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風俗的作文匯總九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二風俗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1
我的家鄉(xiāng)貴州貴陽有一項風俗,每年春節(jié)初二上山去拾柴,回到家以后再吃一頓熱騰騰的酸湯火鍋。
我還記得20xx年春節(jié),我和爸爸媽媽初二一大早就去黔靈山公園拾柴,那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我們到公園門口時,售票處已經(jīng)人頭攢動、車水馬龍,進到公園里面更是人山人海,湖邊、山坡、山頂?shù)教幎际侨肆,滿山的樹叢中都看得到人的身影。公園里到處聽得見杜鵑鳥、布谷鳥、喜鵲嘰嘰喳喳的叫聲,就好像在演奏一支交響樂;看得見黃色的迎春花、粉紅的櫻花、純白的玉蘭花盡情地開放,還散發(fā)出一些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恨不得湊進了狠狠地聞一兩下。人們?nèi)宄扇海谫p花、跳舞、唱歌、演奏、登山,最重要的是在山里面拾柴。因為柴火的柴跟財運的財諧音,所以人們把上山拾柴就當成是上山拾“財”,回家再拿紅布把它包起來,就寓意著來年會發(fā)財。我們隨著人流逛了大半個公園,然后也撿了幾根柴回家了。
回家以后,我們在家里吃了一頓酸湯火鍋。在鍋里燒開水后,倒入用西紅柿熬成的底料,再根據(jù)個人的口味加入配菜。酸湯顏色鮮紅,寓意著來年的生活紅紅火火、熱氣騰騰。酸湯并不辣,反而酸酸甜甜的,只要一湊近,這酸湯濃郁的香氣,就會從鍋中傾瀉而出,闖到鼻孔中,讓人沉醉在這香氣中。這酸湯里煮出來的東西,也被這酸湯的酸甜給“渲染”了,在自己的本味中摻雜著酸湯的氣味,使得整個酸湯火鍋更加開胃可口。
拾柴和酸湯帶給了人們許多的好運,所以這項風俗很受人們的歡迎,只可惜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人們不便出門,公園也關閉,無法上山拾柴了,我多么希望這場疫情趕快過去,人們可以繼續(xù)在陽光下的公園中享受美好生活。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2
我的家鄉(xiāng)葉家是淳安縣威坪鎮(zhèn)六都的一個大村莊。這里有著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而舞龍就是這里最熱鬧的風俗了。
舞龍的時候,人們可以向龍祈禱幸福、祝福吉祥。每年的正月初三,就是舞龍的日子。
在去年正月初三的下午,廣播里響起了招人參加舞龍的聲音。我們在家閑著的人都去參加舞龍這個活動。因為舞龍不論男女老少,只要愿意誰都可以參加。聽到這個消息,我可高興壞了,便和幾個小伙伴去當彩旗隊的成員。我們練習了好幾個小時,為的是在觀眾面前展示出美好的姿態(tài)。3:00多鐘的時候房頂上陸續(xù)升起炊煙,在4:30左右家家戶戶陸陸續(xù)續(xù)都吃好了晚飯。雖然舞龍還沒有開始,但人們都還是迫不及待地來到廣場上等候。
當天一擦黑兒,舞龍就正式開始了。演員們都穿著各種各樣的古裝,敲大鼓的人有節(jié)奏地敲起來‘咚鏘咚鏘咚咚鏘’,這個鼓聲給場面增添了幾分熱鬧感。舞龍的隊伍要出發(fā)了,此時,已是人山人海歡呼聲不斷,但觀眾還是為隊伍讓出一條道路來。隊伍走到哪兒,觀眾就跟到哪兒。整條大街上處處懸燈結彩,鞭炮聲不斷,一串串煙花陸續(xù)射入天空,在天空中綻開了笑臉,仿佛就是在辦喜事,真是熱鬧非凡,燈紅酒綠!
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的游行,我們把大龍頭放在大會堂里,有無數(shù)的人來參觀,并且于龍頭合影,人們還輪流去摸龍頭,并且向龍祈禱幸福,祝福吉祥。
到了8:30左右,舞龍結束了,人們都回家了,各家門口都堆放著爆竹紙。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風俗一一舞龍。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3
做事情做的疲勞的中年人,喜歡吃優(yōu)雅的下午茶的中年人,工作一天回來的中年人,一提起安吉的白茶,誰不是立刻想到一杯碧綠、清澈的白茶水,還有那淡淡的白茶香。
每年的3月25日至清明節(jié)左右,是最熱鬧的時候。這幾天,遠在外地的親人都會趕回安吉采茶葉。凌晨五點,天還蒙蒙亮,正是人們睡覺的時候,但在這兒,家家戶戶都已經(jīng)起床了。清幽的小路上時不時會閃過許多人影。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要去茶山上采茶的。
我們這里的茶山,特別多。每家每戶都能分到一塊“領地”。那些茶葉,全市淡綠色的。一些嫩綠的小芽在茶樹的腳邊生長,仿佛在尋求茶樹的庇護。所有人都眼疾手快的采摘著,只剩下我們在旁邊玩耍了。
烘制茶葉可費時間和力氣了,要準備上一個大的工具(茶扁),再把大家辛苦摘來的茶葉撒在上面,晾干后才能送上機器烘炒。炒好的茶葉要先挑渣,就是挑出那些有殘缺的茶葉。剛剛炒好,大人們就如火如荼的干起來了。碩大的茶扁里的茶葉被分成了好幾堆,大家的兩只手是一刻也不得閑,總是一大把一大把地抓,兩只眼睛更是不會停下,抓來多少檢查多少。茶葉就像落花流水般往下掉。這邊好的那邊壞的居然不會走錯門。
我把包裝袋打開,弟弟塞入防潮劑,小姨和叔叔往袋子里裝挑好的茶葉,媽媽給茶葉稱重,外婆用工具把包裝的口子封上——大功告成了。然后包裝好的茶葉就會有三個命運:一個是被我們賣掉,一個是拿出去送人,最后一個是自己喝了。咦,爺爺呢?原來是被我們遺忘在了一旁,正悶悶不樂地喝著茶呢!
拿點白茶泡上,你就會看到一杯碧綠、清澈的茶水在你面前,還能聞到淡淡的清香。喝下去沁人心脾,白茶是提神醒腦、清涼解渴的飲品。
白茶,和我們,和安吉聯(lián)系在一起,白茶已經(jīng)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4
連綿不斷的山峰;一眼望不到邊的湖;數(shù)不盡的高樓大廈……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千島湖。
要說我的家鄉(xiāng)有什么特別之處?那可就多了,有三角戲、竹馬、舞龍燈等等。但是我從小在人們口中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討論竹馬的。當然,從小在千島湖長大的我對竹馬也十分有興趣。
在竹馬這項藝術中,有很多能體現(xiàn)千島湖民風的地方。無論是做竹馬的手藝,還是跳竹馬的姿態(tài),沒有一處是不令人陶醉和贊賞的。
雖然身在千島湖,可看竹馬表演的機會卻很少。每一次觀看竹馬表演,都會非常激動,以至于睡不著覺,吃不下飯。記得我第一次觀看表演,是在書香彌漫的校園里。
在我四年級時,學校里建了一個陽光圖書館,里頭各式各樣的書都有,在圖書館里還有一個竹馬館。在竹馬館門外的墻上,掛滿了關于竹馬的解說和圖片。好奇的我看了所有資料,看完資料,我對竹馬這個新鮮玩意兒入了迷。
沒過幾天,學校的主席臺上被布置得漂漂亮亮:紅色的地毯、彩色的背景、還有背景上四個紅色大字“淳安竹馬”。對竹馬正感興趣的我頓時眼前一亮。布置完場景,老師就在教室里宣布了第二天要表演竹馬的消息。那晚,激動的我在床上興奮的睡不著覺,滿腦子都是第二天表演的事。
到了表演的時候,同學們到了操場上,滿臉期待的我聚精會神地盯著。演員出場了,紅色、綠色、黃色、白色、黑色等五色竹馬入場了,在竹馬館門外的資料上,我了解到:表演竹馬的都是青少年男女,分生、旦、凈、丑的角色,正生騎紅馬、青衣騎黃馬、小生騎綠馬、花旦騎白馬、小丑騎黑馬。還有,上面寫道黑馬最活潑。半信半疑的我一看,果然,小丑騎著黑馬,拿著馬鞭,蹦來跳去。紅色的狀元馬,讓我立志前行,也代表千島湖的成功,黑馬還有前程似錦的寓意,寄托著千島湖人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表演結束,我對我的家鄉(xiāng)千島湖又有了新的感覺。這是我的家鄉(xiāng)風俗,既讓千島湖有了代表作品,又凸顯了淳安“錦山秀水,文獻通考名邦”的獨特神韻和風采。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5
在我的老家徐州,過年的風俗還真是不少。掛紅燈籠,包水餃,舞龍獅,放鞭炮……人們忙前忙后,接春納福,忙得不亦樂乎。其中獨具特色的就是寫春聯(lián)。
徐州的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書法非常熱愛和重視。村居委會規(guī)定:每家每戶都要買紅紙,自己寫對聯(lián),然后全村進行比賽,評出一、二、三等獎。書法是我的強項,我想大展身手,就自告奮勇寫春聯(lián)。媽媽在一旁小聲說道:“你不要小瞧村子里的人啊,這可是群英薈萃、臥虎藏龍的地方!蔽衣犃藡寢尩脑,好奇心很快就被激發(fā)了,我想看看我的書法水平能在村子里排到第幾名。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們把筆墨紙硯擺放整齊,我按住紙,提起筆,蘸點墨,開始寫第一個字“五”!皺M”輕落筆,到三分之二處,按壓毛筆,最后收筆。筆斷意連,連到下面的“橫折”,在折筆處立鋒換面,保持中鋒豎下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毫端,毛筆走到哪兒,我的眼睛就跟到哪兒!拔濉边@個字很快就寫好了。我抬起頭,大家都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這是對我的鼓勵和肯定。我又飽蘸墨水,一鼓作氣寫完上聯(lián)“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聯(lián)“萬水千山盡朝暉”。橫批“萬象更新”中的“新”比較難寫,我認真琢磨著它的字形、筆畫。左邊高,右邊低,左邊窄,右邊寬,回想老師上課講的注意點,然后一氣呵成,上聯(lián)、下聯(lián)、橫批的書寫都是那么完美流暢。大家看了我寫的春聯(lián),不禁嘖嘖贊嘆:“這幅春聯(lián)如同行云流水,真是妙筆生花呀!”我聽了大家的夸獎,心里比吃了蜜還要甜。
評選的時間到了。評委們你一言我一語,認真對比,名次很快就出來了。第二名,我是第二名!我開心地合不攏嘴,望著第一名的春聯(lián),暗下決心,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超過他。
寫春聯(lián)的比賽不僅是家鄉(xiāng)過年的風俗,也是家鄉(xiāng)人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一代代接班人把毛筆拿起來,使過年的味道更加濃郁,也讓中國的書法藝術發(fā)揚光大。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6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xiāng)在江蘇泰州,在我們家鄉(xiāng)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小伙伴們,我就給帶大家感受下屬于我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的狂歡吧!
元宵節(jié)作為春節(ji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雖然元宵節(jié)沒有大年初一那么熱鬧,但是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的尾聲,過好元宵節(jié),象征的整個春節(jié)的圓滿謝幕!
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一家家點亮盞盞精致的燈籠,照亮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nèi)宄扇,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飯,來到非常熱鬧的街市,東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鋪都鋪滿了有關元宵節(jié)的商品,大人和孩子們挑選著各自喜愛的東西,臉上洋溢著快樂的微笑,我想這就是屬于元宵節(jié)的狂歡吧。
元宵節(jié)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孩子們吃著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餡料,用糯米粉包的圓子,寓意著團團圓圓、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著春天的到來,人們都爭先恐后地走出家門,聚集在一起,欣賞著美麗的夜景、享受著春天即將到來的氣息。
元宵節(jié)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習俗就數(shù)賞燈和猜燈謎了,相傳漢明帝永平年間,皇家為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參拜神佛。此后這種風俗便流傳到民間,直至現(xiàn)代,人們?yōu)榱嗽黾悠滟p燈的趣味,便在各種彩燈下懸掛著紅絲帶,在絲帶上寫著謎面,讓大家來猜謎底,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互相競猜著,人們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終于猜出謎底,臉上充滿了勝利和喜悅的笑容,我想這就是屬于元宵節(jié)的狂歡吧。
走在喧鬧的街上,大人們牽著小孩的手,小孩們手牽著各式花燈,盡情著享受著節(jié)日的快樂,以飽滿的熱情迎接著一年新的開始,享受著美妙的元宵節(jié)的狂歡。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7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說起我們東北的習俗,不得不提“臘八節(jié)”。
提起“臘八”,大家并不陌生。其實臘八節(jié)的別稱還有很多,因為在這一天,相傳是佛祖成道之日,所以又稱“法寶節(jié)”、“成道會”、“佛成道節(jié)”等。
臘八節(jié)的節(jié)期在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在北方!芭D八”一詞源于南北朝時期。它本是佛教節(jié)日,后來經(jīng)過演變也成了家喻戶曉的節(jié)日了。
在我們這,過“臘八節(jié)”必不可少的就是“臘八粥”了。臘八粥又稱“七味五寶粥”、“佛粥”、“大家飯”。臘八粥由多種食材熬成,活像一件由農(nóng)作物制成的“工藝品”。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的產(chǎn)物而有所區(qū)別。但其中糯米、蓮子、白果、薏米必不可少。最多可放十余種食材,可別小看這一碗臘八粥,它盛滿了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感恩等美好的感覺。喝起來甜甜的,糯糯的,苦中有甜,甜中有酸。喝了臘八粥就證明已經(jīng)做好了迎接新年的準備,并且好運很快就會降臨,因為它象征著幸福。所以在節(jié)日間,我們這的鄰里鄉(xiāng)親、親戚朋友都會互相贈送臘八粥,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嘗嘗自家的味道,并把好運帶給對方,這不就是圓滿嗎?
在北方,臘八節(jié)的美食除了臘八粥,還有色如翡翠的臘八蒜,那味道別有一番風味。
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所以過了臘八大家就會好好歇一天,然后做好過年的準備!辦年貨,大掃除,貼春聯(lián),穿新衣,還有更多忙的事情等著我們哩!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臘八習俗。其實不論是喝臘八粥還是吃臘八蒜,這背后蘊含的都是每個人對于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那么,你的家鄉(xiāng)有什么獨特的風俗呢?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8
春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同的地方也會有著不同的習俗,那么,今天我就來講講禹城當?shù)剡^年的習俗吧。
年糕是禹城人過年必備的食品,當?shù)厝私兴芭葑痈狻。先用準備好的糯米粉和面摻水攪拌均勻,然后切割成小塊、下鍋油炸,原本小塊的米粉團,瞬間變成一個個杏仁般的圓泡。再把這些炸好的米泡加上飴糖,攪拌、粘合、搟壓成塊狀,大塊的年糕就成型了。怎么樣,是不是很誘人呢。而我則有幸吃過一次,那種味道甜甜的有些粘,像是粘米混合了紅棗的味道,吃起來滿滿的幸福感,到了現(xiàn)在年糕也是我回禹城之后必吃的一道美食。這泡子糕的起源還有一段歷史傳說。相傳清朝末年,禹城有一名從事糯米經(jīng)營的商人。在一次運輸過程中,糯米因受潮無法售賣。商人于是將受潮糯米碾成粉后進行油炸食用,沒想到風味獨特。因其油炸過后稱”泡“狀,商人便為其取名為”泡子糕“。如今在禹城,”泡子糕“不但申請了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更成為春節(jié)人們走親訪友和婚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甜點。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jié)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過年是多么美好呀,家人們都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聊著這一年的收獲,真是靜謐又美好。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9
進入臘月,家家都盼著過年。過年的準備忙碌而愉悅。大人們忙著采辦年貨,打掃除塵,祭拜先祖,忙活年夜飯。我們男孩子參與最多的是貼春聯(lián)和放鞭炮。
把所有的零花錢都換成鞭炮,和小伙伴找一空地一起放鞭炮。我拿出一根“老鼠尾”點燃,隨著手臂的揮舞,它開始翩翩起舞,在夜色中閃耀除一個個迷離的光圈。它一點點燃燒,不停的發(fā)出“吱吱”的聲響,我的手指也跟著一點點熱起來?粗纾皇R还蔁熯在不屈不撓的繚繞。
另一個伙伴從褲兜了抓出一把響炮往地上一灑,其他人紛紛沖上去踩,看誰踩的多,踩中一個就發(fā)出“啪”的一聲。空地上一陣紛雜的腳步聲和此起彼伏的“啪啪”聲。伙伴們興奮的不得了,聞著空氣中嗆人的煙硝味也照舊樂開了花。
大人們放的自然不是同等級的小玩意兒了。他們放的“二踢腳”威力巨大,點著以后,“碰”的一聲躥上空中,灰白色的沉重晚云中發(fā)出閃光,接著一聲巨響,如炸彈爆炸一般。小孩被大人們護著躲著看。震耳的聲音還未息,又來一個鞭炮,一而再,接二連三。
爸爸告訴我,這威力巨大的鞭炮古時候是用來驅(qū)趕年獸的。年獸平常在深海里睡覺,到了年底,它非常餓,就爬出海洋,到陸地上面來吃人。為了趕走年獸,百姓們想了很多辦法。最后發(fā)現(xiàn),年獸懼怕紅色的東西,火光和巨響。于是家家過年放鞭炮,貼春聯(lián)。年獸趕跑了,這年也就過了。
春聯(lián)不僅辟邪避禍,還寄托了人們的企盼和美好愿望。家里有孩子上學的,就貼”金榜題名“;家里有老人的就貼”福壽安康“;家里做生意的,就貼‘日進斗金’。
我看著這一派熱鬧忙碌的景象,腦海中浮現(xiàn)出王安石的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正是過年的真實寫照啊。
【初二風俗的作文匯總九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