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七彩管弦》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度绺璧男邪濉罚ā兜谝幌覙匪闹刈唷返诙䴓氛拢;
2!禷小調(diào)鋼琴三重奏》(第二樂章《主題與變奏》節(jié)選)。 教學目標:
一、欣賞這首管弦樂作品。
二、欣賞后,通過了解音樂家的生平及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能夠?qū)非那榫w、特色等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三、通過欣賞,培養(yǎng)學生欣賞管弦樂的能力。
四、能夠背唱兩首管弦樂的音樂主題。
教學方法:
欣賞、模仿、對比、討論
教學重點:
一、 欣賞。
二、 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音樂家的生平。
三、 樂曲所表達的情緒。
四、 背唱音樂主題。
教學難點:
一、樂曲的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對樂曲情緒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播放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視頻資料,導入新課。
二、《如歌的行板》 (一)樂曲介紹
如歌的行板(Ананте Кантаиле)
這首常用于弦樂合奏或小提琴獨奏的《如歌的行板》,原是柴科夫斯基于1871年寫作的《D大調(diào)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而《D大調(diào)弦樂四重奏》也正因有這個杰出的樂章,才特別受到世人的鐘愛!度绺璧男邪濉 的主題,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烏克蘭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莊園旅居時,從一個當?shù)氐哪嗨程幝爜淼,這是一首小亞細亞的民謠。
全曲由兩個主題交替反復而成。第一主題就是前述的那首優(yōu)雅的民謠曲調(diào),雖由二拍與三拍混合作成,但毫無雕琢的痕跡(片段1)。在幽靜的切分音過門后,引出第二主題,這一曲調(diào)的感情較為激昂,鋼琴伴奏以固執(zhí)的同一音型連續(xù)著,卻并不給人以單調(diào)的感覺(片段2)。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題,后來又反復第二主題,但存在變化。 樂曲的結尾是第一主題的片斷,有如痛苦的啜泣。
《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1871 年創(chuàng)作的D 大調(diào)《第一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是這部作品中最動人的樂章。主題采用俄羅斯民歌《凡尼亞坐在沙發(fā)上》。這首民歌是1869 年作者在基輔附近卡明卡他妹妹的莊園里聽泥瓦匠唱的歌。記錄后,立即配上和聲,收入改編為鋼琴二重奏的《俄羅斯民歌五十首》內(nèi)。兩年后,他寫《第一弦樂四重奏》時,就很自然地運用了這個感人肺腑的曲調(diào)。 《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作品中最為人們熟悉與喜愛的作品之一。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聽這一樂章時,曾為它流下眼淚。并說通過這一作品使他“接觸到忍受苦難人民的靈魂深處!滨U恩和巴爾巴拉在《摯愛的朋友》一書中說:“《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詞,正如亨德爾的《廣板》一樣,世人有時簡直忘了作者還寫過別的作品!
。ǘ┳髡呓榻B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也是俄國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其風格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很多后來者。柴科夫斯基幾乎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時而熱情奔放,時而細膩婉轉(zhuǎn)。他的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充滿激情,樂章抒情又華麗,并帶有強烈的管弦樂風格。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極端情緒化、憂郁敏感的性格特征——會突然萎靡不振,又會在突然之間充滿了樂觀精神。 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風格創(chuàng)作了一部管弦樂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 對于瓦格納音樂中的一些特性他卻很反感,認為瓦格納過于重視管弦樂隊而忽略了聲樂,柴科夫斯基主張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來表現(xiàn)歌劇,主導動機只用以描寫心理感情等內(nèi)在方面。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其作品對后世影響深遠。不僅他的作品常被各國劇院所演奏,在中國一些劇場或公眾娛樂場合,用他的樂曲做伴奏編排的現(xiàn)代歌舞,在某些地方也深受大眾喜聞樂見。其風格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很多后來者。
。ㄈ┬蕾p。
(四)活動
討論:這首樂曲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緒,是哪些因素影響了樂曲的情緒?
。ㄎ澹⿲W唱音樂主題。
【八年級上冊《七彩管弦》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七彩橋》教案03-21
絲竹管弦意思造句01-17
一年級上冊《七彩橋》優(yōu)秀教案03-13
八年級上冊《日出》教案04-06
八年級上冊《背影》教案08-20
八年級上冊《臺階》教案08-20
八年級上冊《蠟燭》教案03-04
八年級上冊《日出》教案03-12
八年級上冊語文背影教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