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清仑乱少妇|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码|亚洲三区无码视频|婷婷六月中文字幕

<blockquote id="qcsuu"></blockquote>
  • <rt id="qcsuu"></rt>
  • <dl id="qcsuu"><cite id="qcsuu"></cite></dl>
  • <cite id="qcsuu"></cite>
  •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時間:2025-04-26 10:05:55 歐敏 八年級下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通用16篇)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1

      學習目標

      了解“好玩兒”的端午,學會品味“好玩兒”的表達并可以適當運用,做一個“好玩兒”的人。

      重難點

      品味“好玩兒”的表達并適當運用。

      教學內容:

      一、感受“好玩兒”的端午

      活動一:說相聲

      同學們逗哏,老師捧哏

      活動二:尋找“好玩兒”的活動

      好玩的

      好吃的、好喝的

      活動三:說“鴨蛋相聲”

      小討論:本文題目是端午的鴨蛋,為什么先寫端午的習俗、家鄉(xiāng)的鴨蛋?

      一、品味“好玩兒”的表達

      活動一:品詞語

      色彩詞

      動詞

      活動二:品句子

      品句式結構——短句

      品情感表達

      二、走近“好玩兒”的人

      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節(jié)選

      三、寫寫“好玩兒”的事

      仿照課文第一段,用“好玩兒”的`語言來寫寫怎樣做廣東特色早茶。

      開頭:廣東的早茶,自與別處不同……

      “好玩兒”的作業(yè)

      修改堂上的寫作片段,以“廣東早茶”為題,寫一篇介紹廣東早茶做法的“好玩兒“的小文章,100字左右。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韻味和情致。

      2.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蘊涵的人生情趣和詩意之美。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關注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習慣。

      教學難點

      學會品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語句,以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

      教學方法

      自主、研討、探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1.預習字詞,思考課后問題。2.搜集有關汪曾祺的資料。

      老師:準備磁帶、幻燈片、生字詞卡或者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以學生熟悉的有關本地端午節(jié)的風俗引入新課學習。

      2.介紹作者,讓同學們互相展示收集的有關汪曾祺的資料。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現當代作家。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發(fā)表小說《受戒》、《大淖記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選集》。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蘊涵的人生情趣和詩意之美。

      2.解決生字詞的音意:(出示生字詞卡片):

      門楣 莧菜 籍貫 城隍廟 肅然起敬 囊螢映雪 莫名其妙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板書設計)

      思路:端午節(jié)的風俗→家鄉(xiāng)的鴨蛋→端午的鴨蛋

      (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5、6自然段)

      主旨: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和留戀、對故鄉(xiāng)的熱愛、眷戀之情。

      4.快速瀏覽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為什么要先寫端午節(jié)的風俗?

      明確:

     、俚谝欢我浴凹亦l(xiāng)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開頭,介紹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等風俗;又列舉了“放黃煙子”吃“十二紅”這兩種較為獨特的風俗。

     、趶奈恼滤悸穪砜,先談端午風俗很有必要。文題為“端午的鴨蛋”,因此,首先必須先寫端午風俗,從各地均有的風俗寫到家鄉(xiāng)獨特的風俗,再寫到“十二紅”,寫到“咸鴨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轉寫“端午的鴨蛋”;從寫作手法上,先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端午”的氣氛,就為文章主體“鴨蛋”預設了一個合理的背景;作者在文中大談家鄉(xiāng)端午的種種風俗,這正是他閑適自由的.行文風格的體現。

      5.男女生分讀第2、3自然段,思考:高郵鴨蛋有什么特點?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否定北京的鴨蛋?

      明確:

     、俚鞍兹崮、油多、黃是通紅的“雙黃蛋”(總:質細而油多)②引用袁枚的的《腌蛋》提到袁枚,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氣,避免了行文的單調死板。而且袁枚對于咸鴨蛋的見解,與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說到袁枚。說自己不喜歡袁枚,體現了作者率真的個性。同時也說明高郵鴨蛋歷史悠久,聞名全國。否定北京的鴨蛋留露出對家鄉(xiāng)由衷的喜愛之情。

      6.默讀第4、5、6自然段,思考:為什么主要介紹“鴨蛋絡子”和孩子們吃鴨蛋的方法。

      明確:行文活潑生動。充滿童趣,抒寫了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和留戀、對故鄉(xiāng)的熱愛、眷戀之情。

      7.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爭議?

      課文結尾,作者寫到了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有人認為,這段話與課文主要內容無關,是贅筆;也有人認為,由螢火蟲在鴨蛋殼里閃閃發(fā)亮的樣子聯想到車胤苦讀用的囊螢,很自然,很隨意,正體現了汪曾祺散文閑適自由的風格。你看呢?

      (明確:本題是一道發(fā)散性的問題。只要學生自圓其說就可以。認為是贅筆者,主要是為保證結構嚴謹,這對于中學生而言,依然大有必要。而認為“自然、隨意”者,實際上已經到對作者風格的品評了。)第二課時三、品位語言: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這三點在課文中能看出來嗎?請你輕聲朗讀課文第二、三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

      1.“平淡而有味”

      例:“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一個普普通通的鴨蛋,在作者筆下居然寫得如此別具一格,這是一般人通常不會注意的,但仔細一想,卻又大合情理?刹皇菃?淡青色的蛋殼就比白色蛋殼更有“格調”,而鴨蛋的形狀也確實有蠢笨與秀氣之別。生活中的情趣是無處不在的。

      2.“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

      例:“一般是敲破空頭”“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頭”“白嘴”等詞語,都帶有較為鮮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

      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边@一“文白夾雜”句讓人忍俊不禁,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另外,汪曾祺獨特的語言風格在本文是如何體現的?

      1.口語色彩濃厚。

      首先表現在好用短句,有時一句一斷,大有生活中說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著說的神態(tài)。例如:“我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其次,文中時時穿插十分樸素的“大白話”,這使文章生活氣息更為濃厚:“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讓人倍感親切。

      2.古漢語的點綴使文章多了書卷氣,增添了典雅之美。例如:“高郵鴨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在這里,典雅的文言詞語與極質樸的口語相映成趣,熔書面語與口語于一爐,將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自然之中又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顯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功力。

      3.善于運用語言“造型”。汪曾祺有時只用一兩個字眼就能寫出事物的特色神韻。他寫吃咸鴨蛋“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那種繪聲繪色,那種動感,以及快感,從一個“吱”字中得到了活靈活現的表現。

      三、反思探究

      1.高郵的咸鴨蛋很聞名,為何題目是“端午的鴨蛋”而不是“高郵的鴨蛋”?作者花了不少筆墨盛贊故鄉(xiāng)高郵的鴨蛋,但為了突出端午節(jié)的故鄉(xiāng)風俗,同時,端午的鴨蛋是一年中滋味最美的時候,所以用了這個題目。

      2.作者為什么對家鄉(xiāng)的咸鴨蛋久久不能忘懷?明確:對家鄉(xiāng)咸鴨蛋的難以忘懷,實際上不是作者個人的心態(tài)。這是人類普遍的心理。兒時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會籠罩一層異樣的光輝。

      3.作者如此津津樂道談論家鄉(xiāng)的“咸鴨蛋”,有意義嗎?

      其實,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才算真實地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情趣,發(fā)現詩意,在小小咸鴨蛋里嘗出生活的滋味,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讀來從容散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間,流露出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xiāng)的熱愛。

      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要使學生認識到,好的語言不一定是華美的詞藻和整齊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語句同樣有韻味有情致。本文語言生動、口語化,又從容舒緩,富有韻味,寫盡了作者對窮家鄉(xiāng)、名鴨蛋的感情,也使他筆下的故鄉(xiāng)往事更有魅力。讀了本文,大家都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咸鴨蛋誰沒有吃過?可是有哪位同學就此寫過一篇文章的呢?可見,“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乏發(fā)現美的眼睛”。熱愛生活、體驗生活、關注日常生活細節(jié)是我們學習的重要問題。讓我們都來理解和挖掘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蘊涵的人生情趣和詩意之美吧。

      四、作業(yè)布置:(任選一題)

      1.假如你向大家推薦《端午的鴨蛋》,請寫一篇課文簡介;

      2.假如你是課文中的小朋友,請介紹你記憶中的美好端午。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3

      目標定向

      【知識目標】 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標】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閑適自由的風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習慣,引導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情趣,發(fā)現詩意。

      2、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懷想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的感情,提倡珍惜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解讀文本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教學難點

      解讀文本,品味經典。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前準備

      1. 預習本文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2. 了解汪曾祺的寫作風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門楣mén méi 莧菜xiàn cài 籍貫jí ɡuàn 硝藥 xiāo yào 腌臘 yān là 絡子 luò zǐ 大襟dà jīn車胤chē yìn

      2.解釋下列詞語。

      門楣:門框上的橫木。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貫:祖居或個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傳說中指主管某個城的神。

      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曾經滄海難為水:經歷過滄海,對別處的水就難以看上眼了。

      與有榮焉:因而也感到榮幸。

      囊螢映雪:囊螢和映雪分別指晉朝車胤和孫康利用螢火蟲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讀書的故事。

      二、導人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種風俗帶給人多少樂趣。單是一個小小的咸鴨蛋,就有說不完的美妙之處。倘若沒有一種故鄉(xiāng)

      情結,沒有一顆超然自在的心,誰能從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許滋味?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發(fā)表小說《受戒》、《大淖記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選集》。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對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風俗的描寫,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時表現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鄉(xiāng)最有名的是咸鴨蛋,尤其是雙黃鴨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寫孩子們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鴨蛋。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部分。

      提問:作者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這與寫高郵鴨蛋有何聯系?

      學生復述端午節(jié)的風俗。

      明確:

      作者先介紹端午節(jié)的一般習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貼五毒④貼符⑤喝雄黃酒。

      而后又詳細介紹了家鄉(xiāng)特有的風俗:“放黃煙子”、吃“十二紅”,進而引出家鄉(xiāng)的特產——高郵鴨蛋和“掛鴨蛋絡子”的習俗。

      (二)學習第二部分。

      學生朗讀文章第2、3自然段。

      提問:家鄉(xiāng)高郵鴨蛋有何特點?作者著重寫了哪些內容?在寫法上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家鄉(xiāng)最有名的`是咸鴨蛋,尤其是雙黃鴨蛋,因此作者對此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開頭,作者采用連環(huán)承接的方式,說明家鄉(xiāng)盛產咸鴨蛋。接著用“肅然起敬”和“特別標明”兩個短語,說明家鄉(xiāng)咸鴨蛋的出名。

      高郵鴨蛋多出雙黃鴨蛋,作者在這里采用對比的方法,說明家鄉(xiāng)雙黃鴨蛋“多”。

      “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边@里用多重轉折方法說明家鄉(xiāng)雙黃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層轉折、層層鋪墊的手法,說明家鄉(xiāng)鴨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體點明高郵咸蛋的口味特點,結合自己生活經歷表現作者獨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結

      文章介紹高郵鴨蛋,寫得有聲有色,跌宕起伏,對家鄉(xiāng)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學生互評。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學生閱讀課文最后三段。

      提問:這部分寫了什么內容?你是如何理解課文結尾,作者寫到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這部分作者介紹了“掛鴨蛋絡子”的習俗,具體寫了做鴨蛋絡子的鴨蛋的挑選到孩子們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將現在的成人立場和在故鄉(xiāng)時的少年人的視角交織在一起,以童趣寫出了對家鄉(xiāng)的依戀和熱愛。

      課文結尾,作者寫了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有人認為,這段話與課文主要內容無關,是贅筆;也有人認為,由螢火蟲在鴨蛋殼里閃閃發(fā)亮的樣子聯想到車胤苦讀用的囊螢,很自然,正體現了汪曾祺閑適自由的風格。

      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聯系,不求統(tǒng)一答案。

      三、朗讀課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語言魅力主要靠反復朗讀才能體會得出。有些語段還應指導學生讀出語氣語調、讀出韻味。通過朗讀,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問:朗讀文章第二、三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師生可以一同談談自己對某一語句的感受、體會。要使學生認識到。好的語言不一定是華美的詞藻和整齊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語句同樣有韻味有情致。文章語言生動、口語化,又從容舒緩,富有韻味,寫盡了作者對窮家鄉(xiāng)、名鴨蛋的感情,也使他筆下的故鄉(xiāng)往事更有魅力。

      四、拓展訓練

      提問:說說你的家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的風俗,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可以先讓學生介紹端午節(jié)的由來,接著說說自己家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學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節(jié)”這一話題,自選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師還可向學生推薦沈從文(端午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風情,鼓勵學生關心、參與有益的民俗活動。

      五、小結

      《端午的鴨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情趣,發(fā)現詩意,在小小成鴨蛋里嘗出生活的滋味,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讀來從容閑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間,流露出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xiāng)的熱愛。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結構的嚴謹,但在隨意之中也體現了構思的嚴謹與和諧。

      六、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端 行文 語言

      午 端午的風俗 口語(短句)

      的 家鄉(xiāng)的鴨蛋 方言

      鴨 端午的鴨蛋 文言、成語

      蛋 閑適自由 雅俗共賞

      附《端午的鴨蛋》同步練習

      ■積累運用

      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門méi( ) xiàn( )菜 jí( )貫 náng( )螢映雪

      2.解釋下列詞語。

      (1)肅然起敬:

      (2)門楣

      3.快速閱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1)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請你給每個部分添上一個小標題。 .

      (2)第一自然段的結構是什么?作者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

      (3)作者為什么對家鄉(xiāng)的咸鴨蛋久久不能忘懷?

      (4)“囊螢映雪”講的是什么故事?

      (5)你覺得課文結尾有必要寫“囊螢映雪”的故事嗎?為什么?

      閱讀理解

      我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成鴨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成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成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①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xiāng)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成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成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腌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并不會做菜。但是《腌蛋》這一條我看后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陔绲耙愿哙]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傄饲虚_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③/。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

      端午節(jié),我們那里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一單,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祥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子里,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么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成味,白嘴吃也可以。

      1.選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作者寫“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庇靡馐峭怀黾亦l(xiāng)咸鴨蛋的________________。

      3.(1)高郵咸蛋的特點是什么?

      (2)用袁枚的話說高郵咸蛋的特點是什么?

      4.作者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如畫線句①給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畫線句②引用文言文為文章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的語言美。

      6.畫線句③“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吱”字能否去掉?為什么?

      17端午的鴨蛋

      ■積累運用 1.楣 莧 籍 囊2.略3.(1)文章可分為三個部 分:端午的風俗——家鄉(xiāng)的鴨蛋——端午的鴨蛋。(2)第一自然段用總分的結構,介紹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風俗。(3)對家鄉(xiāng)事物的難以忘懷是人類普遍的心態(tài)。兒時生活中的事物在成年以后都會籠罩著一層異樣的光輝。 (4)略(5)略

      ▲閱讀理解1.家鄉(xiāng)的鴨蛋端午的鴨蛋2.名聲3.略4.作者的語言自然、生動,信口而出,讓人倍感親切5.典雅6.不能。這里“吱”字表現出筷子一扎下去的動感,以及吃鴨蛋時的快感。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4

      學習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韻味和情致。

      2.關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間文化。

      學習難點

      學習品味富有情致和特色的重要語句,以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

      學習方法:自主、研討、探究。

      學習時數

      二課時

      教學設想

      中心環(huán)節(jié)是閱讀和討論。

      教學程序

      預習、朗讀、質疑、討論、作業(yè)。

      特別說明:預習是課上預習

      第一課時

      預習課上預習(自主學習)

      七項任務:

      1.讀課文,查字典處理生字生詞。(工具書:《新華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成語詞典》等)

      2.查找相關資料:作者、背景等。

      3、詳看課下注釋,了解相關信息,進一步理解課文。

      4、再讀課文,同時標注自然段的序號并概括各段段意(一為說話方便;二為理清文章思路。)。

      5、圈點勾畫重要語句并作賞析,做旁批(一段)、眉批(一頁)。

      6、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題。

      7、寫出自己的疑惑。

      說明:

      1、預習的閱讀方式——主要是默讀。(默讀最有利于思考,多用默讀,)

      2、預習在課上預習。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介紹作者,讓同學們互相展示收集的有關汪曾祺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接力朗讀課文。要求:讀的同學力求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

      聽的思考:本文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說明設計目的:(1)檢查預習概況,包括字詞。(2)進行朗讀訓練:通篇朗讀,加強朗讀。(3)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思路:端午節(jié)的風俗→家鄉(xiāng)的鴨蛋→端午的鴨蛋

      (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5、6自然段)

      2、.快速瀏覽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設計目的:鍛煉快速整理信息的.能力)

      3、默讀課文,思考:作者為什么對家鄉(xiāng)的咸鴨蛋久久不能忘懷?(設計目的:訓練概括能力。)

      明確:

      三、品味語言。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這三點在課文中能看出來嗎?請你朗讀課文,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設計目的:(1)“用”課后題,由原來的二、三段擴展到全文,意在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2)繼續(xù)訓練朗讀)

      四、討論:.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爭議?

      課文結尾,作者寫到了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有人認為,這段話與課文主要內容無關,是贅筆;也有人認為,由螢火蟲在鴨蛋殼里閃閃發(fā)亮的樣子聯想到車胤苦讀用的囊螢,很自然,很隨意,正體現了汪曾祺散文閑適自由的風格。你看呢?

      (明確:本題是一道發(fā)散性的問題。只要學生自圓其說就可以。認為是贅筆者,主要是為保證結構嚴謹,這對于中學生而言,依然大有必要。而認為“自然、隨意”者,實際上已經到對作者風格的品評了。)

      五、作業(yè)布置:(任選一題)

      1.假如你向大家推薦《端午的鴨蛋》,請寫一篇課文簡介;

      2.請你介紹你記憶中的美好端午或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

      教學反思

      一篇課文學下來了,靜坐反思,幾多得失。有幾點比較滿意:

      一、學生學得很愉快。雖然是初次見面,但課前的有效溝通,以及一些方法的交流,師生減少了許多陌生,多了許多默契,有效的溝通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整個課堂學生參與面很廣,回答積極,課堂氣氛輕松愉悅。

      二、學生能掌握一些學習記敘類文章的一般的學習方法,因為預習課的七項任務,不但適合本課的學習,也適和其他課文的學習,能以此教給學生學習語文課文的基本方法。

      三、學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其中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對家鄉(xiāng)的咸鴨蛋久久難以忘懷?”我設計了讓學生用給定的句式:這是---------的鴨蛋,因為“----------”。前一問需要學生的概括能力,后一問則進一步鍛煉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因為難易適度以及恰當的引導,學生做的非常好。

      人常說: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確乎如此。盡管在這之前我非常認真的研究了教材,設計了教學,研究了學情,但依然也有很多遺憾。比如:在備課時我就將“學習品味富有情致和特色的重要語句,以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弊鳛閷W習難點重點了,在自主學習時,也作了必要的引導,但在課堂上學生對本文的語言品析的依然有些遺憾,汪先生的語言風格確實獨具風味,恰當的使用方言及淡淡的幽默學商再反復讀文后,能有較好地把握,但對其‘平淡而有味’的語言風格,確實知其然卻不能準確地說出其所以然來,雖然能說個大概,但總感覺未盡如意。課堂上很是糾結,遇到這種時候,教師該怎么辦呢?2011版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fā)揮!币驗槲也幌脒^多的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所以也就沒有做太多的講述,也因為引導不多,所以感覺這一語言風格品的不夠。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框架,感知課文內容。

      2、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

      3、體味文章中蘊含的情感。

      4、了解端午風俗,感受鴨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提倡珍惜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2、學習民俗文化,加深對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明確教學目標、重點。

      2、簡介端午節(jié)、作者。

      二、學習課文內容。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旨。

      2、精讀課文,把握脈絡和主旨。

      三、語言品析。

      1、默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愛的`語句,細心品味語言的精妙并體會語言特點。(結合研討與練習二)

      2、四人小組交流,讀一讀,品一品,說說你的感受和理由。

      3、明確作者的語言藝術風格。

      四、拓展延伸。

      1、有關端午的詩詞。

      2、發(fā)表自己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看法。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在次品味語言特點。

      2、小作文:寫一寫自己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點滴體驗。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框架,了解端午的習俗,探究端午的鴨蛋,感受鴨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

      2、誦讀課文,通過品讀重點字詞句子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平淡而有味、方言表現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3、體味作者在字里行間蘊涵的情感,對兒時的回憶難忘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贊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你們猜猜這首句寫的是哪一節(jié)日?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

      2.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哪一天?我們這里是怎么過端午節(jié)的?有哪些習俗?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3.你想知道上虞是怎么過端午節(jié)的嗎?

      那么我們就一起欣賞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

      4.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發(fā)表小說《受戒》、《大淖記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選集》。

      二、談談端午的習俗

      1.那么作者家鄉(xiāng)到底有哪些風俗習慣呢?提示: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掛鴨蛋絡子。(請同學們欣賞作者家鄉(xiāng)風俗的圖片。)

      2.其中與我們這里一樣的是什么?可能與我們一樣的是什么?與我們不一樣的是什么?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

      放黃煙子

      吃“十二紅”掛鴨蛋絡子)

      三、品品端午鴨蛋

      1.端午有那么多的習俗,作者為什么不寫一寫,反而寫端午的鴨蛋呢?(是端午的鴨蛋有什么特別之處嗎?)端午和鴨蛋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如果我們在端午和鴨蛋兩個詞之間用一個字來連接,可以用上哪些字來表示他們的聯系?請聯系文章內容來完成。

      如:端午挑鴨蛋端午玩鴨蛋端午吃鴨蛋(端午贊鴨蛋?)

      2.咱們就一起來跟著作者來“挑,玩,吃”鴨蛋,來開展一場“品嚼大餐”,我們既要跟著作者來品味出端午鴨蛋的獨特風味,還要來品味出作者的獨特的語言風味。

      汪曾祺先生曾說:“探索一個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須由語言入手,并始終浸在作者的語言里。”讓我們走進汪曾祺先生的文字,來品讀先生的語言特色。

      3.我們先一起來跟著汪先生來挑一挑鴨蛋,怎么挑呢?

      “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

      一個普普通通的鴨蛋,在作者筆下居然寫得如此別具一格,這是一般人通常不會注意的,但仔細一想,卻又大合情理?刹皇菃?淡青色的蛋殼就比白色蛋殼更有“格調”,而鴨蛋的形狀也確實有蠢笨與秀氣之別。生活中的情趣是無處不在的。

      4.鴨蛋挑好了,有什么好玩的呢?

      A.掛鴨蛋絡子:挑好了,裝在絡子里,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

      B.裝螢火蟲: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里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里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5.我想最激動人心的最令人難忘的當屬吃鴨蛋了吧。有哪些吃法呢?

      A.帶殼切開吃: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

      B.空頭挖開吃: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曜宇^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C.結合炒菜吃: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

      D.白嘴隨時吃: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么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品味:A. “一般是敲破空頭”“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頭”“白嘴”等詞語,都帶有較為鮮明的.地方特色。

      B.“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那種繪聲繪色,那種動感,以及快感,從一個“吱”字中得到了活靈活現的表現。)

      C.“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淡淡的幽默。

      6.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一個小小咸鴨蛋讓我們品嘗到了汪先生在語言上的這種追求:

      (平淡而有味方言表現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7.小結:端午的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樂的一天。孩子們挑鴨蛋——裝鴨蛋——掛鴨蛋——吃鴨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鄉(xiāng)的鴨蛋在孩子們的手中發(fā)揮了最極致的價值!

      四、悟悟鴨蛋情節(jié)

      1.我們剛才在“挑,玩,吃”中品嘗到了作者兒時的快樂,童年的有趣,你還能品出了端午的鴨蛋有什么特別之處,或特別之味嗎?

      (贊鴨蛋) (憶鴨蛋? )

      2.你從哪些地方可以品嘗出來呢?

      如:①“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眱蓚“多”,一個“善于”寫出了對家鄉(xiāng)人的贊美(勤勞能干)。

     、凇拔易叩牡胤讲簧,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的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薄八厨喌岸嘁印睅в形难孕再|,增強幽默意味。

      ③“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但是《腌蛋》一條我看后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庇悬c愛屋及烏了吧!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淡淡的幽默。

     、荨拔覍Ξ愢l(xiāng)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象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實際上認為高郵不僅出鴨蛋,還有那么多心靈手巧的勤勞能干的高郵百姓,自豪和贊美之情油然而生。

     、扌r讀囊螢映雪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只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

      3.作者津津樂道談鴨蛋,僅僅是在贊美鴨蛋嗎?

      在前面的品嘗中我們不難發(fā)現,作者身上分明地有一種“鴨蛋情結”,他究竟要借此表達什么?

      (不僅有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想,還有對故鄉(xiāng)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4.小結:家鄉(xiāng)的鴨蛋是與眾不同的,聲名遠播的,歷史悠久的,吃法多樣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鮮艷的……一提起家鄉(xiāng)的鴨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訴說內心的贊美和自豪。這種贊美,這種自豪都緣于作者那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緣于那深深的故鄉(xiāng)情結吧。

      (板書:故鄉(xiāng)情結)

      5.我們再來具體品味一下作者的這種鴨蛋情節(jié)吧。

      材料連接:

      (一).材料介入:1981年初秋,受高郵市政府的邀請,爸回到了他魂牽夢縈、闊別了42年的故鄉(xiāng)高郵。出發(fā)前他掩飾不住的那股子欣喜勁兒,真如一個赤子將投進母親的懷抱。

      江蘇電視臺為爸拍了一部電視片《夢故鄉(xiāng)》。我記得那次周末回家,爸急不可待地要放這部片子的錄像帶給我們看。汪嘲笑他:老頭兒看過了又要看,幾遍才算夠?看片子的時候,我們一如既往地插科打諢,說爸“表現不俗,可以評一個最佳男主角”,可是沒有像以往一樣聽到他反抗的聲音。我回頭看,一下子驚呆了:爸直直地盯著屏幕,眼中汪汪是飽含著淚,瞬間,淚水沿著面頰直淌下來!

      (二).材料介入:細想來,汪曾祺的文字,和高郵咸鴨蛋是很相似的,——“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會冒出來了”。鴨蛋只有腌到好處,才能冒紅油;同理,只有胸藏丘壑,才能做出一等一的文章來。汪曾祺一生,寫過的小說散文雖為數不多,卻無不老到,都可算極品……那個老笑話在腦袋里上了年份,便失了真,這會兒只覺得高郵當真是有咸鴨子的,這咸鴨子,叫做汪曾祺;而他的文字,正是那冒紅油的咸鴨蛋。(路建華《汪曾祺傳》)

      (三).材料介入:爸去世以后,我們兄妹商量,在他的墓碑上寫些什么呢?想來想去,決定了,就寫:…… (《老頭兒汪曾祺》汪明)

      面對材料中的省略號,學生可能回答“高郵咸鴨蛋——汪曾祺”,或“高郵咸鴨子——汪曾祺”,在會意的笑聲中出示“高郵——汪曾祺”,為整節(jié)課畫上意味深長的最后一筆。

      五、課堂小結

      實際上,《端午的鴨蛋》這篇文章包含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家鄉(xiāng)咸鴨蛋的難以忘懷,實際上不是作者個人的心態(tài)。這是人類普遍的心理。兒時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會籠罩一層異樣的光輝。不管一個人走多遠,它都將是引導一個人的方向。童年歲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飽含人生的韻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平淡以及詩意,才算真正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從小小的鴨蛋里嘗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們也會從一片葉、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長的快樂。

      六、課后作業(yè)

      1.回視我們的生活,請介紹你在童年時代最難忘的,有關過節(jié)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2、推薦閱讀

      汪曾淇的《炒米和焦屑》《咸菜茨菇湯》

      附:

      咸菜茨菇湯

      汪曾祺

      一到下雪天,我們家就喝咸菜湯,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為雪天買不到青菜?那也不見得。除非大雪三日,賣菜的出不了門,否則他們總還會上市賣菜的。這大概只是一種習慣。一早起來,看見飄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湯!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們那里過去不種白菜,偶有賣的,叫做“黃芽菜”,是外地運去的,很名貴。一般黃芽菜炒肉絲,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這時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擔的買來,洗凈,晾去水氣,下缸。一層菜,一層鹽,碼實,即成。隨吃隨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細、嫩、脆、甜,難可比擬。

      咸菜湯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氣,咸菜已經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經發(fā)酸,咸菜湯的顏色是暗綠的。沒有吃慣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咸菜湯里有時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湯;蛘呓写墓较滩藴,都可以。

      我小時候對茨菇實在沒有好感。這東西有一種苦味。民國二十年,我們家鄉(xiāng)鬧大水,各種作物減產,只有茨菇卻豐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難吃。

      我十九歲離鄉(xiāng),輾轉漂流,三四十年沒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前好幾年,春節(jié)后數日,我到沈從文老師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飯,師母張兆和炒了一盤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兩片茨菇,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蔽页姓J他這話。吃菜講究“格”的高低,這種語言正是沈老師的語言。他是對什么事物都講“格”的,包括對于茨菇、土豆。

      因為久違,我對茨菇有了感情。前幾年,北京的菜市場在春節(jié)前后有賣茨菇的。我見到,必要買一點回來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愛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個人“包圓兒”了。

      北方人不識茨菇。我買茨菇,總要有人問我:“這是什么?”——“茨菇!薄按墓绞鞘裁?”這可不好回答。北京的茨菇賣得很貴,價錢和“洞子貨”(溫室所產)的西紅柿、野雞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湯。

      我想念家鄉(xiāng)的雪。

      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

     、判r讀《板橋家書》:“天寒冰凍時暮,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覺得很親切。鄭板橋是興化人,我的家鄉(xiāng)是高郵,風氣相似。這樣的感情,是外地人們不易領會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買了,咯咯地嚼著。四川有“炒米糖開水”,車站碼頭都有得賣,那是泡著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專業(yè)的作坊做的,不像我們那里。我們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別處一樣,切成長方形的一塊一塊。也有搓成圓球的,叫做“歡喜團”。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說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結的,是“散裝”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來,是自己家里炒的。

     、普f是自己家里炒,其實是請了人來炒的。炒炒米也要點手藝,并不是人人都會的。入了冬,大概是過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篩子,手執(zhí)長柄的鐵鏟,大街小巷地走,這就是炒炒米的。有時帶一個助手,多半是個半大孩子,是幫他燒火的。請到家里來,管一頓飯,給幾個錢,炒一天;蚨罚虬胧;像我們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齊,沒有零零碎碎炒的。過了這個季節(jié),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著。一炒炒米,就讓人覺得,快要過年了。

     、茄b炒米的壇子是固定的,這個壇子就叫“炒米壇子”,不作別的用途。舀炒米的東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個香煙罐頭。我的祖母用的是一個“柚子殼”。柚子,——我們那里柚子不多見,從頂上開一個洞,把里面的瓤掏出來,再塞上米糠,風干,就成了一個硬殼的缽狀的東西。她用這個柚子殼用了一輩子。

      ⑷我父親有一個很怪的朋友,叫張仲陶。他很有學問,曾教我讀過《項羽本紀》。他薄有田產,不治生業(yè),整天在家研究易經,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個人用蓍草算卦。據說他有幾卦算得極靈。有一家,丟了一只金戒指,懷疑是女傭人偷了。這女傭人蒙了冤枉,來求張先生算一卦。張先生算了,說戒指沒有丟,在你們家炒米壇蓋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時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這樣準,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壇蓋子上呢?不過他的這一卦說明了一件事,即我們那里炒米壇子是幾乎家家都有的。

     、沙疵走@東西實在說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預備,不過取其方便。用開水一泡,馬上就可以吃。在沒有什么東西好吃的時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來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點心。鄭板橋說“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說其省事,比下一碗掛面還要簡單。炒米是吃不飽人的。一大碗,其實沒有多少東西。我們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橋所說“佐以醬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現在歲數大了,如有人請我吃泡炒米,我倒寧愿來一小碟醬生姜,——最好滴幾滴香油,那倒是還有點意思的。另外,還有一種吃法,用豬油煎兩個嫩荷包蛋——我們那里叫做“蛋癟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這種食品是只有“慣寶寶”才能吃得到的。誰家要是老給孩子吃這種東西,街坊就會有議論的。

     、饰覀兡抢镞有一種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鍋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們那里,餐餐吃米飯,頓頓有鍋巴。把飯鏟出來,鍋巴用小火烘焦,起出來,卷成一卷,存著。鍋巴是不會壞的,不發(fā)餿,不長霉。攢夠一定的數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來。焦屑也像炒米一樣。用開水沖沖,就能吃了。焦屑調勻后成糊狀,有點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⑺我們那里的人家預備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來還有一層意思,是應急。在不能正常煮飯時,可以用來充饑。這很有點像古代行軍用的“糒”。有一年,記不得是哪一年,總之是我還小,還在上小學,黨軍(國民革命軍)和聯軍(孫傳芳的軍隊)在我們縣境內開了仗,很多人都躲進了紅十字會。不知道出于一種什么信念,大家都以為紅十字會是哪一方的軍隊都不能打進去的,進了紅十字會就安全了。紅十字會設在煉陽觀,這是一個道士觀。我們一家?guī)Я艘稽c行李進了煉陽觀。祖母指揮著,特別關照,把一壇炒米和一壇焦屑帶了去。我對這種打破常規(guī)的生活極感興趣。晚上,爬到呂祖樓上去,看雙方軍隊槍炮的火光在東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陣一陣地亮著,覺得有點緊張,也覺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飯,這一晚上,我們是沖炒米、泡焦屑度過的。沒有床鋪,我把幾個道士誦經用的蒲團拼起來,在上面睡了一夜。這實在是我小時候度過的一個浪漫主義的夜晚。

     、痰诙欤瑳]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统疵缀徒剐己臀壹亦l(xiāng)的貧窮和長期的動亂是有關系的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整體把握文章的框架,感知課文內容體味文章所蘊含的情感

      2. 能力目標: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

      3. 情感目標:認識民俗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的框架,感知課文內容

      體味文章蘊含的情感,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 預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搜集有關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習俗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端午習俗知多少?我想請同學來說一說家鄉(xiāng)的習俗。

      吃粽子,賽龍舟,有關屈原的故事,掛艾草菖蒲……

      莆田有句俗話: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用五色線為孩子織結長網袋裝熟蛋,織結小線袋裝樟腦丸,縫黃布虎,繡八封圖,裁新衣服等……

      還有初五早,人們紛紛上野外,挖集“午時草”(即各種藥草),如蛋早、慕香、野艾、鬼針草、一點紅、木荷、龍牙草、積雪草、澎蜞菊、麥穗癀、稞葉……采集了一大筐,洗干凈之后裝入大鍋燒“午時水”,以備全家人洗澡、清潔肌膚,消除疾病,再且百草百藥,以藥草蒸蛋,蛋吸入百味草中的藥理性能后,人吃了“午時蛋”,能殺菌、消病、健身,又曰:“吃午時蛋能頂雷陣雨!背跷迕α舜蟀胩欤绮统灶D美味水面,隨后洗澡。

      這些習俗有些漸漸地被省掉了,沒有幾個人會說這些俗語,但是在老人家的口中,他們能用莆田話將其演繹地很美。今天我要帶大家走進汪曾祺的家鄉(xiāng),領略一下他們家鄉(xiāng)的端午。

      二. 作者簡介

      汪曾祺,是個美文家,他的作品《受戒》、《大淖紀事》、《蒲橋集》,為讀者所歡迎。這人還有“二美”之稱,一個是美學家,還有一個則是“美食家”。

      三. 研讀與賞析

      1.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標序段序,疏解疑難生字詞,請同學讀一讀生字,檢查預習情況

      腌門楣莧菜肅然起敬囊螢映雪

      2. 同桌互動,理清文章脈絡,思考交流:文章寫了哪些內容?(自由作答)

      教師點撥:找出中心句,即可很容易地找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①一般習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

     、诓淮_定特有的風俗:“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奂亦l(xiāng)的特產:高郵鴨蛋和掛高郵絡子的風俗

      3. 研讀“高郵鴨蛋”這一部分

      a. 指名朗讀,請同學從課文中找出高郵鴨蛋的特點

      明確:①多為雙黃蛋②質細而油多

      b. 同桌互動討論:作者寫了高郵鴨蛋的特點,還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①挑鴨蛋②吃鴨蛋③玩鴨蛋(結合學生的童年生活,體驗童年時代的樂趣)

      四. 質疑探究

      1. 作者為什么要在高郵的鴨蛋上大做文章呢?作者的思想感情?

     。ㄟ@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各言其說,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點撥: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說自己不喜歡袁枚這個人,因為這人只會說,不會做,唯一能讓他覺得親切的是《腌蛋》,這里的蛋不是別的地方出產的,正是自己的家鄉(xiāng)高郵出產的。

      教師明確:作者對童年快樂的'懷念,家鄉(xiāng)的懷念,為家鄉(xiāng)自豪。而高郵的鴨蛋給他的生活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情趣,更是人生意味。寫對兒時生活的懷想,既是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也是對生活的熱愛。

      2. 小組討論交流,根據課后練習題二,體味語言特色

      明確:平淡而有味——(親切自然)“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

      地方特色——“白嘴吃也可以”

      淡淡的幽默——“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是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

      平淡有味給人以親切自然,方言入文脫口而出,直率樸素,文言色彩典雅之美,幽默引人入勝。

      五. 小結:

      我們要學會發(fā)現生活,日常生活是富含情趣,富含人生意味的。生活不一定要驚濤駭浪,如果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尋找快樂的源頭,那這樣的生活也就賦予了平淡的詩意,F如今的社會,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因此,我們要發(fā)現簡單的生活美,學會熱愛我們的生活。

      六. 布置作業(yè)

      1. 思考文章的寫作手法

      2. 完成字詞練習

      七. 鏈接材料:老舍的《七律·端午》

      七律·端午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附:板書設計

      一般習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

      家鄉(xiāng)特有的風俗:“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家鄉(xiāng)的特產:高郵鴨蛋→特點:多為雙黃蛋、質細而油多

      樂趣:挑鴨蛋、吃鴨蛋、玩鴨蛋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家鄉(xiāng)獨特的端節(jié)習俗,理解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朗讀行文思路,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

     。1)注意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關注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習慣。(2)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懷想和對故鄉(xiāng)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1)了解作者家鄉(xiāng)獨特的端午習俗,理解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2)體會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蘊涵的人生情趣和詩意之美。

      四、教材分析:

      《端午的鴨蛋》是八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17課,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節(jié)為主題,本文十分典型的地體現了汪曾祺散文的“小敘事”的特點。文章信筆拈來,從容閑適;文筆自然生動,語言平實有味。內容簡單但寫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細讀此文,要引導學生欣賞作者優(yōu)美語言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口味日常生活中動人底蘊。

      五、學情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六、課型:

      預習展示課

      七、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出示:“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這首詩。)今天我們跟隨汪曾祺,這位有著濃濃鄉(xiāng)情,帶著芬芳鄉(xiāng)土氣息的作家去他的家鄉(xiāng),看看他小時候過端午節(jié)吃些什么,玩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5分鐘)(獨學)

      (一)出示學習提綱:

      1、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讀一遍課文,積累字詞。

      2、整體感知,理清思路。(用簡潔的語言給第1段、2-3段、4-5段擬小標題)

      三、默讀品悟,合作探究。(15分鐘)(對學或群學)

     。ǘ┏鍪緦W習提綱:

      1、作者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習俗,他詳細介紹了哪種習俗?為什么詳細介紹?

      2、作者是帶著什么感情向我們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特產——高郵咸鴨蛋呢?跳讀其中語句進行品析。

      3、根據內容你能用自己的話夸夸“咱家鄉(xiāng)的鴨蛋”嗎?

      示例:我家鄉(xiāng)的鴨蛋是美名遠揚,因為“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會賣咸鴨蛋,必有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

      4、作者寫端午的鴨蛋寫了什么趣事?讀一讀,品一品。

      5、探究:作者為什么如此津津樂道談論“咸鴨蛋”?

      四、精讀賞析,品味語言。(15分鐘)

     。ㄈ┏鍪緦W習提綱:

      以小組為單位,組內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邊品味邊和小組成員交流體會。

      五、聯系自身,拓展遷移。(5分鐘)

      (四)出示學習提綱:

      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或物件。

      六、教師小結: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關注,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愿同學們每一天都生活得快樂!

      附:板書設計:

      板書:端午的習俗——家鄉(xiāng)的鴨蛋——端午的鴨蛋

     。ㄘS富、獨特)(質細、油多)(快樂、有趣)→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xiāng)的熱愛、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分析】

      《端午的鴨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散文。這個單元是民俗文化單元,本單元所選的課文,大多是寫各地節(jié)日風俗的,也有講述民間藝人軼事,描繪街頭商販吆喝的,組成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性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本單元所選的這些人文內涵豐富的文章,意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間文化,體會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通過這些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作者汪曾祺在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家鄉(xiāng)江蘇高郵地區(qū)的端午風俗,并且通過家鄉(xiāng)特產──高郵咸蛋的精細介紹,表現了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和對童年生活的懷想。

      【教學重點】

      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感受傳統(tǒng)習俗蘊涵的情趣。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調動自身體驗,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無窮趣味

      【學情分析】

      傳統(tǒng)文化對當代中學生來說,應該是比較疏遠的話題,他們深受西洋和港臺文化影響,缺乏認識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機會,并不知道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賞傳統(tǒng)文化。因此,面對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強烈碰撞的現實,他們需要恰當適時的引導。本篇課文,就是喚起學生對生活、對家鄉(xiāng)、對自己民族的重新審視,并由此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中華民族的思想情操。

      初二的學生一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查找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夠理解和欣賞一般的文學作品,對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積累。同時,對了解到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見解,且有表達個人觀點的欲望。因此,只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是可以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

      【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對本文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端午習俗,感受鴨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體會文章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韻味和情致。

      【過程與方法】

      學會搜集資料,簡要講述見聞,有條理地發(fā)表見解。學習誦讀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流露出的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細節(jié)的習慣。通過對傳統(tǒng)民俗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操,并且形成自己對民俗的理解。

      【教學資源及課前準備】

      運用多媒體硬件、軟件及網絡資源,利用圖書館館藏資料。

      〖學生準備〗

      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上網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關作者汪曾祺的資料,最好能閱讀幾篇他的作品,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搜集一些各地(或家鄉(xiāng))有關端午風俗、傳說的資料或具體實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時代最難忘的有關過節(jié)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教師準備〗

      教師根據內容要求,制作相關的資料庫和教學課件,設計教學情境和導學策略。

      【設計理念】

      生活的內涵有多深,語文的內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寬,語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寬。語文教學應當體現實踐性這一學科特點。同時語文學習又是個性化的體驗過程。教學要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閱讀文本,提高語文素養(yǎng)。同時教師要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尤其要很好地體現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和情感交流。

      【教學策略】

      〖設計思路〗

      本文在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情趣,發(fā)現詩意,在小小咸鴨蛋里嘗出生活的滋味,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汪曾祺的文章,初中學生欣賞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本文的語言魅力主要靠反復朗讀才能體會得出,因此,把加強朗讀訓練和品味語言作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對于民風、民俗學生平時有所接觸,但不夠透徹深入,本文把教學難點放在如何調動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感受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上。讓學生感受到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fā)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人民的感情。

      教學方法的確定:首先采用文獻法。課前收集有關端午節(jié)的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運用朗讀法。本文獨特的語言魅力只有在反復的朗讀中才能體會得出。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讀出文章的風味來。接著通過討論點撥法及涵泳品味法來深入體會本文語言平淡自然極富韻味的特點,以及所蘊含文化意蘊和作者對童年及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最后運用體驗法和延伸拓展法提倡珍惜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當然,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所以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采用朗讀讀法、圈點勾畫法,可采用討論法、問答法,體驗法,仿寫法等。

      〖教學流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課文

      問:先請大家看兩句詩,請你們猜猜這首詩寫的是哪一節(jié)日?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問: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略)楚鄉(xiāng)遺俗你知道有哪些?

     。ㄞr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等。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呢,我們就隨著汪曾祺,這位有著濃濃鄉(xiāng)情,帶著芬芳鄉(xiāng)土氣息的作家去了解一下他們家鄉(xiāng)的端午風俗,去看一看他們小時候在端午節(jié)吃什么,玩什么。

      板書課題:端午的鴨蛋汪曾祺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一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段,其他同學邊看邊在文章中劃出作者家鄉(xiāng)——高郵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病⒆髡咴攲懥四膸追N風俗?為什么?

     。、為什么作者在接下去的兩段中,不說油爆蝦,而偏偏要說不起眼的小小的咸鴨蛋呢?請兩個同學分別來朗讀2、3兩段,其余同學跟著他的朗讀內容找一找為什么說鴨蛋的原因。

      請以“這是xxxxxx的鴨蛋,因為xxxxxx(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這樣的句式來回答。

      明確:

      如:①名聲遠播的……,因為“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

     、谂c眾不同的……,因為“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

     、哿钊梭@喜的……,因為鴨蛋“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喜不已!

     、軞v史悠久的……,因為清代詩人、詩論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隨園食單·小菜單》里提到“高郵腌蛋”。注意有關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寫隨園食單中的腌蛋一節(jié)距離現在少說也有200年了,可謂“老品牌”、“老字號”了。

      ⑤質細而油多的……,因為“筷子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蕹苑ǘ鄻拥摹,因為“可以帶殼切開吃”“可以用筷子挖著吃”“可以和豆腐炒著吃──‘朱砂豆腐’”……

     、呱术r艷的……,因為蛋殼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黃是紅色的。

      ……

      三、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作者是帶著怎樣的感情向我們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特產——高郵咸蛋呢?

      (贊美,自豪)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

      如:①“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

      兩個“多”,一個“善于”寫出了對家鄉(xiāng)人的贊美(勤勞能干)。

     、凇拔易叩牡胤讲簧,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的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所食鴨蛋多矣”

      帶有文言性質,增強幽默意味。

      ③“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但是《腌蛋》一條我看后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庇悬c愛屋及烏了吧!

     、堋拔以诒本┏缘南跳喌,蛋黃是淺黃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淡淡的幽默。

     、荨拔覍Ξ愢l(xiāng)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象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

      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實際上認為高郵不僅出鴨蛋,還有那么多心靈手巧的勤勞能干的高郵百姓,自豪和贊美之情油然而生。

      …………

      3、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這三點你能在這兩段文字中看出來嗎?找出來,體會一下。

      小結:家鄉(xiāng)的鴨蛋是與眾不同的,聲名遠播的,歷史悠久的,吃法多樣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鮮艷的……一提起家鄉(xiāng)的鴨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訴說內心的贊美和自豪。這種贊美,這種自豪都緣于作者那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緣于那深深的故鄉(xiāng)情結吧。(板書:故鄉(xiāng)情結)

      寫鴨蛋——抒故鄉(xiāng)情,這種寫作方法是:借物抒情(板書:借物抒情)

     。场⒄f起“故鄉(xiāng)情結”,最難忘的要屬兒時的記憶了吧,就像琦君之于春酒。因而有人說,本文寫得最有趣的要屬四、五兩段了。你認為有趣在哪兒呢?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如:“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ㄑb掛吃玩)

      “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

      “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

      “鴨蛋掛了多半天,什么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

      “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里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了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

      小結:端午的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樂的一天。孩子們挑鴨蛋──裝鴨蛋──掛鴨蛋──吃鴨蛋──玩鴨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鄉(xiāng)的鴨蛋在孩子們的手中發(fā)揮了最極致的價值!汪曾祺先生就是這樣,善于在平淡生活中發(fā)現情趣,找尋詩意,在小小咸鴨蛋里嘗出生活的滋味,這也是他散文的魅力所在。著眼于“小場景”、“小敘事”,著力寫凡人小事,并成為這種審美情趣的杰出代表。我相信,我們也會從一片葉、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出生活的真趣和成長的快樂。因為快樂無小事。

     。、讓我們一起來把第四、五段朗讀一遍,感受一下節(jié)日帶來的幸福和快樂吧!

      四、關注社會,體驗生活

      同學們,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你回憶一下過去,你們有沒有過過端午節(jié),你們有沒有企盼過端午節(jié)。我們寧波地區(qū)的端午節(jié)有吃些什么?

      ……

      五、創(chuàng)設情境,深刻反思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端午佳節(jié)。然而在去年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忽然有“可靠消息”(《人民日報》)說,這個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韓國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你對此有何看法?

      (根據上課了解到:學生的看法基本都是去指責韓國非法竊取,不道德,厚顏無恥,沒有進行自我剖析和檢討。)

      學生交流后,來看看網友們的評論:

     。薄⒐嫒思乙陥,我們也不必大驚小怪,盡管這節(jié)日的“出生證”在我們這里,但誰叫我們這幾年連粽子都懶得吃了,而人家卻有“規(guī)模和氣派”地發(fā)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節(jié)等會不會被“端”走,根本還在于我們對待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態(tài)度問題,那就是我們對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熱愛,以及熱愛到何種程度。

     。场⑴c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等一系列洋節(jié)近年來在中國的火爆熱鬧相比,端午等中國傳統(tǒng)佳節(jié)實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同學們都沉默了,現在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筆當作鍵盤,用我們的紙當顯示屏,充當一回網友,也來發(fā)表一下建議和看法,好嗎?

      學生寫,學生交流。

      小結:看看我們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節(jié)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再對照對照作者,有誰今天還這樣虔誠地吃鴨蛋?有誰把端午吃鴨蛋還當作一種幸福和快樂?有誰還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著端午節(jié)幸福地到來?我們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們?yōu)槭裁醇o念他,就會明白端午節(jié)一旦流落異鄉(xiāng)我們失去的將會是什么。因此,我們要熱愛,要珍視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板書:珍視傳統(tǒng)文化)

      最后,我要送大家二句話:

      “民俗是我們和中國文化聯系的血脈,沒有繼承和積淀的民族是沒有根的民族!

      “對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六、課外實踐

     。、搜集有關描寫寧波端午的文學作品、詩歌、民謠等,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仔細去品味這些蘊涵鄉(xiāng)土氣息的文字。

     。、請你仿照課本4、5段的內容寫法,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把你在傳統(tǒng)節(jié)日中記憶猶新的一件趣事、一種美食寫成200字左右的片段。

      板書:

      【教學評價】

      以上就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仡櫿麄教學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從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對文本進行賞析品味,最后跳出課本,關注社會,反思生活。

      在文本閱讀中,學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歸納復述知識能力、誦讀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鑒別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新課改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我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在語文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努力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的藝術多種多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還應做更多的探索,使語文能力成為學生終生受益的法寶。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 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

      2、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自豪,感受對傳統(tǒng)文化的懷念;

      3、 提倡珍惜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2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

     。ù汗(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七夕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冬至……)

      非常不錯,大家懂得還真多。下面我給大家一首詩,請你們猜猜這首詩寫的是哪一節(jié)日?

      幻燈一:屈子冤魂終古在, 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略)

      今天我們不說屈原也不談龍舟,就來看鴨蛋。一只小小的鴨蛋有什么好看的?那么我們就一起欣賞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我們就會知道他是如何把玩鴨蛋的。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看看課文分別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內容?

      幻燈二:端午的風俗——家鄉(xiāng)的鴨蛋——端午的鴨蛋(鴨蛋絡子)

      簡單吧!這就是文章的寫作思路!

      三、品讀課文,欣賞“鴨蛋”

      1、那么作者家鄉(xiāng)的鴨蛋到底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品讀2、3兩段。

      課文的思路就是如此簡單,那么課文中哪兩個段落詳細地介紹了家鄉(xiāng)的鴨蛋?

      家鄉(xiāng)的鴨蛋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呢?

      幻燈三:小組合作,假如你是當地的廚師,請你給旅游的客人介紹咸鴨蛋的吃法;

      假如你是一只充滿靈性的高郵鴨蛋,你怎樣表現自己的個性。說一段話。

      那么,那么作為高郵人的汪曾祺老先生一定會帶著怎樣的感情來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特產呢——

     。ㄙ澝,自豪)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

      想想作者僅僅是在贊揚高郵的鴨蛋嗎?

      小結:家鄉(xiāng)的鴨蛋是與眾不同的,聲名遠播的,歷史悠久的,吃法多樣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鮮艷的……一提起家鄉(xiāng)的鴨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訴說內心的贊美和自豪。這種贊美,這種自豪都緣于作者那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緣于那深深的故鄉(xiāng)情結吧。

      2、寫鴨蛋——抒故鄉(xiāng)情,這種寫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3、寫“端午的鴨蛋”——鴨蛋絡子

      幻燈四:

      童年趣味

      這么好的.鴨蛋,我們當然吃起來是津津有味,可是家鄉(xiāng)的鴨蛋在端午節(jié)的那天,僅僅用來品嘗嗎?

      讀的真好這兩種玩法中,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種玩法?為什么?

      小結:端午的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樂的一天。孩子們挑鴨蛋——裝鴨蛋——掛鴨蛋——吃鴨蛋——玩鴨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鄉(xiāng)的鴨蛋在孩子們的手中發(fā)揮了最極致的價值!讓我們一起來朗讀一遍,感受一下節(jié)日帶來的幸福和快樂吧!

      幻燈五:家鄉(xiāng)的端午除了吃鴨蛋、掛鴨蛋絡子之外,還有哪些風俗活動讓孩子們感到幸福和快樂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畫一筆虎、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幻燈六: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tǒng)的端午佳節(jié)。然而有“可靠消息”(《人民日報》)說,這個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亞洲國家(指韓國)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并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你對此有何看法? 學生交流后,來看看網友們的評論:視頻

      小結:看看我們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節(jié)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在對照對照作者,有誰今天還這樣虔誠地吃鴨蛋?有誰把端午吃鴨蛋還當作一種幸福和快樂?有誰還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著端午節(jié)幸福地到來?因此,我們要熱愛,要珍視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

      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話:

      幻燈七:我們必須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就像珍視自己生命的價值一樣

      對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四、作業(yè)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11

      【教材分析】

      《端午的鴨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散文。這個單元是民俗單元,本單元所選的課文,大多是寫各地節(jié)日風俗的,也有講述民間藝人軼事,描繪街頭商販吆喝的,組成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

      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淀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關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間文化。作者汪曾祺在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家鄉(xiāng)江蘇高郵地區(qū)的端午風俗,并且通過家鄉(xiāng)特產──高郵咸蛋的精細介紹,表現了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和對童年生活的懷想。

      中國是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悠悠文化,而民俗正是古老文化的反映,是值得保存的重要文化遺產。同時,民俗又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連,學生較為熟悉,也易于了解。但現實中的中學生有很多人并不了解這些風俗的來龍去脈,并不知道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本篇課文,就是喚起學生對生活、對家鄉(xiāng)、對自己民族的重新審視,并由此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中華民族的思想情操。

      【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查找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對于作者汪曾祺,也許知道他,但對他的語言特點不是特別了解;對于傳統(tǒng)的民俗知道得不多,即使有,也不夠透徹深入;對于自己的家鄉(xiāng),甚至自己的民族,表現出一種漠然;對于自己的生活總是覺得寡然無味總之,當代的中學生十分有必要進行民俗教育。

      另一方面,初二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對不知道的事物充滿好奇心,能夠理解和欣賞一般的文學作品,對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積累。同時,對了解到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見解。因此,只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是可以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

      【設計理念】

      生活的內涵有多深,語文的`內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寬,語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寬。語文教學應當體現實踐性這一學科特點。同時語文學習又是個性化的體驗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閱讀文本,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教師和學生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行為和學習行為,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組織和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尤其要很好地體現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和情感交流。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善于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習熱情;要巧于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還要客觀正確地對學生做出評價,要讓學生長有所進,短有所補。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韻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流露出的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細節(jié)的習慣。

     。、通過對傳統(tǒng)民俗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操,并且形成自己對民俗的理解。

      【課前準備】

      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上網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關作者汪曾祺的資料,最好能閱讀幾篇他的作品,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包括特產、地理風貌等。

      自主合作小組:學生自由組合,形成學習小組,最好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各有所長,比如,誰打字速度快,誰查找資料快,誰的腦筋靈活,誰參與意識強等等。

      教師根據內容要求,制作相關的資料庫和站,設計教學情境和導學策略,準備應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的節(jié)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那么,散文大家汪曾祺的家鄉(xiāng)過端午有哪些習俗?他為什么偏偏要挑選鴨蛋來寫呢?端午的鴨蛋的述寫過程作者又帶有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欣賞汪曾祺筆下的風俗小品文《端午的鴨蛋》。

     。ń處熯呏v邊展示端午節(jié)標志性的圖片,如龍舟、粽子等,學生邊看邊聽,饒有興趣。)

      二、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兩分鐘快速閱讀,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小組內解決。然后每組推薦一人朗讀一個自然節(jié),注意字音,盡量讀出語調、感情,其他同學劃出你喜歡的句子。(大屏幕顯示原文,配樂,標注相應的注音)

      師:同學們讀完了課文,告訴我你對這篇文章的感覺?

      文章出自誰的手筆?說說你喜歡哪些句子,理由是什么?

     。▽τ谏驈奈牡慕榻B可以放在站上,課上可以略過不提)

      (語言風格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應當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教師率先舉一個例子,如分析曾經滄海難為水文白夾雜,讓人忍俊不禁,增添幽默與趣味。綜合學生們的發(fā)言,基本上可以把握住汪曾祺在本文的語言藝術風格)

      師生共同小結汪曾祺在本文的語言藝術風格: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同學們剛才所推崇的句子,其實基本上已經把這三種追求體現出來了。

      三、研討與探究

      師:在作者的家鄉(xiāng)高郵,過端午有什么風俗?作者寫風俗,帶著什么樣的感情呢?

      生: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符,貼五毒,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懷念家鄉(xiāng)的感情(不做硬性要求)

      師:十二紅里為什么會有鴨蛋呢?鴨蛋有什么特點?

      生:鴨蛋黃是紅的。

      蛋白柔嫩,蛋黃通紅,油多且細膩。

      師:我們知道汪曾祺善于運用語言造型,在這部分內容中,你能找出一個例子嗎?(小組探究)

      生:吱──

      師:作者在介紹自己家鄉(xiāng)鴨蛋的名聲、特色時,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你能舉些例子嗎?

      生:側面烘托,引用古籍,正面描寫。

      師:作者在寫這些內容時,你覺得他融入了什么樣的感情?

      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與自豪。

      師:鴨蛋除了吃,還能玩。文中提到了鴨蛋絡子,這是什么東西?有什么講究嗎?

      生:(看書,簡要描述)

      師:為什么作者對如何挑選鴨蛋這種很小的事情津津樂道呢?這反映了作者對生活的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

      生:關注生活中的細節(jié),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師:可以說,這是小事情,大態(tài)度,一種對待平常生活的態(tài)度。在我們平淡的生活里,同樣有韻味有情致,只要你擁有一雙發(fā)現樂趣的慧眼,生活就會充滿趣味。

      四、拓展與體驗

      師:我們知道了作者汪曾祺小時候是怎樣過端午的,你知道你的家鄉(xiāng)端午有哪些風俗嗎?你還知道有關端午的哪些知識?(上網看端午)然后告訴我,端午給你怎樣的感受?

      生:(暢所欲言)

      師: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凝聚力的體現,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靈魂上,對于這些節(jié)日,我們應該抱著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上網看新聞)

      生:(學習小組討論)

      師: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家鄉(xiāng)、對自己的民族沒有熱情;如果,我們一味的匆忙、冷漠、麻木(播放視頻)地活著,終有一天,我們的烙印會淡去,直至消失不見,那時的我們,根在何處呢?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12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片段,感受課文情趣。

      2、掌握品讀語言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用心朗讀課文,品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注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解讀文本內在韻味,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

      2、認真品讀,體會作者的獨特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調動自身體驗,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幻燈片出示資料

      資料(陸建華《汪曾祺和高郵咸鴨蛋》

      有人對汪曾祺說:“汪老,除了秦觀,高郵---就您了!蓖衾下犃T笑著說:“我只能排第三,前頭還有(高郵咸鴨蛋)!

      以上的資料可以看出高郵咸蛋在汪曾祺心中的地位,今天,我們就走進高郵,看看汪曾祺筆下的那枚鴨蛋究竟裝著什么,讓他念念不忘。

      二、溫故知新

      三、明確目標

      四、品語言找趣味

      《社戲》結尾說再沒吃過那夜的好豆,再沒看過那夜的好戲。其實,戲并不好看,豆子也一般,作者難忘的是兒時的記憶,這是最有趣的。有人說,本文的4.5段最為有趣,你能找到相關句子嗎?有沒有喚醒你兒時的記憶呢?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自己找到的趣句在組內范讀,并和小組同學交流感受,品出趣味。適時介紹品味語言方法,品出作為高郵人的.汪曾祺又用怎樣的情感介紹家鄉(xiāng)特產。

      五、賞風格感魅力

      1、介紹汪曾祺的語言風格。

      a平淡而有味。

      b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方言入文文言入文)

      c有淡淡的幽默。

      2、學生自由選例,結合課后題進行品味評析。

      3、歸納語言特色。

      a、平淡而有味。(讀起來親切自然)b、方言入文。(脫口而出,直率樸素)c、淡淡的幽默。(增強文章趣味性)d、文言點綴。(使文章增添了書卷氣和典雅之美)

      六、拓展延伸:說風俗

      1、讓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并說出這個節(jié)日的習俗?

      2、假如你是周至縣的縣長,你要舉辦“中國周至·民俗文化節(jié),”你有怎樣的設想,會通過哪些渠道來推薦周至民俗文化?

      七、小結

      八、布置作業(yè)

      自己的家鄉(xiāng)有什么民俗讓你難忘?或者家鄉(xiāng)的某些特產給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請以“一說起家鄉(xiāng),我就想起了家鄉(xiāng)的------”為開頭寫一段話,字數不限,但要寫出自豪感,語言生動傳神。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學會搜集資料,有條理地發(fā)表見解;了解端午習俗,感受鴨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結構,著重引導學生分析第一段的總分結構;品味課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

      2、過程方法目標:

      課前根據需要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和有關端午節(jié)的習俗,預先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和創(chuàng)作成就,對理解課文極有幫助。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營造朗讀教學的氛圍,抓住結構和語言這一中心環(huán)節(jié),品味文章語言的特點。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給予充分展示的機會。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重視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間的交流,體現互動的教學原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文章富于人文特色,在品味中感受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理解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xiāng)的熱愛的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yǎng)熱愛傳統(tǒng)習俗的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感受傳統(tǒng)習俗蘊涵的情趣。

      【教學難點】

      調動自身的生活體驗,感受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式】

      教法:因勢利導,靈活采用多種教法。

      1、激趣法:

      課堂中,教師不僅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興趣,而且要不斷地將學生的興趣保留,留住學生興趣的課堂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課堂。如在新課導入部分便使用了學生感興趣的圖片,促使學生進入角色。

      2、平等對話法:

      新型的語文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師生之間是“學習共同體”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見解,整個教學過程體現為平等對話的過程。本課教學時,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和學生一道投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過渡時簡要精練的語言,探究時熱情洋溢的鼓勵,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是我們學習的玩伴,老師跟我們一起融入了課堂。從而營造出愉快的教學氛圍。

      3、引導點撥法:

      強調師生平等的同時,也要強調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當課堂從一個環(huán)節(jié)進入另一個環(huán)節(jié)時,就需要教師適當的引導。

      4、激勵法:

      在課堂中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學生沒有太大偏差的情況下,盡量不對學生說“不”,而是為學生壯膽,鼓勵他們敢想、敢說,使其不受壓抑,思維始終處于自由活躍的狀態(tài)。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方式。

      課前預習:

      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通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劃出疑難之處,提出不懂的問題(課前匯總)。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

      悠悠五千年,中華民族孕育了多少民俗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其中端午節(jié)是包含文化的節(jié)日。相傳,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舉行各種活動,以此紀念屈原,就有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你家鄉(xiāng)的人民是怎樣過端午節(jié)的?學生踴躍發(fā)言。

      教師歸納總結:是的,同學們說得挺好,我們吃粽子吃咸鴨蛋還要撒雄黃酒,別的地方還有賽龍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美麗的圖片(多媒體展示以下畫面:賽龍舟、粽子、鴨蛋,鴨蛋絡子等)

      現在我們就走進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品嘗一下這小小的鴨蛋里究竟包含多少節(jié)日的滋味。(這個導入使學生目注神馳,觀此思彼,展開想象和聯想,并以自己豐富的生活體驗為補充,進入角色。)

      二、明確學習目標

      思考:課前大家都進行了預習,通過預習你覺得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重點學習一些什么內容?

      學生討論后明確。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當然要學習它的獨具特色的語言。怎樣獨具特色?放到后面學習?梢姶蠹业恼J識符合散文學習的規(guī)律,和老師也有相同之處。我們這課的學習目標是:

      (多媒體展示)

      1、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體驗生活。

      3、深刻反思,關注現實。

      三、檢查預習

      1、過渡:本文出自《汪曾祺全集》,哪位同學能根據課下注釋和自己所查的資料介紹一下汪曾祺?

      抽生介紹作家作品,教師補充(簡介作者〖課件展示)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同學們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2、正音、解釋:

      〖課件展示

      (抽生讀,再齊讀)

      四、聽讀課文,感知課文

      (聽范讀錄音,熟悉內容)

      古人說過:“文如其人”,知其人要讀其文,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真誠的心去品讀課文。下面我們請聽配樂朗誦,請大家思考三個問題:

      1、本文開頭重點介紹了端午的哪些習俗?哪些風俗是別的地方沒有的?這和鴨蛋有什么關聯?

      2、請你以“那是一種的鴨蛋”為開頭,說一段話,談談高郵鴨蛋的特點。

      3、作者對端午的鴨蛋懷著什么感情?

      過渡歸納小結:好,下面咱們就聽課文錄音。(錄音:約8分鐘)

      剛才大家聽了朗讀錄音,現在我們前后兩排組成學習小組,大家一起合作學習討論整體感知的三個題目。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巡回輔導。

      過渡:剛才同學們的討論非常熱烈,請大家匯報各小組的學習成果。

      抽生答,教師引導點撥。多媒體展示課文內容。

      (此環(huán)節(jié)屬于理解內容、理解作者感情。)

      五、品味賞析,理解語言特點

      1、自讀品味(10至15分鐘)

      過渡:作者把對鴨蛋的'喜愛、兒時生活的懷想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都流淌成文字,一行一行娓娓道來。這在二三段中體現更為明顯,請大家大聲朗讀這兩段,把最喜歡的句子畫出來。說一說你喜歡的理由。

      放聲讀,說理由,教師引導、點撥、評價。

      2、教師歸納小結:

      從剛才同學們的分析品味中,我們可以知道本文語言熔書面語與口語于一爐,將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親切、自然之中又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顯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功力,很值得我們學習。

      六、拓展延伸,深刻反思

      過渡:我們知道,作者把這平淡無奇的生活寫得感人至深,除了他本身的才氣能力外,還和他對祖國對家鄉(xiāng)對傳統(tǒng)習俗的熱愛分不開的。但是我們不得不痛心地看到,我國的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習俗在現代經濟大潮的沖擊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已經逐日淡化,甚至瀕臨消亡,倒是西方的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在國人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要。如果有一天端午節(jié)變成了洋節(jié)日,我們還能留住什么?同學們這不是老師的危言聳聽。請看下面一則材料。

      韓國申報端午節(jié)為文化遺產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農耕社會時期祈求豐年,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tǒng)祝祭活動。在進行端午祭時,會舉行假面舞劇、投壺、摔跤、蕩秋千、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等活動,而這些都是具有韓國地方特色的。每年吸引國內外百萬人次參與和觀光,韓國方面對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視,1967年將其列入國家重點無形文化財產第13號,并于2005年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無形遺產”。

      過渡:端午節(jié)在我中華大地上已經根植了2000年之久。在端午節(jié)吃粽子,吃鴨蛋,賽龍舟……這些曾經深入人心的節(jié)日表現形式。

      韓國卻要將它據為己有,我們在做什么?我們該怎么辦?拿什么來拯救你,我們的端午節(jié)?

      過渡:剛才大家都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誰是誰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拯救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重要性。那么人們在為拯救端午節(jié)作些什么呢?請看網上傳真。

      (多媒體顯示)

      提案要案:全國人大呼吁增加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法定節(jié)日(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七夕節(jié)、重陽節(jié))

      申請世界遺產:中韓專家討論兩國聯合申報端午成為世界遺產

      民間行動:湖南恢復舉行龍舟賽,六月龍舟競渡再現龍之魂

      政府行動:岳陽注冊端午節(jié)網址,政府將其當作系統(tǒng)工程。

      七、作業(yè)

      請以《拯救傳統(tǒng)節(jié)日,我來做什么》為題寫一篇感悟,文體不限。

      結語: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凝聚力的體現,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靈魂上。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家鄉(xiāng)、對自己的民族沒有熱情;如果,我們一味的匆忙、冷漠、麻木地活著,終有一天,我們的烙印會淡去,直至消失不見,那時的我們,“根”在何處呢?同學們,請把“根”留住,把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留住。愿中華民族的文明之花開滿星球。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端午文化,感受鴨蛋中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精彩語句,感受本文的情趣。

      2、整體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習慣,引導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情趣,發(fā)現詩意。

      2、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懷想和對故鄉(xiāng)的熱愛的感情,提倡珍惜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指導朗讀,讀出情趣。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勵學生用心體驗生活,品味生活。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從生活小事中挖掘深刻的主題。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思路:

      說風俗——看風俗——品風俗——寫風俗——留風俗。

      具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說風俗

      問: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節(jié)嗎?哪位同學能向老師介紹一下你們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都有哪些風俗?(學生回答)導入:現在,我們來一同走進《端午的鴨蛋》,看看作家汪曾祺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多媒體顯示課題)

      二、粗讀文本:看風俗

      (1)跳讀課文,圈劃出文中有哪些風俗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后,多媒體顯示有關圖片,給學生以感性認識)

     。2)家鄉(xiāng)的鴨蛋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高郵鴨蛋有什么突出的特點呢?

      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再自由發(fā)現并說話,學生可能會說:雙黃的,質細而油多,黃白柔嫩,歷史悠久有趣的等等。在學生發(fā)言之后,老師綜合全篇,歸納全文內容(多媒體顯示板書)

      三、精讀課文:品風俗

      小小的鴨蛋在作者的筆下是那樣出色,那樣富有情趣,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呢?請同學們在文章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并大聲地讀一讀,仔細地品一品。(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的找、多種形式的朗讀及教師的示范朗讀,以此來達到對文章情感把握以及對作品語言風格的初步了解。)

      教師歸納:

      情感:由衷的贊美、自豪,對兒時生活的懷想——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

      四、體驗生活:寫風俗

      教師過渡:小小的鴨蛋飽含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對兒時生活的懷念。童年歲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飽含人生的.韻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平淡以及詩意,才算真正體驗到生活的滋味。請同學們拿起筆,就我們剛才說到的家鄉(xiāng)的風俗寫一個小片段,嘗試一下能不能將家鄉(xiāng)的風俗寫得像《端午的鴨蛋》那樣富有情感,富有生活的情趣。(這一環(huán)節(jié)可通過學生的寫、談來讓學生初步感知平凡生活的美點,培養(yǎng)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習慣)

      五、拓展延伸:留風俗

      端午節(jié)在汪曾祺先生的筆下,是如此的富有情趣,讓人回味?上У氖,我們這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卻已被韓國列入他們的國家遺產名錄,2005年11月24日,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對此你有何看法?

      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表看法后,教師評價、引導:我們應更多地考慮自身的因素,我們自己本身有沒有存在問題?當我們在崇尚過洋節(jié)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文化。當然,我們不是反對過洋節(jié),只是我們在過洋節(jié),在接受洋文化的時候,千萬不能在洋文化的大潮中迷失自我。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是國家的未來在我們的身上肩負著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振興中華的責任,所以老師希望我們同學首先記住這些代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節(jié)日(多媒體出示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畫面),了解這些節(jié)日蘊涵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并發(fā)自內心的熱愛它們。最后我想以這樣一句話,與同學們共勉——

     。ǘ嗝襟w顯示):傳承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魂。(師生齊讀)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15

      一、教學目標

     。薄⒘私舛宋缌曀,感受課文中的民俗風情。

     。病⑵肺墩n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

     。场Ⅲw會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限樂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薄⑵肺墩n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體會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限樂趣。

      三、教學手段

      powerpoint課件輔助教學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掃清閱讀障礙,提出閱讀中的疑難問題。

     。、搜集各地有關端午風俗、傳說的資料。

     。、學生互相講述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風俗。

      六、教學過程

     。薄胄抡n:

      以學生熟悉的端午節(jié)風俗導入,并請學生談談童年時過端午的趣事,引起學生的興趣,自然地引出課題。

     。、確立學習目標:

     。ú贾脤W生課前預習,集體交流,解決生字難詞,梳理課文內容,發(fā)現疑難問題,由語文科代表收集,交由老師處理)

      教師: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老師根據同學們在預習中所提出的問題,整理成三點學習目標。

     、帕私舛宋缌曀,感受課文中的民俗風情。

     、破肺墩n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

     、求w會生活中蘊涵的無限樂趣。

      現在我們就根據這三點“學習目標”來共同學習。

     。ń處熗ㄟ^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3、整體把握課文:

     、耪莆丈衷~,掃清閱讀障礙

      教師:這篇課文,同學們在預習時,覺得那些字詞是需要重點掌握的?請同學們上來寫一寫。

      兩位學生上臺,在黑板上寫生字詞。

      教師:這兩位同學寫的好不好?有沒有同學要補充?

     。▽W生補充后,齊讀生字詞)

      ⑵通過朗讀,感知課文

      教師:課前同學們進行了預習,你喜歡文章的哪些段落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指名兩位學生分別朗讀喜歡的段落,并談談為什么喜歡這些段落)

      小結:這兩位同學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很好地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朗讀效果很好。

      ⑶請同學們邊看課文,邊思考問題:作者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那些風俗?

      學生發(fā)言。

      教師明確: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教師:作者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風俗活動多種多樣。請同學們看多媒體幻燈片,欣賞全國各地有關端午節(jié)的畫面。(讓學生說說看圖片后引起的興趣或對生活經歷的回顧)

      教師:作者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風俗活動多種多樣,其中作者寫得最多的,最引以為豪的是家鄉(xiāng)的咸鴨蛋。

     、人伎紗栴}:作者從那幾個方面來寫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鴨蛋的風俗呢?

      學生:作者從家鄉(xiāng)鴨蛋的名聲和端午節(jié)時挑鴨蛋這兩方面來寫。

      教師:同學們請看問題,題目問的是作者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鴨蛋的.風俗,家鄉(xiāng)鴨蛋的名聲屬于端午節(jié)鴨蛋的風俗嗎?學生:不是。那么,同學們找答案時應該在哪些段落里找?

      學生:從第4、5、6段里找。

      教師:同學們在回答問題時,要注意問題問的是什么,這樣才能準確地回答問題。哪位同學已經想好了?

      學生:挑鴨蛋、吃鴨蛋、玩鴨蛋。

      教師:對。作者從挑鴨蛋、吃鴨蛋、玩鴨蛋三個方面寫了家鄉(xiāng)端午咸鴨蛋的風俗。小小的鴨蛋,給孩子們帶來了快樂。這些都是生活的樂趣啊!可是,家鄉(xiāng)的鴨蛋再好,再出名,也只不過是鴨蛋而已。時隔幾十年后,作者對家鄉(xiāng)的咸鴨蛋依然久久不能忘懷,哪是為什么?

      ⑸思考問題:作者為什么對家鄉(xiāng)的咸鴨蛋久久不能忘懷?

      學生發(fā)言。

      教師明確:思鄉(xiāng)之情、懷念兒時的快樂。

      教師:作者通過咸鴨蛋,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在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情趣,發(fā)現詩意,在小小的咸鴨蛋里品嘗出生活的滋味,這就是作者對家鄉(xiāng)的鴨蛋久久不能忘懷的原因。

      四、品味語言

      教師:汪曾祺是一位語言大師,他曾經說過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現在我們一起來體會汪曾祺先生在《端午的鴨蛋》這篇散文中所表現出來的語言魅力。

      多媒體投影:

     。、找出課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學生邊品味邊和同桌交流體會)

     。病W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愛的語句,并說說理由。

     。ㄔ谶@個環(huán)節(jié)里,著重通過朗讀來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平常生活樂趣,品味汪曾祺的語言,了解其語言特色。)

     、艑W生甲:“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曜宇^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弊髡邔懥锁喌暗某苑ǎ绕涫且粋“吱”字,形象地寫出了吃鴨蛋的動感和快感。

     、茖W生乙:“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弊髡哌\用了古漢語,使文章顯得典雅,同時作者寫出了了高郵咸鴨蛋與眾不同的特點,讓人一讀,就忍不住想飛到高郵去品嘗這人間美味。

     、菍W生丙:“我對異鄉(xiāng)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象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边@里寫出了作者對家鄉(xiāng)鴨蛋的熱愛,對家鄉(xiāng)的懷念,語言中透著淡淡的幽默。我不禁想起了我家鄉(xiāng)特有的民俗──儋州調聲。以后可能我也會遠離家鄉(xiāng),在異鄉(xiāng)工作、生活,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也會和作者一樣。

     、葘W生丁:“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里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里面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作者寫出了對兒時生活的懷念,語言中蘊涵著無盡的生活情趣。

      教師:⑴一個“吱”字,形象地寫出了吃鴨蛋的動感和快感,可以說是一字傳神。例如我們學過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把春的氣息帶給了人間,寫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機。⑵作者在文章中巧妙地運用了古漢語,不僅顯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也使文章顯得典雅雍容。⑶作者的語言中透著淡淡的幽默和自豪感,如“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⑷美婕同學在朗讀時,準確地把握了作者對兒時生活懷念的情感,讀得聲情并茂,效果很好。

      小結:同學們說得具體、準確、生動。汪曾祺散文的語言,熔書面語和口語于一爐,將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自然之中又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顯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功力。

      教師:作者借小小的咸鴨蛋寫出了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兒時的快樂,讓我們領略了作者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風俗和他童年時過端午節(jié)的歡樂,F在,同學們也來寫寫你印象中最深的一件小事或家鄉(xiāng)的民俗。

      五、大展身手──寫作練習

     。ㄍㄟ^寫作練習使學生了解家鄉(xiāng)民風民俗和生活樂趣)

      多媒體投影:寫寫你印象中最深刻的童年時代的一件小事或家鄉(xiāng)民俗。

      兩位學生分別介紹了家鄉(xiāng)的美食《陵水酸粉》和家鄉(xiāng)的民俗《嬉水節(jié)》。

      教師:陵水酸粉色香味俱全,聽了紫婉同學的介紹,我們都恨不得和她共同品嘗,一飽口福。保亭嬉水節(jié)是黎族人民的一種民俗。在刀耕火種時代,黎族人民用這種方式祈求上蒼的佑護,賜予食物、平安和風調雨順。

      結束語:同學們對家鄉(xiāng)的民俗、家鄉(xiāng)的美食了解得比較透徹,寫得很生動,很有趣,發(fā)言也很精彩。謝謝大家。

      【《端午的鴨蛋》教學流程圖】

     。、課前預習,解決生字詞,提出疑難問題→2、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興趣,自然地引出課題→3、確立教學目標→4、整體把握課文→(①、掌握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②通過朗讀,感知課文→③同學們邊看課文,邊思考問題:作者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那些風俗?→④思考問題:作者從那幾個方面來寫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鴨蛋的風俗呢?→⑤思考問題:作者為什么對家鄉(xiāng)的咸鴨蛋久久不能忘懷?)→5、品味語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著重通過朗讀來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平常生活樂趣,品味汪曾祺的語言,了解其語言特色。)→6、大展身手──寫作練習(通過寫作練習使學生了解家鄉(xiāng)民風民俗和生活樂趣)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16

      教材分析:

      《端午的鴨蛋》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本單元課文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涉及的文章生動豐富,趣味盎然。這組課文意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間文化,并通過這些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而《端午的鴨蛋》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鴨蛋,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濃郁民俗風情。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體現了汪曾祺散文“小敘事”的特點。文章信筆寫來,從容閑適;文筆自然生動,語言平實有味。所寫內容雖然簡單,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寫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閑適自由的寫作風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3、感受傳統(tǒng)文化,分享節(jié)日快樂。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習慣,引導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情趣,發(fā)現詩意。

      2、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懷想和對故鄉(xiāng)的熱愛的感情,提倡珍惜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解讀文本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調動自身體驗,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無窮趣味。

      教學方法:

      1、多媒體展示法

      2、誦讀法

      3、合作探究法

      4拓展延伸法

      教法:導入——回顧——品評——拓展

      學法:歸納復述——誦讀品味——合作感悟——拓展反思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1分鐘)

      這節(jié)課,我們就跟隨文學家汪曾琪老先生一起繼續(xù)去品嘗《端午的鴨蛋》(點擊,屏顯課題)

      二、上節(jié)課你掌握了嗎(3分鐘)

      1、字詞(屏顯)

      2、課文寫了哪幾方面內容?(屏顯)

      3、作者對家鄉(xiāng)鴨蛋如此津津樂道,意義何在?(屏顯)

      (1)愛生活,從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情趣,發(fā)現快樂,發(fā)現詩意。

     。2)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xiāng)的熱愛!

      師:對,就是想表達他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xiāng)的深切熱愛!一只小小的鴨蛋,卻注入了作者太多的情感,讓已近年邁的汪老先生為他濃墨重彩。

      領悟創(chuàng)作風格(3分鐘)

      1、文章題目是端午的鴨蛋,第一段卻大談端午的種種風俗而不寫“鴨蛋”,離題嗎?

     。c擊屏幕)題為“端午的鴨蛋”,先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端午”的氣氛,就為文章主體“鴨蛋”預設了一個合理背景,然后轉寫“端午的鴨蛋”,有“水到渠成”之妙。

      這也是汪老先生寫作風格的體現。(點擊屏幕)我們看,汪老從家鄉(xiāng)的端午習俗開始談起,談到吃“十二紅”里有一項是吃咸鴨蛋,這樣自然而然的就寫到了家鄉(xiāng)的特色——咸鴨蛋,然后又水到渠成的將筆觸轉入本文的中心話題——端午的鴨蛋。全文不事雕琢,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他不刻意追求結構的嚴謹,但在隨意之中也體現了整體上的嚴謹與和諧。汪曾琪老先生就是用這種隨意聊天式的行文思路,在自然而然中,從一枚小小的鴨蛋里品味出了詩意的生活情趣。

      2、請同學們閱讀課后第三題(生讀)

      師:結尾,由螢火蟲在鴨蛋里面閃閃發(fā)亮的樣子自然而然地想到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是不是也是汪曾祺閑適自由文風的體現呢?

      這就是汪曾琪散文的魅力所在。他帶給我們的感受總是那么閑適自由,而這種平淡自由的`文風在他文章的語言中也有充分的體現。

      四、精讀美段品味語言(屏顯)(19分鐘)

      記得汪老先生曾談到過自己在行文語言上的追求,(屏顯)A平淡而有味,B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

      1、這三點在課文中能看出來嗎?請你輕聲朗讀課文第二、三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并做批注,(不少于三處)仔細品味本文語言上的特色

     。ㄕZ言學習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語言。)

     。1).“平淡而有味”例:(屏顯)

      “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保猩首x)

      一個普普通通的鴨蛋,在作者筆下居然寫得如此別具一格,這是一般人通常不會注意的,但仔細一想,卻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嗎?淡青色的蛋殼就比白色蛋殼更有“格調”,而鴨蛋的形狀也確實有蠢笨與秀氣之別。生活中的情趣是無處不在的。

      好處:讀起來親切自然

     。2).“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例:(屏顯)

      這一點在本文中體現得不太明顯,但也有所體現。例如,“一般是敲破空頭”“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頭”“白嘴”等詞語,都帶有較為鮮明的地方特色。

      好處:脫口而出,直率樸素

     。3).“有淡淡的幽默”例:(屏顯)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保ㄅx)

      這一“文白夾雜”句讓人忍俊不禁,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曾經滄海難為水”一句,大詞小用,很是幽默(此處可適當解釋一下這句話的出處及意思,使學生能更深的筆體會語言的幽默)

      意思:看過滄海之后,別的水就都看不上了。

      唐代詩人元縝作《無題》一詩悼亡妻: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好處:增加文章的趣味

      2、其實,除了汪老先生自己所說的三點語言特色之外,本文的語言還有很多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此環(huán)節(jié)幻燈要先出現例子,再出現特點)

      (1)如:他寫吃咸鴨蛋“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那種繪聲繪色,那種動感,以及快感,從一個“吱”字中得到了活靈活現的表現。

      他用一兩個字就寫出了事物的神韻。不是大家,哪有如此風范!

      (屏顯時有意識的將“吱”去掉,然后讓同學們讀一讀,比較一下有何不同,體會其語言的精彩)

      概括特點:語言繪形繪色,極有特色神韻(屏顯)

      (2)例如:“高郵鴨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

      我們看,尤為別處所不及,典雅的文言詞語,發(fā)干,發(fā)粉,極質樸的口語,二者相映成趣,讓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將極雅與極俗的兩種語言如此自然和諧地捏到一處并倍添韻味的藝術功力。

      概括特點:古漢語的點綴增添典雅之美(屏顯)

      3、教師小結過渡:

      大家評析得非常好。作者熔書面語與口語于一爐,將古漢語與現代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自然中又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顯示出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功力。

      4、齊讀所分析語句,再次感受作品的語言魅力。

      五、教師總結品悟生活(1分鐘)

      讀了本文,大家都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咸鴨蛋誰沒有吃過?可是有哪位同學就此寫過一篇文章的呢?可見,“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乏發(fā)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滋味,而是缺少一顆感悟的心!熱愛生活、體驗生活、關注日常生活細節(jié)應該是我們學了本文之后的重要啟示。汪老先生就是在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了別樣的情趣,濃濃的詩意,在小小的咸鴨蛋里嘗出了生活的滋味,老師希望,同學們也能從一片葉、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長的快樂。(點擊屏顯:課文總結。學生大聲朗讀)

      拓展延伸(話佳節(jié),寫片段)(18分鐘)

      師過渡:好了,汪曾祺老先生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學到這兒了,下面老師又有個問題想問同學們:你還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屏顯圖片)

      交流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和熱鬧場景。

     。1)以春節(jié)為例進行交流。

     、俅汗(jié)有哪些風俗習慣?有哪些特征?

      有許多習俗,如不得摔碎碗盆等東西,不小心摔碎了要說“歲歲平安”;逛廟會.....

      春節(jié)最大的特點是熱鬧、喜慶。

     、谀男┗顒踊蚴挛锬荏w現春節(jié)的熱鬧、喜慶?

      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其具體情形

      師提示:描述時充分調動我們的各種感覺器官,如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嗅到的,心里想到的說具體。

     、蹍R報交流情況

      生:春節(jié)的節(jié)目很多,有吃團圓飯、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放鞭炮、放煙花、拜年、貼春聯、掛燈籠等,這些都很熱鬧、喜慶。

      師:我們來具體說說春節(jié)的幾個節(jié)目,比如體現熱鬧的放鞭炮、放煙花。聽見了......看見了......嗅見了......

      聽見的有:

      生:“噼里啪啦”、“啪啪啦啦”、“咻......砰”“砰砰”一聲巨響、一聲長嘯、聲音接連不斷、一陣接一陣......

      生:還可以用上比喻句:“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就像在鍋里炒豆子似的接連不斷......

      生:中間還夾雜著人們的說笑聲、歡呼聲、語言......

      看見的有:

      生:焰火把漆黑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晝;在空中綻放像星星、像“天女散花”、如同把一籃子花毫不吝惜地撒向人間;爆開的炮的紙片,鮮艷奪目,如同開在地上的花朵兒;還看見火花、一股煙子......顏色: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彩斑斕......

      嗅到的有:

      生:爆竹味兒、硝藥味兒、嗆人、香氣撲鼻(因為喜歡)

      心情:

      生:開心極了、十分激動、別提有多高興了......

      ④交流春節(jié)的其他活動(略):

      貼春聯、掛燈籠、吃年夜飯、......(也可以調動各種感覺器官)

      (2)交流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如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七夕節(jié)、中秋節(jié)......

      小組交流

      2、學生寫作片段。

      師:說了這么多,大家趕快拿起筆,把你記憶猶新的畫面寫下來吧!

     。1)學生寫,教師巡視。

     。2)抽閱讀自己所寫的片段,師生簡單評析。

      小結:學生

      同學們寫的真不錯,看來,我們也能從節(jié)日中咂摸出生活的滋味呢!我發(fā)覺同學們剛才所寫的片段好些都是細節(jié)描寫呢。細節(jié)描寫之于文章就猶如花朵與樹木的關系,我們校園里有很多花草樹木,洋槐樹上有了洋槐花,洋槐樹就香氣撲鼻;玉蘭樹上有了玉蘭花,玉蘭樹就鮮艷美麗;梔子樹上有了梔子花,梔子樹就芬芳醉人......同樣,一篇文章有了細節(jié)描寫的花朵,文章就鮮活生動起來了。以后同學們可要在自己的文章中點綴上這些美麗的花朵喲!

      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到這兒了,謝謝大家!

      作業(yè)布置:(任選一題)

      課下搜集幾首有關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春節(jié)的古詩詞,記一記,背一背。

      板書設計端午的鴨蛋汪曾祺

      行文語言家鄉(xiāng)端午的風俗口語化富幽默感家鄉(xiāng)的鴨蛋(多、奇、好)——名滿天下文白夾雜雅俗共賞家鄉(xiāng)端午的鴨蛋方言

    【八年級下《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10-06

    《端午的鴨蛋》優(yōu)質教學設計12-28

    八年級語文《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04-25

    八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04-08

    《端午的鴨蛋》優(yōu)質教學設計(通用10篇)09-02

    【優(yōu)】八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3篇06-05

    公雞下鴨蛋以后09-25

    端午的鴨蛋聽課心得06-23

    八年級語文端午的鴨蛋教案02-07

    八年級下冊《端午的鴨蛋》課文原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