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雉
zhì ㄓˋ
1. 鳥,雄的羽毛很美,尾長(zhǎng);雌的淡黃褐色,尾較短。善走,不能久飛。肉可食,羽毛可做裝飾品。通稱“野雞”。
2. 古代計(jì)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zhǎng)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3. 城墻:~堞。
詳細(xì)解析
詳細(xì)字義
◎ 雉 zhì
〈名〉
(1) (形聲。從隹,矢聲。隹( zhuī),短尾鳥的總稱。本義:野雞)
(2) 同本義 [pheasant]
雉有十四種!墩f文》
雉者,野鳥。——《尚書大傳》
雉,耿介之鳥也!俄n詩(shī)章句》
離為雉!兑住ふf卦》
凡摯士雉謂其守介節(jié)。交有時(shí),別有倫也。——《禮記·曲禮》
雄雉于飛。——《詩(shī)·邶風(fēng)·雄雉》
無雉兔鮒魚!赌印す敗
(3) 又如:雉尾扇(野雞尾部羽毛制作的扇子。亦為儀仗之一);雉尾(皇帝坐朝時(shí)左右侍從所執(zhí)的用野雞尾羽制的扇障);雉經(jīng)(吊死;上吊)
(4) 古代計(jì)算城墻面積的單位 [an ancient measure unit]。長(zhǎng)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五楮而雉!豆騻鳌ざü辍
都城過百雉!蹲髠鳌る[公元年》。注:“三堵曰雉!
王宮門阿之制五雉。——《考工記·匠人》。注:“長(zhǎng)三尺高一丈!
(5) 城墻 [wall]
出沒眺樓雉!x朓《和王著作八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