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清仑乱少妇|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码|亚洲三区无码视频|婷婷六月中文字幕

<blockquote id="qcsuu"></blockquote>
  • <rt id="qcsuu"></rt>
  • <dl id="qcsuu"><cite id="qcsuu"></cite></dl>
  • <cite id="qcsuu"></cite>
  •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魯仲連義不帝秦》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時(shí)間:2024-11-06 09:28:22 毅霖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魯仲連義不帝秦》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上學(xué)期間,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shí)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魯仲連義不帝秦》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仲連義不帝秦》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作品簡介

      《魯仲連義不帝秦》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本文所記的是齊國人魯仲連游歷到趙,適逢秦國圍趙之邯鄲,魯仲連堅(jiān)持正義,力主抗秦,反對(duì)投降,并和秦國派到趙國的“親秦派”辛垣衍展開一場激烈的論爭。他引喻設(shè)比,層層鋪墊,直陳要害,最終使辛垣衍心服口服,恰逢魏無忌援軍到,從而解了邯鄲之圍。本文記敘和議論相結(jié)合,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有力,反復(fù)剖析,層層深入,曲折生動(dòng),引人人勝。

      作品原文

      魯仲連義不帝秦

      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jìn)2。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3:“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qiáng)為帝,已而復(fù)歸帝,以齊故4。今齊閔王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5。趙誠發(fā)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6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此時(shí)魯仲連適游趙,會(huì)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7平原君日:“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眾折于外,今又內(nèi)圍邯鄲而不去8。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9。勝也何敢言事!”魯連曰:“始吾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10。梁客辛垣衍安在11?吾請(qǐng)為君責(zé)而歸之!12平原君曰:“勝請(qǐng)為召而見之于先主!13

      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其人在此,勝請(qǐng)為紹介,而見之于將軍。”14辛垣衍曰:“吾聞魯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15;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愿見魯連先生也!16平原曰:“勝已泄之矣!”17辛垣衍許諾。18

      魯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辛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19魯連曰:“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20。今眾人不知,則為一身。彼秦,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quán)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于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21!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固助之矣。”22辛垣衍日:“燕則吾請(qǐng)以從矣23;若乃梁,則吾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24魯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25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魯仲連曰:“昔齊威王嘗為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dú)朝之26。居歲余,周烈王崩,諸侯皆吊,齊后往27。周怒,赴于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28;東藩之臣田嬰齊后至,則斫之!’29威王勃然怒日:‘叱嗟!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30。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31。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32

      辛垣衍曰:“先生獨(dú)未見夫仆乎33?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邪34?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邪?”35辛垣衍曰:“然!”36魯仲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37辛垣衍怏然不說,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38!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39。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40。鬼侯有子而好,故人之于紂,紂以為惡,醢鬼侯41。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42。文王聞之,喟然而嘆,故拘之于牖里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43。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44?

      “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執(zhí)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45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46夷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47?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管鍵,攝衽抱幾,視膳于堂下,天子已食,而聽退朝也!48魯人投其鑰,不果納,不得入于魯49。將之薛,假涂于鄒50。當(dāng)是時(shí),鄒君死,閔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將倍殯柩,設(shè)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51鄒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52故不敢入于鄒。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yǎng),死則不得飯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禮于鄒、魯之臣,不果納53。今秦萬乘之國,梁亦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54。睹其一戰(zhàn)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仆妾也55。且秦?zé)o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56;奪其所憎,而予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57?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58”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59!吾請(qǐng)去,不敢復(fù)言帝秦!”

      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里60。適會(huì)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61。于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62。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連壽63。魯連笑日:“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64。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65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fù)見。

      魯仲連

      作品注釋

      1、魯仲連:齊國的高士。姓魯名連。一生不做官,好為人排難解紛。義:根據(jù)正義;堅(jiān)持正義。不帝秦:不肯尊稱秦王為帝。帝,用作動(dòng)詞。這里所記的事件也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2、邯鄲(hándān):趙國首都,在今河北省邯鄲市。魏安釐王(釐xī):魏國國君,魏昭王的兒子,信陵君無忌的異母兄,名圉(yǔ)。公元前276年至前243年在位。晉鄙:魏國的大將。晉鄙救趙的事見《史記·魏公子列傳》。蕩陰:當(dāng)時(shí)趙、魏兩國交界的地方,在今河南湯陰縣。

      3、客將軍:別國人在魏國做將軍稱為客將軍。辛垣衍:人名,辛垣是復(fù)姓。間人(jiàn):趁圍困不緊時(shí)偷偷地進(jìn)入。因:經(jīng)由;通過。平原君:趙氏,名勝,封平原君。他是趙孝成王的叔父,趙武王的兒子。戰(zhàn)國時(shí)有名的四公子之一。當(dāng)時(shí)任趙相。趙王:指趙孝成王,名丹。公元前265年至前245年在位。

      4、“前與”三句:按周赧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8年),齊閔王稱東帝,秦昭王稱西帝。后來蘇代說服齊閔王廢除帝號(hào),閔王從之,秦國也隨著取消帝號(hào)。已而,不久,過后。歸帝,歸還帝號(hào)。指秦取消帝號(hào)。以齊故,因?yàn)辇R王不稱帝的緣故。因蘇代勸齊閔王先取消了帝號(hào),秦昭王因之也跟著取消了帝號(hào),所以說“以齊故”。

      5、今齊閔王益弱: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同楚、韓、魏、燕、趙五國伐齊,齊國大敗,齊閔王也在這次戰(zhàn)爭中死去。到了秦圍邯鄲時(shí),齊閔王已死了二十余年。吳師道認(rèn)為這句可解釋為“今之齊,視閔王已益弱”。意思是說“今天的齊國比起閔王時(shí)已更加衰弱”。方今:現(xiàn)在。雄:稱雄。

      6、誠:真。這里作“假設(shè)”解。秦昭王:秦王贏則,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去:離去,離開。指離開邯鄲。

      7、適:正巧,恰在這時(shí)。會(huì):正巧碰上,正好遇上。乃:就,于是。奈何:怎么辦。

      8、百萬之眾折于外:這句指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將白起大破趙軍于長平(在今山西高平縣西北),坑殺趙降卒四十余萬。事見《史記·趙世家》。百萬,是夸大的說法。折,損傷。內(nèi):深入國內(nèi)。去:離開。這里指退兵。

      9、其:那個(gè),指示代詞。是:此,這里。指示代詞。

      10、始:當(dāng)初。乃:這才。

      11、梁:即魏。魏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后又稱梁。安在:在哪里。安,哪里,疑問代詞。

      12、責(zé):責(zé)備;斥責(zé)。歸之:使之歸,即叫他回去。

      13、召:呼喚,召喚。見之(xiàn):使之見。

      14、遂:就,于是。東國:指齊國。因齊在趙的東方,故稱東國。

      15、高士:道德品行高尚而不做官的讀書人。

      16、人臣:做臣的。

      17、泄:泄露。這里是“告訴”的意思。鮑彪注:“泄,言已白之!敝褐感猎艿节w國這件事。

      18、許諾:答應(yīng)。

      19、曷為(hé):為什么,為何故。曷,何,疑問代詞。

      20、“世以”句:大意是說世人中凡是認(rèn)為鮑焦由于心地狹隘而死的那些人都不對(duì)。魯連說這句話,在于說明他自己不是為個(gè)人打算的。以,以為,認(rèn)為。鮑焦,周時(shí)隱士,相傳他不愿為諸侯帝王效忠,以采樵及拾橡實(shí)為生,后抱木餓死。無從容,指心地狹隘。從容,指胸襟寬大,有度量。

      21、彼:那個(gè)。上首功:即崇尚戰(zhàn)功。上,同“尚”,崇尚,注重!吧稀鼻霸x本無“而”字,今據(jù)上海古籍出版社《戰(zhàn)國策》匯校本補(bǔ)。首功,斬首之功。當(dāng)時(shí)以斬殺敵人首級(jí)的數(shù)目多少計(jì)算戰(zhàn)功。秦國的制度,分爵位二十級(jí),作戰(zhàn)時(shí)斬得敵人的頭顱越多爵位越高。權(quán):權(quán)詐。士:有知識(shí)的人。虜:奴隸。肆然:放肆地,無所忌憚地。過:進(jìn)一步。正:同“政”,指用政治力量控制。有:含“只有”的意思。赴:奔向。

      22、固:本來。

      23、以:以為。

      24、若乃:至于。惡(wū):怎么。

      25、使:假如。

      26、齊威王:田氏,名嬰齊,一作因齊。桓公的兒子。在位三十六年(公元前356年至前320年),改革政治,國力漸強(qiáng)。為仁義:行仁義。微:弱小。

      27、居歲余:過了一年多的時(shí)問。周烈王:名喜,在位七年(公元前375年至前369年)。崩:封建時(shí)代帝王死的專稱。

      28、赴:同“訃”。使人奔告喪事,即報(bào)喪。天崩地坼(chè):比喻天子死。坼,裂開。天子:指繼承烈王的新君顯王(名扁)。下席:古時(shí)孝子守孝時(shí),要離開宮室,寢于苫(草名)席之上。

      29、東藩:位于東方的藩國。指齊國!胺钡谋玖x是“籬笆”,引申為“屏蔽”的意思。古代封建諸侯,為的是屏藩王室,所以稱諸侯為藩國。齊國在東方,故稱東藩。田嬰齊:齊威王的姓名。斫:砍,斬。

      30、勃然:因生氣而變臉色的樣子。叱嗟(chìjiē):怒斥聲。而:汝,你。婢:侍婢。這句是齊威王罵周王的話。卒:終于。為:介詞,表被動(dòng)。

      31、生:指周烈王活著的時(shí)候。朝:朝拜。死:指周烈王死了以后。叱:罵。忍:忍受。求:苛求。

      32、固然:本來這樣。其: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語氣。

      33、獨(dú):用于反問句,表示語氣。仆:奴仆。

      34、寧:難道。若:及。

      35、于:與,同。若:像。

      36、然:這里等于說“是的”。

      37、然則:既然這樣,那么。烹:煮。醢(hǎi):剁肉成醬。烹、醢都是古代的酷刑。

      38、怏然(yàng):郁郁不歡的樣子。嘻:驚嘆聲!耙嗵酢倍洌褐髡Z部分是“先生之言”,謂語部分是“亦太甚”。謂語前置表示強(qiáng)烈的感嘆語氣。

      39、固:本來如此,當(dāng)然。

      40、“昔者”句:鬼侯、鄂侯、文王都是紂王封的三公。鬼侯的封地在今河南臨漳縣境。鄂侯的封地在今山西中陽縣境。文王就是周文王,他的封地在今陜西鄂縣一帶。公:這里指諸侯。

      41、子:指女兒。在上古時(shí)代,“子”本是男女的通稱。好:貌美。入:進(jìn)獻(xiàn);獻(xiàn)納。惡(è):丑。

      42、辨:通“辯”。疾:急。脯(fǔ):乾肉。這里用作動(dòng)詞,作成肉乾。

      43、喟然(kuì):嘆氣的樣子。牖里(yǒu):一作“羨里”,古地名。在今河南湯陰縣北。庫:監(jiān)牢。

      44、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這兩句是說,梁和秦本來都是稱王的平等國家,現(xiàn)在梁國為什么要自居卑下受人宰割呢?曷,何。人,指秦。

      45、齊閔王將之魯:齊閔王四十年,燕將樂毅合五國之兵破齊,閔王逃到衛(wèi)國,因態(tài)度傲慢沒有被接納,于是離開衛(wèi)國要到魯國去。夷維子:齊人,以邑為姓。夷維,地名,今山東濰縣。子,男子的美稱。策:馬鞭。子:你們。何以:用什么。以,用,介詞。

      46、太牢:牛羊豬各一稱太牢。十太牢,就是牛羊豬各十只。這是款待諸侯的禮節(jié)。

      47、安取禮:何取禮,即選用什么禮節(jié)。安,疑問代詞,哪里。因夷維子要魯人用天子的禮節(jié)來款待閔王,所以表示不滿,提出質(zhì)問。

      48、巡狩(shòu):天子到各諸侯國視察。諸侯辟舍:天子到諸侯國中巡狩時(shí),諸侯要離開自己的正殿不居。辟,同“避”,回避,離開。原選本作“避”,今據(jù)上海古籍出版社《戰(zhàn)國策》排印本改。舍,指正房。納:交納。管鍵:鑰匙。避舍、納管鍵,是表示諸侯因天子在自己國中,自己在此期間不敢以一國之主自居。攝:持,提起。衽(rèn):衣襟。抱:捧。幾:矮或小的桌子。視膳:伺候別人吃飯!ひ眩和戤叀6犕顺寒(dāng)作“退而聽朝”。

      49、魯人投其筲:魯人閉關(guān)下鎖,不接納齊王入境。筲,同“鑰”。投筲,下鎖。果:表示事情和預(yù)料或期望相合。常與“不”連用表示否定。納:使入。

      50、薛:古國名。任姓,祖先奚仲做夏代的車正,傳為車的創(chuàng)造者,居于薛(今山東滕縣南)。一度遷于邳(今山東微山西北)。春秋后期薛國遷到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薛成為齊邑。假:借。涂:通,“途”。鄒:小國名。在今山東鄒縣。

      51、孤:父親死了,兒女叫孤。這里指鄒國的新君。吊:哀悼死者,慰問喪家。倍殯柩:把靈柩移到相反的方向就是移到南面。古代以坐北向南為正位。靈柩本來坐北朝南,因?yàn)樘熳酉碌醣仨毘希虼艘鸯`柩掉過頭來,設(shè)一個(gè)向北的靈堂。倍,同“背”。殯,停喪。柩,已盛尸體的棺材。

      52、伏劍而死:用劍自刎而死。這是委婉的說法,實(shí)際是表示堅(jiān)決拒絕。伏,受。

      53、事養(yǎng):侍奉,供養(yǎng)。飯含:把米放在死人口中叫飯,把玉放在死人口中叫含。“生則”四句的意思是:鄒、魯國勢已很微弱,國君生時(shí),臣子們不能侍奉供養(yǎng),國君死后,也不能行飯含之禮;然而當(dāng)齊國叫他們向齊國行天子的禮節(jié)時(shí),還是行不通。鄒、魯兩國的臣子們還是有骨氣的。

      54、萬乘之國:能出一萬輛兵車的國家是大國。交:互相;彼此。

      55、三晉:韓、魏、趙三國是由晉國分裂而成的諸侯國,故稱韓、趙、魏為三晉。這里主要指趙、魏而言,特別是指辛垣衍。仆妾:指臣子。

      56、無已:沒有止境。帝:用作動(dòng)詞,稱帝。且:將。變易:更換,撤換。予:給。

      57、子女:這里偏指女。讒妾:善于進(jìn)讒言、毀賢嫉能的妾婦。處:住。晏然:平安地。

      58、故寵:舊日的尊榮地位,指魏王對(duì)辛垣衍原有的寵幸。

      59、庸人:平凡的人。

      60、卻軍:退兵。

      61、適會(huì):恰巧趕上。公子無忌:即信陵君,魏昭王的少子,安嫠王的異母弟,戰(zhàn)國時(shí)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他托魏王的愛妾如姬盜出兵符,假傳魏王的命令,殺了晉鄙,奪得晉鄙的軍隊(duì),擊退秦軍,救了趙國。事見《史記·魏公子列傳》。引:退卻。

      62、三:表示多次。

      63、置酒:設(shè)置酒宴。前:走到……面前。以:用。為魯連壽:祝魯連長壽。

      64、排:排除。釋:消除。解:解開。

      65、即:假如。是:此。商賈(gǔ):商人的統(tǒng)稱。古代以販賣貨物者為商,藏貨代賣者為賈。

      原文

      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jìn)。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qiáng)為帝,已而復(fù)歸帝,以齊故;今齊閔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fā)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逼皆q豫未有所決。

      此時(shí)魯仲連適游趙,會(huì)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眾折于外,今又內(nèi)圍邯鄲而不去。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連曰:“始吾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請(qǐng)為君責(zé)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qǐng)為召而見之于先生!

      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其人在此,勝請(qǐng)為紹介,而見之于先生!毙猎茉唬骸拔崧勽斶B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愿見魯連先生也!逼皆唬骸皠僖研怪。”辛垣衍許諾。

      魯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辛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中而不去也?”魯連曰:“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今眾人不知,則為一身。彼秦,棄禮義,上首功之國也,權(quán)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于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毙猎茉唬骸跋壬魏?”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則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則吾請(qǐng)以從矣;若乃梁,則吾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魯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毙猎茉唬骸扒胤Q帝之害將奈何?”魯仲連曰:“昔齊威王嘗為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dú)朝之。居歲余,周烈王崩,諸侯皆吊,齊后往。周怒,赴于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之臣田嬰齊后至,則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

      辛垣衍曰:“先生獨(dú)未見夫仆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邪?畏之也!濒斨龠B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邪?”辛垣衍曰:“然!濒斨龠B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紂,紂以為惡,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侯;文王聞之,喟然而嘆,故拘之于牖里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執(zhí)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木S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筦鍵,攝衽抱幾,視膳于堂下;天子已食,而聽退朝也!斎送镀滂,不果納,不得入于魯。將之薛,假涂于鄒。當(dāng)是時(shí),鄒君死,閔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將倍殯柩,設(shè)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u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什桓胰胗卩u。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yǎng),死則不得飯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禮于鄒、魯之臣,不果納。今秦萬乘之國,梁亦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睹其一戰(zhàn)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仆妾也。

      “且秦?zé)o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請(qǐng)去,不敢復(fù)言帝秦!”

      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里。適會(huì)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彼燹o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fù)見。

      作品譯文

      趙孝成王時(shí),秦王派白起在長平前后擊潰趙國四十萬軍隊(duì),于是,秦國的軍隊(duì)向東挺進(jìn),圍困了邯鄲。趙王很害怕,各國的救兵也沒有誰敢攻擊秦軍。魏安釐王派出將軍晉鄙營救趙國,因?yàn)槲窇智剀,駐扎在湯陰不敢前進(jìn)。魏王派客籍將軍辛垣衍,從隱蔽的小路進(jìn)入邯鄲,通過平原君的關(guān)系見趙王說:“秦軍所以急于圍攻趙國,是因?yàn)橐郧昂妄R湣王爭強(qiáng)稱帝,不久又取消了帝號(hào);如今齊國更加削弱,當(dāng)今只有秦國稱雄天下,這次圍城并不是貪圖邯鄲,他的意圖是要重新稱帝。趙國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為帝,秦王一定很高興,就會(huì)撤兵離去!逼皆q豫不能決斷。這時(shí),魯仲連客游趙國,正趕上秦軍圍攻邯鄲,聽說魏國想要讓趙國尊奉秦昭王稱帝,就去進(jìn)見平原君說:“這件事怎么辦?”平原君說:“我哪里還敢談?wù)撨@樣的大事!前不久,在國外損失了四十萬大軍,而今,秦軍打到國內(nèi)圍困邯鄲,又不能使之退兵。魏王派客籍將軍辛垣衍讓趙國尊奉秦昭王稱帝,眼下,那個(gè)人還在這兒。我哪里還敢談?wù)撨@樣的大事?”魯仲連說:“以前我認(rèn)為您是天下賢明的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賢明的公子。魏國的客人辛垣衍在哪兒?我替您去責(zé)問他并且讓他回去!逼皆f:“我愿為您介紹,讓他跟先生相見!庇谑瞧皆娦猎苷f:“齊國有位魯仲連先生,如今他就在這兒,我愿替您介紹,跟將軍認(rèn)識(shí)認(rèn)識(shí)!毙猎苷f:“我聽說魯仲連先生,是齊國志行高尚的人。我是魏王的臣子,奉命出使身負(fù)職責(zé),我不愿見魯仲連先生。”平原君說:“我已經(jīng)把您在這兒的消息透露了!毙猎苤缓脩(yīng)允了。

      魯仲連見到辛垣衍卻一言不發(fā)。辛垣衍說:“我看留在這座圍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為什么還長久地留在這圍城之中而不離去呢?”魯仲連說:“世人認(rèn)為鮑焦沒有博大的胸懷而死去,這種看法都錯(cuò)了。一般人不了解他恥居濁世的心意,認(rèn)為他是為個(gè)人打算。那秦國,是個(gè)拋棄禮儀而只崇尚戰(zhàn)功的國家,用權(quán)詐之術(shù)對(duì)待士卒,像對(duì)待奴隸一樣役使百姓。如果讓它無所忌憚地恣意稱帝,進(jìn)而統(tǒng)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進(jìn)東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順民,我所以來見將軍,是打算幫助趙國啊!毙猎苷f:“先生怎么幫助趙國呢?”魯仲連說:“我要請(qǐng)魏國和燕國幫助它,齊、楚兩國本來就幫助趙國了!毙猎苷f:“燕國嘛,我相信會(huì)聽從您的;至于魏國,我就是魏國人,先生怎么能讓魏國幫助趙國呢?”魯仲連說:“魏國是因?yàn)闆]看清秦國稱帝的禍患,才沒幫助趙國。假如魏國看清秦國稱帝的禍患后,就一定會(huì)幫助趙國!

      辛垣衍說:“秦國稱帝后會(huì)有什么禍患呢?”魯仲連說:“從前,齊威王曾經(jīng)奉行仁義,率領(lǐng)天下諸侯而朝拜周天子。當(dāng)時(shí),周天子貧困又弱小,諸侯們沒有誰去朝拜,唯有齊國去朝拜。過了一年多,周烈王逝世,齊王奔喪去遲了,新繼位的周顯王很生氣,派人到齊國報(bào)喪說:‘天子逝世,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大事,新繼位的天子也得離開宮殿居喪守孝,睡在草席上,東方屬國之臣田嬰齊居然敢遲到,當(dāng)斬!R威王聽了,勃然大怒,罵道:‘呸!您母親原先還是個(gè)婢女呢!’最終被天下傳為笑柄。齊威王所以在周天子活著的時(shí)候去朝見,死了就破口大罵,實(shí)在是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求啊。那些作天子的本來就是這個(gè)樣子,也沒什么值得奇怪的!

      辛垣衍說:“先生難道沒見過奴仆嗎?十個(gè)奴仆侍奉一個(gè)主人,難道是力氣趕不上、才智比不上他嗎?是害怕他啊。”魯仲連說:“唉!魏王和秦王相比魏王像仆人嗎?”辛垣衍說:“是!濒斨龠B說:“那么,我就讓秦王烹煮魏王剁成肉醬?”辛垣衍很不高興不服氣地說:“哼哼,先生的話,也太過分了!先生又怎么能讓秦王烹煮了魏王剁成肉醬呢?”魯仲連說:“當(dāng)然能夠,我說給您聽。從前,九侯、鄂侯、文王是殷紂的三個(gè)諸侯。九侯有個(gè)女兒長得嬌美,把她獻(xiàn)給殷紂,殷紂認(rèn)為她長得丑陋,把九侯剁成肉醬。鄂侯剛直諍諫,激烈辯白,又把鄂侯殺死做成肉干。文王聽到這件事,只是長長地嘆息,殷紂又把他囚禁在牖里監(jiān)牢內(nèi)一百天,想要他死。為什么和人家同樣稱王,最終落到被剁成肉醬、做成肉干的地步呢?齊湣王前往魯國,夷維子替他趕著車子作隨員。他對(duì)魯國官員們說:‘你們準(zhǔn)備怎樣接待我們國君?’魯國官員們說:‘我們打算用于副太牢的禮儀接待您的國君!木S子說:‘你們這是按照哪來的禮儀接待我們國君,我那國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國巡察,諸侯例應(yīng)遷出正宮,移居別處,交出鑰匙,撩起衣襟,安排幾桌,站在堂下伺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后,才可以退回朝堂聽政理事!攪賳T聽了,就關(guān)閉上鎖,不讓齊湣王入境。齊湣王不能進(jìn)入魯國,打算借道鄒國前往薛地。正當(dāng)這時(shí),鄒國國君逝世,齊湣王想入境吊喪,夷維子對(duì)鄒國的嗣君說:‘天子吊喪,喪主一定要把靈樞轉(zhuǎn)換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靈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喪。’鄒國大臣們說:‘一定要這樣,我們寧愿用劍自殺。’所以齊湣王不敢進(jìn)入鄒國。鄒、魯兩國的臣子,國君生前不能夠好好地侍奉,國君死后又不能周備地助成喪儀,然而想要在鄒、魯行天子之禮,鄒、魯?shù)某甲觽兘K于拒絕齊湣王入境。如今,秦國是擁有萬輛戰(zhàn)車的國家,魏國也是擁有萬輛戰(zhàn)車的國家。都是萬乘大國,又各有稱王的名分,只看它打了一次勝仗,就要順從地?fù)碜o(hù)它稱帝,這就使得三晉的大臣比不上鄒、魯?shù)呐汀⒈版。如果秦國貪心不足,終于稱帝,那么,就會(huì)更換諸侯的大臣。他將要罷免他認(rèn)為不肖的,換上他認(rèn)為賢能的人,罷免他憎惡的,換上他所喜愛的人。還要讓他的兒女和搬弄事非的姬妄,嫁給諸侯做妃姬,住在魏國的宮廷里,魏王怎么能夠安安定定地生活呢?而將軍您又怎么能夠得到原先的寵信呢?”

      于是,辛垣衍站起來,向魯仲連連拜兩次謝罪說:“當(dāng)初認(rèn)為先生是個(gè)普通的人,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杰出的高士。我將離開趙國,再不敢談秦王稱帝的事了!鼻剀娭鲗⒙牭竭@個(gè)消息,為此把軍隊(duì)后撤了五十里。恰好魏公子無忌奪得了晉鄙的軍權(quán)率領(lǐng)軍隊(duì)來援救趙國,攻擊秦軍,秦軍也就撤離邯鄲回去了。

      于是平原君要封賞魯仲連,魯仲連再三辭讓,最終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設(shè)宴招待他,喝道酒酣耳熱時(shí),平原君起身向前,獻(xiàn)上千金酬謝魯仲連。魯仲連笑著說:“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yàn)樗麄兡芴嫒伺懦溁,消釋?zāi)難,解決糾紛而不取報(bào)酬。如果收取酬勞,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為,我魯仲連是不忍心那樣做的!庇谑寝o別平原君走了,終身不再相見。

      背景說明

      公元前258年,秦圍趙都邯鄲,趙向魏求救。魏王派大將晉鄙率十萬大軍救趙,但懾于秦的恫嚇,又連忙下令停止進(jìn)發(fā),并且派辛垣衍去勸趙尊秦王為帝,以解邯鄲之圍。這時(shí)正在趙國的魯仲連挺身而出,堅(jiān)決主張抗秦,反對(duì)投降,同以辛垣衍為代表的“帝秦派”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在辯論中,魯仲連指出秦國好戰(zhàn)、奸詐,會(huì)得寸進(jìn)尺,并用歷史上的許多事例反復(fù)闡明“帝秦”對(duì)趙、魏等國的危害,對(duì)梁王和辛垣衍本人的危害,說服了辛垣衍,加強(qiáng)了趙國抗秦的決心和信心。最后趙在魏信陵君和楚春申君的援救下,迫使秦國引兵退去,解除了邯鄲之圍。

      本文通過“帝秦”與“抗秦”展開的一場論戰(zhàn)及魯仲連在功成后不受賞的行動(dòng),生動(dòng)地刻畫出魯仲連不尊強(qiáng)秦為帝的決心與“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的精神。

      作品鑒賞

      從總體看,題中“義”字領(lǐng)起全文.一貫到底,是全文之“眼”。《孟子》中說:仁在內(nèi)不在外,義在外不在內(nèi)。義是仁的外化,是仁的具體實(shí)踐。則魯仲連的”義”,不僅在于“不帝秦”的義舉上,也在于辭封爵的高行上。李白詩云:“誰道泰山高,下卻魯連節(jié)。誰云秦軍眾,摧卻魯連舌!边@是對(duì)魯仲連品質(zhì)精神的極好概括。

      在藝術(shù)上,這篇短文塑造了數(shù)個(gè)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魯仲連的見義勇為、鎮(zhèn)定沉著、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自然不必說,就是次要人物平原君的驚慌失措,優(yōu)柔寡斷,辛垣衍的鄙陋猥瑣、鼠目寸光,都無不表現(xiàn)得鮮明生動(dòng)、呼之欲出。文章對(duì)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通過及其個(gè)性化的語言來完成。如平原君數(shù)言“我哪里敢談?wù)撨@事呢”,活脫脫地勾出他于危急時(shí)刻焦急萬分卻又手足無措、喪盡權(quán)臣威風(fēng)的模樣。而辛垣衍自比于仆妾,以及在魯仲連指明帝秦與他自身的利害關(guān)系時(shí)怦然心動(dòng)的話語,都足見出他的識(shí)見短淺、心胸鄙俗不堪。文章還通過人物性格的沖突與對(duì)比來塑造形象。平原君在無助的境地中徒嘆奈何,魯仲連由此直斥之為徒具虛名,非賢公子。在三言兩語敘寫的沖突中,前者的無策,后者的蕩然肆志、毫無顧忌,卻歷歷如在目前。魯仲連與辛垣衍的唇槍舌劍、正面交鋒是全文的重頭戲。兩人一人熱,一人冷,一人揚(yáng)眉張目,一人垂頭喪氣,一人眼光深邃、志節(jié)高遠(yuǎn),一人鼠目獐頭,畏葸怯懦,于矛盾沖突中雙方性格都無不曲盡其妙。

      魯仲連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冷靜觀察天下大勢,其見識(shí)就更加清楚、透徹。在勸說辛垣衍時(shí)首先舉出周朝隱士。鮑焦”來自喻,指出我不是一個(gè)心胸狹隘的人,不是為個(gè)人打算的。闡明自己義不帝秦的態(tài)度,順理成章地進(jìn)入了談?wù)摰闹黝}。指出暴秦的本質(zhì)是:棄禮義、上首功、權(quán)虜士民。并指出自己的堅(jiān)定立場“義不帝秦”。又以豐富的事例、史實(shí)來證明自己的觀點(diǎn)。首先“尊帝”的歷史教訓(xùn):敬畏反被殘害。齊王朝周反遭辱,鬼侯獻(xiàn)子反被醢(剁成肉醬),鄂侯進(jìn)諫反被脯(制成肉干),文王喟嘆反被掏,這四個(gè)事例說明不可帝秦。其次“不尊帝”的典型例子:齊湣王曾自尊為帝,對(duì)別國提出無理要求,結(jié)果。魯人投其鑰(閉關(guān)落鎮(zhèn)),不果納(沒有被接納),不得人于魯”;鄒人欲“伏劍而死”來拒絕齊滑王,結(jié)果不敢入于鄒。這兩個(gè)事例說明不能帝秦。要反抗才有出路。再次。帝秦”的后果和危害。如果同為萬乘之國卻要尊秦為帝。那么秦王就會(huì)變換諸侯王的姬妾為自己的內(nèi)線。變易諸侯的大臣。安插自己的親信,辛垣衍就會(huì)失去魏王對(duì)自己的寵信,從而危及自己的切身利益。這就說明六國應(yīng)該堅(jiān)持不肯帝秦的立場。在駁斥辛垣衍的“帝秦論”的一段中,魯仲連緣古觀今,以“貧且微”的周王室尚使人“不忍其求”說明尊秦為帝的危害。又以辛辣激烈的語句,刺激辛垣衍的自尊心,同時(shí)以魯、鄒不納齊閔王的故事,嘲諷辛垣衍的自比于仆妾的卑微心理。最后,魯仲連指出尊秦為帝對(duì)于辛垣衍的切身利益的危害。從而終于使辛垣衍主動(dòng)求去,“不敢復(fù)言帝秦”。魯仲連的辯詞時(shí)而引經(jīng)據(jù)典,時(shí)而據(jù)理力爭,時(shí)而曉以利害,時(shí)而動(dòng)以情感。時(shí)而大氣磅礴,時(shí)而機(jī)鋒層出。通篇慷慨激昂,不失凜然之正氣,其鋒芒令辛垣衍輩不敢直視。在這場論辯中,魯仲連緊緊抓住辛垣衍在長平之戰(zhàn)失利的余悸下。忘掉萬乘大國的實(shí)力和合縱的有利條件而帝秦的心理。說明六國帝秦之后的危害。指出其嚴(yán)重后果,徹底斷絕他的退縮之路。說服辛垣衍放棄帝秦的打算而走向六國合縱的道路,迫使秦國退兵而去。

      而文末魯仲連的灑然一笑,更表現(xiàn)了其大義卓識(shí)、不畏強(qiáng)暴、富有遠(yuǎn)見,功高不居,不慕榮利。

      “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魯連賣談笑,所顧非千金”……后世詩人的吟詠傳唱,證明這位“折卿相之權(quán)”的一代高士在歷史上留下了放蕩不羈,奇?zhèn)ベ脙那Ч琶烂?/p>

      文集簡介

      《戰(zhàn)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xué)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shí)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bǎihé)的斗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wèi)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筑擊秦始皇。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魯仲連簡介

      魯仲連(約前305年-約前245年),又名魯連,尊稱“魯仲連子”或“魯連子”,中國戰(zhàn)國末期齊國人。

      史記記載“魯仲連者,齊人也”,并沒有說清魯仲連具體是哪里人,因此只有根據(jù)地名進(jìn)行推測。王士楨在《池北偶談》中說:“新城(今桓臺(tái)縣)東北錦秋湖上,有魯仲連陂,傳為魯仲連所居!倍衷凇痘嗜A紀(jì)聞》中說:“茌平縣有魯連村。吾邑之北近古狄城,亦有魯仲連陂,魯仲連冢!睘楹蝺蓚(gè)地方都有魯仲連陂,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可以從史記得知魯仲連最后是歸隱于東海。

    【《魯仲連義不帝秦》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相關(guān)文章:

    義鵲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寓意03-13

    《多歧亡羊》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05

    《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11

    書魯亮儕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5-02

    《傷仲永》文言文原文與翻譯09-22

    《大言·秦有尊盧沙者》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6-12

    《愚人食鹽》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6-20

    《狼》蒲松齡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6-12

    《鷸蚌相爭》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