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 推薦度:
- 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 推薦度:
- 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集錦6篇)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現(xiàn)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你還記得哪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1
(一)、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1、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基礎,預習有利于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首先,課前預習有利于提高聽課水平。由于預習掃除了新課中的障礙,聽課時就感到輕松,有可能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問題上。其次,課前預習有利于提高課堂做筆記的水平。由于預習時閱讀了課文,所以老師講的內(nèi)容,黑板上的板書,書本上的內(nèi)容,心里一清二楚。做課堂筆記時就可只著重記下課文上所沒有的或者自已不理解、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復強調(diào)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做到聽得主動、學得也主動。
再次,課前預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因為課前預習是學生自已獨立閱讀課本的新課文或老師發(fā)下的新教材,有時要查閱字典或參考書以便更好地理解問題,有時還要寫筆記提綱或記下弄不懂的問題,以便帶回學校上課時搞清楚。如能長期堅持預習,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以閱讀能力為核心的自學能力,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是十分有益的。
2、如何進行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在老師講課前,由學生自已看書的學習。預習時先估計老師將會講多少內(nèi)容的新課,再對這些內(nèi)容認真地看一遍(難度大的可能不止一遍),初步理解新課的基本內(nèi)容,熟悉課文的內(nèi)容大意。要邊看書、邊想,想想新的內(nèi)容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哪些與舊知識有關(guān)?如果這些舊知識忘記了,就要去查看以前學過的舊知識,把它弄懂。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再查看有關(guān)的參考書,把尚未弄明白的地方記下來或在書上標記下來,到上課時聽老師講,并在老師指導下來解決。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最好合上課本,回想一遍,看書上講了哪幾個問題?主要思路是什么?或者把有關(guān)的定理、公式試證明、推導一下。還可以試著做一點課后的練習題。這樣做,不但加深了對新課的理解,還可以檢驗預習的效果。
(二)、把握課堂學習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的關(guān)鍵。所以課堂學習一定要打起120%的精神,認真聽講。課堂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和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學習質(zhì)量的高低。
首先,每堂課都要有安定的學習情緒。在課堂學習前要做好知識上、物質(zhì)上、思想上和身體上的'準備,擺好課本和學習用具,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和精神飽滿的學習狀態(tài)上好每堂課,確保上課學習效率的最大化。
其次,要帶著問題上課(預習時遇到的問題)。在聽課時,還要把自已在預習中找到的重要問題和疑難問題帶到課堂上來,緊跟老師講課的思路,把這些問題逐個解決。具體要做到“五勤”:用耳朵聽老師講課,用眼睛看老師板書,用腦思考老師提出的帶啟發(fā)性的問題,用口回答老師的提問或向老師請教不懂的問題,用手記錄老師講課中那些課本中沒有的重點內(nèi)容。
聽課中可以把自已在預習中對新課的認識與老師的解釋作比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于老師講的內(nèi)容有些地方?jīng)]聽懂,應當先把這個問題放下,在課本上做上記號,當老師從另一個角度講解或聯(lián)系到后一個問題時,可能豁然明白,或者留待課后向老師、同學請教,直至弄懂為止。
(三)、建立“錯題本”
1、“錯題本”的重要性
“錯題本”是一種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質(zhì)量、夯實學習基礎、能使學習系統(tǒng)化的重要手段!板e題本”上不一定只是“錯題”,它應該包括“錯題”“容易出錯題”“難點題”“典型題”等,應該是對知識的梳理,是重點尤
其是難點、精點的集合,是系統(tǒng)學習基礎上的重點解析,建立“錯題本”的目的是使得學習重點更突出、復習更具針對性、學習更有效率性。
2、用好“錯題本”
第一要經(jīng)常查看“錯題本”。之所以出錯,主要是因為知識點掌握的不扎實,所以對待錯誤要經(jīng)!耙娒妗;第二同學間要交換“錯題本”;ハ嘟梃b,互有啟發(fā),在“錯題”中淘“金”,以便共同提高;第三要注明錯題原因。建議在“錯題本”上完善幾個功能,就像模塊一樣,讓“錯”變得非常清晰,如:標出“概念錯誤”“思路錯誤”“理解錯誤”“審題錯誤”等錯誤原因;標出“錯誤知識點等”;寫出答題的方法和技巧等;
(四)、養(yǎng)成“復習”的習慣
初中學習內(nèi)容會越來越多,如何將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這就體現(xiàn)在“復習”上。我建議學生從初中開始就要養(yǎng)成“日復習”、“周復習”和“月復習”的習慣。
“日復習”,主要是就當天的學習的知識點,在腦子里過一遍;“周復習”是每周進行一次周總結(jié)和周復習,把這周老師講得學習重點、難點梳理清楚;“月復習”則是把一月來所學知識按科目系統(tǒng)的復習一下,重點是強調(diào)所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對于復習的方法,可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具體制定。但對于復習,不同科目重點不同:比如數(shù)學、物理的概念的定義,著重于理解,要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不能只滿足于會背誦;對于定理不但要記住已知、求證的內(nèi)容,而且要不看書會證明;對公式不但要會背,而且要不看書會推導;對例題要不看書會解答。這樣就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系統(tǒng)之中,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新知識已成為自已知識寶庫的一部分。
(五)正確對待作業(yè)與考試
在平時做作業(yè)時,我建議學生一定要從嚴,做作業(yè)一定要有時間觀念,一定要擺脫邊做作業(yè)邊做其他事的習慣,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不要查資料——就像考試一樣。這種限時完成作業(yè)的形式類似考試,培養(yǎng)了考試的心理,最終可以做到“考試就像平時做作業(yè)”一樣輕松。
(六)一定要確立學習目標
從初中一年級開始我們學習的課程越來越多,每月都要月考,要想促進自己的學習進步,一定要時時調(diào)整和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
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2
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閑。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guān)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guī)律供參看。習慣句式掌握住,固定結(jié)構(gòu)莫拆散。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jié)構(gòu)幫助判。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jù)要求細檢驗。打牢基礎看課本,培養(yǎng)語感讀經(jīng)典;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常實踐。
1.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guān)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
考生給文言文斷句時,常犯的一個毛病是一邊看一邊點斷,看完了文章,斷句也結(jié)束了,待回頭檢查時,又覺得有許多不妥之處。其實這種“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內(nèi)容和斷句是緊緊相關(guān)聯(lián)的,熟讀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確斷句的前提,因為讀不懂就點不斷,不理解就點不好。馬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讀一遍兩遍一晃而過也不行。我們拿到一篇沒有標點符號的古文,首先要通讀全文,反復鉆研,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遍數(shù)讀多了,其意義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先斷出幾個大的段落或?qū)哟,把確有把握的地方斷開來。
2.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
給一段文章加標點,往往有易有難。我們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分析難斷的`句子。這是一種先易后難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據(jù)一些明顯的標志(如下面講到的虛詞、對話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斷開。
另外,我們還要有全文意識,對不易斷開的地方,要聯(lián)系上下文的意思,認真推敲,確定在適當?shù)牡胤綌嗑洹?/p>
3.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
文言文在敘述人物的對話時,經(jīng)常用“曰”“云”“言”等字,這為正確斷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們很容易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出說話人以及所說的內(nèi)容。如廣東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guī)律供參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類的虛詞特別多,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通篇用了二十七個“也”字,幾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傳為美談。文言虛詞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guān)系和語氣,往往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我們在學習中熟悉各類常見虛詞的用法,尤其是它們在句中常處的位置有助于斷句:
、倬涫椎恼Z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
②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斷句;
、塾行┏S迷诰涫椎年P(guān)聯(lián)詞,如“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
、艹T诰涫椎臅r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為學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這段文字相當?shù)湫。全段共有十七個句子,用了十七個標點符號。其中成為斷句標志的句末語氣詞共十一個(“乎”“矣”“也”“焉”“哉”),連詞和凝固結(jié)構(gòu)共三個(“則”“而”“然則”),代詞兩個(“之”),句首語氣詞(“豈”,也有人稱之為情態(tài)副詞)一個。
當然,我們在抓虛詞標志斷句時,也要注意靈活性,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詞,詞性變了。“也”,用在句中舒緩語氣,可點斷,也可不點斷。
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3
擴展閱讀是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以課文為中心,根據(jù)不同的學習重點,精心選擇一些與文章立意、寫作背景、語言風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構(gòu)設一種輻射性的網(wǎng)狀閱讀系統(tǒng),讓學生在思維中進行比較、剪輯、組合的學習過程。學習文言文時,如果僅就文論文,學生很難擺脫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朧之感。有了這些文章做參照系,學生就容易與作者建立心理溝通,從而進入立體的藝術(shù)境界,審美活動也能最終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通過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將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和系統(tǒng)的整理,這樣,天長日久,學生便會在頭腦中形成整體概念,信息網(wǎng)絡,便于記憶,便于提取,也便于創(chuàng)造。
如學習韓愈的《馬說》時,補充了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孫犁的《黃鸝》,這兒篇文章雖然所產(chǎn)生的時代不同,內(nèi)容不同,但是在“千里馬”、“病梅”、“黃鸝”的背后,卻隱藏著相同的意蘊。學生通過比較閱讀,思緒穿越時空的界限,真正理解了“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生命的極致,但這種極致只有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才能得以發(fā)揮,個性被壓抑,人才補摧殘,是一個社會最為學生的悲哀!甭牭搅四且粋時代知識分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吶喊,體會到他們的悲哀與憤慨,希望和信念。
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嘗試了“誦讀試譯,討論交流,鑒賞感悟,擴展閱讀”的課堂學法指導模式,認為這一學法指導模式能很大程度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儲存越來越多文言資料,而且能將所廉說的知識迅速地遷移到習作中去。
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4
一、咬文嚼字法
咬文嚼字,就是仔細地讀,研讀每一個字詞,句子,進行透徹地理解。咬文嚼字是一件嚴肅而重要的工作。一般地說,要抓好以下兩點。
。ㄒ唬┙忉屪至x、詞義、串講句義。
宋代學者程顥說:凡看文字,先須曉其文義,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意不曉而見意者也。文義即文字和文句的含義,這是淺層表面的東西。要弄清文義,當先排除詞語障礙,這是一項不可忽視的事情。特別是有些詞語和句子初看仿佛好懂,但真正理解起來卻又會似是而非,一切不能不求甚解,望文生義,尤共對初中生來說,必要弄清每一個字,詞的含義,如《狼》中句子: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各自譯為:“少時:一會兒。犬:像狗一樣。前:前面。”此句的含義就為:一會兒,其中一只狼徑直走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詩人臧克家?guī)资耆缫蝗展プx《古文觀止》。他說:我讀古人書沈圈密點,旁注,十分認真,一字一句也不放過,以求吃盡書中味。作家孫梨,一部《聊齋志異》讀了十五年,僅復吟誦,精心閱讀,細心揣摩,無不得其領(lǐng),達到學以致用?梢慕雷值闹匾c必要。
。ǘ┩黄苽別文字障礙。
所謂擒賊先擒王,攻克了句中的老大難字詞,整個句子也就容易理解了,在讀前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結(jié)合課文下注釋試著說出每句話的大概意思,說不通的地方,用問號做標記,以備質(zhì)嶷,初中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首先攻破句子中難于理解的字詞。
二、朗讀吟誦法
我國有誦讀詩文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學習文言文也離不了誦讀的方法。誦讀分吟讀和朗讀兩種。前者是聲音較輕有節(jié)秦地讀,后者也稱朗讀,是放開聲音去誦讀。我國的優(yōu)秀古典名篇,意境深邃,語言精美,音調(diào)鏗鏘,聲韻和諧,其有很強的音樂性,適合于吟讀。
誦讀有利于思索,誦讀的`時候必須做到以下準備:
要做到口眼并用,心到口到。
誦讀是把書面語變成口頭語言,因而是誦讀時要精力集中,不能分心,要做到聲入心隨,嘴也念,耳朵聽,心中想,邊讀邊體會文章的內(nèi)容,意境。進入一個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的境界。指導學生反復誦讀,不僅能領(lǐng)略到景色的美好,而且能領(lǐng)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在課堂上不僅要求學生反復誦讀,而且注重教給學生誦讀的方法。指導學生按層次,由易到難誦讀課文,力求達到誦讀的三種境界。
(一)是讀得準確、清楚所謂正確、合理是指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達到這個朗讀最基礎的層次,關(guān)鍵在于平時隨口練習。
。ǘ┦亲x得流暢所謂流暢,一是指語句流利,二是指音韻鏗鏘,如《桃花源記》中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可讀出對襯感來,如: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ㄈ┦亲x得有感情這個較高的朗讀層次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達成。
誦讀,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自然成誦。既要廣讀,又要精讀,正如蘇東坡所說:三分詩七分讀。誦讀得好,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在學會以上兩法,養(yǎng)成習慣后,可讓學生自學疏通文意,養(yǎng)成分類整理習慣,把文中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整理下來,積少成多。
只要方法得當,我們就會讓這些難懂的靜止的文言文活動起來,達到一種可聞,可見,可感的意境中去,為將來更加深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5
鑒賞感悟是一個感覺與理解、感情和認識相統(tǒng)一的活動。只有達到情感與理智高度結(jié)合的境界,才能真正鑒賞出作品的意味。課本上所選的文言文,無論從立意、寫法還是語言風格上都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它的美是無處不在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讓學生多讀多體會,并用讀后感的形式將其表現(xiàn)出來。這種“感”,是反思,是感悟,是總結(jié),是發(fā)現(xiàn),是創(chuàng)造,它能將學生的思維導入更深更遠的境界。在教學中,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
(一)美讀入境,感受文旨文情。美讀是使學生感受文旨文情,進入角色內(nèi)心,激起情感流動的重要鑒賞手段。學生對文章進行了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次進行美讀,并且認真咀嚼,品出文章的“真味”,獲取更豐富的形象美感。這時的美讀還可以幫助學生吸收、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從而提高語言能力。如在學習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時,學生再次進行美讀,驅(qū)遣想象,去描繪,去描繪,去補充作品的生活畫像,頭腦中就會呈現(xiàn)出一幅美麗的圖畫“魚兒在清澈見底的水中快活地搖著尾巴。它們似乎與陽光玩著捉迷藏,有的靜靜地倚在巖石上,透過清澈的水,陽光似乎找不到它們。忽然,魚兒們?nèi)伍_了,透過斑斑駁駁的樹影,它們張開嘴,調(diào)皮地對著陽光吐出了一串串的水氣,還不忘了與潭邊陌生的人搖尾問好呢!四周的樹林靜靜地佇立著,它們緊緊地挨著、靠著,似乎除了彼此便失去了依靠,那青翠的臉龐被冷風擁護著,在瑟瑟地顫抖呢?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所以才會有發(fā)現(xiàn)小石潭時“心樂之”,觀魚時覺得魚似與游者相樂的愉悅心情;但這種歡快畢竟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便會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自然流露出來。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二)含英咀華,體會文意文境。要求學生從語言運用的角度,研習一些重點段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品語言的情感、意蘊和韻味。教師應及時指導、點拔和總結(jié)。如在教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時,有的學生讀了“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后,寫出了以下體會:“庭院中,月光靜靜映照,宛如一泓秋水那樣清澈而明凈。在水中仿佛有綠藻如絲,悠然漂浮,荇菜縱橫,碧波輕漾。環(huán)顧四周原來是亭亭修竹和蒼翠古柏在月光下的影子。那竹柏相互交錯迎著微風輕輕搖晃,在寧靜的月光下更有一種說不出的雅韻。”
(三)撰寫感想,交流感情體會。即學生學了一篇文言文后,將自己的感悟形諸筆端,寫成讀后感,并在課堂上和同學進行交流。如學了陶淵明《桃花源記》,有的學生在撰寫的讀后感中,將陶淵明的“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生觀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觀進行了比較,對前者進行了批判。在交流時,其它學生對其的精神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同時也指出了其中的偏頗,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去重新塑造和描繪文學形象,增強了他們駕馭語言的能力,而且在這種思想與思想的碰撞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也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6
1.重視預習,學會自學
課前一定要借助注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預習時注意找出疑難字句提交課堂討論,向老師、同學請教。對重點字詞要進行歸類認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相當多的文言實詞是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我們要善于記憶、比較、歸納、整理,把“字詞”學“活”?梢宰约褐谱饕粋“常用文言詞簡表”,列出“詞、詞類、意義、例句”幾個欄目,使知識系統(tǒng)化,提高學習效率。
2.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
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顯示出來的,積累文言字詞不要死記硬背,而應結(jié)合“語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講一概當成解釋字義的根據(jù),這種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于勸善規(guī)過足矣”一句,課文下面注解為“能夠做到規(guī)勸行好事,不行壞事就不壞了”。這僅是串大意,但學生常據(jù)此對號入座地去釋義,誤以為“至于=能夠做到”,“足=不壞”,這就脫離了字詞的既定意義,造成錯誤概念。其實“至于”和“足”不解釋也行。而若認為“勸=規(guī)勸”,就又脫離了具體語境,因為“規(guī)勸”與行善搭配不起來。這個“勸”就是“勸勉”的意思,與“勸學”的“勸”同義。對翻譯和字義的準確解釋不加區(qū)分,很容易違背理解字義詞義的基本原則。
3.借助注釋,粗讀課文
預習時完成粗讀任務。粗讀的首要任務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從整體上初步地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結(jié)合注釋,根據(jù)上下文讀兩三遍,再連猜帶蒙,對課文內(nèi)容應該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讀中要畫出疑難詞句,以備在課堂上提交討論。
4.質(zhì)疑、解難、細讀課文
通過課內(nèi)細讀,要能準確地正音、正形、斷句,要解決粗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要對文章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要增進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5.深入領(lǐng)會,精讀課文
精讀時要力求讀出語氣、語調(diào)和節(jié)奏。通過精讀,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體會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6.鑒賞評價,熟讀課文
這一步主要靠課后同學們主動進行。要熟讀成誦,要強化文言字詞的學習效果,深化對課文內(nèi)容、結(jié)構(gòu)的理解。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評價能力。
【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相關(guān)文章:
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07-17
【合集】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09-14
[精品]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7篇09-14
初中文言文的正確學習方法大全8篇07-30
初中的文言文及翻譯08-27
初中文言文[精選]09-12
初中文言文09-02
初中文言文05-20
高一語文文言文學習方法07-17
初中必背文言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