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坡羊·驪山懷古》張養(yǎng)浩元曲注釋翻譯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渡狡卵颉んP山懷古》張養(yǎng)浩元曲注釋翻譯賞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作品簡介
《山坡羊·驪山懷古》為張養(yǎng)浩途經(jīng)驪山有所感受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六七句諷刺后人都已遺忘了前朝敗亡的教訓,結尾兩句顯示了一位封建文人對歷史興亡的大徹大悟。
此曲揭示封建統(tǒng)治者因荒淫奢侈和爭權奪位而導致滅亡的歷史教訓。觸目傷懷,引史為證,感情痛切,風格沉郁,抒發(fā)了世事無常、徒增悲嘆的感嘆。
作品原文
山坡羊⑴·驪山懷古
驪山⑵四顧,阿房⑶一炬⑷,
當時奢侈今何處?
只見草蕭疏,水縈紆⑸。
至今遺恨迷煙樹。
列國⑹周齊秦漢楚。
贏,都變做了土;
輸,都變做了土。
詞語注釋
、派狡卵颍涸~牌名。
、企P山:在今陜西臨潼縣東南。杜牧《阿宮殿》:“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前⒎浚喊⒎繉m,秦宮殿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三輔黃圖》:“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未而亡,始皇廣其宮,規(guī)恢三百余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兩屬,閣道通驪山八百余里!庇帧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纫痪妫褐腹206年12月,項羽引兵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見《史記·項羽本紀》。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阿房宮賦》)之嘆息。
、煽M紆: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樣子。
、柿袊焊鲊,即周、齊、秦、漢、楚。
作品譯文
站在驪山上我四處張望,(雄偉瑰麗的)阿房宮已被付之一炬,當年奢侈的場面現(xiàn)在到哪里去了呢?
只見衰草蕭疏,水波旋繞。
到現(xiàn)在那些遺恨已消失在煙霧彌漫的樹林中了。
(想想)自周、齊、秦、漢、楚等國至今。
那些戰(zhàn)勝了的國家,都化作為了土;
。切⿷(zhàn)敗了的國家,(也)都化作為了土。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項羽攻入咸陽后阿房宮焚毀。張養(yǎng)浩途經(jīng)驪山有所感而創(chuàng)作了《山坡羊·驪山懷古》這首小令。
作品鑒賞
驪山(今西安市的東邊),阿房宮當初的宮殿臺基殘存。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從驪山建起,再向西直達咸陽,規(guī)模極其宏大,設施極其奢華。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項羽攻入咸陽后阿房宮焚毀。張養(yǎng)浩途經(jīng)驪山有所感而創(chuàng)作了這首“驪山懷古”小令。開頭三句“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回顧驪山的歷史,曾是秦朝宮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燒之后,當時的歌臺舞榭、金塊珠礫都已不復存在,詩人用“今何處”一個問句,強調了對從古到今歷史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見草蕭疏,水縈紆!痹俨灰娢羧蘸廊A的宮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鋪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蕭索,水的縈紆更加重了作者懷古傷今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說:“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殘暴而亡國的遺恨已消失在煙樹之間了。而這種亡國的遺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戰(zhàn)國列強直到漢楚之爭,哪個不抱有敗亡的遺恨呢?實際上作者在這里寄托了一種諷刺,是說后人都已遺忘了前朝敗亡的教訓!元朝統(tǒng)治者在奪得政權之后更奢侈揮霍無度,全然不顧國庫空虛社會經(jīng)濟急待調整。
張養(yǎng)浩對當時的狀況心懷不滿,但想到列國的歷史,又覺得從奪得政權,到奢侈暴戾,到最終敗亡,乃是歷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結局。杜牧說阿旁宮“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開來寫道:“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這句結尾句式相同的兩句是說無論輸贏,奢侈的宮殿最后都會歸于死亡,“都變做了土”,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封建王朝的一種詛咒,更是對封建王朝社會歷史的規(guī)律性的概括。張養(yǎng)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關懷古》的結尾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边@是從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帶給人民的全是苦難。而這首小令則是從王朝的統(tǒng)治者的角度來談的,封建統(tǒng)治者無論輸贏成敗最終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它雖不及“潼關懷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種歷史的必然,還是比較有意義的。
作者簡介
張養(yǎng)浩(1269—1329),漢族,字希孟,號云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相公莊鎮(zhèn)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他的散曲多寫棄官后的田園隱逸生活。有《三事忠告》、《歸田類稿》等。散曲集有《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謂其曲“如玉樹臨風”。代表作有《山坡羊·潼關懷古》《山坡羊·驪山懷古》等。其作品流傳下來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詩近400首。
賞析:
《太和正音譜》說張養(yǎng)浩的散曲如玉樹臨風。而這首懷古小令卻體現(xiàn)了他的另一番面目。
驪山這座見證了眾多歷史滄桑的名山,歷史遺跡甚多,作者登臨此山,放眼四顧,感慨叢生,從哪里著筆呢?
只有阿房宮最能引領作者、讀者的思緒?上У氖牵呀(jīng)被項羽付之一炬,當年的豪華奢侈都不復存在。呈現(xiàn)在作者面前的只有“蕭疏”的“荒草”,“彎曲縈回”的“河水”。這正好觸動了作者感時傷懷的情緒,體驗到歷史更迭的無情和必然。朝代更替的“遺恨”,就如眼前煙鎖迷離的樹林,哪里還找得到“列國”中“周、齊、秦、漢、楚”的影子喲!
在歷史的長河中,隋、唐在這里的興衰,也同樣被無情的沖淡了。
多少帝王為了天下,征戰(zhàn)殺伐,“贏”的如何?“輸”的如何?還不“都變做了土”!
正如張養(yǎng)浩在同調《北邙山懷古》中所寫的“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倍甲隽恕氨壁较聣m”。
【《山坡羊·驪山懷古》張養(yǎng)浩元曲注釋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張養(yǎng)浩《山坡羊·驪山懷古》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4-19
元朝張養(yǎng)浩《山坡羊·驪山懷古》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04-29
山坡羊·驪山懷古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27
山坡羊·驪山懷古賞析及譯文注釋03-26
《山坡羊·驪山懷古》原文翻譯12-07
《山坡羊·驪山懷古》賞析主旨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