固: ②文詡策杖而歸 策:
、蹢夳湺x 謝: ④將加振恤 振:
【小題4】翻譯下列句子(4分)
、倜恳缘禄,鄉(xiāng)黨頗移風俗。(2分)
、趪L有人夜中竊刈其麥者,見而避之,盜因感悟,棄麥而謝。(2分)
答案
【小題1】C
【小題2】B
【小題3】①堅決 ②拄著 ③道歉 ④同“賑”,賑濟
【小題4】①他常常用自己的德行來感化教育別人,鄉(xiāng)黨也因此改變了鄉(xiāng)里的一些風氣習俗。(化:感化;移:改變,占1分,句子通暢1分)
②曾經有人在晚上偷割張文詡的麥子,張文詡看見后就有意回避,盜者于是感動醒悟,放下麥子向他道歉。。(“因”于是,“謝”道歉,占1分,“見而避之”前補充主語0.5分)
解析【小題1】C與例句“以”都是認為“。
【小題2】B中應是“房暉遠、張仲讓、孔籠等人都被延請擔任太學博士”。
【小題3】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更要培養(yǎng)課內向課外遷移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準確地理解課外文言文的重點字詞。
【小題4】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
【文言文閱讀:《隋書·張文詡傳》節(jié)選】相關文章:
舊唐書·宋慶禮傳節(jié)選閱讀理解01-15
《隋書·列傳第二十七》文言文閱讀答案12-08
《隋書》閱讀訓練及譯文賞析09-30
《南方多沒人(節(jié)選)》文言文閱讀題目及答案10-14
《金圣嘆先生傳》文言文閱讀題01-15
《梓人傳》文言文閱讀答案01-18
《岳陽樓記》節(jié)選文言文對比閱讀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