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教學案例+教學實錄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教學案例
一、教學設計:
1、了解貝聿銘在建筑設計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貝聿銘在建筑設計中所表現出來的革新創(chuàng)造精神和愛國之心。
3、了解人物通訊的精心選材,詳略得當。
二、教學過程:
1、梳理這一單元幾篇文章的體裁,主要寫作特點。
童年的朋友 自傳體小說 多種描寫
一面 回憶性敘事散文 以小見大
我的老師 詳略得當
2、《展示華夏文化魅力》屬于人物通訊,向我們介紹——世界頂級建筑大師貝聿銘。介紹貝聿銘:
貝聿銘,祖籍蘇州,世界頂級建筑大師,他的足跡和作品可以說遍及世界各大城市.半個世紀來,他設計的大型建筑超過100項,獲獎50次以上.他的封筆之作是06年在蘇州設計并建造博物館,不僅是蘇州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代表。
3、提問:假如你是一名記者,現在由你來撰寫這篇通訊,你準備突出寫什么?如何構思?
(生答:可以敘寫他的生平和求學歷程,說明年青時奠定的基礎是他一生輝煌的前提;可以選擇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表述其偉大成就;還可以敘寫他的家庭,突出父親、妻子對他的影響,一個成功人士背后必定有著堅強的后盾,那就是他的親人;你還可以寫他為中國作出的貢獻,突出一個海外游子的中國情。)
老師總結:作為貝聿銘這樣一位享譽全球的建筑家,你不論從哪個角度寫都有可寫的東西。下面我們來看記者余瑋給我們帶來的精彩報道,看看他的構思是不是比我們的精彩。
4、初讀課文,按行文順序說說作者抓住有關貝聿銘的哪些內容來寫的? 貝聿銘的足跡和作品:
建造中國銀行總部大廈
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和建造
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樓的設計和建造
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和建造
貝聿銘設計的建筑物類型多,范圍廣
北京香山飯店的設計
香港中國銀行的設計
5、在介紹的有關貝聿銘這些內容中,作者是不是用筆均勻來寫?(詳寫第二、三標題)
6、當回小導游,介紹特點和評價。(附上圖片)
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和建造
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樓的設計和建造
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和建造
7、思考并討論:
(1)三個建筑奇跡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非議)
(2)“貝聿銘設計的建筑作品在剛剛建成的時候,往往招來非議,但是不久又總是能夠成為當地人的驕傲,或者那個城市的一個標志.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從“非議”到“驕傲、標志”這說明了什么?從中我們可以看到
貝聿銘的什么品質? (勇于探索 挑戰(zhàn)傳統(tǒng) 開拓創(chuàng)新)
8、多變的設計,不變的中國心
——從這個標題可以看出貝聿銘的愛國情。那么愛國情體現在哪里?
(1)語言、衣著打扮、生活習慣、家庭布置等都保持中國傳統(tǒng)
(2)游子歸鄉(xiāng)——我的根在中國 字串7
(3)作為一個杰出的建筑家,他表達對祖國感情的最好辦法莫過于在他的建筑設計中滲入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藝術 (作者挑了兩個典型建筑來介紹: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
9、讀文段,找出香山飯店的特點和評價
(1)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規(guī)則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與周圍的水光山色、參天古樹融為一體,它像一個內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驚人,但是愈看就愈會感到它輕妝淡抹的自然美。(體會“內秀”)
(2)現代建筑藝術和中國傳統(tǒng)建筑特色相結合,而香山飯店便將兩種理念變主現實。而正是這便充分地體現了他的中國心,愛國情。(分析“根”的含義)
10、比較而言,香港中銀大廈寫得較略。只抓住貝聿銘的一句話:“這座大廈在香港是中國的象征之一,應該讓它‘抬抬頭’,要顯示出點風格和氣派,這也是中國的驕傲。”(體現貝為國爭光,愛國心的體現)
11、總結:
(1)、精心安排,選擇材料。文章用小標題分為三個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愛國之心,結構清晰。在每一部分中,作者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進行描寫。
(2)、詳寫和略寫相結合.期成就用略寫,突出成就詳寫3座建筑。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教學實錄
一、導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口語交際——做一回小記者》,今天老師就想用人物訪談的形式和大家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先來回憶一下“成功的采訪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1、 深入了解采訪對象。
2、 創(chuàng)造融洽氣氛,激發(fā)談話興趣。
3、 提問具體,有特點,有系統(tǒng)性。
4、 要記好采訪筆記。
不知昨天讓大家準備的問題有沒有準備好?現在各學習小組對照采訪要求,整理好采訪方案,分配好采訪任務。
二、人物訪談
下面讓我們開始,老師客串《走近人物》節(jié)目的主持人,
各位來賓,走近人物又和大家見面了。有這樣一個人,
1917出生在廣州,父親是中國金融界巨子。
1935留學美國
1948首次被聘為建筑師
1978成功設計建筑了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樓
香山飯店
1979 成功設計建筑了約翰·肯尼迪圖書館
20世紀80年代成功設計建筑了設計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1984成功設計建筑了香港中國銀行大廈
主持人:他就是本期嘉賓貝聿銘先生,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的到來。
主持人:貝老,如東實驗中學初一5班的學生讀了展示華夏文化魅力這篇文章后,都很想認識您,有請他們(四位學生上場),
記者蔡:握手,我們是采訪小組的,我是蔡樂恂,他們是楊玉蓉、施雅雯、顧靈杉。
主持人:聽說你們讀了文章之后,特地去研究了貝老,各有心得。能先展示你們學習小組的研究成果嗎?
記者蔡:那就請葛宵給大家解說吧
(美國組代表上)
記者施:貝老,肯尼迪圖書館讓您聲名遠揚、躋身世界級建筑大師行列,事業(yè)成功后你有何感想?
貝:如果非要說我取得一些成就、獲得一些榮譽的話,那只能代表過去。我想在有生之年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古代傳統(tǒng)的建筑藝術和現代的最新技術如何更好地熔于一爐的研究繼續(xù)探索下去,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記者施:您的父親讓您學習金融,您卻選擇了建筑學的攻讀,這是為什么?
貝: 說起來也屬偶然。我在上海讀書時,周末常到一家臺球館去玩臺球。臺球館附近正在建造一座當時上海最高的飯店,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人們怎么會有建造這么高的大廈的能耐?\'由此我產生了學習建筑的意念。人生并不長,我的原則是:只做自己認為美好的事,創(chuàng)造出有震驚效果的美感。
記者楊:您和柴根道夫的合作堪稱是珠聯璧合,但您后來還是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你的設計理念有什么改變嗎?
貝:是的。大家都知道:世界是廣大人民大眾創(chuàng)造的,但他們中的大多數生活在社會底層,由于經濟水平所限,很向往物美價廉的住宅。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以后,著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替這些工薪階層的人們設計了許多既有建筑美感,更經濟實用的大眾化公寓,很受他們歡迎。
記者顧:貝老,聽說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卡特在“東樓”的開幕剪彩儀式上,稱贊它是華盛頓市和諧而周全的一部分,從圖片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它和周圍環(huán)境高度諧調,當時你為什么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貝:我小時候在蘇州長大,蘇州庭園的長廊曲徑、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與周圍自然景觀相輔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學的運用,深入我的頭腦,這其實就是中國民族建筑的精華。
主持人:我這兒剛好有點蘇州園林的.資料,(放蘇州園林錄像)。
貝(錄像結束后):其實在78年我設計的香山飯店就融入了江南園林的風格。
記者楊:我們在國內也尋訪了您的建筑作品,請中國組的葉超給大家展示一下。
記者蔡:請問,你為什么會放棄一個在故宮附近設計高樓的邀請,而選擇了遠離市區(qū)的香山飯店的設計呢?
貝:我頭一次回國是在1978年,是為設計香山飯店而來的。那時,我就提出應該很好地保護北京古城,特別是要控制故宮周圍的建筑高度,這個建議被政府接受了。我在清華大學作了一次演講,我說故宮金碧輝煌的屋頂上面是湛藍的天空。但是如果掉以輕心,要不了五年十年,在故宮的屋頂上看到的將是一些高樓大廈。但是現在看到的是多么壯麗的天際線啊!
記者顧:為什么您設計了香山飯店后又從沒有回過看過呢?
貝:我認為自己設計最失敗的作品就是北京香山飯店。實際上,在香山飯店的建筑設計中,我對賓館里里外外每條水流的流向、石塊的大小、每一處的樹木花草都有精確的規(guī)劃,甚至還花朵的數量都有具體說明。還但是工人們在建筑施工的時候對這些“細節(jié)”毫不在乎,隨意“創(chuàng)新”,改變水流的線路和大小,搬運石頭時不分輕重,在不經意中“調整”了石頭的重量甚至形狀,花草擺放的位置也是隨隨便便?吹阶约旱木脑O計被無端演化成這樣,令我痛心疾首。
記者楊:你一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什么呢?
貝: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貝:因為當時設計方案應征競爭非常激烈,而且有很大的爭議性,但最后證明我的設計理念是對的,你們找到這方面的資料了嗎?
記者楊:有
貝:請給大家看看吧
記者楊:薛澤華請展示你們法國組的學習成果吧。
記者蔡:真得很精美,當別人反對您時,您是怎樣堅持下來的?
貝:我堅信自己的設計理念是正確的,我會努力向他人介紹我的設計理念,讓他們感受我設計的美,最終我用行動證實了我沒有錯。
主持人:貝老的建筑作品帶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和超前意識,在剛建成時往往招來非議,但不久總是能成為當地人的驕傲。創(chuàng)新能力對中學生也很重要,你能否提幾點建議?
貝:面對他人的評價要冷靜地分析,做到實踐創(chuàng)新。
主持人:在座的同學,你們還有問題嗎?
學生自由問:
1、貝先生,您常說“我的根在中國”,“中國建筑的根還在,還可以發(fā)芽”那您當年遠渡重洋,出國留學,是出于什么考慮呢?
貝:因為我的根生長在中國,我可以把新的和有用的東西插到根上去,讓他發(fā)芽,所以中華的建筑的特色在我的十多年的設計生涯中軌跡可尋。
2、貝先生您認為在您創(chuàng)業(yè)進程中,誰對你的幫助最大?
貝:威廉•柴根道夫先生。他給予了我很大的支持,給予了我信心和力量。
3、您在設計巴黎羅浮宮的時候,為什么不把它設計成古老的風格,而設計得如此現代化?
貝:其實,金字塔本身的造型就蘊涵了古老的風格,歷史的內涵,我只是把建筑材料改為了玻璃,賦予時代感。
4、貝老,我比較了一下東西方的建筑文化的差異?(上場展示小組探索研究成果)你覺得哪一種文化對你的影響大?
貝:我的根在中國,中國建筑的根還在,有了好的根就可以插枝,把新東西,能用到的東西,接到老根上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在我數十年的建筑設計生涯中,都有軌跡可尋。
主持人:我覺得貝老的成功經驗還有一條,青少年時期的世勤奮踏實的學習,從1935留學美國到1948開始工作,一共是13年,從基礎做起在他人公司打工12年,積累了不少的實踐經驗,厚積而薄發(fā),一舉成名。貝老的成功之道值得我們青少年朋友學習。
主持人:今天我們還有幸還請到了《展示華夏文化魅力》的作者余瑋,歡迎您的到來。看來你也是貝聿銘fans呀,你最喜歡他的哪部建筑作品。
余:我喜歡他的香山飯店
主持人:下面,我們文章的內容就自由提問。
學生提問:貝聿銘和他的成就,你為什么用“展示華夏文化魅力”為題呢?
余:貝聿銘的建筑藝術獨特創(chuàng)新,體現了現代建筑藝術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特色的精心結合,縈系著他對中國的一片深情。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藝術,實際上也就是在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
2、為什么開頭不先介紹貝聿銘,而先介紹他的建筑?
余:我想大家讀了開頭一定已經領略到中國銀行總部大廈的驚人氣勢和高貴氣質。我在這一段里用了描寫和說明相結合的方法,從兩個入口的數字就可以想見其氣勢的驚人,從大廳內部巨大的園林空間就可以想見其氣質的高貴。這就一定會引起讀者的思考:這樣的建筑出自誰人之手呢?接著我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引出美籍華人貝聿銘先生了。
3、貝聿銘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讓你特意寫了這篇通訊報導?
余:這緣于貝老對建筑藝術的熱愛以及對祖國的一片深情,更主要的是他在設計上體現出的大膽創(chuàng)新。
4、你覺得貝聿銘是一個怎樣的人?
余:我認為貝老應該是一個對建筑藝術執(zhí)著追求,且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的國際建筑師。
5、您為什么只寫貝老設計香山飯店時寫他如何勘察地形?
答:這些準備工作都體現了貝老一貫認真,細致的作風,這些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可以看出他對這項設計的重視,當然也說明了他在設計時充分的考慮到了中國的國情。
6、為什么在寫貝聿銘設計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時引用了“既毀了羅浮宮,又毀了金字塔”?
余:我想這知識當時人們的評論,貝老的建筑往往具有創(chuàng)新和超前意識,當時的人們并沒有理解貝老的設計意圖,才會持反對意見。我后面也寫到了貝聿銘設計的建筑作品在剛剛建成的時候,往往招來非議,但是不久又總是能夠成為當地人的驕傲,或者那個城市的一個標志。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
主持人:謝謝兩位的到來,本期節(jié)目到止結束,再見。
三、總結
通過以上的學習活動,大家了解了頂級建筑大師貝聿銘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來源于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他的設計中他始終沒有忘記他的根在中國,他把中國民族建筑的精華融入了現代建筑之中。今天,同學們參與了這個活動你有何收獲,有何感想?《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教學案例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教學案例+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教學教案設計07-21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教學教案設計07-29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教后記+教學反思?04-03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教學設計兩篇04-06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教案07-21
蘇教版七下《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教學反思04-06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教案模板07-29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課后習題07-29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課后習題及答案07-21